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5450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3、四季的形成。

1、多媒体课件;

2、视频。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

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的就是等高线地形图,但是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真是一只只的蝴蝶。

收留了这两个人在族里,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

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英国的军队。

 

板书: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

2、相对高度

【讲授新课】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让学生做小实验,完成探索发现:

制作一座硬币山,绘出该硬币山的等高线地形图。

步骤一:

准备三枚面额不同的硬币,一元1枚、五角1枚、一角1枚。

步骤二:

小组成员合作,按照下列的图示堆积硬币山。

老师点拨堆积硬币山相关的注意问题和体现的地理原理。

师:

要读懂这座硬币山,我们就需要追根溯源,知道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地表高低起伏的典型代表就是山,我们如何将山绘到地图中去呢?

我们可以先来造一座山,一座硬币山。

请同学们将带来的三枚硬币从大到小地摞起来,就像老师在大屏幕上示范的一样,并且将它们三个在右侧对齐。

桌面就是海平面,三枚硬币就是突兀在海上的

一座小山。

1角硬币表面为山顶,左侧造型为山坡,右侧造型为悬崖峭壁。

步骤三:

让制作的硬币山链接到虚拟的海拔,你能通过下面的两幅图给大家分析一下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不同吗?

生: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派代表到讲台给全班同学展示。

三枚硬币的厚度大致相同,假设桌面为海平面,海拔高度为0米,一元硬币的表面就代表100米的高度,五角硬币的表面代表200米的高度,一角硬币的表面代表300米的高度。

100米、200米、300米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海拔,它们之间的差值就是相对高度。

那么硬币山上A点的海拔就应该是300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则是200米(如上面的图示)。

老师利用下图,点拨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感悟,学会如何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步骤四:

小组成员继续合作,一起画一幅硬币山等高线地形图,你能体会出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吗?

你能通过硬币山和这幅绘制的等高线地

形图观察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吗?

3、等高线地形图

老师点拨勾画硬币山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和注意问题。

如何把我们制作的硬币山画到平面图纸上并绘制成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

请大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一个长方形的绘图区域,将一元硬币放到绘图区域的中央,沿其边缘勾出轮廓,得到一个大圆,

再将五角硬币放在大圆内部,注意右侧边缘与大圆齐平,勾出一个中圆,最后将一角硬币放在中圆内部,仍然注意右侧边缘与中圆齐平,勾出一个小圆。

我们将三枚硬币代表的高度标注在三个圆圈上,我们的硬币山等高线地形图就勾画出来了,我们就会发现坡度陡缓跟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了(如上面的图示)。

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老师再做点拨提升,跟学生一起探讨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我们就是通

过等高线地形图将地表的高低起伏表达在平面图纸上的。

老师跟学生一起读图思考、画图探究,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由于地表高低起伏不平,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表示出来呢?

我们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

课件播放动画。

(课件展示)画图探究:

我们来总结一下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展示课件)

4、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通过等高线可以判断地形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展示课件,一一讲解。

我们学习了在陆地上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那同学们想一想在海洋中呢?

思考。

4、等深线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作等深线。

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要明白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在生活中准确的认识到二者的区别。

学会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的识别山脊、山谷、山峰、陡崖等不同的地形部位。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接触到另外一种形式的地形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它与等高线地形图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并学习了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识别了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另外两种地形图,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对,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老师展示等高线地形图图纸,带领学生将图中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体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老师跟学生一起探究发现。

同学们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观察思考。

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1、概念

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在学生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一起,做基于下图的探究发现,探讨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相关知识。

2、平原

3、高原

4、丘陵

5、盆地

6、山地

老师点拨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加深对陆地基本地形类型知识的认识。

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课件展示五种地形类型图片。

7、判读地形类型

①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②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③山地:

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密集。

④高原: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⑤盆地:

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

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⑥海岸线:

0米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表示海岸线。

(过渡)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均能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但最能直观反映地面起伏状况的还是地形剖面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作用。

三、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亦称断面图,是以垂直地面的平面切割地面后得到的图形。

将剖面上地表的起伏状况按比例制成图,即地形剖面图。

那么地形剖面图如何绘制呢?

(1)定线

确定需要了解的剖面方向,并画出剖面基线。

(2)找点

找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剖面线与河流的交点、剖面线与山顶或山谷的交点,这些点均为控制剖面图上相应地点高程的控制点。

(3)取尺

根据要求,选取确定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般水平比例尺与原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上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

(4)画矩形并作平行线与垂直虚线

(5)定位

依据原图中控制点的高程,确定剖面图中点位。

(6)点点相连

用平滑曲线相连,即得到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课件展示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步骤。

课件展示几个重要的地形剖面图。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同学们要将这部分内容与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相联系,融会贯通,本节内容非常重要这是以后学习自然地理的基础,大家要好好把握。

略。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

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2.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一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书本P25页图1.36,思考图上有什么?

①方向标

②闭合的曲线

③线上标有数值等

2.课件展示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生注意观察并读课本P24页内容及图1.34,图1.35,完成以下任务:

(1)说一说:

①什么是海拔?

②什么是相对高度?

③什么是等高线?

等高线上的数值表示什么意思?

(2)想一想:

①相对高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②什么是等深线?

③等深线上的数值有什么特征?

表示什么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3)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就是等高线。

(4)等高线上的数值是海拔高度数值。

(5)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等深线。

等深线上的数值一般是负数,表示在平面以下深多少米。

4.学生仔细读课本P25页图1.36,归纳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填入下面表格中。

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示意图

等高线图

表示方法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

等高线弯曲部

分凸向低处

等高线弯曲凸向高处

多条等高线汇

合重叠在一起

地形特征

四周低,中间高

从山顶到山麓

凸起高耸的部分

山脊之间的

低洼部分

近于垂直的山坡,

称峭壁;

峭壁上部

凸出处,称悬崖或

【合作探究】

1.同桌合作,利用书桌上的书本叠起来,模拟山体的不同部位及等高线的制作原理。

2.观察书本P25页地形实体图与等高线图,讨论等高线的疏密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坡陡,等高线密集;

坡缓,等高线稀疏。

3.观察等高线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思考:

它们有什么规律?

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都是相等的(该数值叫等高距)。

【拓展探究】

教师展示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激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判断山脊、山谷还有哪些技巧?

作山脊线或山谷线的垂线,交点的海拔数值比两侧高的是山脊,反之是山谷。

2.如何估算山峰的高度?

通常山峰与紧邻的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小于等高距。

3.如何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重叠在一起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就是陡崖的相对高度。

4.想一想等高线图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例如:

(1)山脊通常是一座山的分水岭。

(2)山谷往往形成小溪或河流。

(3)陡崖处往往形成瀑布。

5.等深线与等高线的原理一样吗?

(一样)

学习活动二 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

学生阅读课本P26页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说一说:

(1)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绘制而成的?

(2)分层设色地形图有什么优点?

(3)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基本有哪几种?

2.想一想: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的区域分别表示什么地形?

(1)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大范围区域内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3)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陆地上的绿色通常表示平原,白色表示冰川雪山,蓝色表示海洋。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陆地表面有五种基本地形: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学生读课本P27页图1.39—图1.42,合作讨论,将获得的信息填入下表中:

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大

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学习活动三 认识地形剖面图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28页活动,教师注意点拨。

两个相对的山脊之间的部位在剖面图中怎么画出来?

(一般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数值位于内圈和外圈数值之间)

1.讨论: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之间的联系与各自特色。

教师点拨:

等高线地形图:

可以全方位地反映某一片区域的复杂地形,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但需要依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去推断。

地形剖面图:

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2.教师提醒:

地形剖面图中一般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