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黑龙江省龙东地区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545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黑龙江省龙东地区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黑龙江省龙东地区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黑龙江省龙东地区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黑龙江省龙东地区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黑龙江省龙东地区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黑龙江省龙东地区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语文黑龙江省龙东地区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黑龙江省龙东地区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黑龙江省龙东地区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项使用错误。

A项推波助澜为贬义词,不适用于表扬;

B项惟妙惟肖:

形容艺术技巧好,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或是雕刻得十分逼真.属用错对象,是错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父母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B.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A项没有语病。

其他各项语病如下:

B.两面对一面的问题,删除“能否”;

C.“防止”与“不”重复,删除其一;

D.缺宾语,句末加“的号召”。

4.诗文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歌燕舞”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

(4)“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5)在“两会”上,许多代表关注高房价、关注民生,其中有代表借用唐代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6)“生活虽然可能会荆棘满地,但仍然不能阻止你一路高歌。

”电视剧《欢乐颂》中的这句台词,充满对生活不懈的追求,与此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

【答案】

(1)独怆然而涕下

(2)莫道不消魂(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示例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示例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示例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名著阅读

【甲】他自农村,老实,健壮,坚韧。

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

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经历了三起三落,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后变成了麻木、狡猾、自曝自弃的行尸走肉。

【乙】“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l)

【甲】文中的“他”是小说《_____》中的主人公,该小说的作者是_____。

(2)

【乙】文是19世纪英国一位文学家创作的世界名著中的主人公_____的精彩对白,这部作品塑造升了一个_____的女性形象。

【答案】

(1)《骆驼祥子》;

老舍

(2)简•爱;

追求平等,独立自主,自尊自爱

【解析】试题分析:

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从第一段中“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经历了三起三落,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后变成了麻木、狡猾、自曝自弃的行尸走肉。

”此介绍可以判断也是“祥子”,从第二段中“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人物的对话中可判断出是“简爱”。

回顾作品内容,根据小说的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活动概括人物形象。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6.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为此,某校九年三班将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

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请简要写出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

(2)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3)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

环节一:

开场白环节二:

_____

环节三:

_____环节四:

小组辩论会

环节五:

家长代表发言环节六:

(4)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老师及时发现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

(1)示例一:

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手机使之成为学习的助手。

(2)示例一:

学生不带手机进校园。

如果带入手机,交给老师保管。

把手机当做学习工具,帮助提高成绩。

(3)示例:

讲用手机的故事演手机入校园的情景剧班主任或主持人总结

(4)示例:

小明,上课玩手机多耽误听课呀,老师收了你的手机也是为你好,你为什么要生气呢?

如果老师看到你玩手机都无动于衷,那岂不说明你都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列各题。

【古诗赏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7.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古文阅读】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矢,皆同中,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

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

具有。

②强:

擅长于。

③筈(uò

):

箭的尾部。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持汤沃灌_____②再发_____

9.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10.宋濂、岳飞的成长经历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8.①热水②第二次

9.①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②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照光,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

10.少有大志且勤学苦练不止,方可成功(围绕此话题即可)

阅读《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

原因如下:

②第一,土地制约。

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

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

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

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制约。

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

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

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的种类。

中国超过70%的电能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

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

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11.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

12.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13.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

为什么?

14.为了让中国尽快走向“汽车社会”,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答案】11.第一,土地制约;

第二,能制约;

第三,环境制约。

12.打比方把摆在城市街道两侧的车比作长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汽车之多,占地面积之广,使说明对象形象可感。

13.不能删除,“超过”表范围,说明美国的汽车普及率高于50%,去掉表示确数,与原意不符,“超过”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4.略

阅读《培养自己的“静能量”》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

茶山听起很美好,待起可不好受:

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

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

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

静下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保持安静。

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就不习惯,觉得无聊。

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

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

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

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

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

《大学》里说: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诸葛亮告诫过我们: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

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

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

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

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

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要想静下,须下一番修炼功夫。

让自己“静下”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

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

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

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

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6.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7.请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18.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答案】15.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16.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大学》的内容,诸葛亮的告诫,曾国藩的事例,论证了“静的好处很多”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17.示例一:

闻一多潜心研究目不窥园,写出《唐诗杂论》。

示例二:

司马迁遭受宫刑在狱中依然静下心完成《史记》。

18.示例:

读了此文,我认识到安静做人的好处,为了培养自己的“静能量”,我认为自己可以学习书法,让自己浮躁的心安静下;

在学习中,尽自己的能力学习,不过分的争名夺利,只求无愧于心,沉醉于自己的学习乐趣中。

阅读《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

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

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

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

“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

“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

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

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

“别那么独,让它吃!

”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

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

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

车过嘉兴,上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

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

早上列车员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

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

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

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

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

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

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

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摘自《今晚报》2016年3月6日)

19.本文写了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0.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21.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22.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

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良好教养的?

【答案】19.①郭德纲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

(儿子不让喜鹊吃柿子,郭德纲拦阻并教育)②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20.示例:

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现这位女士的良好教养。

21.结构上:

照应题目,总结全文.内容上:

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有良好教养的人的高度赞美。

22.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名词,拥有良好的教养,是对这个人的最高评价,正所谓名副其实。

示例一:

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遵守交通规则。

四、写作

23.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生活需要懂得品尝”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

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

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

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字数在600字以上。

(1)生活需要懂得品尝

在很小的时侯,就发现新华书店旁有一个老人在拉二胡.二胡悠扬的声音成了我童年对书店为数不多的记忆。

不久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又在书店门前,遇见了他.老人和过去一样,坐在第二级青白色的大理石上.老人身着黑装,持着二胡.也许是以为二胡老旧的缘故吧,它发出的声音总觉得怪怪的.听着听着,二胡声似乎有些耳熟,细细一想,才知道这是一首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冥冥之中,仿佛看到了二泉玲玲作响的泉水,曲声和泉声一并而,阿炳独自坐在泉旁,一抒内心的苦楚与惆怅。

老人每天面对着嘈杂的人群,刺耳的车鸣声,总是显得淡定与从容.这里是市中心,形形色色的人从他身前走过,老人对他们并不留意.尘世的浮华与喧嚣,在他的眼中只是过往浮云,而他在乎的只是自己的手,自己的二胡,自己的二泉映月。

我忽然想起这样一个词“静若止水”.他就像是荷叶上的一滴水,无论如何晃动,它都有着自己的形状,最后回到荷叶中央.老人才是这里的主人.城市的日新月异,时代的变迁,四季的交替,一切都在变化,但不变的,却是童年是的二胡声。

在如今这个社会,需要的更是这样一份内心的宁静,淡泊,豁达,不为外界所挠,以不变应万变.

取出十块前,虔诚地递给老人,老人点了点头,继续他的演奏.咀嚼着老人生活的真味,我的心也宁静下了。

我喜欢读书,不限题材、时间、地点,只要它是一本书或是一份报纸或一张有文字的纸,我就会看书就像生活,你读的书越多,你的眼界就越广阔,你所思考的就越多你怎样看待书,你就会怎样对待生活书等于生活。

我以前看书很快,一本书从不超过一天看完虽然速度很快,但是效果却奇差我总是记不住书中的情节与书中的奥妙那种感觉就像是坐着缆车登上了山顶,虽也是在山顶,体会却不如那一步步爬上顶的人的感受不知途中的美好景象,不知那登顶的快乐书看得太快,就会体会不到书中那点点滴滴的美好和奥密社火不也是如此吗?

什么都太快,就会忘记其中的过程和感受,只记得最后的结局。

每个人的体会是不同的这些可以轻易触碰到人内心的体会,在书页翻动的一刹那,被人遗忘在书中的一个偏远的角落这就像生活,有些细节就在我们眨眼间被抛到脑后;

有些最重要的感情就在我们转身的一刹那灰飞烟灭;

有些重要的人就被我们一句话而伤的体无完肤有些事情需要后退一步退一步看自己,我终于透彻的看清,原我误会了过去其实那些被遗忘在记忆最角落的事情,可能就是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应该停下用心体会生活的真味。

书就像生活一样,慢慢读,慢慢懂有时候还需要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去回味那过去了的喜怒哀乐,去咀嚼生活的真味。

(2)倾听二胡的声音

我喜欢听那位老人拉二胡,在每个星期天,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我并不是一直叫他老人的,以前在心里叫他老头,并非处于对他的不尊敬,只是觉得更有亲切感.现在,是他的音乐让我觉得叫他老人更合适.老人并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而我却欣赏他的干净利落,他的衣服从不像其他街头卖艺者那样落魄的布满灰尘.他的脸,我能清楚的看到那一道道皱纹,是岁月给他留下的吗?

宛若一张菊花脸.他拉的二胡曲,深沉而又极具生命力,仿佛老人把自己的生命都诠释在那弦上,让人听上去心里载满感动.每次拉累了,他就静静地坐在那里,从都不说话,像是在思考什么,又能思考什么呢?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每个星期天,我们像约好了一样,我一定会到那个街角路口,老人也一定会,我在想,自己听他拉二胡时的心情和别人坐在咖啡馆里是一样的吧,多么惬意啊!

终于有一天,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等他一曲终了时,轻声说:

“爷爷,您什么时候练的二胡啊?

拉的真好.”

他,那位老人,一点反应都没有。

我吃了闭门羹,可也奇怪,以我的音量他不可能没听见啊.咦,他抬起头了。

“爷爷,您听到我说话了吗?

他看见我嘴唇在动,好像明白了我的意思.他笑了,他的笑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菊花,他努力地用手比划着,要让我明白,他是个聋哑人,他听不到我说话,也无法与我用口语交流。

我很惊奇,一位聋哑人,竟然能把二胡拉得那么好,那么传神.我想,他是在用生命拉二胡吧.我作为他的听众,听到了他心灵深处的琴弦发出的声音.他又“告诉”我,他从小就喜欢音乐,虽然,他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但是他仿佛能听到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不能放弃,有梦想就一定要努力.所以,他开始拉二胡,而且使二胡陪他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我们就这样“交谈”了一下午,他用手势告诉了一句让我永远不忘的话:

“孩子,我从没有寂寞过,因为我有二胡.”那一刻,我很心酸,眼泪充盈着眼眶,那一句“我不寂寞”让我的心五味杂陈.但是,我笑了,老人也笑了.那笑容感动了我们自己.我微笑着挥挥手,在心里说下一个周日见.再次听到二胡曲,我学会的不仅仅是享受,还有倾听,还有理解,还有困境中的坚持。

走在人生的路上,把心静下,认真倾听,我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