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王清任的几个逐淤汤及其广泛应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453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详解王清任的几个逐淤汤及其广泛应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详解王清任的几个逐淤汤及其广泛应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详解王清任的几个逐淤汤及其广泛应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详解王清任的几个逐淤汤及其广泛应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详解王清任的几个逐淤汤及其广泛应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详解王清任的几个逐淤汤及其广泛应用文档格式.docx

《详解王清任的几个逐淤汤及其广泛应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详解王清任的几个逐淤汤及其广泛应用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详解王清任的几个逐淤汤及其广泛应用文档格式.docx

二、四个有代表性的逐瘀汤

《医林改错》中,共载有33个处方。

相当大一部分使用逐瘀活血法或补气活血法。

乍看起来,王氏似乎是偏于补气、逐瘀两个方面,其实不然。

在《医林改错》中,王氏再三声明,说他这部著作“并非全书”,只不过是临床研究的收获之一。

仅由于这一研究成果,对汉代仲景所立“逐瘀疗法”有较大的丰富与发挥,足以“补前人之缺”所以特别加以总结罢了。

在《医林改错》33方中,王氏手订并以“逐瘀”或“活血”命名的处方有:

(1)会厌逐瘀汤;

(2)血府逐瘀汤;

(3)膈下逐奈汤;

(4)少腹逐瘀汤;

(5)通经逐瘀汤;

(6)身痛逐瘀汤;

(7)通窍活血汤;

(8)解毒活血汤。

其中以“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最有代表性。

是后世医家试之屡验、喜用乐道的通个名方。

这4个处方可治疾病围相当广泛。

仅王氏在《医林改错》中“记数条示人以规矩”而列举的,就达50种。

包括了眼、耳、鼻、牙、咽喉、皮肤、肿块、跌打、痛证、劳瘵、情志,肠胃、小儿及妇科多种疾患。

王氏认为,这些疾患统统是血瘀为患,采用了异病同治的办法,立此4方,按人体部位分治,使各有所主,针对性强。

如以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瘀血;

以血府逐瘀汤治横隔以上、胸部瘀血诸证;

而治疗膈下两胁及少腹血疲诸证,则有腑下逐瘀汤与少腹逐瘀汤(前者主治血瘀偏于热者,后者主治血瘀偏于寒者)。

既合乎科学,又有其待色-执简驭笨,是前人所未备的一种创新方法。

后世医家验之临床,屡获卓效,往住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医学杂志上时见报导。

近年来多见报导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疗效亦高。

故有必要对各个逐瘀汤从药理机制及制方原则等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现对此4方作简略分析,以供同志们深入研究时参考。

(一)血府逐瘀汤

生地9克、当归9克、赤芍6克、川芎4.5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柴胡3克、枳壳6克、牛膝9克、桔梗3克、甘草8克

本方以活血逐瘀、通调气血、化瘀止疼为立方原则。

方中当归、生地,川芍、赤芍4味,即妇科良方四物汤。

有活血、养血、补血的作用;

桃仁,红花破血去瘀,合成桃红四物汤,攻中有补(桃仁、红花攻逐,四物活、补),以此6味,行血分之瘀。

柴胡功能疏肝升阳,枳壳职在宽中消积,桔梗宽胸利膈,以此3味为主,解气分之郁。

牛膝既降低上部充血,又引药下行;

桔梗祛痰止咳,又载药上行,此二味并用,使气血升降,各得其所,寓理气于活血之中。

最后加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协调

统一。

正是《素问·

至真要大论》所谓“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意思。

王氏此方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究其源流,实集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为一方,化裁而出。

其妙处在于加入了桔梗、牛膝2味,使清升浊降,各得其所,遂成推出新、别开生面之名方。

(二)膈下逐瘀汤

灵脂炒6克、当归9克、川芎6克、丹皮6克、赤芍6克、桃仁研9克、红花9克、乌药6克、元胡3克、香附4.5克、枳壳4.5克、甘草9克

本方以活血逐瘀、消积化痞,疏气止疼为立方原则。

方中灵脂直入肝经,通利血脉,散瘀止疼;

当归甘温补血、辛苦活血、气香行滞;

川芍辛散温通,行血中之气。

丹皮、赤芍寒凉,除血中瘀热,桃仁、红花。

破血泄滞,7味并用,能凉血而不成瘀,活血而不妄行。

再加入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之元胡,重在活血逐瘀、消积化痞。

乌药为胸腹逆邪要品,顺气降逆,香附为疏肝利胆妙药,开郁散结;

枳壳宽中消胀,甘草缓急止疼,兼司调和诸药,四味协同,功能疏肝解郁,利气行滞,开胸快腑。

本方可使人气血通畅,达到“通则不痛”。

此方以逐瘀消积为重点,与血府逐瘀汤比较,本方使用活血逐瘀药较多,用药较峻,故方中甘草用量较大,藉以缓和,寓攻中有制之意。

再者,本方用药,多入肝、脾。

盖因王氏从解剖角度出发,认为膈下所居,肝脾为主,故本方选药注意归经,侧重肝脾。

此点亦为本方恃色,不可不知。

王氏创立此方,立法选药,均极谨细,秩序井然。

有人谓此方“有药无方”,实未识王氏此方之奥秘也。

(三)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炒七粒、干炒0.6克、官桂6克、元胡8克、当归9克、川芎3克、没药研8克、赤芍6克、灵脂炒6克、蒲黄9克

本方以温通经脉、活血化痪、散结止疼为立方原则。

方中灵脂、蒲黄、川芎、没药、元胡活血行气,当归、赤芍活血行血,干、肉桂温经散寒,小茴香行气活血、消瘀止疼,兼能引药下行。

用治少腹血瘀之偏寒者,效价甚高。

按当归、川芍即佛手散,有活血去痛之用,辅以赤芍、去瘀益血,效用更佳,功近四物。

灵脂、蒲黄为失笑散,通利血脉,散结定疼,颇有实效。

元胡、没药,行气去滞安痛。

而当归、川芍配伍干、肉桂,有生化汤意,更以小茴为向导,引药下行,直趋下元,行气活血。

实则博采众长,冶数方于一炉、鼓铸而成活血化瘀、温经止疼之剂。

此方之立,亦可见王氏习古不泥之忧良学风,承前启后之创新能力。

(四)通窍活血汤:

赤芍6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生9克、大枣七枚、老葱9克、麝香0.15克、黄酒

250克

本方以活血逐瘀、通阳透窍为立方原则。

方中以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消瘀。

生、大枣调和营卫。

老葱通阳和络,为诸药之使。

麝香活血透窍通路,是本方主药。

这里要指出的是,原书指明麝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疗效,证之临床,确乎如此。

作者还体会到,黄酒之用,不可忽视。

盖黄酒性温,通利血脉,活血散察,通行十二经,其助药势之力最猛,用之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总括而言,上述4个处方,皆以活血逐瘀为主。

其基础药物是:

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

血府逐瘀汤证,位在隔上胸部,故配柴胡、枳壳、桔梗,开胸行气。

膈下逐瘀汤证,位在膈下两胁,故配香附、枳壳、乌药,疏肝行气。

少腹逐瘀汤证,位在少腹,故配小茴香、干、肉桂,温通下焦。

顺便指出,此方重在温经活血,故去桃仁、红花不用,以防攻逐过甚。

而通窍活血汤证,着重在于头面,故配麝香、老葱,透窍通阳。

另外,膈下逐瘀汤证及少腹逐瘀汤证,均瘀痛较重,故配入元胡、灵脂、蒲黄,袪瘀定疼。

又因膈下逐瘀汤主血瘀之偏于热者,故用丹皮配伍赤芍,凉血活血,少腹逐瘀汤主血瘀之偏于寒者,故用小茴香、肉桂、干,温经散寒。

此大其要,均应知道。

据现代药学研究,当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

赤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肺炎双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较强之抗菌能力。

川芎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均有抑菌能力。

上述四方,均不离此三味,其具有消肿散结之消炎能力,从这里也可以得到说明。

三、几个逐瘀汤临床应用围之扩展

王氏《医林改错》发表后,非誉不一。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是受保守派围攻的。

那些盲目迷信古籍古人、不敢擅越雷池一步的守旧派,对王氏的革新精神恨得要死、怕得要命,对他这部敢于批判古人、发表创见的著作,更是一派诽谤与谩骂。

但事实胜于雄辩,临床实践验证了王氏立法处方是相当正确的,特别是上述凡个逐瘀汤,用于临床,屡获良效,这才逐渐得到医界的重视与肯定。

然而总的说来,解放前,这部《医林改错》还是一部被打入冷官的著作.解放后,祖国医学如枯木逢春,获得了新生,得到了发展,《医林改错》这部闪耀着革新思想光彩的医学著作,也才翻了身,被放到了应有的地位,获得了公正的评价。

我的祖上是宗王氏法的,在临床实践中,各代对王氏活血逐瘀法均有

体会与发挥,先父晓峰先生更对《医林改错》有相当深刻之研究,验案屡见不鲜。

我亦长期着力于临床实践探索,小有成效。

现重点将四个逐瘀汤临证原理及治疗围之扩展阐述于后:

王氏血府逐瘀汤,原列主治病症19条:

(l)头疼:

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无痰饮,忽犯忽好,百方不效。

(2)胸疼:

忽然胸疼,用木金散。

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胸、柴胡等不效者。

(3)胸不任物。

(4)胸任重物。

(5)天亮出汗。

自汗或盗汗,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不效反重者。

(6)食自胸右下、食宜从正中胃管下、有觉从胸右咽下者,轻易治,重难愈。

(7)心里热名灯笼病:

身外凉,心里热,非虚热,非实火。

(8)暓闷:

即小事不能开展者。

(9)急躁:

平素和平,有病急躁。

(10)夜睡梦多。

(1O呃逆《俗称打咯忒);

以橘皮竹茹汤、承气汤、都气汤、大、小陷胸汤等治之无效者。

(12)饮水即呛:

系会厌有瘀血。

(l3)不眠,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

(14)小儿夜啼。

(15)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者。

(16)夜不安:

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则满床乱滚。

(17)俗言肝气病:

无故爱生气。

(18)干叹:

无他症,准干呕。

(19)晚发一阵烧:

每晚热,兼皮肤热一时者。

上述种种,均系胸中气滞血瘀所致。

盖瘀阻胸中,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故胸疼。

瘀阻经络,故头疼。

瘀阻血脉,心失所养,故心跳心忙、梦多、不眠、夜不安。

瘀阻于胃,胃失和降,故上气呃逆、干叹。

瘀阻气滞,故暓闷,急躁、易怒。

余如入暮发烧、体凉热,均属血瘀发烧、血气不和之象。

而食自胸右下,乃患者一种自觉症状,即食道癌.以有肿瘤阻碍,致患者觉食从右下也,仍属血瘀。

病状虽多,其致病因素,均系血瘀气滞,故王氏立血府逐瘀汤通治之,·

异病同治,有执简驭繁之妙。

除胸不任物、胸任重物,作者临床未曾遇到,食自胸右下仅能使症状改善外,以血府逐瘀汤治疗上述各种疾病,均在临床中验证过,疗效切实可靠。

此外,作者于40余年临床实践中,还将血府逐瘀汤治疗围扩大到以下诸症,可

(1)冠心病。

(2)心肌梗塞。

(3)脑震荡后遗症。

(4)神经性头疼。

(5)肝炎。

(6)初期肝硬变。

(7)脏燥(神经官能症)。

(8)梅核气。

(9)肠粘连。

(10)光秃。

(11)夜游症。

(12)吸冷气。

(13)梦中惊悸,非人按住不敢睡。

(14)夜梦交媾等,均收到良好的疗效。

在这里,选择一部分医案(包括先父晓峰先生典型验案1则)介绍于后:

1。

吸冷气

马xx,女,5。

岁,长安新村大队社员。

患者于5年前,突然胸腹有空洞感,后即发凉,满闷不安。

从此,白天须将嘴捂住,入

夜须用厚被将头盖严,密不通风,方能入睡。

稍有缝隙,即感有大量冷气随呼吸涌入腹中,胸腹满闷难忍。

夏季缓解,秋凉即发,多方治疗无效,因于1973年10月26日前来求诊。

检查:

面晦不泽,唇黯舌紫,脉沉细而涩,腹不满。

仲景云:

“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面晦唇黯,舌紫脉涩,显系循环障碍,血瘀之征。

血瘀于,中阳受阻,故吸气觉凉,且夏愈秋发,分明体寮血与气候变化相应之象。

盖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也。

故断为血瘀气滞,当治以、活血逐瘀,调气和中。

投血府逐瘀汤14剂而愈。

2.脱发二则:

(l)斑秃:

高XX,男,14岁,殃西长安高家堡人。

患者于1973年。

月23日发现头部有圆形落发六七处,呈散在性,约2厘米大小,头部发痒,偶有头昏,无其它不适感。

于1973年10月29日前来就诊。

身体发育正常,面色红润。

询之有跌伤史。

此乃童稚之年,跌伤血瘀,瘀而化热,燥灼毛囊,致发不能生。

投以血府逐瘀汤加菊花、山栀,10剂即见黑发生出;

原方再加丹参、白芷,又10剂而愈。

(2)光秃

郭XX,男,25岁,长安县武装部干部。

患者2年前头部发痒,梳之落发,日益加重,近年来,脱发严重,渐成光秃,经中西医多方治疗,并用过王莽村治落发之药,毫无效果,前来求治。

体格健壮,红光满面,血色充盛,惟头皮光亮红赤,了无毫发。

脉弦有力,舌赤。

食纳均佳,无其它异常。

头为诸阳之会,此系血分郁热,蒸腐毛囊,发根不固,致脱发严重,形成光秃。

当凉血活血以治。

用血府逐瘀汤加川连、条芩、菊花、焦栀,连服10剂。

10剂尽,头发散在复生,患者大喜,复来诊。

语余曰:

“过去曾服许多补药,均不见效。

先生处方,有人议论,说不可服。

我以发已脱光,药又无毒,试服何妨,不意获此良效。

分并询今后应服何药。

当即告以原方守服;

20剂后,以原方加丹参配丸药一料,服尽痊愈。

现该同志满头黑发,据其本人讲,淮较原先之发略细耳。

3.夜游症(先父遗案)

高左,男,32岁,大荔人,行商。

半年来由于生意亏损,与人争吵而发病。

经常头眩心烦,不愿多说话。

夜眠后,据其家人云:

“入睡半小时左右即自行起床,在屋到处乱翻一阵,然后又放整齐,接着就在院奔走,叫之不应,拉之不理,约一二小时后,即自行回屋卧倒,鼾声大作,口中呐呐自语,有时复起如故。

如此半年余,经各方治之未效,前来求诊。

舌青唇黯脉涩,血瘀可知,乃为之疏方:

(l)血府逐瘀汤加珍珠毋30克、生龙牡各30克、赭石30克、牙皂4.5克(早服)

2)通窍活血汤加细辛3克、胆南星8克(晚服)。

上方一服后,当夜于入睡后2小时左右起床在屋略翻一下,随即上床睡着,未在院奔走,鼾声轻微,不自语。

三服后,已安适,连服12剂痊愈。

未再复发。

按《素问·

举痛论》称: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思则气结。

”气上则血随之逆上,气结则血随之郁结;

肝主怒,脾主思,患者因生意赔本与人争吵,大怒伤肝,利益亏损,焉能不思。

忧思伤脾,故知肝脾均有瘀滞,而夜间躁动,显系瘀阻血行,累及心家,清窍蒙蔽,神志不宁,故选用血府逐瘀汤加珠母、龙牡、赭石(重镇安神)、牙皂(祛痰开窍)治之。

而《素问·

生气通天篇》云: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

”故又知患者头部有一定程度瘀血,阻碍灵机,因复选通窍活血汤加细辛(开窍宁脑)、胆星(祛亥通络)为佐辅。

此所以1剂知、3剂显效、12剂痊愈也。

治病务求其本,临症之际,务须细心体察,揣情度理。

掌握枢机。

始能一战而决胜。

4.青年扁平疣

黄xx,女,20岁,2652厂工人。

患者系71级毕业生。

春节前回家探望父母,晚饭后乘卡车返厂,翌晨面部突然出现扁平疣。

多方治疗不效,淡褐色扁平丘疹波及全脸,约麻仁大。

心情郁闷,烦躁不宁,甚至失眠,1973年2月前来求诊,为之治。

此症按西医理论,乃病毒经接触传染所致。

然患者周围.从无此等病人,亦无任何接触史。

细思发病经过,患者冬令黄昏饭后乘坐敞车,热入迎风,想系风热相抟、阻滞窍络,结于皮下,血瘀疹生,当活血化瘀、清热散风以治。

而忧急懊恼,胸膈满闷,心烦不寐,理当兼顾。

为处方:

血府逐瘀汤加菊花15克、牡蛎30克、灵磁石30克。

盖菊花解毒清热,散头面之风甚佳.灵磁石能坠炎上之火而定志,牡蛎质重,镇静宁神,味咸,软坚散结、微寒,清热除烦,据《本草纲目》及《别录》,兼有去湿、除老血之功。

故于清热化瘀、调和气血之血府逐瘀汤中入此三味,以为辅佐,以疗兼证。

三剂显效,五剂痊愈。

6.夜梦交媾

王XX,42岁,家庭妇女。

患者从1年前即多梦,易惊悸。

近三月来,夜间入眠后,即见一人来,伏身上与之交媾。

前l月,二三日发生l次,现则每夜如此。

腰酸背疼,四肢乏力,精神萎靡,食减纳差,头眩耳鸣,稍多活动即心慌气短,日渐消瘦,因而恐惧不已。

曾经他医治以补虚镇静之剂,迄未获效,转诊前来。

面黄肌瘦,唇色紫滞,舌黯红,苔薄黄,脉弦细提。

询知月经不调,后期量少,有小血块。

据云腰酸疼以往即有,现加重,带多色黄,平素经期易怒,多梦心悸,但无此等夜

梦交合现象,近则日日如此,言之欲泣。

病属气血失调。

盖经期惹气血郁,冲脉受阻,致阴阳交错,情志怫郁。

病在血海脆脉故梦交合。

治当活血逐瘀,佐以镇摄。

处方:

(1)血府逐瘀汤加丹参18克、赭石18克、莲心9克、菖蒲9克(早服);

(2)膈下逐瘀汤加生龙牡各30克,朱砂冲、琥珀冲、牛黄冲各1.5克(晚服)。

连服12剂痊愈。

经亦调顺。

6.冠心病:

xx,男,62岁,干部。

患者原患肝炎,伴有高血压,时轻时重,久治未愈。

平素公务繁忙,一直未能休息,积劳日久,1974年4月突感胸部满闷,气短心悸,左胸疼痛,有压迫感,烦郁不安,夜不能寐。

经医院检查,确诊为冠心病。

曾给予维生素、地巴唑、心得安等治疗,效果不明显,改请以中药治疗。

患者面色{白光}白,唇紫舌黯,边有瘀斑,苔黄稍腻,脉沉细涩。

此系肝郁气滞,心阳不足,脉络阻滞,阳气不畅,发为心痹。

治当活血导滞,宣通心阳。

用血府逐瘀汤化裁。

当归12克、赤芍15克、桃仁9克、红花9克、柴胡9克、川芎6克、桔梗6克、黄耆30克、丹参30克、乳没各9克、桂枝6克、瓜蒌30克、薤白9克、三七粉6克冲

连服三剂,诸症俱见轻减,胸疼稍有,夜眠欠佳。

仍本上方,加莲子心9克,又三剂,诸恙悉平。

改以上方为散剂,连用2周,以资巩固。

随访年余,迄未复发。

《经》称:

“气自痹者,脉不通,”患者觉左胸疼痛,实系心前区疼。

痛由不通。

脉为血行道路,脉不通乃瘀血为患,故当治以活血祛瘀之剂、”是以选血府逐瘀汤辅丹参、三七、乳没之属为治。

然血瘀实由气虚,盖“气为血帅”,血之正常运转,实赖心气或心阳之推动。

设心气虚或心阳不足,血行缺乏动力,必致瘀滞,此乃病之本也。

故重用黄耆补气,桂枝通阳,瓜蒌、薤白宽胸利隔。

气足瘀去,脉道通畅,诸症自平。

此方实乃治补气活血、清热活血、理气活血于一炉之剂,与病情贴切,标本兼顾,以是能三剂显效,六剂建功。

7.慢性肝炎:

罗XX,男,28岁,市第一人民医院职工。

患者系慢性肝炎,体倦无力,腹胀纳差,肝区压痛。

住院治疗数月,症状略减,然转氨酶始终在500单位以上。

时余在一院住院,乃商诊沉余。

患者舌红苔黄,边有康斑;

诊其脉,左弦细涩,右关尺沉细。

此乃脾湿肝瘀,故郁而不解。

治以血府逐瘀汤化裁。

当归12克、赤芍12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枳壳12克、柴胡12克、青皮9克、白朮12克、茵18克、栀子6克、败酱草15克

连服20剂,患者自觉定状消失,查转氨酶降至正常,经院方到为痊愈出院。

8

.初期肝硬化:

XX,男,52岁,xx师师长。

患者病肝炎年余,经X军医院检查,断为:

(l)慢性肝炎,

(2)脂肪肝,(3)初期肝硬化。

转氨酶达300单位以上。

治疗年余,不见好转,转院至天津X军医院,治仍不效,转氮酶升至500单位以上。

经介绍,前来求诊。

患者主诉:

肝区隐痛,伴有灼热感茹口苦纳差,体倦乏力,时感腹胀,溲黄便滞,烦躁易怒,已二年半,历经治疗,迄未好转。

患者面色晦黄无华,目微赤,舌质紫黯,苔黄稍腻,两手足朱色掌。

脉象:

左弦细涩,右沉涩。

患者平素工作繁忙,积劳成疾,肝病日久,烦躁易怒。

肝开窍于目,故见白睛微赤,掌朱色不退,乃肝硬化先兆。

此系气郁伤肝,脾不健运,气血失于条达,瘀阻肝络所致。

治宜活血逐瘀,疏肝理脾,以期健运。

血府逐瘀汤化裁:

当归12克、赤芍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枳壳12克、柴胡9克、元胡9克、香附9克、白朮9克、丹参30克、三七粉9克二次分冲

以本方为主,配伍用三棱、莪朮、败酱草、何首乌、青皮、麦芽、茵、连翘,薏米、山药、郁金等味,随症出入,先后服药百余剂,患者自觉良好,经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遂恢复工作。

9.肝硬化:

胡XX,女,42岁,前锋10小队社员。

患者体弱,家庭环境不佳,常生闷气;

每经潮时,量多且有血块。

面色萎黄,四肢无力,食纳均差,精神萎靡,已历3、4年之久。

因迁延失治,至1973年9月,渐感腹胀,不欲进食,右胁胀疼,经医学院一院作肝扫描,断为:

肝硬化.因系同村乡亲,邀余至其家诊治。

检查;

肝大6厘米,质硬,光滑,无腹水,前胸有蜘蛛痣,情神委领,卧床呻吟,面黄唇青,舌边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涩。

此系情志郁结,气滞血瘀,肝木失于疏泄,郁组肝络,脾不健运所致。

盖气为血帅,气滞则血瘀,久病累及肝脾,肝瘀脾败,中院阻滞,疼因不通,不通必结,进而运化障碍更甚,故腹满病痛。

治当疏肝调气,和血化瘀。

用血府逐瘀汤化裁:

当归12克、赤芍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柴胡12克、枳壳15克、丹参30克、没药9克、元胡9克、三七9克研冲、山豆根9克

连服6剂,诸证悉减,食纳渐佳,夜能安眠,精神稍赭,继守原方,以薏米、射干、瓜蒌、三棱、莪朮、金铃子等,随症加减,连服18剂。

复查,肝已不能触及,一般情况良好。

及以前方加倍为丸剂,以资巩固。

随访2年良好。

10.头任重物

X,女,42岁,干部。

患者平素月经不调,头昏纳差,精神抑郁,经常神志不能集中,时欲哭泣,继而夜眠惊悸,需人用双手将头按

住,方能入睡,否则彻夜不能眠,已历2年余。

患者面萎黄,久病容。

神志清,未引出病理反射,唇紫舌黯,苔薄黄,脉沉细,左关迟涩。

患者平素月事不调,舌质紫黯,血瘀可知;

久病失治,累及心、肝、肾,瘀血阻,遏郁不达,清窍蒙蔽,故发惊悸。

此系瘀血为患,当宗先师授活血逐瘀法,佐醒脑之剂以治.乃投以血府逐瘀汤,加健脑丸二粒伴服。

连进三剂后复诊,患者称,服药一剂效,现不需按头巳可入睡,精神稍好,食纳亦增,唯夜梦尚多。

乃予原方加莲子心9克,五剂后诸恙悉平,遂停煎剂。

嘱服健脑丸,疗程以资巩固。

迄未复发。

(按:

健脑丸为余自拟方,可参阅拙著《临床验方》现国药厂出品之补脑丸即是。

膈下逐瘀汤,原载主治疾患共6条:

(1)积块,在左胁或右胁,脐上脐下脐左脐有,按之或跳动。

(2)小儿痞块.腹大有青筋者。

(3)痛不移处。

(4)卧则腹坠:

腹中似有物,左卧向左坠,右卧向右坠。

(5)肾泻,五更天泻两三次,用二神丸、四神丸等药不效者。

(6)久泻:

泻肚日久,百方不效者。

积块痞块系有形之血瘀积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