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之成本管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4513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之成本管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管理会计之成本管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管理会计之成本管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管理会计之成本管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管理会计之成本管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之成本管理Word格式.docx

《管理会计之成本管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之成本管理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会计之成本管理Word格式.docx

  在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投入到产成品制成的产品制造过程,要发生各种各样的耗费。

  产品制造过程中各种生产费用的支出和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是成本管理反映和监督的主要内容。

  2.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1)成本管理制度化:

建立明确的成本管理制度

  

(2)管理措施现实化:

成本管理措施要符合企业的生产实际

  (3)责权利相结合:

成本管理与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的切身利益相结合

  (4)点面相结合:

将重点管理与全面管理相结合,全面管理中要突出重点,重点管理要体现在全面管理之内。

  3.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

  

(1)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①正确处理产量和成本的关系

  ②正确处理质量和成本的关系

  ③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④正确处理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2)建立健全原始成本记录

  (3)实行全过程和全员的成本管理  

  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示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企业预测、决策、规划和业绩考评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2.本量利分析的意义

  

(1)应用于保本分析

  

(2)应用于目标控制

  (3)进行风险分析

  (4)进行生产决策

  3.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1)相关范围假设

  ①期间假设:

  无论是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其固定性与变动性均是体现在特定的期间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成本及其内容会发生变化,单位变动成本及其内容也会发生变化。

  ②业务量假设:

  对成本按性态进行划分而得到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分析和计量的结果。

  业务量发生变化特别是变化较大时,即使成本的性态不发生变化(成本性态是有可能变化的),也需要重新加以计量。

  

(2)线性模型假设

  ①固定成本不变假设;

  ②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③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的假设

  产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对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设产销关系平衡。

  (4)产销品种结构不变的假设

  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由于多品种条件下各种产品的获利能力不相同,产销的品种结构发生较大变动,会导致预计利润与实际利润之间出现较大的出入。

  4.本量利分析的关系式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

单价-销售量×

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基本原理:

在假设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为常量以及产销一致的基础上,将产销量、利润分别作为自变量与因变量,给定产销量,便可以求出其利润,或者给定目标利润,计算出目标产量。

  5.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

又称为边际利润、贡献毛益等

  边际贡献总额: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总额÷

销售收入

  或:

单位边际贡献÷

单价

  三者之间相互转换的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的边际贡献首先用于回收企业的固定成本,如果还有剩余则成为利润,如果不足收回固定成本则发生亏损。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

  =销售收入×

边际贡献率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单价×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

  =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

  根据本量利基本关系,利润、边际贡献及固定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案例1】已知甲企业只生产A产品,单价为2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8元,固定成本总额为50000元,当年产销量为10000件。

要求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边际贡献;

  

(2)边际贡献总额;

  (3)边际贡献率;

  (4)利润。

  【分析】

  

(1)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20-8=12(元)

  

(2)边际贡献总额=单位边际贡献×

产销量

  =12×

10000=120000(元)

  (3)边际贡献率=12÷

20=60%

边际贡献率=12×

10000/(20×

10000)=60%

  (4)利润=120000-50000=70000(元)  

二、单一产品本量利分析

  1.保本分析

  保本:

利润为零

  保本分析:

当企业恰好处于保本状态时的本量利关系,它是确定企业经营安全程度和进行盈利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基础,又叫盈亏临界分析。

保本分析的关键点是保本点的确定。

  

(1)保本点(盈亏临界点)

  企业一定时期的总收入等于总成本、利润为零时的业务量或金额。

  单一产品的保本点有两种表现形式:

  保本销售量(简称保本量)(以实物量表示)

  保本销售额(简称保本额)(以货币价值量表示)

  

  盈亏临界图

  分析结论一:

  在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不变时:

  1.当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时:

销售量越大,实现的利润越多;

  2.当销售量不足盈亏临界点时:

销售量越大,亏损越少。

  分析结论二:

  在总成本不变时:

  盈亏临界点的位置随销售单价的变动而反向变动。

  1.销售单价越高,盈亏临界点越低;

  2.销售单价越低,盈亏临界点越高。

  分析结论三:

  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不变时:

  盈亏临界点的位置随固定成本总额的变动而同向变动。

  固定成本越高,盈亏临界点就越高;

  固定成本越低,盈亏临界点就越低。

  分析结论四:

  在销售单价和固定成本总额不变时:

  盈亏临界点的位置随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而同向变动。

  单位变动成本越高,盈亏临界点越高;

  单位变动成本越低,盈亏临界点越低。

  降低保本点的途径主要有三个:

  ①降低固定成本总额。

在其他因素不变时,保本点的降低幅度与固定成本的降低幅度相同;

  ②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在其他因素不变时,可以通过降低单位变动成本降低保本点;

  ③提高销售单价。

在其他因素不变时,可以通过提高单价来降低保本点。

  【案例2】北方公司只生产销售甲产品,单价为1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固定成本为130000元。

当年产销量为5000件。

  要求:

  ①计算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及利润;

  ②计算边际贡献率、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

  【分析】①单位边际贡献=100-60=40(元)

  边际贡献总额=5000×

40=200000(元)

  利润=200000-130000=70000(元)

  ②边际贡献率=40/100×

100%=40%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130000/40=3250(件)

  保本销售额=3250×

100=325000(元)

  或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130000/40%=325000(元)

  

(2)保本作业率

  可以反映保本状态下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

  【案例3】沿用[案例2]的资料及有关计算结果,并假定该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的销售量为5000件。

要求:

计算该企业的保本作业率。

  【分析】保本作业率=3250/5000×

100%=65%

  该企业保本作业率为65%,即正常销售量的65%用于保本,也即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必须达到65%,方可保本。

  2.安全边际分析

  企业的业绩虽然超过了保本点,却不一定能达到目标利润。

  

(1)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是指企业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与保本销售量之间的差额,或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与保本销售额之间的差额。

它表明销售量、销售额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至于亏损。

  安全边际绝对量指标的计算公式:

  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量×

  安全边际相对量指标的计算公式:

  安全边际绝对量指标与安全边际相对量指标都是正指标,即越大越好。

表1列示了安全边际率与评价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一般性标准,该标准可以作为企业评价经营安全与否的参考。

  表1                     企业经营安全程度评价标准  

安全

边际率

10%以下

10%~20%

20%~30%

30%~40%

40%以上

安全程度

危险

值得注意

较安全

很安全

  【案例4】甲公司只生产和销售一种A产品,计划年度内有关预测资料如下:

  

(1)产销量为8000件,每件售价1000元。

  

(2)直接材料费用200万元,均为变动成本。

  (3)人工成本总额为180万元,其中:

生产工人采取计件工资制度,全年人工成本支出120万元,管理人员采取固定工资制度,全年人工成本支出为60万元。

  (4)折旧费用总额为95万元。

  (5)其他成本及管理费用94万元,其中40万元为变动成本,54万元为固定成本。

根据预测资料计算A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保本销售量和安全边际率。

  单位变动成本=(200+120+40)×

10000/8000

  =450(元)

  单位边际贡献=1000-450=550(元)

  固定成本=60+95+54=209(万元)

  =209×

10000/550=3800(件)

  安全边际=8000-3800=4200(件)

  安全边际率=4200/8000=52.5%

  

(2)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的关系

  保本销售量+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

  上述公式两端同时除以正常销售量,便得到:

  保本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只有安全边际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而保本销售额扣除变动成本后只为企业收回固定成本。

  安全边际销售额减去其自身变动成本后成为企业利润,即安全边际中的边际贡献等于企业利润。

边际贡献率-保本销售额×

  利润=安全边际额×

  若将上式两端同时除以销售收入,便得到: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

  结论:

  从上述关系式可以看出,要提高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水平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是扩大现有销售水平,提高安全边际率;

  二是降低变动成本率,提高边际贡献率。

 

三、多种产品本量利分析

  企业经营多种产品时,每种产品的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不一样,从而造成每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或边际贡献率不一致。

  企业在进行经营筹划时,有必要进行多种产品的保本分析。

方法主要包括:

加权平均法、联合单位法、分算法和主要产品法等。

  1.加权平均法

  2.联合单位法

  联合单位,是指企业按一定的实物量比例构成的一组产品。

  联合单位法,就是用联合单价与联合单位变动成本之差作为联合单位边际贡献,从而求得各产品保本点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案例5】北方公司生产销售甲、乙、丙三种产品,销售单价分别为10元、20元、30元;

预计销售量分别为30000件、20000件、10000件;

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6元、8元、15元;

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53000元。

  

(1)计算下面表2中各英文字母代表的数值:

  表2                     不完整的数据资料表  

项目

销售量

(件)

单价

(元)

单位变动

成本(元)

销售收入

各产品的销售比重

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率

甲产品

30000

10

6

300000

(A)

120000

(G)

乙产品

20000

20

8

400000

(B)

(D)

60%

丙产品

10000

30

15

(C)

(E)

(H)

合计

60000

-

1000000

100%

(F)

(J)

  

(2)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

  (3)利用联合单位法计算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

  

(1)A=300000/1000000×

100%=30%;

  B=400000/1000000×

100%=40%;

  C=300000/1000000×

  D=20000×

(20-8)=240000;

  E=10000×

(30-15)=150000;

  F=120000+240000+150000=510000;

  G=(10-6)/10×

  H=(30-15)/30×

100%=50%;

  J=甲的销售比重×

甲的边际贡献率+乙的销售比重×

乙的边际贡献率+丙的销售比重×

丙的边际贡献率

  =30%×

40%+40%×

60%+30%×

50%=51%;

  计算完成后的数据资料如表3所示:

  表3                   完整的数据资料表  

(30%)

(40%)

(240000)

(150000)

(50%)

(510000)

(51%)

  

(2)综合保本销售额=153000/51%=300000(元)

  甲产品保本销售额=300000×

30%=90000(元)

  乙产品保本销售额=300000×

40%=120000(元)

  丙产品保本销售额=300000×

  甲产品保本销售量=90000/10=9000(件)

  乙产品保本销售量=120000/20=6000(件)

  丙产品保本销售量=90000/30=3000(件)

  (3)产品销量比=甲:

乙:

丙=30000:

20000:

  =3:

2:

1

  联合单价=10×

3+20×

2+30×

1=100(元)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6×

3+8×

2+15×

1=49(元)

  联合保本量=153000/(100-49)=3000(件)

  甲产品保本销售量=3000×

3=9000(件)

  乙产品保本销售量=3000×

2=6000(件)

  丙产品保本销售量=3000×

1=3000(件)

  3.分算法

  将全部固定成本按一定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定每种产品应补偿的固定成本数额,然后再对每一种产品按单一品种条件下的情况分别进行本量利分析的方法。

  固定成本的分配方法是关键因素。

  固定成本的分配方法:

  

(1)专属于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应直接计入;

  

(2)应由多种产品负担的公共性固定成本,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如销售额、边际贡献、工时、产品重量、长度、体积等)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由于固定成本需要由边际贡献来补偿,因此,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比重分配固定成本的方法最为常见。

  【案例6】A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固定成本总额300000元,有关资料见表4:

  表4                     金额单位:

元  

产品

单位变动成本

销量

18

40

(1)计算各产品的边际贡献;

  

(2)假设固定成本按边际贡献的比重分配,请用分算法求出各产品的保本量和保本额。

(1)甲产品的边际贡献=(20-8)×

30000=360000(元)

  乙产品的边际贡献=(30-18)×

20000=240000(元)

  丙产品的边际贡献=(40-20)×

10000=200000(元)

  

(2)三种产品边际贡献合计=360000+240000+200000=800000(元)

  固定成本分配率=300000/800000=0.375(元)

  分配给甲产品的固定成本=360000×

0.375=135000(元)

  分配给乙产品的固定成本=240000×

0.375=90000(元)

  分配给丙产品的固定成本=200000×

0.375=75000(元)

  甲产品的保本量=135000/(20-8)=11250(件)

  甲产品的保本额=11250×

20=225000(元)

  乙产品的保本量=90000/(30-18)=7500(件)

  乙产品的保本额=7500×

30=225000(元)

  丙产品的保本量=75000/(40-20)=3750(件)

  丙产品的保本额=3750×

40=150000(元)

  4.主要产品法

  主要产品:

是指在企业生产销售的各种产品中,其销售收入比重较大,边际贡献较大的产品。

  企业可以按主要产品的有关资料进行本量利分析,视同于单一品种。

确定主要品种应以边际贡献为标志,并只能选择一种主要产品。

  方法与单一品种的本量利分析相同,分析结果存在一些误差。

  

  四、目标利润分析

  目标利润分析是保本点分析的延伸和扩展。

  企业不会满足于利润为零的保本分析,更加注重于盈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1.实现目标利润业务量的计算

  实现目标利润的业务量,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为确保事先确定的目标能够实现而必须达到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

  ①息税前目标利润公式

  目标销售量公式只能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

  目标销售额既可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又可用于多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

  ②税后目标利润公式

  【案例7】甲企业生产和销售一种A产品,产品的销售单价为8元,单位边际贡献是4元,固定成本为10000元,如果税后目标利润(假设利息为零)为22500元,所得税税率25%.

计算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

  【分析】目标利润=22500/(1-25%)=30000(元)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10000+30000)/(4÷

8)

  =80000(元)

  2.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

  目标利润是本量利分析的核心要素,它既是企业经营的动力和目标,也是本量利分析的中心。

  为了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销售数量或销售价格应当提高,而固定成本或单位变动成本则应下降。

  【案例8】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产品的单价为1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固定成本为100000元,每年存在固定利息费用10000元。

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率为25%,企业今年的税后目标利润为198750元。

  

(1)计算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和销售额;

  

(2)假设企业将目标税后利润定为210000元,为了实现此目标税后利润,与实现原来的税后目标利润198750相比,从单个因素来看,企业的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价分别应作何调整?

  

(1)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100000+198750/(1-25%)+10000]/(100-50)

  =7500(件)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7500×

100=750000(元)

  或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

  =[100000+198750/(1-25%)+10000]/[(100-50)/100]

  =750000(元)

  

(2)目标息税前利润=210000/(1-25%)+10000=290000(元)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100000+290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