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下室车道入口处梁变更修改施工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x
《关于地下室车道入口处梁变更修改施工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地下室车道入口处梁变更修改施工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模板支架相关要求
模板安装支架、拉杆、斜撑符合基本规定,牢固稳定。
模板竖向支架的支承部位,当安装在土层地基时,基土必须坚实,且有排水措施,支架支柱与基土接触面加设垫板。
要有雨期施工防基土沉陷。
坡道剪力撑布置图
计算依据
顶板模板支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尺寸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2.9米,
搭设尺寸为:
立杆的纵距b=0.90米,立杆的横距l=0.90米,立杆的步距h=0.9米。
图1顶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2顶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
48×
3.5。
计算书
1.3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q1=25.000×
0.300×
0.900+0.350×
0.900=7.065kN/m
活荷载标准值q2=(2.000+1.000)×
0.900=2.70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90.00×
1.80×
1.80/6=48.60cm3;
I=90.00×
1.80/12=43.74cm4;
抗弯强度计算
f=M/W<
[f]
其中f——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0.100ql2
其中q——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M=0.100×
(1.2×
7.065+1.4×
2.700)×
0.300=0.110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f=0.110×
1000×
1000/48600=2.27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f<
[f],满足要求!
抗剪计算
T=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Q=0.600×
0.300=2.206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
2206.0/(2×
900.000×
18.000)=0.204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40N/mm2
抗剪强度验算T<
[T],满足要求!
挠度计算
v=0.677ql4/100EI<
[v]=l/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0.677×
9.765×
3004/(100×
6000×
437400)=0.204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
1.4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均布荷载下三跨连续梁计算。
1.4.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25.000×
0.300=2.25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0.350×
0.300=0.105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q2=(1.000+2.000)×
0.300=0.900kN/m
静荷载q1=1.2×
2.250+1.2×
0.105=2.826kN/m
活荷载q2=1.4×
0.900=1.260kN/m
1.4.2方木的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3.677/0.900=4.086kN/m
最大弯矩M=0.1ql2=0.1×
4.09×
0.90×
0.90=0.331kN.m
最大剪力Q=0.6×
0.900×
4.086=2.206kN
最大支座力N=1.1×
4.086=4.045kN
方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5.00×
8.00×
8.00/6=53.33cm3;
I=5.00×
8.00/12=213.33cm4;
(1)方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f=0.331×
106/53333.3=6.21N/mm2
方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方木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2206/(2×
50×
80)=0.827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30N/mm2
方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方木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v=0.677×
3.255×
900.04/(100×
9500.00×
2133333.5)=0.713mm
方木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250,满足要求!
1.5板底支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4.05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Mmax=0.971kN.m
最大变形vmax=2.25mm
最大支座力Qmax=13.214kN
抗弯计算强度f=0.97×
106/5080.0=191.11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1.6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Rc
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3.21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双扣件!
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
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
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
1.7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立杆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7.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0.129×
4.000=0.516kN
(2)模板的自重(kN):
NG2=0.350×
0.900=0.284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25.000×
0.900=6.075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NG1+NG2+NG3=6.875kN。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1.000+2.000)×
0.900=2.430kN
1.7.2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1.2NG+1.4NQ
1.8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11.65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0/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1.58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
A=4.89
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
W=5.08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
l0——计算长度(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由公式
(1)或
(2)计算
l0=k1uh
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u——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
u=1.70
计算结果:
=114.93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1.8.1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时,结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
侧模板拆除,以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即可拆除。
底模板拆除,需按设计要求,待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方可拆除,当设计无要求时,可按表中所列混凝土强度拆除底模板。
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见表: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百分率计(%)
板
≤2
50
>
2,≤8
75
8
100
注:
本规定中“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系指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其它详见《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钢筋工程施工
1.9概述
钢筋直径大于≥16mm时,主筋接头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其余接头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剪力墙弧形钢筋接头采用绑扎搭接。
1.10钢筋检验
施工前,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配备材料,并运到现场进行加工。
钢筋进现场后,要严格按分批级、牌号、直径长度分别挂牌摆放,不得混淆。
加强钢筋的进场控制,时间上既要满足施工需要,又要考虑场地的限制。
所有进场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且必须进行复试(包括三方见证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配料。
钢筋复试按照每次进场钢筋中的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重量不大于60t一批进行取样,每批试件包括拉伸和弯曲试验各2组。
钢筋连接套筒进场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并严格检查其外观、规格标记,孔内应用塑料密封盖封严,异径套筒应做特殊标示。
1.11钢筋加工
1.11.1钢筋的切断
采用钢筋切断机进行切断加工,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
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
断料时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的挡板。
保证钢筋长度准确。
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严重的弯头、裂纹等必须切除。
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1.11.2钢筋的加工
控制钢筋下料成型。
为保证下料和成型尺寸准确,现场技术人员要进行专项交底,并在加工场地设专人对钢筋加工成型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
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调直。
钢筋末端弯钩,其弯弧内直径D及平直段长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5.3.1条和5.3.2条规定。
保证弯钩135度,平直段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10倍(不宜大于10d+10mm,避免浪费),且两个弯钩平直段相互平行。
钢筋加工施工时应根据钢筋直径、弯钩角度、弧内直径、平直段长度现场划线、并采用不同直径的轴心弯心模具(机械加工)和不同的扳手(手工加工)进行加工质量控制。
并采用定型的模具检查箍筋的加工质量。
1.12钢筋绑扎控制要点
1.12.1控制要点为钢筋的规格、品种、位置、保护层、间距、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箍筋绑扎到位、箍筋弯曲角度、箍筋弯钩平直长度、弯曲半径、接头位置、起步筋、绑扎丝朝向、直螺纹拧紧力矩、直螺纹拧紧标识、直螺纹丝扣外露长度、定位措施(梯子筋、定位框)、顶模棍、洞口顶棍、下口顶模棍插筋、施工缝水平筋(间距、保护层、甩筋长度、接头错开长度)。
1.12.2钢筋叠放层次:
两向钢筋交叉时,基础底板及顶板短跨方向上部主筋宜放置于长跨方向主筋之上,短跨方向下部主筋置于长跨方向下部主筋之下;
墙体水平筋在外、竖向筋在内,特殊部位应按图纸要求。
1.12.3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
1.12.4绑扎连接
双向受力钢筋绑扎时应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控制钢筋不位移。
不得漏绑。
绑扎采用22#火烧丝,为防止钢筋跑位,丝扣不能一顺扣,要间隔采用正反八字扣。
对于主筋与箍筋垂直部位采用缠扣绑扎方式,对于主筋与箍筋拐角部位采用套扣绑扎方式。
墙体钢筋绑扎时应对面绑扎,顶板钢筋上铁绑扎完应将绑扎丝头弯向混凝土内。
即保证所有绑扎丝头最后一律朝里。
每根钢筋在搭接长度内必须绑扎三扣。
用双丝绑扎搭接钢筋两端头30mm处,中间绑扎一道。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5.4.6条规定相互错开50%。
墙体竖向钢筋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和构造详图》(03G101-1)第48页规定施工,墙体竖向钢筋搭接范围内必须保证有三道水平筋。
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起步筋:
墙体水平起步筋距顶板50mm。
当墙体水平钢筋向上排布时,在顶板内钢筋不取消。
1.13钢筋定位和间距控制
1.13.1水平定位梯:
为保证墙体竖向钢筋的间距、排距,宜在顶板底标高以上100mm位置设置水平定位梯,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顶板混凝土浇筑前提升至顶板标高以上100mm位置设置。
水平定位梯周转使用。
水平定位梯有两种做法,如图均可采用。
其钢筋采用比墙体水平筋大一规格的钢筋制作。
水平定位梯子筋宜专墙专用。
1.13.2竖向定位梯
为保证水平钢筋的间距、排距、绑扎质量以及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宜在墙体中设置竖向定位梯。
竖向定位梯子筋采用比墙体竖向钢筋大一规格的钢筋制作,代替主筋。
竖向定位梯间距1.2m~1.5m,且一面墙不少于两道。
1.13.3马凳定位筋
为控制双层钢筋的间距,在底板(或顶板)双层钢筋之间设置钢筋马凳。
制作马凳的钢筋应根据底板(或顶板)钢筋的直径确定其规格,300厚板采用Ф18钢筋,顶板采用Ф18钢筋。
钢筋马凳间隔1m通长设置。
马凳高度根据上下铁钢筋直径和马凳位置确定。
一般在一个方向h=板厚-2个保护层厚度-下铁双层钢筋直径-扣铁钢筋直径;
在另一个方向h=板厚-2个保护层厚度-下铁单层钢筋直径-扣铁钢筋直径;
在顶板角部h=板厚-2个保护层厚度-下铁双层钢筋直径-扣铁双层钢筋直径。
在浇筑混凝土时,在底板上层钢筋上铺设跳板,以保证施工荷载通过跳板作用在钢筋网上,禁止直接作用在钢筋上。
1.13.4顶模筋
顶模筋用无齿锯下料,端头保持平齐,无毛刺、卷边,并刷10mm防锈漆。
顶模筋长度比墙厚小2mm(每侧小1mm,考虑到混凝土侧压力预留模板变形量)。
1.13.5钢筋保护层控制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控制保护层的措施要合理有效,竖向、水平结构,单层或双层钢筋,要依据其钢筋直径大小,合理安放水泥砂浆垫块、塑料卡子、铁马凳或定型卡具,垫块(卡子)的厚度尺寸、位置、间距、数量应确保混凝土振捣不移位、不脱落。
保护层垫块应具有相应强度。
1.14钢筋除锈及清理
钢筋堆放时,不可避免淋到雨水。
因此,钢筋使用前,应检查钢筋是否生锈,钢筋绑扎前,对生锈的钢筋要做除锈处理,以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
浇筑混凝土时,竖向钢筋会受到混凝土浆体的污染,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使用湿布将竖向钢筋上的水泥浆擦掉,以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
其他详见本工程《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混凝土工程施工
1.15混凝土强度等级
汽车坡道底板垫层及防水保护层采用C15细石混凝土,结构为C30P6混凝土。
1.16搅拌站选择
根据公司长期在的施工经验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决定金旭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其搅拌站距工地不足13Km,交通十分便利。
1.17混凝土供应和运输方式
现场浇注采用泵送(1台HBT80拖式混凝土输送泵),并用1台布料机负责地板砼水平运输。
季节施工:
在风雨或暴热天气时运输砼,罐车上应加遮盖,以防进水或水分蒸发。
质量要求:
砼送到浇筑地点后,如砼拌和物出现离析现象,应对砼拌和物进行二次搅拌,同时应检测其坍落度,所测数据应符合施工方案中对此数据的要求方可使用,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1.18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技术部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向工程部进行技术交底。
浇筑前工程部牵头组织责任师、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同时检查机具、材料准备,保证水电的供应,要掌握天气季节的变化情况,检查模板、钢筋、预留洞等的预检和隐蔽项目。
检查安全设施、劳动力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1)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的控制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即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当超过时应留置施工缝。
顶板割线以控制剔凿宽度
2)混凝土分层浇筑
浇筑混凝土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必须分层浇筑和振捣,并应根据不同的振捣方法和使用不同的振捣工具限制投料的厚度。
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分层进行,并限制其分层的厚度。
混凝土浇筑按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的要求,50cm一层,采用测杆检查分层厚度。
测杆采用塑料杆,长度2.5m,每隔50cm刷红蓝标志线,测量时直立在混凝土上表面,以外露测杆的长度来检验分层厚度,并配备检查、浇筑用照明灯具。
3)混凝土振捣
采用振动棒振捣时要“快插慢拔”。
浇筑混凝土时要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厚度不得超过振动棒有效长度的1.25倍;
上层混凝土的振捣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振捣时要插入下层5mm左右。
插点要均匀排列,可以排成“行列式”或“交错式”。
插点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
施工中要严防漏振或过振。
并应随时检查钢筋保护层和预留孔洞、预埋件及外露钢筋位置,确保预埋件和预应力筋承压板底部混凝土密实,外露面层平整。
施工缝符合要求。
封闭性模板可增设附着式振捣器辅助振捣。
4)墙体混凝土浇筑前的接浆
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接浆处理。
采用同砼配合比减石子砂浆,使用泵车浇筑的可以采用润管砂浆,润管后卸入料斗,再均匀地浇灌入墙,厚度控制在5~10cm厚。
严禁无接浆下砼;
5)混凝土表面抄平抹压
由混凝土责任工程师监督检查操作工人混凝土顶板抹平,顶板混凝土的平整度用3米刮杠找平,必须保证在质量标准内,压光时注意对照50cm线检查混凝土标高是否浇筑到位。
6)浇筑时应注意的要点
混凝土布料管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2m时必须用溜管伸到墙的下部浇筑砼。
浇筑砼时要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控制在一次浇筑500mm高。
浇筑过程中,各专业需派专人负责各自项目的质量保证,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洞的稳定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立即采取措施在已浇筑的砼凝结前修整完好。
1.19混凝土施工缝
1.19.1外墙防水混凝土施工缝:
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墙体有预留洞时,施工缝据孔洞边缘不小于300mm。
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后浇带相结合。
1.19.2施工缝处理:
下层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剔除和清理施工缝处混凝土表面浮浆和松动石子。
1.20混凝土养护
汽车坡道混凝土采取常温养护,及在墙、板在表面浇水湿润,必要时在其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蒸发过快而出现收缩裂缝。
常温下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
砼养护要派专人进行,特别是前三天要养护及时。
1.21混凝土试块
试块及其他事项具体详见本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6.8设计修改图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