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829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东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丹东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丹东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丹东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丹东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丹东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丹东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东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丹东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12月28日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年1月1日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年11月1日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10月)

第二条行政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1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17年10月7日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1987年10月20日施行)

4.《农业部关于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告》(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3号)

第三条地方法规

1.《辽宁省渔业管理条例》(2016年2月1日施行)

2.《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2005年4月1日施行)

3.《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2006年8月1日施行)

4.《辽宁省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实施细则》(2004年9月2日施行)

5.《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18年1月19日修订)

第四条部门规章

1.《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2010年7月1日施行)

2.《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95年5月29日施行)

3.《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年9月1日施行)

第五条规范性文件

1.《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2.《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辽政发[2014]11号)

3.《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4.《关于在渤海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辽政办发[2014]18号)

5.《关于在黄海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意见》(辽政办发[2016]161号)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7.《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

8.《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9.《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

10.《农业部关于印发<

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

11.《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继续推进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辽海渔业字[2018]14号)

12.《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农渔发[2018]17号)

13.《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转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关于各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工作有关情况的通报的通知>

》(辽农办渔发[2018]538号)

14.《丹东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

15.《丹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6.《丹东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7.《东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8.《东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19.《东港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东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养殖用海确权发证工作的通知》(东政办发[2004]26号)

21.《宽甸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2.《宽甸满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23.《宽甸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4.《宽甸满族自治县渔业管理条例》(2017年5月25日施行)

25.《凤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6.《凤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27.《凤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六条国家标准

1.《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2.《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第七条行业标准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SC/T0004-2006

第三节目标任务

第一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期限为2018-2030年。

第二条规划目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对水域生态环境要求的越发严格,丹东市可供养殖的水域开发空间越来越小,传统的养殖技术落后、养殖品种退化及养殖方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丹东市水域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的养殖规划对于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证渔业资源稳定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旨在规划期内,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丹东市养殖水域功能区域范围,依法保护重要的养殖水域,进一步健全养殖业管理制度,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第三条重点任务

1.明确养殖水域功能区域范围,指导养殖生产布局。

2.合理规划水域养殖生产布局,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完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有效保障养殖者合法权益,依法保护重要养殖水域和资源。

4.控制养殖规模,鼓励发展休闲渔业,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第四节基本原则

第一条依法规划,规范施策

按照《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要求,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优化生态环境、养护增殖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域、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依法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实现养殖水域利用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条统筹布局,转调结合

坚持集中集约适度开发,多种机制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统筹布局,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

稳定淡水池塘养殖,控制水库网箱围栏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实现养殖水域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

第三条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充分考虑规划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条件和特点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因地制宜进行养殖布局,突出重点,优先发展竞争优势明显并具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养殖产品和产区。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水产养殖发展的要求,尊重养殖户的生产自主权和经营决策权。

积极引导,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实施规划。

第四条生态优先,底线约束

坚持适时适度开发养殖水域,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根据资源分布状况将水产资源丰富的水域确定为养殖发展重要水域,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

第五节规划范围

规划中的养殖水域是指丹东市行政管辖区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

本规划对丹东市行政管辖区内海水养殖区(包括海上养殖区、滩涂及陆地养殖区)和淡水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湖泊养殖区、水库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进行整体规划。

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第一条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1.地理位置

丹东市位于辽东半岛东北部,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端。

东濒鸭绿江与朝鲜隔江相望,南临黄海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一海相连,西与大连和鞍山接壤,北与本溪和吉林为邻,是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优势。

从国际经济区域看,丹东还处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连接中、韩、朝、日四国的重要交通枢纽,欧亚大通道的必经之地,是中国发展对朝、对韩贸易的主要桥头堡,也是东北三省东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和对外门户。

2.地质地貌

丹东地区是辽东山地丘陵的一部分,属长白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或余脉。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按高度和地形特征,可划分为北部中低山区、南部丘陵区、南缘沿海平原区3类规模较大的地貌单元。

其中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局部还有阶地、盆地、台地等小型地貌单元。

全市大陆海岸线长93.5公里,岛屿岸线长34.2公里,海底地貌单元包括水下浅滩、浅海堆积平原、大洋河水下三角洲和鸭绿江潮流脊倾斜平原。

3.水域资源

丹东地区水资源充沛,水质优良,不仅有充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而且还有丰富的地热温泉和矿泉水资源。

全市水资源达90.3亿立米,取水量8.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3968立方米,是辽宁省人均占有水量的4倍,人均水量是全国人均水量的1.5倍,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丹东市还拥有海洋国土面积3500平方公里,有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7.07万公顷,滩涂2.42万公顷。

另外江岸线长235.6公里,境内大小河流1600多条,总径流量93.6亿立方米。

4.养殖面积数量

4.1海水养殖

丹东市海水养殖包括海水池塘养殖、滩涂和浅海底播养殖、工厂化养殖三种方式。

其中海水池塘养殖面积7907公顷,全部采取混养模式,总产量5万吨;

滩涂、浅海底播贝类养殖面积5.33万公顷,贝类产量25万吨左右;

工厂化面积40万平方米,目前主要用于培育苗种和暂养、越冬。

4.2淡水养殖

丹东市淡水养殖包括淡水池塘养殖、水库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和河沟养殖四种方式。

其中淡水池塘养殖面积2387公顷、年产量22502万吨;

水库养殖面积35985公顷,年产量70867吨;

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约有5670公顷,年产量8030吨;

河沟养殖面积1037公顷,年产量2048吨。

第二条自然气候条件

1.气候条件

1.1气温

丹东市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型气候。

四季分明,温度适中,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6.8~8.7℃,南北温差约2℃。

1.2降水

丹东降水量较多,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区,水源充足。

年平均降水量为881.3-1087.5毫米,全年降水量的2/3集中在夏季,其中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是该区暴雨集中期。

2.水文

2.1径流

丹东地区江河密布,主要有鸭绿江水系、大洋河水系和沿海水系。

全地区2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944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4983平方公里的大江、大河4条,即鸭绿江、大洋河、浑江、叆河,其他河流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千米以下,长度40千米以下。

鸭绿江全长790千米,流域面积61889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251.4亿立方米;

大洋河全长201千米,流域面积6202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21.6亿立方米;

浑江全长445千米,流域面积15044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20.9亿方立方米;

叆河全长182千米,流域面积6037平方千米,年径流量31.8亿立方米。

2.2潮汐

潮汐类型属于正规半日潮,多年平均潮差4.51米。

鸭绿江口属强潮河口,平均潮差6.8米,最大潮差8.2米。

獐岛至鸭绿江口海域分潮特征和潮汐不等现象明显。

2.3潮流

潮流性质属正规半日潮流,近岸潮流为往复流,主流方向大体与岸线走向基本一致。

远岸潮流为旋转流,长轴方向为NNE-SSW。

波浪以SSE向浪最多,其次为SE和S。

平均波高介于0.4-0.6米之间。

3.水质

3.1盐度

受地表径流入海的影响,在河口附近会出现低值区,由河口区向海一侧呈现递增趋势,盐度平均值为26.79。

3.2pH

海区pH平均值为8.01。

3.3溶解氧

海区溶解氧变化范围为5.82~12.40毫克/升之间,平均含量为7.84毫克/升。

3.4无机盐

①磷酸盐

表层平均含量为0.0234毫克/升,底层平均含量为0.0051毫克/升。

②硝酸盐

表层平均含量为0.2686毫克/升,底层平均含量为0.1349毫克/升。

③亚硝酸盐

表层平均含量为0.0186毫克/升,底层平均含量为0.0029毫克/升。

4.自然灾害

4.1台风

台风平均每年1.4次,最多一年3次(1960、1973年),受影响时间集中在7月至8月上旬。

台风影响时,陆上风力6~7级,海上风力7~8级,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27~28米/秒,多为东南风。

4.2寒潮

秋冬两季受寒潮影响较多。

强寒潮影响时,偏北风可达7~8级,平均每年寒潮影响3次,最多不超过5次。

4.3海冰

冰期一般为12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旬。

总冰期100天左右,盛冰期45天左右。

流冰厚度一般为5~15厘米,最厚可达30厘米以上。

流冰随涨、落潮流流动,最大流冰流速可达1.0米/秒。

固定冰一般在岸边形成,厚度约为0.4米,最厚可达0.8米。

岸冰常呈堆积状,堆积高度一般为2.0米,最高可达4.0米。

第三条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1.浮游生物

1.1海洋初级生产力

丹东市邻近海域紧邻鸭绿江河口,浮游植物丰富,春季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最高,平均值分别达到14.03毫克/立方米和1404.46毫克碳/平方米·

天;

夏季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最低,平均值分别为4.15毫克/立方米和227.58毫克碳/平方米·

而秋季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分别为7.61毫克/立方米和783.54毫克碳/平方米·

天。

1.2海洋浮游生物

丹东市邻近海域浮游植物4门33属70种,其中硅藻27属57种,占总种数的81.4%;

甲藻4属11种,占总种数的15.7%;

金藻1属1种,占总种数的1.4%;

黄藻1属1种,占总种数的1.4%。

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甲藻次之。

春季浮游植物数量均值为2.13×

108个/立方米,优势种为尖刺伪菱形藻和夜光藻;

夏季均值为9.03×

108个/立方米,优势种为窄隙角毛藻、尖刺伪菱形藻、中肋骨条藻和圆筛藻等;

秋季均值为3.56×

108个/立方米,优势种为短角弯角藻、中肋骨条藻、丹麦细柱藻和尖刺伪菱形藻。

浮游植物生态类型多为广温近岸性、温带近岸性和沿岸性种类,偶有外洋性种类和暖水性种类。

海洋浮游动物共有26种,隶属19科20属。

其中桡足类17种,水母类2种,枝角类1种,端足类、糠虾类、介形类、涟虫类、毛颚类和被囊类各1种。

此外还有9类浮游幼虫和部分鱼卵仔鱼。

浮游动物多属沿岸类群,桡足类占优势。

优势种有拟长腹剑水蚤、强壮箭虫、双刺纺锤水蚤、克氏纺锤水蚤和异体住囊虫。

平均生物量91.6毫克/立方米,平均丰度11259个/立方米。

1.3淡水浮游生物

丹东市内河、池塘水域浮游植物150余种,浮游动物90余种。

浮游植物主要以小球藻、毛金藻、微囊藻、针杆藻、直链藻、纤维藻、干裂藻、细腹鞘藻为主。

丹东内河、池塘浮游动物以水蚤、多肢轮虫、猛水蚤、刺泡虫、砂壳虫、剑水蚤、无柄轮虫等为主。

2.1潮间带生物

滩涂共有潮间带生物29种,隶属8门8纲16目24科27属,其中包括人工投苗养殖生物5种,自然繁殖非采捕物种有18种。

群落结构以软体动物最多,占总种数的52.00%。

栖息空间主要为底内型,占总种数的75.86%。

底上型的泥螺和底内型的江户明樱蛤、青蛤在春、夏、秋季占绝对优势,春→夏→秋优势种的季节演替规律为泥螺、江户明樱蛤、青蛤、长吻沙蚕、双管阔沙蚕→泥螺、江户明樱蛤、青蛤→江户明樱蛤、泥螺、青蛤、文蛤、长吻沙蚕、宽身大眼蟹。

其中青蛤和文蛤为养殖种类。

2.2浅海底栖生物

浅海区底栖生物有78种,其中环节动物12种、软体动物21种、甲壳动物33种、腔肠动物2种、棘皮动物4种、底栖鱼类3种、其他动物3种。

平均个体密度为634个/平方米,平均生物量为182.6克/平方米。

浅海底栖生物常见种类有豆形拳蟹、日本关公蟹、窄体舌鳎、黄海葵和泥螺。

2.3淡水底栖生物

丹东内河、池塘等淡水已发现的底栖生物有79种,隶属于14目36科,其中昆虫62种,分属7目25科,占总数的78.48%;

甲壳动物1目2科2种,软体动物3目6科10种;

环节动物2目2科4种;

扁形动物1目1科1种。

主要种类有耳萝卜螺、宽身舌蛭、日本扁蜉蝣、灰纹石蛾和涡虫。

3.海洋游泳生物

据资料记载,丹东市邻近海域海洋游泳生物有91种。

其中软体动物2种、甲壳动物20种、鱼类67种、哺乳类2种。

主要鱼类有蓝点马鲛、鲐、黄鲫、青鳞、鳀、小黄鱼、鲈和梭鱼等,其他动物主要有中国对虾、中国毛虾、三疣梭子蟹、口虾蛄和日本枪乌贼等。

4.淡水水生物资源

丹东全地区淡水鱼类有90余种,其中鲤、鲢、草鱼、鳙四大家鱼是主要养殖品种。

搭配品种有鲫、重唇鱼、池沼公鱼、团头鲂等。

其中沿江生物主要有:

河蚬、蛤蜊、蓝蛤、螺、白虾、葛氏长臂虾、日本沼虾、泥蟹、厚蟹、凤鲚、刀鲚、银鱼、光泽黄颡鱼、鲈、小黄鱼等。

第四条水域环境状况

根据2017年丹东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采测分离监测数据统计结果,2017年鸭绿江(丹东段)水质类别为Ⅱ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状况优。

鸭绿江(丹东段)江桥以下文安和厦子沟两个国控断面各个污染物年均值符合Ⅱ类水质标准。

2017年北黄海丹东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共布设四个监测点位,评价标准执行《海水水质标准》,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渤海东站的监测数据统计结果,2017年北黄海丹东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类别为一类,水质状况优。

按功能区统计,2017年北黄海丹东近岸海域两功能区水质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海水水质标准,功能区达标率100%。

第五条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海水养殖生态承载力评价结果显示,沿海的东港市处于中等水平,主要是空间承载能力和环境容纳能力较弱。

由于东港市海水养殖区域的历史沿袭,现有实际养殖区与海洋功能区划、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不符,全部滩涂养殖和部分浅海及海水池塘养殖分布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90%的海水池塘和部分淡水池塘及浅海养殖分布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域内。

2012年以前,丹东市水域滩涂的资源开发强度逐年加强,而水域滩涂资源的保护力度不足,导致水域滩涂资源的开发速度超过水域滩涂的自身修复速度,水域滩涂资源呈衰退趋势。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的过快发展对水域滩涂资源及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从而导致水域滩涂资源承载力的下降。

例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农用资源越来越短缺,如池塘养殖面积逐年减少,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激增,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大,造成水域环境污染较为突出;

在海洋渔业资源方面,丹东近海岸的渔业资源在不断的缩减,一些海域的鱼种已经消失,渔业资源的产出主要靠人工养殖来完成。

2012年以后,丹东市高度重视水域滩涂资源可持续发展,严格依据《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和《丹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功能分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限制开发和管理水域滩涂资源,不断改善水产养殖环境、优化水产品养殖结构、完善水产良种繁育体系、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提升渔业产业化水平并狠抓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使得丹东市水域滩涂资源衰退趋势得到扭转,水域滩涂资源承载力有所提升。

但目前仍需采取措施对水域滩涂资源进行有限制的开发,将水域滩涂资源详细划分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与养殖区等功能分区,并进行科学管理,以免出现盲目开发与资源衰竭,确保水域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七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条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随着农村产业的调整,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铁岭市立足水产资源优势,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着重以科技兴渔为先导,以增加名、特、优品种养殖比重为发展重点,以可持续发展渔业为目标,水产养殖生产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

截至2016年底,海水池塘养殖面积7907公顷,全部采取混养模式,总产量5万吨;

淡水池塘养殖面积2387公顷、年产量22502万吨;

目前,丹东市海水池塘养殖品种主要为海蜇、缢蛏、鱼、对虾和海参生态养殖模式;

滩涂贝类养殖方式以底播贝类为主,主要养殖品种为菲律宾蛤仔,中国蛤蜊、四角蛤蜊、文蛤、缢蛏、泥螺、青蛤等为辅。

第二条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丹东是中国海岸线的起北端起点,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黄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是一个以工业、商贸、物流、旅游为主体的沿江、沿海、沿边城市,是亚洲唯一一个同时拥有边境口岸、机场、高铁、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

铁路方面,丹东距平壤220公里,距首尔420公里,境内有铁路线260公里,主要有沈丹铁路、丹大快铁、凤上铁路、丹通铁路和灌赛线五条铁路,丹东站是沈丹铁路的终点站,经鸭绿江大桥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铁路相接,北京──平壤、莫斯科──平壤的国际联运列车,经丹东出入国境。

海运方面,丹东港距韩国的仁川港仅245海里,是联结韩国、日本十分便利的海上通道。

公路方面,2017年丹东还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区域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国家二类公路主枢纽城市,现拥有沈丹高速公路、鹤大高速公路、丹锡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以丹东客运站为中心,下设24个客运站东。

航运方面,丹东浪头国际机场还是是一座同时可以起降国内、国际航班的国门口岸机场,在国内同类支线机场中规模、设施均位居前列。

第三条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们对食物结构要求已发生明显变化,水产品的社会需求量日益增长。

然而,近岸海洋及淡水渔业资源因过度捕捞已明显衰退,水产品的需求增长将主要依靠发展水产增养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