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重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5713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分析重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食品分析重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食品分析重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食品分析重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食品分析重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分析重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食品分析重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分析重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分析重点归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样品在坩埚中,先小心炭化,再高温灼烧,最后只剩下无机灰分。

为了缩短灰化时间,促进灰化完全,防止有些元素的挥发损失,常常向样品中加入硝酸,过氧化氢等灰化助剂。

这些物质在灼烧后完全消失,不增加残灰的质量,可起到加速灰化的作用。

湿法消化法:

在强酸、强氧化剂或强碱并加热的条件下,有机物被分解,其中的C、H、O等元素以CO2、水等形式挥发逸出,无机盐和金属离子则留在溶液中,整个过程都在液体状态下加热进行,故称湿法消化。

第3章食品的感官检验方法

1.感官的主要特征:

是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特征;

*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只有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生作用

*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现象,感官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

*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影响

*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互相影响。

2.感官检验的常用方法

*差别检验:

用于确定两种产品之间是否存在感官差别

*标度和类别检验,用于估计差别的顺序和大小,或者样品应归属的类别或等级。

*分析或描述性检验,用于识别存在于某样品中的特殊感官指标,该指标也是可以定量的

第4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

1.测定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方法

*密度瓶法*密度计法*密度天平法(韦氏天平法)

2.折光法中影响折光率的因素

样液浓度,杂质含量,物质本身的性质,温度

3.折光仪的使用方法

仪器安装---加样------调光-------读数-------清理------校正

4.偏正光通过光学活性物质的溶液时,其振动平面所旋转的角度叫做该物质溶液的旋光度,以α表示。

旋光度的大小与光源的波长、测定温度、光学活性物质的种类、溶液的浓度及液层的厚度有关。

5.分子结构中凡有不对称碳原子,能把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一定角度的物质称为光学活性物质,如单糖,低聚糖,淀粉以及大多数氨基酸的,其中能使其向右旋转的,称为具有右旋性,以+,表示。

6.当光学活性物质的浓度为1000g|L,液层厚度为100mm时所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光度。

第5章水分和水分活度的测定

1.水分的存在形态

自由水,结合水

结合水包括:

单分子层结合水,是指通过氢键与非水物质中以离子形式存在的一些强极性基团结合紧密的水。

多分子层水是指强极性基团单分子水层外的几个水分子层所包含的水,以及与非水组分中弱极性基团以氢键结合的水。

2.水分测定的意义

*水分含量在食品保藏中是一个关键的质量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一些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水分含量是产品的一个质量因素

*水分含量的减少有利于产品的包装和运输

*食品营养价值的计量值要求列出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数据可用于表示样品在同一个计量基础上的其他分析的测定结果

*对于他们的品质和保存,成本核算,提高工厂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3.水分的测定方法

*干燥法该法费时较长,但操作简便,应用范围较广。

分为直接干燥法和减压干燥法。

直接干燥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95-105度下,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物质甚微且对热稳定的食品。

应用烘箱干燥法测定水分的样品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水分是样品中惟一的挥发物质。

因为食品中挥发组分的损失会造成测量误差,例如醋酸,丙酸,丁酸,醇,酯和醛等。

*水分可以较为彻底地被去除,即不含有较多的胶态物质。

*在加热过程中,样品中的其他组分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质量变化可以忽列不计。

直接干燥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02g,取样量为2g时,方法检出限为0.10g|100g,方法相对误差≤5%

减压干燥法

适用于在100度以上加热容易变质及含有不易除去结合水的食品,如淀粉制品,豆制品,罐头食品,糖浆,蜂蜜,蔬菜,水果,味精,油脂等。

原理:

在低压条件下,水分的沸点会随之降低。

由于采用较低的蒸发温度,可以防止脂肪高的样品在高温下的脂肪氧化,可防止含糖高的样品在高温下脱水炭化,也可以防止含高温易分解成分的样品在高温下分解等。

2、蒸馏法

设备简单经济,管理方便,准确度能够满足常规分析要求。

对于谷类,干果,油类,香料等样品分析结果准确,特别是香料,是唯一、公认的方法。

分为直接蒸馏和回流蒸馏

直接蒸馏:

使用沸点比水高,与水互不相溶的溶剂。

如矿物油

回流蒸馏:

可以使用沸点仅比水略高的溶剂如甲苯,二甲苯,苯。

其中甲苯是最为广泛。

3、卡尔-费休法

它属于碘量法,此方法快速准确且不需要加热,其测定准确性比直接干燥法要高,它也是测定脂肪和油类物品中微量水分的理想方法。

测定原理基于水存在时碘与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反应。

2H20+SO2+I2---------------2HI+H2SO4

上述反应是可逆的,在体系中加入吡啶和甲醇可使反应顺利向右进行。

通常碘:

二氧化硫:

吡啶为1:

3:

10

通常用纯水作为基准物来标定该试剂

4.水分活度值的测定

定义:

溶液中水的逸度与纯水逸度之比值

测定意义:

水分活度值对食品的色、香、味组织结构以及食品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利用食品的水分活度原理,从而控制水分活度,就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延长食品保藏期。

测定方法;

*康威氏皿扩散法

*Aw水分测定仪法

*溶剂萃取法

第6章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1.可溶性糖类的提取剂:

水(温度:

40-50)和乙醇(浓度70%-75%)

2.提取液的澄清剂:

可供选用的澄清剂:

(1)中性乙酸铅(最常用)可除去蛋白质、单宁、果胶、有机酸等杂质,但脱色力较差;

适用于浅色糖液、果蔬制品、焙烤食品等;

(2)乙酸锌—亚铁氰化钾(生成氰亚铁酸锌沉淀)吸附或带去干扰物质,对除去蛋白质能力强,脱色力差;

(3)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

碱性条件下,铜离子使蛋白质沉淀,适合于富含蛋白质样品,如乳品等;

(4)碱性乙酸铅:

澄清能力强,可除去胶质、蛋白质、色素、单宁等大分子物质,但可能会损失部分糖分,适用于深色糖浆、废糖蜜等;

(5)氢氧化铝(铝乳):

能凝聚胶体、吸附能力强;

(6)活性炭:

吸附能力强、适用深色溶液的脱色,对糖的损失较大,不常用。

除铅剂有:

K2C2O4、Na2C2O4、Na2SO4等。

澄清剂的作用是除去一些影响糖类测定的干扰物质,其能完全地除去干扰物质,但不会吸附或沉淀糖类,也不会改变糖类的理化性质,并且过剩的澄清剂不干扰糖的分析或易于除掉。

3.还原糖的测定

*直接滴定法(计算是重点)

原理:

将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这种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用样液滴定,样液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这种沉淀与亚铁氰化钾络合成可溶的无色络合物;

二价铜全部被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把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由兰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

根据样液消耗量可计算出还原糖含量。

(2)用已知浓度的还原糖标准溶液标定的方法

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但测定酱油、深色果汁等样品时,因色素干扰,滴定终点常常模糊不清,影响准确性。

*为消除氢氧化铜沉淀对滴定终点观察的干扰,在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中加入了少量亚铁氰化钾,使之与CU2O生成可溶性的络合物,使终点更加明显。

*滴定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其原因一是可以加快还原糖与二价铜离子反应速度,二是次甲基蓝变色反应是可逆的。

还原型次甲基蓝遇空气中氧时,又会被氧化成氧化型。

此外,氧化亚铜也极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

保持反应沸腾可防止空气进入,避免次甲基蓝和氧化亚铜被氧化而增加耗糖量。

*高锰酸钾滴定法

将一定量的样液与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糖把二价铜盐还原为氧化亚铜。

反应式同直接滴定法。

注意事项:

所用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必须过量,以保证煮沸后的溶液呈蓝色。

说明①煮沸后的反应液应呈蓝色(酒石酸钾钠铜络离子),因Cu溶液是过量的,如不呈蓝色,说明样液含糖过高,有可能没有反应完全,应调整样液浓度。

②过滤及洗涤时,应使沉淀始终浸在液面以下,避免空气氧化Cu2O。

4.蔗糖的测定(计算重点)

淀粉0.90,蔗糖0.95.

已水解部分,未水解部分。

对于纯度较高的蔗糖溶液,也可以用相对密度法,折光法和旋光法等测定。

蔗糖属非还原性糖,但可水解为一个葡萄糖和一个果糖,称为转化糖,可用还原糖法测。

对于纯度较高的蔗糖溶液,也可用相对密度法、折光法,旋光法等物理法测定。

(1)盐酸水解法(GB/T5009.8)

C12H22O11+H2O→2C6H12O6

(蔗糖,342)(转化糖,360)

故由转化糖的含量换算成蔗糖含量时,应乘以系数:

342/360=0.95

中和的目的:

①防低聚糖、多糖水解;

②后滴定酸碱度。

说明:

③食品中除了蔗糖外,往往还有还原糖,所以取二份测,差才是。

如仅有蔗糖,则不必。

④只能用HCl水解,否则水解后生成的还原糖的还原能力改变。

⑤用直接法时应采用标准转化糖溶液(配制:

纯蔗糖经水解后中和成中性,计算转化糖浓度)标定碱性铜盐溶液;

用KMnO4法时,应查检索表中的转化糖项,以减少误差。

5.淀粉总量的测定

*酸水解法优缺点;

此法一步可将淀粉水解至葡萄糖,简单易行,适用于淀粉含量较高,而半纤维素和多缩戊糖等其他多糖含量较少的样品。

对于富含半纤维素和多缩戊糖等其他多糖的样品,因水解时他们也被水解为木糖、阿拉伯糖等还原糖,使测定结果偏高。

该法应用广泛,但选择性和准确性不及酶水解法。

*酶水解优缺点:

利用淀粉酶水解样品,具有专一性和选择性,他只会水解淀粉而不会水解半纤维素,多缩戊糖,果胶质等多糖,所以该法不受这些多糖的干扰,水解后可直接通过过滤除去这类多糖。

适合于富含纤维素,多缩戊糖,果胶质等多糖含量高的样品,分析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但是没催化活力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很大,而且操作繁琐、费时。

使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旋光法原理:

淀粉具有旋光性,在一定条件下旋光度的大小与淀粉的浓度成正比,用氯化钙溶液提取淀粉,使之与其他成分分离,用氯化锡沉淀提取液中的蛋白质后,测定旋光度。

优缺点:

本法适用于不同来源的淀粉,具有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

由于淀粉的比旋光度大,直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比旋光度又很接近,因此本法对于可溶性糖类含量不高的谷物样品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但对于一些未知或性质不清楚的样品及淀粉已经受热或变性,分析结果的误差较大。

*酶-比色法

本法简单快速,选择性好,不受其他糖类物质的干扰,适用于各类样品中淀粉的测定,最低检出限为0.09μg|ml,但需要专用试剂,价格昂贵,不易保存,应用受到限制。

第7章脂类的测定

1.脂类的存在形式

食品中的脂类主要包括脂肪(甘油三酯)和一些类脂质,如脂肪酸、磷脂、糖脂、甾醇、固醇等。

2.脂类的测定方法

1.总脂的测定方法

直接萃取法

*索氏提取法

是溶剂直接萃取的典型方法,是普遍采用的经典方法,是国标法之一。

将经前处理的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回流提取,使样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蒸去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即为粗脂肪(还含有磷脂、色素、树脂、固醇、芳香油等醚溶性物质)

适用对象:

此法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

结合态的脂类含量较少、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湿结块的样品测定。

食品中的游离脂肪一般都能直接被乙醚、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抽提,而结合态脂肪不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水解等处理。

此法是经典方法,对大多数样品结果比较可靠,但费时间,溶剂用量大,且需要专门的索氏抽提器。

*氯仿-甲醇提取法

将试样分散于氯仿-甲醇混合溶液中,在水浴中轻微沸腾,氯仿。

甲醇和试样中的水分形成三种成分的溶剂,可把包括结合态脂类在内的全部脂类提取出来。

经过滤除去非脂类成分,回收溶剂,残留的脂类用石油醚提取,蒸馏除去石油醚后定量。

本法适用于结合态脂类,特别是磷脂含量高的样品,如鱼、贝类、肉、禽、蛋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发酵大豆类除外)对于这类样品,用索氏提取法时,脂蛋白、磷脂等结合态脂类不能完全提取出来;

用酸水解法测定时,又会使磷脂分解而损失。

但在有一定水分存在下,用极性的甲醇和非极性的氯仿混合液(简称CM混合液)却能有效的提取出结合态的脂类。

本法对高水分试样测定更为有效,对于干燥试样,可先在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组织膨润,再用CM混合液提取。

经化学处理后再萃取

*酸水解法

将试样与盐酸溶液一同加热进行水解,使结合或包藏在组织里的脂肪游离出来,再用乙醚和石油醚提取脂肪,回收溶剂,干燥后称量,提取物的重量即为脂肪含量。

适用范围与特点:

本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脂肪的测定,对固体、半固体、粘稠液体或液体食品,特别是加工后的混合食品,容易吸湿、结块、不易烘干的食品,不能采用索氏提取法时,此法甚好。

但不适用于含糖量高的食品,因糖类遇强酸易炭化而影响测定结果。

酸水解法测定的是食品中的总脂肪,包括游离脂肪和结合脂肪。

*罗兹-哥特里法

利用氨-乙醇溶液破坏乳的胶体性状及脂肪球膜,使非脂成分溶解于氨-乙醇溶液中,而脂肪游离出来,再用乙醚-石油醚提取出脂肪,蒸馏去除溶剂后,残留物即为乳脂肪。

适用范围及特点:

本法适用于各种液状乳(生乳,加工乳,部分脱脂乳,脱脂乳)、各种炼乳、奶粉、奶油及冰淇淋等能在碱性溶液中溶解的乳制品,也适用于豆乳或加水呈乳状的食品。

本法为国际标准组织IS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所采用,为乳及乳制品脂类定量的国际标准法,需采用抽提瓶。

*巴布科克法和盖勃氏法

用浓硫酸溶解乳中的乳糖和蛋白质,将牛奶中的酪蛋白钙盐转变成可溶性的重硫酸酪蛋白,脂肪球膜被破坏,脂肪游离出来,再利用加热离心,使脂肪完全迅速分离,直接读取脂肪层可知被测乳的含脂率。

适用于鲜乳及乳制品脂肪的测定,不适用于含巧克力、糖的食品,因为硫酸可使巧克力和糖发生炭化。

巴布科克法和盖勃氏法的原理相似,但盖勃法较巴布科克法简单快速,多用一种试剂异戊醇。

使用异戊醇是为了防止糖炭化。

第8章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1.凯氏定氮法

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使氨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以标准盐酸或硫酸溶液滴定。

根据标准酸消耗量可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反应式: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有机物脱水后被炭化为碳、氢、氮。

同时,它有氧化性,将有机物炭化后的碳变为二氧化碳,硫酸则被还原成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使氮还原为氨,本身则被氧化为三氧化硫,氨随之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留在酸性溶液中,

在消化反应中,为了加速蛋白质的分解,缩短消化时间,常加入下列物质

*硫酸钾:

可以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快有机物分解。

它与硫酸作用生成的硫酸氢钾可提高反应温度。

但加入量不能太大,否则消化体系温度过高,又会引起已生成的铵盐发生热分解放出氨而造成损失。

*硫酸铜:

硫酸铜起催化剂的作用

简单过程:

整个过程分三步:

消化、蒸馏与吸收、滴定.

样品中若含脂肪或糖较多时,消化过程中易产生大量泡沫,为防止泡沫逸出瓶外,在开始消化时应用小火加热,并不停地摇动,或者加入少量辛醇或液体石蜡或硅油消泡剂,并同时注意控制热源强度。

2.蛋白质的定量测定其他快速测定方法

*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分光光度法燃烧法

3.氨基酸的一般测定方法

*甲醛滴定法

氨基酸具有酸性的羧基(-COOH)和碱性的氨基(-NH2),他们相互作用而使氨基酸成为中性的内盐,当加入甲醛溶液时,氨基与甲醛结合,从而使其碱性消失。

这样就可以用强碱标准溶液来滴定—COOH,并用间接的方法测定氨基酸总量。

反应式如下:

方法特点:

此法简单易行、快速方便,在发酵工业中常用此法测定发酵液中氨基氮含量的变化,来了解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的量及利用情况,并以此作为控制发酵生产的指标之一。

脯氨酸与甲醛作用时产生不稳定的化合物,使结果偏低;

络氨酸含有酚羧基,滴定时也会消耗一些碱而使结果偏高;

溶液中有铵存在也可与甲醛反应,往往使结果偏高。

此法适用于食品中的游离氨基酸

固体样品应先进行粉碎,准确称样后用水萃取,然后测定萃取液;

液体试样如酱油、饮料等可直接吸取试样进行测定。

若样品颜色较深,可加适量活性炭脱色后再测定,或用电位滴定法进行测定。

双指示剂法的结果更准确。

*电位滴定法

根据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示出酸性,将酸度计的玻璃电极及甘汞电极同时插入被测液中构成原电池,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依据酸度计指示的PH判断滴定终点。

1)用酸度计电极的选择

说明①本法准确快速,可用于各类样品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②固样先粉碎,称量后用水萃取约半小时(50℃水浴)。

③铵盐的存在使结果偏高,因其也与甲醛作用产生酸。

④也可用指示剂指示终点(中性红、百里酚酞),但准确度稍差,对深色样品要用活性炭脱色,但芳香族氨基酸易被吸附。

(2)同时取两份样:

①+中性红指示剂,用氢氧化钠直接滴,中和样液中其它酸性物质。

pH6.8~8.0

②+百里酚酞+中性甲醛+NaOH滴,中和了样液中氨基酸的羧基与其它酸性物质的总和。

pH9.4~10.6(淡蓝色)

二者之差可计算氨基酸含量。

4.氨基酸的一般测定其他方法

*茚三酮比色法

*非水溶液滴定法

*林本二甲醛法(OPT法)

*三硝基苯磺酸法

*乙酰丙酮和甲醛荧光法

第9章灰分的测定

1.测定意义:

*不同食品,因所用原料、加工方法和测定条件不同,各种灰分的组成和含量也不相同。

可以判断食品受污染的程度

*灰分可以作为评价食品的质量指标

*测定植物性原料的灰分可以反映植物生长的成熟度和自然条件对其的影响,测定动物性原料的灰分可以反映动物品种、饲料成分对其的影响。

2.灰化条件的选择

*灰化容器

通常以坩埚作为灰化容器

需前处理的液态样品。

加热膨胀的样品及灰分含量低、取样量大的样品,需选用大点的坩埚。

*取样量

取样量的多少应根据试样的种类和性状来决定,同时应考虑到称量误差。

一般以灼烧后得到的灰分量为10-100mg来决定取样量。

*灰化温度

不尽相同,一般为525-600度,其中只有黄油规定在500度以下。

*灰化时间

一般以灼烧至灰分呈白色或浅灰色、无炭粒存在并达到恒重为止。

但需指出,即使灰化完全,残灰也不一定呈白色或浅灰色。

如含铁高的,残灰呈褐色,锰、铜含量高的,呈蓝绿色。

3.加速灰化的方法

*样品经初步灼烧后,取出冷却,从灰化容器边缘慢慢加入少量无离子水,使水溶性盐类溶解,被包住的炭粒暴露出来,在水浴上蒸发至干涸。

*添加硝酸、乙醇、碳酸铵、双氧水等

利用硝酸或双氧水的氧化性来加速炭粒灰化,也可加入10%碳酸铵的疏松剂,在灼烧时分解为气体逸出,使灰分呈现疏松状态,促进未灰化的炭粒灰化。

*硫酸灰化法:

这是对糖类制品如白糖。

葡萄糖等食品,以钾等为主的阳离子过剩,灰化后的残灰为碳酸盐,通过加入硫酸使阳离子全部以硫酸盐形式成为一定组分的方法。

采用硫酸的强氧化性加速灰化。

*加入醋酸镁、硝酸镁等助灰化剂。

这些镁盐随着灰化进行而分解,与过剩的磷酸结合,残灰不熔融,呈白色松散状态,避免炭粒被包裹,可大大缩短灰化时间。

4.在放入高温炉灼烧前要先进行炭化处理,防止在灼烧时,因温度高试样中的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防止糖、蛋白质。

淀粉等易发泡膨胀的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不经炭化而直接灰化,炭粒易被包住,灰化不完全。

第十章维生素的测定

1.维生素A的测定

三氯化铋比色法

维生素A在三氯甲烷中与三氯化铋相互作用,产生蓝色物质,其深浅与溶液中所含维生素A的含量成正比。

该蓝色物质虽不稳定,但在一定时间内可用分光光度计于620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

样品处理方法:

维生素A极易被光破坏,实验操作应在微弱光线下进行或用棕色玻璃仪器。

根据样品品质,可采用皂化法或研磨法。

*皂化法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不高的样品,可减少脂溶性物质的干扰,但操作费时,且易导致维生素A的损失。

*研磨法适用于每克维生素A含量大于5-10μg样品的测定,如肝脏等,步骤简单、省时、结果准确。

注意事项;

*三氯化铋有腐蚀性,不能沾到手上,三氯化铋与水能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碰到水。

*三氯化铋与维生素A生成的蓝色物质很不稳定,要在6s内完成吸光度的测定,否则蓝色反应逐渐消失,使结果偏低。

2.维生素C的测定

2.6-二氯靛酚氧化还原法

还原型抗坏血酸可以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

该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粉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被还原后颜色消失。

3.比较四种方法测维生素C的特点。

常用方法有靛酚滴定法、苯肼比色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靛酚滴定法测定的是还原型抗坏血酸,该法简便,也较灵敏,但特异性差,样品中的其他还原物质(如Fe2+、Sn2+、Cu2+)会干扰测定,测定结果往往偏高。

苯肼比色法和荧光比色法测得的都是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其中以荧光法受干扰的影响较小,准确度较高。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同时测得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含量,具有干扰小、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灵敏、简便、快速等优点,是目前最先进的方法,但仪器昂贵。

第十一章酸度的测定

1.酸度的概念

*总酸度:

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它包括未离解的酸的浓度和已离解的酸的浓度,其大小可借滴定法来确定,故总酸度又称为“可滴定酸度”

*有效酸度:

是指被测溶液中H+的浓度,准确的说是溶液中H+的活度,所反映的是已离解的那部分酸的浓度,常用PH来表示,其大小可用酸度计(PH计)来测定

*挥发酸:

是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如甲酸、醋酸及丁酸等低碳链的直链脂肪酸,其大小可通过蒸馏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滴定来测定。

*牛乳酸度

分为牛乳中有两种酸度:

外表酸度和真实酸度。

牛乳中的总酸度为外表酸度和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