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
《经济学基础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给法则表明,价格水平越高,商品的供给量越多;
反之,价格水平越低,商品的供给量越少。
供给法则的例外:
如历史文物、古董等不可再生的商品,还有如土地。
3、供给与供给量
供给量是指与某一价格对应的商品数量,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本身的变动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而供给指整个供给曲线,供给的变动是指由于价格不变,其他条件变动所引起供给数量的变动。
4、影响供给的因素
(1)投入要素的成本。
要素成本越高,商品的供给就会越少;
(2)生产的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越高,供给就越多;
替代品的价格越高,
该商品的供给就越多,互补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供给就越少。
(4)厂商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
5、厂商供给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
行业供给量等于该行业所有厂商的供给量之和。
(三)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商品市场的均衡
1、均衡价格的概念:
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恰好相等,能够市场出清的价格。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机制的自发性作用下形成的。
D.玉米片供给曲线右移
64、假设供求力量自由作用。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激励生产者减少生产这种商品,同时使消费者增加消费这种商品。
2006年考题分析
15、在市场经济中,供给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厂商()。
A.要获得利润而需要出售的商品数量
B.能够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数量
C.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出售并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
D.在各种可能
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16、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
A.供给增加B.供给量增加
C.供给减少D.供给量减少
64、需求法则表明,需求量大小与商品价格高低呈正相关关系。
65、一个国家或者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高,这个国家的收入水平就越低。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一)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状态
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如果仅仅是某一种产品实现了均衡或某一种市场,如产品市场或要素市场实现了均衡,经济学中称之为局部均衡。
如果作为市场主体的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既实现了消费者均衡,厂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既实现了生产者均衡,在此基础上,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也同时实现了均衡,即各种产品和要素即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短缺,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产品和生产要素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一般均衡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才有可能实现。
2、帕累托最优状态
当经济社会达到这样一种状态:
即任何资源的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任何人的福利增加,也不可能使任何人的福利减少,社会既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一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被称为帕累托标准,资源最优配置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状态。
帕累托标准或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需要一定条件。
包括交换的帕累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条件、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条件。
这些条件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实现。
3、经济效率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经济效率的代名词。
(二)市场失灵
1、市场失灵
假如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实现经济的一般均衡和自由的最优配置,即为市场失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是在经济中存在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充分。
2、垄断
垄断是指一个或少数几个厂商对某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完全的或某种程度的控制。
垄断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对关键资源或关键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
(2)专利制度;
(3)规模经济,这是形成自然垄断的重要原因;
(4)准入制度,如军事工业、通讯、银行等;
(5)市场竞争本身的发展会导致生产集中,而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自然形成垄断。
垄断导致市场失灵的表现:
(1)垄断厂商制定的高价格和低产量,导致生产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2)剥夺消费者利益,导致分配性低效率的存在,从而无法实现消费者均衡;
(3)技术性低效率,从而无法实现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生产者均衡难以实现;
(4)导致寻租的
产生,导致经济效率的降低。
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微观政策有:
(1)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避免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是一种重要的管制措施,如企业分拆;
(2)对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管制;
(3)对垄断企业进行税收调节;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
(5)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
3、外部性
外部性的含义:
当市场主体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好的或坏的影响,而又不能使市场主体得到相应的补偿或给于其他成员赔偿的时候,就会产生外部性或外部影响。
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
如雇员培训而跳槽
和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
如企业生产中排放大量烟尘和污水。
正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水平低于最优水平,而负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并给其他经济主体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都表明帕累托标准未能实现。
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与产权不清晰有关。
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
传统的关于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通过合并企业使外部影响内部化;
消除外部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明晰产权。
4、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概念:
是指任何人如果增加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公共物品的特征包括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在任意一个给定的产出水平上,如果增加一个人消费该产品,并不需要增加该产品产量,因而也不会增加成本,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如广播、电视等;
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经济社会客观上存在公共物品,就不能阻止任何人不支付价格也能消费该产品,既存在免费“搭便车”现象。
如国防和公安。
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它只有在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方面起完全的调节作用,而对于公共物品,由于它失去了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市场调节就是有限的,或者无效。
对于公共物品,一般选择由政府来生产。
5、信息不充分或信息不对称
绝对意义上的信息不对称和相对意义上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通常会导致产品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会导致委托代理问题。
如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的逆向选择,保险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即公司经营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等。
了解政府对于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法。
6、市场与政府
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
大市场和小政府。
2007年考题分析
18、当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实现经济的一般均衡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这种情况叫做(
)
A.看不见的手B.信息不充分
C.市场失灵D.垄断
19、在负的外部性的例子中,有效的政府政策是()
A.适当减少其赋税B.适当增加其赋税
C.适当增加其补贴D.对企业进行国有化
46、垄断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A.规模经济B.准入制度
C.收入的非公平分配D.专利制度
E.对关键资源或关键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
65、一般均衡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
18、当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实现经济的一般均衡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这种情况叫做()
17、经济处以一般均衡状态是指()。
A.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B.要素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C.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
D.所有经济单位即各种产品和要素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状态
46、垄断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为()。
A.资源配置的低效率B.分配性低效率
C.技术性低效率D.垄断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E.出现寻租现象
三、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
(一)宏观经济均衡
两部门社会的国民收入及其均衡。
三部门社会的国民收入及其均衡
四部门社会的国民收入及其均衡
经济社会的宏观经济均衡条件:
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或总需求等于总供给,也就是说投资等于储蓄。
(二)经济活动水平的衡量
在现实生活中,衡量一国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所有常住单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即增加值之和。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
常住居民所获得的初次分配总收入,它是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所得。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三)GDP的核算方法
1、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2、收入法。
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资本折旧
(四)名义和实际GDP
名义:
按当年价计算
实际:
按基年的不变价计算
GDP缩减指数:
也称GDP隐含缩减指数,是指
在给定的一年中,名义GDP与概念实际GDP的比率。
GDP缩减指数与通货膨胀率的换算关系:
(五)潜在GDP和产出缺口
潜在GDP:
也称潜在产出或潜在国名收入。
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
也可以定位为充分就业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
产出缺口:
是指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不一致,即GDP缺口=实际产出-潜在出产。
若实际GDP高于潜在GDP,称正缺口,说明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已经被过度利用,在此情况下,通常会出现资源短缺或通货膨胀,此时经济过热;
若实际GDP小于潜在GDP,称负缺口,表明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既存在失业或通货紧缩,此时经济过冷。
(六)以GDP为核心核算国民收入的缺陷
这种核算体系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的经济产出;
也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的福利水平。
200年考题分析
20、经过GDP缩减指数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净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21、如果某年的GDP缩减指数为1.05,这表明该年()。
A.通货膨胀率为105%
B.通货膨胀率为5%
C.GDP增长5%
D.名义GDP为实际GDP的105%
47、若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下列表述()是正确的。
A.将人们取得的生产要素加总
B.将生产出来供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加总
C.将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总
D.所有厂商的收入减去使用的中间投入品的成本加总
E.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口-出口
18、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后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中间消耗B.固定资产折旧
C.生产税净额D.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
19、如果一国的实际GDP大于潜在GDP,表明该国()。
A.经济增长过快B.出现了通货紧缩
C.产出出现了负缺口D.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47、从社会最终产品的总需求看,支出法GDP的组成部分包括()。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
C.利息支出D.政府需求
E.净出口
四、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总需求
凯尔斯定律:
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即在短期中,总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只能引起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的相应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
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即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净出口,即
Y=AD=C+I+G+NX
上式就是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的公式,也被称为收入恒等式。
期中,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为内生变量,也被称为是短期内拉动一个国家经
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二)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总收入恰好与总支出相等时的总产出或国民收入。
表现在图形上,即AD线与45度线相交的点所决定的国民收入才是均衡产出。
存货变动机制:
如果实际国民收入大于均衡国民收入,这时经济中一定存在着需求不足或供给过剩,这就意味着实际存货水平大于正常存货水平,即非正常存货大于0,此时,厂商就会减少产量;
反之,若实际国民收入小于国民收入,这时经济中存在过度需求或供给不足,厂商的实际存货水平下于正常存货水平,即非正常存货小于0,这意味着厂商的产品供不应求,厂商就会增加产量,从而增加总产出。
(三)消费函数
影响消费的因素:
收入水平始终是影响消费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消费函数:
如果把消费需求看成是收入的函数,可以一般地表示为C=f(Y)。
如果把收入之外的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也考虑在内,并假定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就可以得出消费函数:
C=C0+cY
C0称为自发消费或自主消费,c为边际消费倾向,即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收入所引致的消费变动量。
平均消费倾向:
消费与国民收入的比率。
(四)储蓄函数
储蓄也是收入的函数。
S=-C0+(1-c)Y
其中,C0为自发消费,是一个负值,表示当收入为零时,消费者不得不动用过去的储蓄用于消费,故当前的储蓄为负。
1-c为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收入所引致的储蓄的变动量,称为边际储蓄倾向。
可见,边际储蓄倾向等于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
(五)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均衡产出公式:
总收入等于自主消费与投资二者相加后除以边际储蓄倾向。
可见,均衡国民收入与自发消费和投资需求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
注意掌握简单的计算。
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
投资等于储蓄
结论:
均衡产出的多少既取决于自发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大小,也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
因此,当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出不能实现充分就业时,也可以提高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或降低边际储蓄倾向。
反之,当经济出现过热,通货膨胀严重时,则可以通过抑制消费和投资以及降低边际消费倾向或提高边际储蓄倾向的方法抑制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六)政府部门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
其他条件不变,具有注入效应的变量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
而具有漏出效应的变量税收的增加则会减少国民收入;
反之亦然。
因此,当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出不能实现充分就业时,要增加国民收入,刺激经济增
长,就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的方法;
反之则相反。
(七)投资乘数
乘数是指经济中作为自变量的总需求中的任何一种需求发生变动时,作为因变量的国民收入的最终变动幅度。
投资乘数:
是指变动一个单位的投资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其计算公式表现为边际储蓄倾向(或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八)其他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
变动一个单位的政府购买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其计算公式同投资乘数
税收乘数:
变动一个单位的税收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其计算公式表示为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比率(负值)。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公式同税收乘数(正值)
平衡预算乘数:
是指政府在实行平衡预算时,即政府支出和税收以相同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其结果为1。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意味着政府如果实行平衡预算,就不可能试图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的办法使国民收入实现多倍的增长,因此也就不能刺激经济增长和实现充分就业;
如果政府试图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的方法刺激经济增长和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实行赤字预算,而不能实行平衡预算。
(九)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的功能:
交易媒介、储藏手段、核算单位和延期支付手段。
货币:
是指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通货以及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通常用M1表示。
也称为交易货币。
广义货币:
M2=M1+准货币(即银行储蓄帐户上的存款、由证券交易经纪人经营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帐户存款、有商业银行经营的货币市场存款帐户中的存款等)。
持有货币的动机:
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货币的交易性需求:
是指个人和企业处于交易动机,即为应付日常的交易活动所持有的货币数量。
一般看作是收入的函数。
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也被称为谨慎性需求,是指人们处于谨慎动机,即为应付经济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所持有的货币数量。
从全社会看,它仍看作是收入的函数,二者正相关。
货币的投机性需求:
是指处于投机动机,准备在有利的实际买卖有价证券以获得更高收益所持有的货币数量。
它是利率的减函数
实际上,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是人们想利用利率水平和有价证券价格水平的变化进行投机而牟取收益所持有的货币数量。
货币需求函数L=kY-hi
其中,k是L对Y的敏感稀疏,即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国民收入变动一个单位所导致的货币需求的变动量;
h是L对i的敏感系数,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表示利率变动一个百分点所导致的货币需求的变动量。
凯恩斯陷阱:
表示当利率下降到很
低水平时,货币需求会趋向无穷大。
(十)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函数
1、货币供给的概念
货币供给:
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通货和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控制的个人和厂商在商业银行的存款。
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通货和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即M1;
广义的货币供给除包含M1外,还包括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货币供给有名义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供给之分。
如果对货币供给进行了价格调整,即为实际货币供给。
2、货币供给的决定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名义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利率水平无关,因此是一个外生变量。
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如果货币当局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增加了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曲线向后平移,货币存量增加;
反之,如果货币当局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减少了货币供给,货币存量减少。
货币供给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基础货币;
二是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是指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或通货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及存款准备金之和;
货币乘数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基础货币所导致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
货币乘数为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是指由货币当局规定的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
货币乘数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的条件是:
(1)商业银行不存在超额准备金;
(2)银行客户应将其一切货币收入都存入活期存款帐户
存款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货币供给量越少;
(十一)货币市场的均衡和利率
利率:
在经济学中,利率被视为货币的价格或借入货币的价格。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也称货币利率,它所衡量的是每一元借出货币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货币收益;
实际利率是在名义利率的基础上根据通货膨胀影响矫正过的利率,通常把它定义为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此时利率称为均衡利率。
货币市场的供求机制:
如果市场利率水平高于均衡利率,货币供给量就会大于货币需求量,这时,货币供大于求的压力会迫使利率水平下降;
反之,如果市场利率水平低于均衡利率,货币需求量会大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不应求的压力又会使利率水平上升。
最终,货币市场的供求机制会迫使市场利率趋向于均衡利率。
(十二)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1、投资函数:
如果把非利率因素对投资影响视为常数
,并假定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就得到投资函数I=I0-bi
其中,b是利率每变动一个百分点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数量,称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或投资的利率弹性。
2、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利率水平越低,投资需求越大,总需求就越大,因此,总需求的增加必然导致国民收入增多;
反之,利率水平越高,投资需求越小,从而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就减少。
因此,利率是影响国民收入和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杠杆。
当经济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不景气,失业增多,货币当局就可以通过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的办法来增加总需求,进而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反之,当经济中出现过度需求,从而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时,则可以用提高利率的方法抑制投资需求,进而抑制经济过快增长,降低通货膨胀率。
只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条件下的利率才是均衡利率。
2007年试题分析
23、坐标的纵轴代表总需求,横轴代表总产出或国民收入。
45度线表示了()之间的等量关系。
A.实际产出和均衡产出
B.总需求和国民收入
C.国民收入和总产出
D.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24、当你去书店买书时,你将货币作为()使用。
A.交换媒介B.计量单位
C.价值储藏D.延期支付手段
66、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利率水平越高,投资需求越大,总需求就越大,从而国民收入越多。
2006年试题分析
20、当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出不能实现充分就业时,要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可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提高边际储蓄倾向B.提高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
C.降低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D.提高利率水平
21、货币的四种主要功能中,()是货币最主要的功能,其它功能都是这一功能的延伸。
A.作为货币储藏手段的功能B.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
C.作为核算单位的功能D.作为延期支付手段的功能
2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水平将会()。
A.不变B.增长C.下降D.升降不定
48、如果其它条件不变,降低利率水平,将导致()。
A.投资需求增加B.失业增加
C.失业减少D.国民收入减少
E.国民收入增加
66、均衡产出是指经济社会的总收入恰好与总支出相等时的总产出或国民收入。
67、在影响消费需求的诸多因素中,价格水平是影响消费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