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人物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8326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语文人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语文人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语文人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语文人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语文人物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语文人物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语文人物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语文人物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语文人物Word文件下载.docx

陈澧

吴大澂

俞樾

马建忠

孙诒让

刘师培

劳乃宣

卢戆章

王照

王国维

章炳麟

刘复

黄侃

钱玄同

吴承仕

曾运乾

朱起凤

杨树达

罗常培

通密繖布喇

马赫穆德·

喀什噶尔

八思巴

搠思吉斡节尔

 

【仓颉】也作苍颉。

旧传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

《荀子·

解蔽》:

“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文字是人类社会集体的产物,仓颉是古代整理文字的著名人物。

【程邈】字元岑,秦下杜(今陕西西安南)人。

秦时政权集中,文书特别繁多,小纂书写不便,胥吏在抄写时应用一种简易的书写体。

程邈将这种书写体加以搜集和整理,成为隶书,后世遂有程邈创造隶书的传说。

【史游】西汉人。

元帝时任黄门令。

曾用韵语撰《急就篇》,以便记诵,供当时学童识字之用。

【扬雄】

(前58-后18)一作杨雄。

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

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

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升为大夫。

作《剧秦美新》,阿附王莽。

以文章词赋名世,早年所作《长杨赋》、《甘泉赋》,在形式上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

后来从儒家思想出发,以为“词赋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遂薄词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

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

又曾著《方言》,记述西汉时代各地方言,为研究古代语言的重要资料。

又继《仓颉篇》编成《训纂篇》。

所著有《法言》、《太玄》、《方言》等。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杨子云集》,至清严可均重编,最为详备。

【杨雄】即扬雄。

《汉书》作扬雄,清段玉裁考证谓“扬”应作“杨”。

【许慎】

(约58-约147)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

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

曾任太尉南阁祭酒、洨长等职。

师事贾逵,攻古文经学。

著有《五经异议》十卷(已佚),清陈寿祺辑有《五经异议疏证》,辑注较备。

又著《说文解字》十四卷并叙目共十五卷,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并考究字原的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

    下一页    返回目录

【刘熙】汉末训诂学家。

字成国,北海(郡治在今山东潍坊西南)人。

以语源学观点研究训诂。

所著《释名》,以音同音近的字解释字义,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为汉语语源学的重要著作。

训释中也存在主观臆断、穿凿附会之处。

【李登】三国魏音韵学家。

曾任左校令。

所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历史上最早的一部韵书(书已不传)。

【孙炎】三国魏经学家、训诂学家。

字叔然,乐安(今山东博兴)人。

郑玄弟子。

所著有《周易春秋例》,并为《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等书作注。

另著《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反切从此盛行。

所著各书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

【吕忱】晋文字学家。

字伯雍,《韵集》作者吕静之兄。

作《字林》,增补《说文》所未备。

【吕静】晋音韵学家。

《字林》作者吕忱之弟。

曾仿李登《声类》,编《韵集》五卷。

书已不传。

【郭璞】

(276-324)晋文学家、训诂学家。

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

东晋初为著作佐郎,后任王敦记室参军。

敦欲谋反,璞谓其必败,寿也不久,因而为敦所杀。

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

学识广博,喜阴阳卜筮之术。

擅长诗赋。

所作《游仙诗》,通过对神仙境界的追求,表现忧生避祸、逃避现实的心情。

所著《尔雅注》、《尔雅音》、《尔雅图》、《尔雅图赞》,今仅存《尔雅注》三卷,刊入《十三经注疏》中。

又有《方言注》,以晋代语词解释古语,可考见汉、晋语言的流变。

另有《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

原有集,已佚。

今传《郭弘农集》,系明人所辑。

【沈约】

(441-513)南北朝梁文学家。

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

历仕宋、齐二代,后助梁武帝登位,官至尚书令,封建昌县侯,卒谥隐。

政治上主张严格区分士族与庶族,维护封建门阀制度。

所作文章,宣扬儒术和佛教。

诗歌内容庸俗浮靡,着意雕琢词藻;

与谢脁、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

所创四声八病之说,在声律方面为诗歌创作作了许多规定,对五言古体诗向律诗完成转变有重要影响。

又据何承天、徐爰诸家的宋史旧本,稍加更益,撰成《宋书》。

所著又有《四声谱》、《齐纪》、《沈约集》等,已佚。

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顾野王】

(510-581)南朝梁、陈之间文字训诂学家。

字希冯,吴郡吴(今江苏吴县)人。

初仕梁,陈时官至光禄卿,曾搜集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玉篇》三十卷。

梁大同九年(公元543年)成书。

【陆法言】隋音韵学家。

名词,以字行,临漳(今属河北)人。

官承奉郎。

与刘臻、萧改、颜之推等讨论音韵,评议古今是非、南北通塞,编成《切韵》。

自《切韵》出,六朝诸家韵书渐亡,唐、宋韵书多以其为蓝本。

【陆德明】

(约550-630)唐经学家、训诂学家。

名元朗,以字行。

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

隋炀帝时擢秘书学士,迁国子助教。

入唐,任国子博士。

为阐释封建统治阶级的经学及老庄之学,博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馀家,又兼采诸家训诂,考证各本异同,撰为《经典释文》,是汉魏六朝至唐初群经音义的总汇。

【颜师古】

(581-645)唐训诂学家。

名籀,以字行(《唐书》本传及《新唐书·

儒学传》作“字籀”)。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官至中书侍郎。

曾作《汉书注》、《急就章注》及《匡谬正俗》等,考证文字,多所订正。

【王仁昫】唐音韵学家。

曾著《刊谬补缺切韵》,为陆法言《切韵》增字加注,并订正其误字。

今存敦煌本残卷及故宫藏项元汴跋本、宋濂跋本三种。

宋跋本全。

其书分韵一百九十五部,较《切韵》增“俨”、“酽”两韵,为研究《切韵》的重要资料。

【孙愐】唐音韵学家。

天宝时任陈州司马。

曾撰《唐韵》五卷,增订陆法言《切韵》的韵部,并为其增字加注。

【李舟】唐音韵学家。

曾据孙愐《唐韵》,重加订正,撰《切韵》十卷。

韵部的排列,各以类相从,又配以四声的次序,奠定了《广韵》二百六韵部次序的基础。

【李阳冰】唐文字学家、书法家。

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乾元时为缙云令,官至将作监。

工篆书,得法于秦《峄山刻石》,变化开合,自成一格,后世学篆者多宗之。

曾刊定《说文》为三十卷,不守许慎之旧,自为新说,但多有臆断。

碑刻有《怡亭铭》、《般若台提名》等。

【神珙】唐代和尚,音韵学家。

西域人。

所著有《四声五音九弄反组图》。

【守温】唐末和尚,音韵学家。

参照梵藏字母,创制三十字母,为宋人“三十六字母”的蓝本。

敦煌所出唐人写本中有守温关于音韵学著作的残卷,内存“三十字母”及“四等轻重例”等,为守温首创字母之说之确证,又由此知其为等韵学的创始者。

【徐铉】

(916-991)五代宋初文学家。

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初仕南唐,后归宋,官至散骑常侍。

与弟锴齐名,世称“大徐”,或与锴合称“二徐”。

精通文字学,曾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新补十九字于正文中,又以经典相承及时俗通用而为《说文》所不载者四百零二字附于正文后,世称“大徐本”。

所著有《徐公文集》。

【徐锴】

(920-974)五代宋初文字学家。

字楚金,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徐铉之弟,世称“小徐”。

官内史舍人。

精通文字学,所著有《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已注意到形声相生、音义相转之理。

文字解说,多宗儒家旧说。

又据孙愐《唐韵》,著《说文解字篆韵谱》五卷。

【郭忠恕】

(?

-977)五代宋初画家、文字学家。

字恕先,又字国宝,洛阳(今属河南)人。

后周广顺中(约公元952年)召为宗正丞,兼国子书学博士。

入宋,官国子监主簿,后遭贬谪。

擅画山水,尤精界画。

所绘重楼复阁,颇合砖木建筑的营造规矩。

兼通文字学,善写篆、隶书。

所著《佩觿》三卷,阐述文字的变迁,并考证历代传写的错误,对辨别一般形音义相近的字有参考价值。

又汇编古文字为《汗简》,可供研究古文字学的参考。

【陈彭年】

(961-1017)字永年,宋南城(今属江西)人。

雍熙进士,官至兵部侍郎。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与丘雍等奉诏修订《切韵》,所修名为《大宋重修广韵》。

【薛尚功】宋金石学家、文字学家。

字用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绍兴中,以通直郎佥定江军节度判官厅事。

通古文字,著录考证其所见商、周、秦、汉金石文字,成《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

又著有《广钟鼎篆韵》七卷(今以不传)。

【丁度】

(990-1053)宋文字训诂学家。

字公雅,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官至端明殿学士。

仁宗时,奉诏与李淑等刊修《韵略》,改称《礼部韵略》。

又依例刊修《广韵》成《集韵》,改併《广韵》独用韵为同用韵十三处。

【吴棫】

(约1100-1154)宋音韵训诂学家。

字才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宣和进士,官泉州通判。

所撰《韵补》,认为古人用韵较宽,故有“古韵通转”之说。

所撰又有《诗补音》、《学字补韵》、《楚词释音》等(已不传)。

【黄公绍】宋元间音韵训诂学家。

字直翁,昭武(今福建邵武)人。

宋咸淳进士,入元不仕。

约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前,撰成《古今韵会》,为字书训诂之集大成著作。

其书以《说文》为本,并广泛参考了宋元以前的字书、韵书。

同时人熊忠以其徴引浩繁,使用不便,另编有《古今韵会举要》传世(《古今韵会》原书已不传)。

【韩道昭】金音韵学家。

字伯晖,真定松水(今河北正定)人。

曾撰《五音集韵》,改併《广韵》韵部。

又改变韵书编次体例,用“三十六字母”排列各韵中的字。

是韵书与等韵学相结合的首创者。

【周德清】元音韵学家。

字挺斋,江西高安人。

善音律,兼长北曲。

有革新精神。

批评“世之泥古非今,不达时变者众。

呼吸之间,动引《广韵》为证。

”乃据当时北曲用韵,于泰定元年(1324年)写成《中原音韵》一书,为北音韵书的创始。

【陈第】

(1541-1617)明音韵学家。

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

万历秀才。

研究古音。

认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论证了古今音的不同,对后世的音韵研究颇有影响。

所著有《毛诗古音考》、《读诗拙言》、《屈宋古音义》等。

【顾炎武】

(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

初名绛,字宁人,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亭林镇人,学者称亭林先生。

早年曾参加抗清活动。

后致力著述,探究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

哲学上赞成张载关于“太虚”、“气”、“万物”三者统一的学说,承认“气”是宇宙的实体。

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心、理、性、命”。

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考订古音,离析《唐韵》,分古韵为十部。

在阐明音学源流和分析古韵部目上,有承前启后之功。

所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亭林诗文集》等。

【江永】

(1681-1762)清经学家、音韵学家。

字慎修,婺源(今属江西)人。

通《三礼》,晓乐律。

所著有《周礼疑义举要》、《礼书纲目》、《律吕阐微》等,均为阐释经学之作。

其学以考据见长,开皖派经学研究的风气。

又精于音理,注重审音,所著《古韵标准》,定古韵为十三部。

又著有《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论述等韵学及韵书中分韵的原理。

【戴震】

(1723-1777)清思想家、学者。

字东原,安徽休宁人。

曾问学于江永。

乾隆间修《四库全书》,特召为纂修官,在馆五年,以病卒。

博闻强记,对经学、天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均有深刻研究。

精通古音,立韵类正转之例。

从分析《广韵》系统入手,区别等呼洪细与韵类异同,创古音九类二十五部之说,及阴、阳、入声对转的理论。

哲学上肯定世界是“气”的变化过程,“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气”的内容是“阴阳五行”,也就是“道”的实体。

并以“理存于欲”的命题,反击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的说教,批评“后儒以理杀人”。

所著有《原善》、《原象》、《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声类表》、《方言疏证》等,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孔广森】

(1752-1786)清经学家、音韵学家。

字众仲,一字撝约,号顨轩,山东曲阜人。

曾官翰林院检讨。

所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注》、《经学卮言》等。

又著有《诗声类》,分古韵为十八部,提出“阴阳对转”之说,并主张东、冬分部。

又善文学、工骈文,有《仪郑堂骈俪文》。

兼通数学,著有《少广正负术》内外篇。

【钱大昕】

(1728-1804)清学者。

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

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

乾隆进士,官至少詹事。

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

治学方面颇广,于音韵训诂尤多创见,首先注意古声母的研究,证明古无轻唇、重唇及舌头、舌上的分别。

其说多见于《潜揅堂文集》和《十架斋养新录》中。

所撰《廿二史考异》考订诸史文字、典章、史实。

又有志重修元史,曾补撰(元史)《艺文志》、《氏族表》。

并以所得资料,撰成《元诗纪事》。

所著尚有《潜揅堂金石跋尾》、《恒言录》等。

【桂馥】

(1736-1805)清文字训诂学家。

字东卉,号未谷,山东曲阜人。

乾隆进士,官云南永平县知县。

研究语言文字之学,曾取《说文解字》与古代诸经典文义相参校,撰为《说文义证》五十卷。

所撰又有《缪纂分韵》、《札朴》等。

【钱大昭】

(1744-1813)清文字训诂学家。

字晦之,一字竹庐,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

钱大昕弟。

著所《迩言》,考证成语、俗谚的源流。

又著有《尔雅释文补》、《广雅疏义》、《说文统释》等。

【段玉裁】

(1735-1815)清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

字若膺,号茂堂,江苏金坛人。

乾隆举人,官四川巫山知县。

曾师事戴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

其所著《说文解字注》,为研究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

所撰《六书音均表》分古韵为六类十七部,将“支”、“脂”、“之”三部分立,均为创见。

所著又有《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书。

【郝懿行】

(1755-1823)清经学家、训诂学家。

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

嘉庆进士,官户部主事。

长于名物训诂及考据之学,于《尔雅》研究尤深。

所著有《尔雅义疏》、《山海经笺疏》、《易说》、《书说》、《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王念孙】

(1744-1832)清音韵训诂学家。

字怀祖,号石耀,江苏高邮人。

乾隆进士。

官永定河道。

探究古书文义,提倡从声音以通训诂。

所撰《广雅疏证》,搜集汉魏以前古训,详加考证,以形、音、义互相推求。

又撰《读书杂志》,校正文字,阐明古义,多有创见。

所著又有《古韵谱》,对古韵分部,亦有发明。

【王引之】

(1766-1834)清训诂学家。

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

嘉庆进士。

官至工部尚书。

继承其父念孙音韵训诂之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

所著有《经传释词》、《经义述闻》等。

【严可均】

(1762-1843)清文字学家。

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今吴兴县)人。

嘉庆尖举人。

研究文字音韵之学,撰有《说文声类》、《说文校议》及《铁桥漫稿》等,并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阮元】

(1764-1849)清学者。

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徵人。

乾隆间进士,历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

先后于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并罗致学者从事编书刊印工作,曾主编《经籍纂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宣扬儒家学说,有功于文献流传。

又由经籍训诂,求证于古代吉金、石刻,研究范围扩大至天文、历酸、地理领域。

所著《畴人传》、《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是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数学家生平及古文字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论文重文、笔之辨,以用韵对偶者为文,无韵散行者为笔,于“古文”颇致不满。

有《揅经室集》。

【江有诰】

-1851)清音韵学家。

字晋三,安徽歙县人。

所撰《音学十书》,分先秦古韵为二十一部,断定“古实有四声,特古人所读之声与后人不同”。

【王筠】

(1784-1854)清文字学家。

字贯山,号菉友,山东安丘人。

道光间举人。

长于《说文》研究。

所著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说文系传校录》、《文字蒙求》等,善于综合分析诸家之说,为后人指示门径。

【朱骏声】

(1788-1858)清文字训诂学家。

字丰芑,号允倩,江苏吴县人。

道光间,官黟县训导。

所撰《说文通训定声》,专明转注、假借之旨,为《说文解字》研究之要著。

【陈澧】

(1810-1882)清学者。

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今广州)人。

道光间举人,曾任河源县训导。

曾为广州学海堂长数十年,晚年又主讲菊坡精舍。

博通天文、地理、乐律、音韵、算术之学,善诗词、骈散文。

所著有《东塾读书记》、《声率通考》、《切韵考》、《汉书水道图说》、《东塾集》、《忆江南馆词》等。

【吴大澂】

(1835-1902)清末金石学家、文字学家。

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江苏吴县人。

同治间进士。

官至湖南巡抚。

甲午战争时,曾督湘军出关御敌,兵败革职。

通金石学和古文字学,曾搜集钟鼎、玺印、陶器、货布等文字,撰为《说文古籀补》,为古文字学的重要著作。

所撰《字说》,考释文字,颇多创见。

又集录所藏各家彝器铭文拓本为《愙斋集古录》;

以古物证历代权衡度量制度,为《权衡度量实验考》。

所著又有《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古玉图考》等书。

【俞樾】

(1821-1907)清学者。

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

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

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

治经、子、小学,宗法王念孙父子,读书研究,主张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并分析特殊的语文现象。

所著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

能诗词,重视小说戏曲。

所作笔记,搜集丰富,为学术史、文学史提供不少参考资料。

所撰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

【马建忠】

(1845-1900)清语文学家。

字眉叔,江苏丹徒人。

1875年被派往法国留学,任驻法使馆翻译。

回国后,曾助李鸿章办洋务。

所撰《适可斋纪言纪行》,主张废除厘金,提高关税,振兴工商业,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

所著《马氏文通》,从经、史、子、集中选出例句,参考拉丁语法研究古代汉语的结构规律,为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

【孙诒让】

(1848-1920)清经学家、文字训诂学家。

字仲容,号籀廎,浙江瑞安人。

所著《契文举例》,为最早考释甲骨文的著作。

另著有《名原》、《古籀拾遗》、《古籀馀论》、《墨子间诂》、《周礼正义》、《尚书骈枝》、《札迻》、《籀庼述林》等书。

【刘师培】

(1884-1920)江苏仪徴人。

字申叔,号左盦。

家传文字训诂之学,宗古文经。

1903年,于上海与章炳麟相晤,赞成“光复”,改名光汉,撰《攘书》。

后任《警钟日报》、《国粹学报》撰述,宣传救国。

1909年为清官僚端方收买,政治上走向反动。

辛亥革命后,加入筹安会,助袁世凯复辟帝制。

所作《君政复古论》,宣扬孔孟之道,为复辟制造理论根据。

后于北京大学任教。

其学长于以字音推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语。

又擅长骈文。

所著近人辑有《刘申叔先生遗书》,凡七十四种。

【劳乃宣】

(1843-1921)近代音韵学家,拼音文字提倡者。

字季瑄,号玉初,浙江桐乡人,生长于河北。

清末,曾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民国初,参加张勋复辟活动。

通等韵字母之学,撰有《等韵一得》。

主张推行简字拼音,曾奏请设立简字学堂于南京。

因王照所制《官话字母》只限京音,不能推行于南方,乃增订成为《宁音谱》、《吴音谱》等,主张令人先习方音简字,再习京音简字,使方音逐渐统一于京音。

民国二年(1913)“读音统一会”制定注音字母时,多采其说。

【卢戆章】

(1854-1928)近代拼音文字提倡者。

字雪樵,福建同安人。

初仿拉丁字母笔形,自造“中国切音新字”字母,光绪十八年(1892)出版《一目了然初阶》,为清末提倡汉语拼音的最早方案。

后来将字母改为汉字偏旁的简单笔画,成《中国切音新字》一书。

1998年后去台湾,主持总督府学务课三年。

民国二年(1913)参加读音统一会,参与印行《中国新字》、《中华新字》,以宣传其“单母成字”的方案。

【王照】

(1859-1933)近代拼音文字提倡者。

字小航,河北宁河(今属天津市)人。

清末参加戊戌变法,事败后逃往日本。

后又向清廷投案。

长期致力于汉语拼音字母的研究,曾仿日文假名,取汉字偏旁或部分笔画,拟定“官话字母”,流行于北方诸省。

民国二年(1913),任“读音统一会”副议长,并据其《官话和声字母》提出读音方案。

所著有《小航文存》。

【王国维】

(1877-1927)近代学者。

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清秀才。

早年研究哲学、文学,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文艺思想影响。

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著有《静安文集》。

1907年起,人学部图书局任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

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

1913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的考释,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

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除古史研究外,兼作西北史地、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

1927年于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

生平著作共六十二种,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的有四十二种。

某些考证文章曾汇编为《观堂集林》。

【章炳麟】

(1869-1936)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学者。

字枚叔。

后改名绛,号太炎。

浙江馀杭人。

少从俞樾学经史,1897年任《事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戊戌政变时被通缉,流亡日本。

1900年剪辫发决心革命。

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斥保皇派改良主义谬论。

又为邹容《革命军》作序,鼓吹革命,宣传推翻清朝政府,与邹容同时在上海租界被捕入狱。

1904年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光复会。

1906年出狱后,为孙中山派代表迎至日本,主编《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

后在东京讲学,发表学术论著。

1911年武昌起义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

曾受张謇拉拢,参加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言论。

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

为袁世凯所禁锢,袁死被释放。

1917年参加护法政府,任秘书长。

后来思想渐入颓唐,1924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以讲学为业,提倡读经复古。

“九一八”事变后,愤于日本侵略中国,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于苏州病卒。

其学术研究对中国近代哲学、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都有所贡献。

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