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早龄期性能与裂缝控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8477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混凝土早龄期性能与裂缝控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浅谈混凝土早龄期性能与裂缝控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浅谈混凝土早龄期性能与裂缝控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浅谈混凝土早龄期性能与裂缝控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浅谈混凝土早龄期性能与裂缝控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混凝土早龄期性能与裂缝控制Word文档格式.docx

《浅谈混凝土早龄期性能与裂缝控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混凝土早龄期性能与裂缝控制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混凝土早龄期性能与裂缝控制Word文档格式.docx

四、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措施8

(一)材料措施8

1.材料选用8

2.配料9

3.配筋9

(二)施工措施9

1.混凝土浇筑9

2.模板工程10

3.设计措施10

(三)混凝土早龄期裂缝控制11

五、结论12

注释:

13

参考文献14

摘要: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它不仅对建筑外观有很大影响,同时对结构功能的使用和耐久性的影响,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完全丧失其功能使用。

目前,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因此,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和补救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大量研究发现,混凝土结构早期开裂均会对土木工程结构的使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试图对混凝土早龄期性能与裂缝控制进行研究讨论,以期改善混凝土工程的整体质量。

因此,本文介绍了裂缝的类型及成因的钢筋混凝土,防止裂缝,从设计因素和外部因素、材料因素三个方面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预防的对策,阐述了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裂缝成因;

预防措施

一、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影响建筑物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建筑物的结构或构件常常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导致各种裂缝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与无害的界限是由结构使用功能决定的。

因此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原因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影响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必须全面系统的考虑。

从裂缝的分类入手,弄清裂缝出现的原因,对裂缝采取措施加以正确的处理,能够避免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或者使裂缝尽可能将其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将会逐渐得到圆满的解决。

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①。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裂缝,是一个带着有普通性被工程界很为关注的问题。

有些裂缝的继续扩展可能危及结构安全,因为结构的最终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成为结构的破坏的先兆,这主要是指荷载产生的裂缝;

有些裂缝的出现造成工程渗漏,影响正常使用,是钢筋锈蚀,保护层剥落,降低混凝土强度,严重损害工程耐久性,缩短工程使用寿命,这主要是指变形产生的裂缝;

还有耦合作用下的裂缝和碱骨料反应膨胀应力引起的裂缝及冻融引起的裂缝。

同时较大的结构裂缝,也为人的观瞻难以接受,造成恐惧心理压力,影响建筑美观,为装修造成困难。

由于产生裂缝的微观与宏观机理的复杂性、动态变化性,它也是困扰工程技术人员一个技术难题。

[1]

(二)主要内容

本论文研究混凝土裂缝成因分别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

1)设计原因,2)材料原因,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4)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5)使用原因。

针对混凝土裂缝成因的分析以下几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1)设计方面,2)材料选择,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4)施工方面,5)管理方面,6)环境方面。

三、混凝土早龄期性能研究

当下,土木工程界对混凝土的使用频度相当高,而面对频发的质量安全事故,如何保障混凝土工程质量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

研究发现,混凝土早龄期性能会对混凝固结构的服役寿命、耐久性产生影响,而混凝土结构早龄期性能并非稳定不变,且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开裂敏感性,因此难以准确预测混凝土结构的早期裂缝,此乃结构工程界的研究难题。

据此研究背景,本文试图从混凝土早龄期性能出发,浅析如何有效控制混凝土早期裂缝。

混凝土早龄期性能的研究点主要集中在初期水化、电特性、早期水化放热及收缩与徐变等。

为此,本文仅就上述研究点进行讨论。

(一)混凝土初期水化与电特性

在混凝土开始搅拌后,重力作用和外界环境就开始影响混凝土的微观结构。

决定新拌混凝土初期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水胶比和骨料体积。

新拌混凝土即可以被看作是不同粒径的粒子(水泥颗粒、细骨料和粗骨料)悬浮在水中构成的悬浮液,也可以看成是水填充在粒子周围构成的多孔介质材料。

水泥的水化过程使混凝土从粘塑性液态材料转化为刚性的可承受荷载作用的固体材料。

混凝土搅拌之初,外界环境、重力作用均会对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产生影响,其中骨料体积、水胶比会对混凝土初期性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在此期间,水泥的水化作用会促使混凝土直接从液态材料转变为具有荷载能力的刚性固体材料。

对于混凝土的水化程度,主要采取测试电阻率法来进行监测。

有研究人员分别对不同掺合料、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电参数及曲线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早龄期混凝土的强度、电阻率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非常相似,且彼此关联。

混凝土的水化进程可采取直观与量化的方法划分成水泥水解Ⅰ、诱导期Ⅱ、凝结Ⅲ、硬化Ⅳ、硬化后期Ⅴ,并用曲线的0点、拐点、峰值点来表征水泥的水化全程,以准确判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二)混凝土早期水化放热

有研究人员通过对混凝土早期水化反应建立单元立方体、微观表达式及混凝土水化放热模型来准确描述混凝土的放热行为。

借鉴外国研究人员的实验数据之后,利用水泥水化模型便可对水泥水化进程进行精准预测及对水泥早期水化的水化度进行准确分析,同时还能对混凝土微观结构与龄期之间的发展规律进行模拟。

虽然采用计算公式可以描述混凝土的水化放热曲线,但是公式中仍存在较多的试验参数,而且公式中未考虑不同水泥品种、化学组分、水泥粒径和水灰比对混凝土水化放热的影响,所以还无法”预测”混凝土的放热行为。

本研究将一个水泥颗粒与水结合,构建起水化反应的“单元立方体”,从水泥颗粒的微观几何模型出发,建立水泥水化动力学的微观表达式,并在水泥水化动力学的基础上建立混凝土水化放热模型,从内能减小角度提出划分水泥水化反应的结晶与成核反应(nucleationandcrystalgrowth,NG)、相边界反应(interactionsatphaseboundaries,I)与扩散反应(diffusion,D)进程的控制条件,采用加权法分析水泥化学组分对水化放热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并通过水泥颗粒粒径分布函数将水泥颗粒水化程度与水泥浆体宏观水化程度建立了联系。

(三)混凝土早龄期收缩与徐变

混凝土收缩的种类有干燥收缩、塑性收缩、自收缩等。

混凝土早期收缩作为多种收缩行为的结果,且不同龄期同时存在多种相互影响的收缩行为,因此难以准确划分或区分出特定龄期的收缩类型。

对此,有研究人员利用自制测量装置对3种混凝土早期收缩与后期干燥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密封养护时,混凝土3d的变化呈先膨胀后收缩的趋势,而混凝土出现微膨胀现场的成因有二:

混凝土早期水化放热引起体积膨胀;

密封条件下,水泥的水化作用使混凝土表面泌水被混凝土再次吸收,从而引起体积膨胀。

但在干燥条件下,掺入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能缓解早期收缩,而选用强度等级更高的水泥会加重后期收缩。

此外,若养护条件相同,则不同混凝土最终的收缩值差距较小。

但实际结构中,不同龄期各种收缩往往同时存在,并且互相影响。

由于混凝土的早期收缩是各种收缩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某个指定龄期严格划分以及区别各种收缩的大小是十分困难的。

为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一些研究不再详细区分各种收缩之间的区别而将其归纳为混凝土早期的总收缩或变形。

本项目组通过自制的混凝土收缩测量装置分析了3种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及后期干燥。

在密封养护条件下,混凝土3d内的变形出现先膨胀后收缩的现象。

造成混凝土微膨胀有两个主要原因认为:

一是混凝土的早期水化放热所导致的体积膨胀;

二是混凝土浇注后不久出现泌水现象,在密封条件下这些表面泌水会随水泥水化的进行进程再次被混凝土吸收而导致体体积膨胀。

而对室内干燥条件下混凝土后期收缩的研究表明掺入一定量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可以减小早期收缩,使用较高强度等级的水泥会增加混凝土的后期收缩。

但是对相同的养护条件,不同品种混凝土的最终收缩值相差不大。

三、混凝土裂缝类型及成因

(一)混凝土裂缝类型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就其开展程度分为表面裂缝、贯穿性裂缝、破坏性裂缝;

就其在结构表面形状分为网状裂缝、爆裂状裂缝、不规则短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斜裂缝等;

按其发展情况分为稳定裂缝和不稳定裂缝、能闭合裂缝和不能闭合的裂缝;

按其尺寸大小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两类,微观裂缝是混凝土内部固有的一种裂缝,它是不连贯的,一般存在于混凝土结构内部,尺寸较小裂缝宽度通常情况下不超过0.5mm,宏观裂缝是指尺寸较大的裂缝,裂缝宽度通常情况下大于0.5mm,可存在于混凝土内部,也可存在于混凝土表面;

按时间可分为施工期间形成的裂缝和使用期间产生的裂缝;

按其影响因素可分为设计因素裂缝、材料因素裂缝、施工因素裂缝、使用因素裂缝、温度因素裂缝,不均匀变形因素裂缝、钢筋锈蚀裂缝等几大类。

下面就工程中比较常见的裂缝进行阐述②。

1.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裂缝出现在结构表面,形状不规则且长短不一,这种裂缝大多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初期。

塑性裂缝又称龟裂,严格来说属于干缩裂缝,出现很普遍。

产生这种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如当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大,而振动时间过长时,水泥浆浮在上层,骨料下沉时收到钢筋或其他物质的约束,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使混凝土的表层产生裂缝;

浇筑后混凝土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因而开裂;

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细砂和粉砂混凝土水灰比过大,也会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2]

2.混凝土干缩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内部干缩而引起体积变化,当这种体积变化收到约束时,就可能产生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处在结构的表面,较细,起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

这类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一段时间后,在表层或侧面出现,并随湿度和温度变化逐渐大战。

如混凝土成型后,因养护不当,收到风吹日晒,使得表面水散发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的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

或者构件因水分蒸发产生体积收缩,收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

此外,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

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

混凝土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

用后张法预应力制成的构件,露天生产后长久不张拉等等,都会产生这种裂缝③。

同时,混凝土浇注后仍处于塑料性状态时,由于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而产生的裂缝。

这类裂缝多在表面出现。

形状不规则。

长短不一,呈龟裂状深度一般不超过50mm,但薄板结构如果混凝土中掺加有含泥量大的粉砂则可能穿透。

此类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注后3~4 

小时左右其表面没有被覆盖,特别是平板结构在炎热或大风干燥天气条件下,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或者是被基础、模板吸水过快,以及混凝土本身的高水化热等原因造成混凝土产生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 

土强度几乎为零,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力而导致开裂,从混凝土中蒸发和被吸收水分的速度越快,干缩裂缝越易产生。

而预拌混凝土公司为了满足施工现场的可泵性、流动性,其出机混凝土坍落度和砂率较大,加之夏季高温中为降低坍落度损失,以及大体积混凝土中均掺缓凝剂,早期强度较低,所以水分特别容易散失,表面容易形成裂缝。

3.温度变化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在工程中,这种裂缝比较常见,譬如现浇屋面板上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

温度裂缝大多发生在施工的中后期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

表面温度裂缝多缘于较大温差。

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在浇灌混凝土后,在硬化期间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的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很大。

当温差出现非均匀变化时,如施工中过早拆除模板,冬季施工过早拆除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使其因降温而收缩。

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又很低,因此出现裂缝。

但这种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

因此,这种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

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多缘于结构温差大。

如大体积混凝土凝结和硬化过程中,水泥和水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成为“水热化”,导致混凝土块体温度升高,当混凝土块体内部的温度与外部的温度相差很大,以致所形成的温度应力或温度变形超过混凝土当时的抗拉强度或极限拉伸应变,就会形成裂缝。

[3-5]

4.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

当结构的基础沉降不均匀时,结构构件受到强迫变形,导致结构物中构件与构件之间产生斜拉和剪切作用,从而是的结构构件开裂,随着不均匀沉降的进一步发展,裂缝会进一步扩大。

这类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取决于地基变形的情况。

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一般较大,因此裂缝宽度较大、多呈45°

,并且通常是贯穿性的。

5.荷载作用裂缝

构件承受的不同性质的荷载作用,其裂缝形状也不同,通常裂缝方向大致是与主拉应力的方向正交。

结构受载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在施工中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

例如早期受地震,脱模过早或方法不当,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均可能产生裂缝。

此外,因设计、材料、施工及使用等原因引起的裂缝,由于涉及的面很广,内容多,限于篇幅本文不作阐述。

(二)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当温度、湿度发生变化,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时,极容易产生裂缝。

裂缝的形式和种类很多,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入手。

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

1.材料因素

(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

集料颗粒级配不良容易增大混凝土收缩,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2)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

(3)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

(4)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5)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

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6]

2.施工因素

(1)混凝土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

因此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灌、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成因。

(2)水分蒸发、水泥结石和混凝土干缩通常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

(3)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

施工过程中,钢筋表面污染,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太大,浇灌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

(4)混凝土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

早期表面干燥或早期内外温差较大更容易产生裂缝。

(5)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施工,可以减少砼结构的开裂情况。

3.设计因素

(1)设计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所产生的构件裂缝。

(2)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偏心、应力过大等)。

(3)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

(4)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

(5)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6)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因素容易导致砼开裂。

4.外界因素

(1)地基变形

在钢筋砼结构中,造成开裂主要原因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相对较大,使得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

(2)温度变形

砼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线膨胀系数一般为1×

10-5/0C°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砼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在工程中,这类裂缝较多见,譬如现浇屋面板上的裂缝,大体积砼的裂缝等。

(3)湿度变形

砼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会逐渐减小,一般谓之干缩。

收缩裂缝较普遍,常见于现浇墙板式结构、现浇框架结构等,通常是因为养护不良造成。

砼的收缩值一般为0.2~0.4‰,其发展规律是早期快、后期缓慢。

因此对于超长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通常是掺加微膨胀剂等,这样可基本解决砼的早期干缩问题。

(4)结构受荷

结构受荷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施工中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

如:

拆模过早或方法不当、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等均可能产生裂缝。

而最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承受了30%~40%的设计荷载时,就可能出现裂缝,肉眼一般不能察觉,而构件的极限破坏荷载往往在设计荷载的1.5倍以上。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这类裂缝有的文献称之为无害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分别不同情况规定裂缝的最大宽度为0.2mm~0.3mm,对那些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以及不允许开裂的构件上出现裂缝,则应认为有害,需加以认真分析,慎重处理。

[7-8]

(5)徐变

砼徐变造成开裂或裂缝发展的例子工程中也和很常见。

据文献记载受弯构件截面砼受压徐变,可以使构件变形增大2~3倍,预应力结构因徐变会产生较大的应力损失,降低了结构的抗裂性能。

(6)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裂缝。

(7)意外事件,火灾、轻度地震等引起构筑物的裂缝。

(8)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凿洞等,引起裂缝。

四、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措施

(一)材料措施

1.材料选用

(1)水泥:

根据工程条件不同,尽量选用水化热较低、强度较高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2)粗骨料:

适用表面粗糙、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应;

有害物质及泥土含量和压碎指标值等满足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规定。

(3)细骨料:

一般采用天然砂。

宜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的2区砂、对运送混凝土宜选用中砂;

所选的砂有害物质及混凝土含量和坚固指标等应满足相关规范及技术规程规定。

(4)外掺加料:

宜采用减水剂及膨胀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收缩。

(5)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6)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

对膨胀剂应充发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

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7)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代用,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

(8)钢筋的位置要正确,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砼开裂,钢筋间距过大,易引起钢筋之间的砼开裂。

2.配料

(1)配合设计应尽量采有低水灰比、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

投料计量应准确,搅拌时间应保证;

禁止任意增加水泥用量。

(2)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车鼓保持在每分钟约6转,并到工地后保持搅拌车高速运转到4至5分钟,以使混凝土浇筑前充分再次混合均匀。

如遇塌落度有所损失,可以掺一定的外加剂以达到理想效果。

(3)浇筑分层应合理,振捣应均匀、适度、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9]

3.配筋

(1)混凝土的配筋对于收缩值起一定的约束作用。

结构设计中经常忽略构造钢筋的重要性,因而经常出现构造性裂缝。

合理的配筋,特别是构造配筋,细一点密一点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可有效避免构造性裂缝的产生。

(2)施工中对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代用,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

(3)钢筋绑扎位置要正确,保护层厚度要尽量准确,不要超出规范规定;

钢筋表面应洁净,钢筋代换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

(二)施工措施

1.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离析现象,振捣应均匀、适度;

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2)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度延长养护时间,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条件下,更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在浇水养护有因难时,或者不能保证其充分湿润时,可采用覆盖保湿材料等方法。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做好温度测控工作,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保证构件内外温差不超过规定。

(4)开挖基槽时,要注意不扰动其原状结构。

(5)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工作,基坑开挖后应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到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设计方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勘察补钻探,当探出有不利的地质情况时,必须先对其加固处理,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6)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当相邻建(构)筑物间距较近时,一般应先施工较深的基础,以防基坑开挖破坏已建基础的地基础。

当建(构)筑物各部分荷载相差较大时,一般应施工重、高部分,后施工轻、低部分。

(7)避免在雨中或大风中浇灌混凝土。

(8)对于地下结构混凝土,尽早回填土,对减少裂缝有利。

(9)夏季应注意混凝土的浇捣温度,采用低温人模、低温养护,必要时经试验可采用冰块,以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

[10]

2.模板工程

(1)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止模板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2)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特别是动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

(3)合理掌握拆模时机。

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保证早龄期砼不损坏或不开裂;

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砼水化热峰值,即不要错过最佳养护时机。

3.设计措施

(1)建筑平面造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平面复杂的建筑物,容易产生扭曲等附加应力而造成墙体及楼板开裂;

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增强整体刚度和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2)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

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以时,应充分考虑采用加强措施。

(3)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越小,整体刚度越大,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

(4)正确设置变形缝,位置和宽度选择要适当,构造要合理。

(5)合理地调整各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使荷载分布均匀,尽量防止受力过于集中。

(6)限制伸缩缝间距。

对体形复杂、地基不均匀沉降值大的建筑物更应严格控制,可以和其它结构缝合并使用。

(7)部分窗台砌体应加强。

对宽大的窗台下部宜设置钢筋砼梁,以适应窗台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

(8)构件配筋要合理,间距要适当。

断面较大的梁应设置腰筋。

大跨度、较厚的现浇板,上面中心部位宜配置构造钢筋。

主梁在集中应力处,宜增加附加横向钢筋。

(9)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在基础设计中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同的地基计算强度和采用不同的垫层厚度等方法,来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