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元江民中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4152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民中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民中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民中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民中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民中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民中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民中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元江民中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民中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相对而言,电影和报纸传递信息的速度较慢,电视和互联网在传递信息的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4.《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包括(  )

A.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答案】A

【解析】这首竹枝词大意:

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

但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因此选A项。

5.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答案】B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依据所学可知,“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是官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全部供皇室和政府部门使用,不投放市场。

故应选B。

6.“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被称为“中兴名臣”的依据是()

A.效法西方进行改革B.进行新式政治改革

C.进入战后恢复阶段D.有效遏制列强瓜分

【解析】这些人都是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对中国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有推动作用,A项符合题意。

7.某班同学就重农抑商政策展开讨论,产生了以下四种观点,不正确的是()

A.重农抑商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

B.抑商就是禁止政府官员从事商业活动

C.重农抑商在很长时期内适应社会发展

D.重农的目的是维护其政权的经济基础

【解析】抑商是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而不是禁止政府官员从事商业活动。

8.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省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

说明战国中晚期在上述地区()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中数据“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分析,体现了铁制农具被普遍使用。

A项不符合题干现象,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9.《晋书·

苏峻传》载:

“永嘉之乱,百姓流亡,所在屯聚。

峻纠合得数千家,结垒于本县。

于是豪杰所在屯聚,而峻最强。

”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均田制度遭到破坏B.豪强地主经济的扩张

C.重农抑商政策收效甚微D.政府社会控制力量缺失

【解析】均田制出现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与材料时间晋代不符,故A项错误;

“纠合得数千家,结垒于本县”的根本原因是苏峻等豪强地主势力的扩张,故B项正确;

豪强地主经济的扩张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C项错误;

政府社会控制力量缺失是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非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10.“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

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冶炼工艺技术产生于(  )

A.夏商周B.春秋战国

C.魏晋南北朝D.宋元时期

【解析】夏商周冶炼青铜,故A项错误;

春秋战国时期冶炼铁和钢,但材料反映的是“灌钢法”,故B项错误;

魏晋南北朝掌握灌钢法,即将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热后再锻造,材料意思为,把生铁精继续煅烧,用重物打锤,用几个晚上的时间炼成钢,故C项正确;

宋元时期用焦炭冶铁,故D项错误。

1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素称发达的是官营手工业

B.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C.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D.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铁

【解析】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项,中国古代手工业规模大、分工细、技术水平高,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瓷器最先由中国烧造,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蚕丝的纺织以中国为最早,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2.1900年《东南商报》记载,汉口“乡间老成妇女子,特购入棉纱,以自织成其所好土布,余剩则卖却”。

汉口乡间的现象反映出()

A.耕织结合更加紧密B.自然经济趋向瓦解

C.西方经济掠夺加剧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解析】据材料“汉口‘乡间老成妇女子,特购入棉纱,以自织成其所好土布,余剩则卖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然经济趋向瓦解,纺与织分离,故B正确。

13.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广东约3000名各界群众隆重集会,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有关下图中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D.出现于19世纪末期

【解析】本题考查再现能力。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中山装,时间应是20世纪初期,故选D项。

14.《明史》记载:

“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

万历十九年命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

”以上材料表明()

A.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B.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C.江西是全国制瓷业中心

D.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产品用于皇室、贵族消费,不在市场上流通。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A项说法错误,由“命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说明B正确。

C、D项材料无法体现。

15.厘金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办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

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

下列理解准确而全面的是( )

①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②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③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④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据材料“厘金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办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厘金制度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①正确;

厘金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故②正确;

厘金制度未涉及强化重农政策,故③错误;

厘金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故④正确。

①②④组合正确,故B正确。

16.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

【解析】①是在人民公社时;

②是在1978年后;

③是在新中国成立时。

17.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开读、封敕、赉赐、庆典、市易”为使命,而在葡萄牙,航海不管对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一项确实有利可图的事业。

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制度的差异B.贸易观念的差异

C.经济政策的差异D.综合国力的差异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宣扬国威,不计经济效率,而葡萄牙航海主要是图利,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贸易观念的差异,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18.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单位:

吨标准煤/万元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

【解析】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主要考查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由材料理解“单位GDP能耗”即可解答。

19.下图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下列对图片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受官办近代企业刺激而产生②“实业救国”思潮促进发展

③“短暂春天”时发展到顶峰④新中国成立时变为国营企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民族资本主义在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产生,故①正确;

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实业救国”思潮出现并且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②正确;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发展到顶峰期间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期,故③错误;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对工商业进行整顿,并没有变成国营企业,④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20.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

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其中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指()

A.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C.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解析】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实施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对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故D正确。

A是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即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不符合题意;

B是英国开创;

C是荷兰开创。

21.“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

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

”这场改革是指()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

C.“新政”和“预备立宪”D.新文化运动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

22.“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

”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

①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 ④里弄住宅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旗袍、中山装、里弄住宅,它们属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京剧属于中国传统文化。

23.自1868年至1895年,中国棉花出口不断增加,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汉水流域的四大集中种植区。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

C.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D.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棉花出口不断增加,说明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材料没有体现棉纺织工业,农业产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棉花出口不断增加说明中国成为列强原料产地,而不是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故A正确。

24.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

哈里的著作《根》。

书中讲到18世纪60年代,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

上述情景反映了()

A.圈地运动B.黑奴贸易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从材料中“1760年”、“西非少年”、“黑人”、“贩卖到美洲”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黑奴贸易,故选B项。

25.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A.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B.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

C.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D.以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前提

【解析】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项符合自然经济的特点,B项所说内容属于土地制度,C项讲的是耕作方式,都与题干要求不符,D选项与史实不符,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26.近年以来,社会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

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

A.电影  B.电报   C.报刊  D.电话

【解析】B、D两项为通讯工具。

报刊在19世纪中期前后出现,到19世纪末才出现电影,继报纸、广播和电影之后出现互联网。

27.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

A.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解析】兴修水利直接可以缓解就业问题。

28.战国初年李悝为魏相,颁行“尽地力”的教令,指出治田勤谨与否会直接影响粮食的产量。

荀子也认为,如好好种田,可以亩产“数盆”,等于一年收获两次。

这两则材料都表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重视(  )

A.扩大耕地面积B.一年多熟制

C.增加从业人口D.精耕细作

【解析】扩大耕地面积,材料中未提及,故A项错误;

一年多熟制与材料主题不符,故B项错误;

增加从业人口,材料中未提及,故C项错误;

李悝要求治田勤谨和荀子认为好好种田,可以亩产“数盆”都体现了重视农业的耕作方式,也就是精耕细作,故D项正确。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1.0分,共4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上海近代报纸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主要是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教会报纸。

这些办给中国人看的教会报纸,主要是传教布道,报道宗教活动,也兼有宣扬西方政治制度、道德观念和炫耀科学文明的意图,带有殖民主义色彩。

19世纪60年代后,外商报纸兴办和发展,逐步取代教会报纸,在上海独占市场。

材料二 在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和发展过程中,随着西学东渐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促使,中国近代印刷业出现了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吸引了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人及其资本的投入。

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开办的《申报》馆了。

前已述及,英商美查来中国经商,始作洋布和茶叶生意,因经营不善而无利可图,遂欲改弦更张,另谋他业。

当时见报业兴隆,便同他的朋友伍毕特(CowedWord)、普莱亚(W.B.Pryer)、麦基洛(J.Mackllap)集资白银1600两,购买了铅字及印刷设备,办起了声名显赫的《申报》馆。

美查创办的《申报》馆,除《申报》外,还印刷了《申报馆聚珍版丛书》。

丛书分正、续、余三集,收书多达二百种。

材料三 下图为《申报》馆外景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50年代出现的外国人办报热主要涉及哪些人?

办报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办报人的身份有什么变化?

1872年《申报》载文说:

“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

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致受其欺。

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由此推断《申报》的内容应该有哪些特色?

(3)根据材料三,分析《申报》馆的建筑特点,并分析出现该建筑风格的原因。

【答案】

(1)教会和教士为主。

目的是传教布道,报道宗教活动,也兼有宣扬西方政治制度、道德观念和炫耀科学文明的意图,带有殖民主义色彩。

(2)身份变化:

以外国商人为主。

特色:

以新闻为主,讲求报道的真实性。

(3)特点:

中西合璧。

原因:

1840年以后,外国人来华居住,带来了全新的居住文化,西式建筑逐步增多。

【解析】第一问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

第二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答。

第三问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知识储备分析解答。

 

30.二战后,美国一步步成为经济强国、军事强国、金融强国、科技强国,发人深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在全世界处于绝对优势。

从经济方面说,它虽然只占有全世界6%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却占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的2/3,外贸出口额的1/3,黄金储备的3/4;

生产资本主义世界1/3的小麦,1/2的棉花,70%的玉米;

开采62%的煤和石油,冶炼61%的钢;

生产48%的电力和84%汽车;

拥有全世界84%的民用飞机,85%的冰箱和洗衣机。

──刘绪贻等《战后美国史》

(1)概括材料一说明的主要问题。

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许多规定均大大有利于形成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

──洪国起等《人权·

主权·

霸权:

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协定》如何大大有利于形成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

材料三直到2000年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

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基本上实现了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中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不能同时实现的论点和菲利普斯曲线的假定,也否定了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这种经济就是新经济。

──刘绪贻《我看美国新经济》

(3)材料三表明,“新经济”基本上实现了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中宏观经济的哪四大目标?

材料四谈“新经济”时我们意思是指这几年已经出现的两种趋势。

第一种趋势是经济的全球化……第二种趋势是信息技术革命。

──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

谢泼德

(4)“新经济”产生于何时?

说明它产生的历史条件。

(1)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2)①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取得了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绝对控制权。

②《布雷顿森林协定》所规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使美元等同于黄金,美元取得了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中心地位。

因此,美国掌握了控制其他国家经济的手段,这就为美国形成和维护世界霸权创造了条件。

(3)经济持续增长和高增长率,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

(4)20世纪90年代。

历史条件:

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科学技术突破性发展;

二战后,美国新一轮经济繁荣。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1)问从材料的一系列数据即可解答。

(2)问,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知识解答即可。

第(3)问是简单记忆,可以结合20世纪90年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解答。

出其中两点即可)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

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材料二 《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更能真实地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

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1)牛耕技术。

(2)材料三。

观点:

农民长年累月劳累,生活困顿;

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

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3)①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

②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③优越的自然环境;

④稳定的社会环境。

【解析】第

(1)问据“指之桑条以贯其鼻”理解。

(2)问的解答首先应当明确小农经济的特征及小农的生活处境,然后结合材料相印证即可。

第(3)问从农具、技术、水利、政策、自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来考虑。

32.观察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实行的目的。

【答案】趋势:

从贝币到金属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

从多样性到统一性;

从笨重到轻便;

从自然属性到国家统一发行。

目的:

巩固国家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经济交流。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从材质、种类、便利性和政策性等角度分析变化;

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