《科学》三年级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8499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三年级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学》三年级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学》三年级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科学》三年级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科学》三年级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三年级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科学》三年级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三年级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三年级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才能萌发。

3、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

(1)利用风力:

如蒲公英、挪威枫。

(2)利用水力:

如椰子、莲蓬。

(3)利用弹力:

如豆类的种子。

(4)利用动物:

如浆果、刺果等。

4、根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

胡萝卜的根是一种特殊的(直根)。

5、(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

6、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杉树的茎是(直立茎)、爬山虎的茎是(攀缘茎)、西瓜的茎是(匍匐茎)。

7、(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8、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9、不同植物的叶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

10、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1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

12、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

13、观察解剖油菜花时要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

14、花的构造有: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15、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

萼片:

保护未开的花。

花瓣:

吸引昆虫。

雄蕊:

制造花粉。

雌蕊:

接受花粉。

16、(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17、(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

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18、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

19、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

20、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

21、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22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23、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

甘薯——根、胡萝卜———根、马铃薯(土豆)—茎、西红柿—果实、花生—种子、

24、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提供(食物)、(药材)、(饮料)、(纺织材料)、(家具)、(燃料)、(建筑材料)……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1、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

2、固体的共同性质是(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会流动)。

3、面糊、牙膏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4、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5、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6、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7、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

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

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

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

8、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

9、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10、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等。

11、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等。

12、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

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

13、像(水)、(油)、(醋)、(酒精)、(牛奶)、(果汁)、(洗发剂)、(钢笔水)等形态的物体是(液体)。

14、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

15、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

16、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

(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比露珠的形状)等。

17、按同体积的液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

(蜂蜜、牛奶、水、油)。

18、按流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

(水、油、牛奶、蜂蜜)。

19、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液体的顺序)无关。

20、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

21、液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22、在水中能溶解的液体有(蜂蜜)、(牛奶)、(醋)。

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体有(油)。

23、不同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24、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

(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

25、在渔网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轻的物体,下面拴铁块等重的物体,可让渔网立起来。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 

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

1、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

2、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观察周围的)环境来进行。

3、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

(看电视)、(打电话)、(上网查)、(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问老师家长)等。

4、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

(晴)、(阴)、(多云)、(雨)、(风)、(雪)等。

5、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

(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6、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

7、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7摄氏度写作(37℃) 

0摄氏度写作(0℃) 

零下5摄氏度写作(—5℃)

4℃读作(4摄氏度) 

12℃读作(12摄氏度) 

35℃读作(35摄氏度) 

8、同一时刻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9、同一时刻在学校内测得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阳光下—背阴处—教室)。

10、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中午12点,而是(午后2点左右)。

11、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

12、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

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单位。

13、测雨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

14、雨量器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是(相同)的。

15、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

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

(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

(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

(50——100毫米之间)的是(暴雨);

(100——200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

超过(20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

16、(风向)和(风力)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1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从东面吹来的风是(东风)。

当红旗飘向西时,吹的是(东风)。

18、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19、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力的大小,也就是风速,用(风级)表示,通常把风力分为(0——12级),共13个级。

20假如我们既看到了三级风的现象又看到了四级风的现象,这时风力应该是四级。

21、风级歌:

(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

22、(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3、(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特征划分的时间段。

24、柳树一年四季的变化情况:

春季(发芽长叶)、夏季(生长茂盛)、秋季(树叶枯黄)、冬季(树叶落光)。

25、春季气候特征:

阳光温暖,冰雪融化,植物发芽开花,冬眠动物苏醒。

26、夏季气候特征:

阳光炎热,雷雨大风,荷花盛开,植物茂盛。

27、秋季气候特征:

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穿上了毛衣。

迁徙动物离去。

28、冬季气候特征:

日照最弱,寒风刺骨,植物树叶落光,白雪压上枝条。

29、把器材与测量内容连线:

寒暑表——气温 

雨量器——降水量 

风向标——风向 

风力计——风速 

湿度计——空气的湿度 

气压计——大气压

血压计——血压 

电子秤——重量 

秒表——时间长短 

30、我们的观察器官有(眼睛)、(鼻子)、(舌头)、(耳朵)、(手)。

31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当依靠观察(工具)来进行观察。

32、(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最新测量的高度是(8844.43米)。

33、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主要有(沙漏)和(漏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一、实验名称:

研究土壤的成分

实验器材:

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火柴、烧杯、玻璃棒、放大镜、抹布。

土块自备

实验步骤:

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2、用玻璃棒搅拌土块后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

3、在等待的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用手使劲握,再摊开纸巾,观察上面留下什么。

4、观察静置后的水杯种的情况。

5、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面放上蒸发皿,调节酒精灯与蒸发皿的高度,使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蒸发皿。

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土壤,点燃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

1、在水中放入放入土块后会冒出气泡。

2、用纸巾包住土壤用力握后,纸巾变得潮湿。

3、搅拌静止后大颗粒首先沉降下来,再接着是细细的颗粒。

4、土壤的颜色变浅了,土壤变硬了,还闻到特别的气味实验名称

实验结论:

1、土壤中含有空气。

1、土壤中含有水分。

2、土壤中含有大小不一的岩石颗粒。

3、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二、实验名称:

研究土壤的种类

教师课前按比例配好三类土壤的标准土样,放大镜,水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三种土壤。

2、用手指捻一捻。

实验现象:

土壤中的颗粒大小不同。

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沙粒含量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多的是黏土,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三、实验名称:

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漏斗(75mm)、量筒(100毫升)、水,三种不同种类的土壤。

1、在盛有土壤的漏斗中缓慢倒入80毫升水。

2、观察漏斗下面量筒中经过土壤滤出的水量是多少。

实验现象:

沙土里的水渗到量筒里的多,粘土里的水渗下来的少。

沙土的渗水性能好,保水性差;

黏土的渗水性差,保水性好。

四、实验名称:

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实验器材

放大镜、带盖的玻璃瓶、水,沙土和黏土样本

1、用放大镜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颗粒大小,颜色区别。

2、将每种土壤放在瓶子里摇一摇,听听声音的区别。

3、用手指捻一捻每种土壤,感觉有什么区别。

4、和点水握一握,看哪一种能够握成团。

5、闻一闻,每种土壤闻上去有什么气味?

沙土土壤颗粒大,黏土颗粒小;

沙土颜色浅,黏土颜色较深;

摇晃沙土发出的声音大;

和水后黏土能握成团,沙土不能;

黏土有股难闻的气味,沙土基本没有什么气味。

实验结论

五、实验名称:

做肥料袋

实验器材:

塑料袋、土壤、木棍、水果皮、菜叶等、水、蚯蚓、细绳

1、往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等。

2、用木棍把土壤和其他物品混合在一起,加入少量的水和蚯蚓。

3、把塑料袋口用细绳轻轻的扎上,贴上自己的标签。

4、把塑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黑暗的地方。

肥料袋里的土壤变化过程缓慢,一般要经过1个月的时间才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有很臭的气味散发出来;

菜叶等植物不见了,成为了腐殖质,土壤的颜色加深。

六、实验名称:

土壤蓄水能力的比较实验

两只塑料盆、两块木板、两只喷壶、

1、两块木板上一块放带草皮的土,一块上面放散土,把木板分别斜放在两个塑料盆里。

2、用喷壶在同一个高度向木板上的土壤喷水。

有草皮的一盆中流下的水比较清澈,土壤流失的少;

没有草皮的一盆流出的水比较浑浊,土壤流失的多。

实验结论:

植物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七、实验名称:

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浸泡过的蚕豆种子、镊子、放大镜、纸巾、培养皿。

1、用镊子拨开种皮,从蚕豆开口的那一边掰开。

2、用放大镜观察并画下来。

蚕豆皮很容易剥下来,里面的豆瓣白白的,发芽了。

镊子揭下来的外皮是种皮,其余结构叫胚,其中两个肥厚的豆瓣叫子叶。

八、实验名称:

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4个空的饮料瓶、餐巾纸、植物种子、河水

1、把4个饮料瓶按1、2、3、4进行编号。

2、在四个瓶里都放入两张纸巾,撒上一些种子。

将1号瓶瓶盖拧紧。

3、分别在2、3号瓶内洒一点水,而将4号瓶内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然后都拧紧盖子。

4、将1、3、4号瓶放到碗柜里,2号瓶放到冰箱里。

五六天以后观察四只瓶子中种子的变化。

1、2号瓶内的种子没有发芽,4号瓶内的种子发胖了但是没有发芽,3号瓶内的种子发芽了。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九、实验名称:

比较植物的根有什么不同并分类

菠菜和葱的根标本;

学生自带各种植物的根

1、出示菠菜和葱的根标本,指出它们的根。

2、比较两种植物根的区别。

3、根据根的形态为它们分别取名直根、须根。

4、把自己带来的根进行分类。

菠菜的根中间有一根较长较粗的根,旁边生出一些细小的根;

葱的根都很细长,像胡须一样。

菠菜的根叫直根,葱的根叫须根。

十、实验名称:

比较植物茎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各种不同的茎植物标本。

1、出示植物标本,指出植物茎的部分。

2、描述这些茎的形态。

3、教师对照标本进行讲解。

茎主要有4种类型:

直立茎向上直立生长、强劲有力。

缠绕茎:

细长而柔软,不能直立生长。

攀援茎:

细长而柔软,

2、分别测得黄豆、大米、绿豆混合前的重量。

3、混合后测重量。

4、用筛子把混合物进行分离。

5、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分别测量三种固体的体积。

6、再测量混合以后的体积。

1、混合前后测得的重量数值一样(或有误差也在0.5克范围内,可忽略不计)

2、混合前后体积数值有差别。

1、不同固体混合前后的重量不变。

2、不同固体混合后的体积变小了。

十一、实验名称:

研究固体的沉浮

石块、木块、苹果、蜡烛、塑料块、气球、钥匙、牙膏皮等;

水槽

1、每放一个固体前先预测它在水里的沉浮。

2、把固体一个个的放入水里观察,并记录。

3、用小刀切去一片苹果,观察在水里的沉浮。

4、做牙膏皮在水里沉浮的实验:

先卷起来放入水里观察,再用筷子捅成空心筒放入水里。

木块、苹果、蜡烛、塑料块、气球、筒状的牙膏皮在水里浮,

其他的沉。

固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有关系。

增大物体在水中的体积可以使沉在水中的物体上浮。

十二、实验名称:

比较液体的性质

烧杯分别装食用油、水、醋、牛奶、酒精、洗涤剂,托盘天平、量筒、水槽、玻璃板、蜡纸、滴管实验步骤

1、从透明度、颜色、气味三个方面认识不同液体的形态特点,记录。

2、使用量筒测得相同体积的液体,使用天平测量同体积的不同液体的重量并记录。

3、小组同学合作,把水、酒精、食用油、洗涤剂从同一高度流到玻璃板上,观察液体流动的快慢并记录。

4、把不同的液体用滴管滴在蜡纸上观察。

液体形态特点略。

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其质量不一样。

不同液体流动的快慢不一样。

各种液体在蜡纸上都会像水珠一样滚动。

各种液体都有表面张力。

十三、实验名称:

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上来

烧杯、玻棒、生鸡蛋、盐、药匙、水槽

把鸡蛋慢慢放入加水的烧杯内,用药匙往水中添加盐,玻棒搅拌。

鸡蛋慢慢浮起来了

往水里加盐可以使一些物体浮起来。

十七、实验名称:

做一个雨量器

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1、沿塑料瓶的肩部剪开;

2、在瓶子的侧面贴上标尺,再贴一层透明胶带。

3、将剪下的瓶顶部倒扣在瓶子上,用透明胶带轻轻粘一下。

4、将水量加到零刻度处。

24小时内测得的雨量倒入量筒里测出多少毫升,就是当时的雨量实验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