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综合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4097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综合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综合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综合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综合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综合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综合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综合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综合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期末综合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阅读课文《我有一个梦想》节选段落,回答5-8题。

(8分)(对应“演讲”)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

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

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

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

我们斗争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

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

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5.为什么说“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将是致命伤”?

答:

6.文中说“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请从正面回答。

7.“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8.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阅读《虞美人》,回答9—11题。

(8)(对应“词”)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2分)

10.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3分)

11.请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妙在何处。

阅读《滕王阁序》节选文字,回答12-15题。

(12分)(对应“赋”)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軸。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满城尽带黄金甲

C.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3.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

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14.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15.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三、拓展阅读(38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6—19题。

(12分)(对应“戏剧”——《雷雨》)

①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

通常所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②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形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

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看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

《雷雨》第二幕表现出多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

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属于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

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属于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③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

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

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

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

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

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

比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呤”“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虽然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④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

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

另外,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交化。

因为,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

戏剧冲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

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

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与“戏剧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

B.戏剧文学是—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现实。

C.戏剧文学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也就是演员进行舞台表演所使用的剧本。

D.我们中学生所要进行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欣赏内容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人物形象等。

17.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语言”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物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三大类,这样的语言可以用来表现戏剧冲突,直接展示戏剧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B.剧作家主要通过舞台说明来塑造人物性格,展现戏剧的情节,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C.《雷雨》中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内部动作性;

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系外部动作性。

D.戏剧中的潜台词,一般是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较为丰富的内容,能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

1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欣赏戏剧,了解戏剧冲突尤为重要,包括冲突形成的原因与过程,冲突的性质,从而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

B.戏剧冲突主要有三大要素,一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二是人物自身的矛盾冲突,三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C.戏剧中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D.欣赏戏剧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其次,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最后,还要注意人物的语言。

19.下列根据原文作出的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A.《雷雨》第二幕开始的“舞台说明”交待了舞台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B.罗密欧与朱利叶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主要是由他们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如罗密欧有明显的急躁性格。

C.戏剧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社会冲突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D.《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其中潜藏着对周朴园始乱终弃行径的揭露。

阅读《客至》,完成20—22题。

(8分)(对应“诗”——《登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20.首联写出了草堂怎样的环境?

其中“但见”二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分)

答:

__________

21.颈联表现了主人怎样的生活状况?

21.全诗主要写“客至”,尾联又写邀请邻翁对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23—27题。

(18分)(对应“文”——《寡人之于国也》)

  齐人伐燕,取之。

诸侯将谋救燕。

宣王曰:

“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

“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

‘汤一征,自葛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

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

‘奚为后我?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

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徯我后,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梁惠王下·

进也民心,退也民心》)

注:

①云霓:

霓,虹霓。

虹霓在清晨出现于西方是下雨的征兆。

②归市者:

指做生意的人。

③徯:

等待。

④后来其苏:

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

苏:

恢复,苏醒,复活。

⑤系累:

束缚,捆绑。

⑥重器:

指贵重的祭器。

⑦旄(mà

o)倪:

旄,通“耄”,八十、九十岁的人叫做耄,这里通指老年人。

倪,指小孩子。

  2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下信之,东面而征东面:

面向东

B.徯我后,后来其苏后:

后面

  C.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伐:

攻打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倍:

动词,扩充一倍

  2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也?

  ④王好战,请以战喻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5.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文中能体现这种思想的一组是()

①东面而征,西夷怨②南面而征,北狄怨

③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④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

⑤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⑥是动天下之兵也

  A.①②③B.②③⑤C.④⑤⑥D.③④⑥

  2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

 27.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译文:

(2)若杀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四、语言运用(12分)

28.在开展“走近经济”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时,李华同学带领学习小组的同伴,来到年产值近8千万元的南华镇富华家私厂实地考察,准备通过访谈和调查,了解企业,认识经济,写出调查报告、访谈纪要或新闻报道等等。

下面是李华跟厂长见面时说的话,请找出语言运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

(起码修改2处。

先填上要修改的句子标号,再修改这个句子。

陈厂长,我们今天慕名而来,走进您的工厂就像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

到处花香鸟语,

真是比公园还漂亮!

这么高大的厂房,真像长城一样宏伟壮丽!

您真是中国的比尔·

盖茨,

②③④

难道您不想把您发家致富、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告诉我们吗?

我们会纪录下您的业绩,向社

⑤⑥

会广泛宣传的!

修改:

(序号),修改为

29.正中“芳草”文学社为了响应“营造读书社会、营造读书校园”的号召,筹办一个“读书乐”网站,请你为网站刊头画面拟写两句话,表明网站的办站宗旨。

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30.请用精彩生动、富于个性的语言,对小说或戏剧中的人物事迹进行概述,并对他们作出准确的评价。

如评述玛蒂尔德:

她,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

为了一次夜会令人陶醉,为了一次出类拔“萃”,经受了十年磨难,承受着巨大痛苦,丧失了美妙青春。

她是一个被虚荣心所腐蚀而导致青春丧失的悲剧形象。

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选出—个,参照上例写一段话,全段不要超过70-100字。

鲁侍萍朱丽叶杜十娘祥林搜

五、写作训练(60分)(对应“最进语言现场”)

31.请在“功可以补过”与“功不可以补过”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演讲稿。

或以“功可不可以补过”为辩题,以正方一辩或反方一辩的身份写一篇辩论稿。

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及简要提示

1.D(A项“山颠”应为“山巅”;

B项“炽热”的“炽”应读“chì

”,“编纂”的“纂”应读“zuǎn”;

C项“犄角”的“犄”应读“jī”,“筋胳”应为“筋络”)

2.B(平分秋色:

喻双方各占一半)

3.A(B项“然而”应改为“而且”;

C项语序不当,应为“研究、探索和开发”;

D项句子成分残缺,前一分句缺少谓语)

4.C(《巴黎圣母院》的作者应为雨果)

5.黑人如果得不到与白人同等的自由平等的生活,斗争就不会结束,就将继续动摇国家基础。

6.采用和平斗争的方式,举止得体,纪律严明,以精神力量进行斗争。

7.在争取合法地位过程中,一味对政府持有敌对的仇恨的态度。

8.美国应该重视时间的迫切性和正确估计黑人的决心。

9.物质层面: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

精神层面:

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10.“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在这几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11.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形象。

这两句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

12.D(A分别为“属于,这类人”;

B分别为“穷尽,全”;

C分别为“穷尽,处境困窘”;

D均为“与”)

13.D(动宾结构)

14.D(虚实结合)

15.B(无恨主之意)

16.B(“戏剧文学”应改为“戏剧”)

17.D(A项“直接展示戏剧情节”错;

B项“舞台说明”概念太小;

C项“内部”“外部”互调)

18.D(“首先”应为“最后”,“其次”应为“首先”,“另外”应为“其次”)

19.A(B项“主要”不当;

C项戏剧冲突不能决定社会冲突,只能是社会冲突决定戏剧冲突;

D项“潜藏着对周朴园始乱终弃行径的揭露”不当,只能说“潜藏着痛苦,愤怒等复杂心情”)

20.写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

表现诗人闲适而有些寂寞的心境。

21.生活贫困。

22.烘托老友相逢时酒兴之高,情意之浓,言有尽而意无穷。

23.B(“后”在文中指“君王、帝王”)

24.D(①④为介词,“凭借”、“用”;

②为介词,“按照”;

③为连词“来”)

25.A(①②③④从不同侧面写出正义战争是人民渴望并拥护的;

⑤齐宣王伐燕的本意并不是救民于水火,而是想称霸天下;

⑥这是孟子对这次战争后果的分析)

26.A(B文中“民以为”说明老百姓误以为齐王是来拯救自己的,因而表示欢迎,实际并非如此;

C孟子认为天下的人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暴,如今地盘扩大而不施仁政,会激怒天下兴兵问罪;

D文中“及时雨”是比喻商汤伐纣,“谋于燕众”是孟子为齐王指出的解决眼前危机的途径之一)

27.

(1)只是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一来抚慰那些受害的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兴。

(2)可您却杀死他们的父兄,抓走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抢走他们宝器,这怎么能够使他们容忍呢?

28.①②⑥没有错。

③将厂房比作“长城”不妥,可将“长城”改为“城堡”之类。

④将陈厂长比作“中国的比尔·

盖茨”不妥,可以改为“您是我们镇的骄傲”等等。

⑤反问不妥,可以改为“请把您发家致富、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告诉我们吧”。

修改2处即可。

修改1句正确可得2分,修改2句正确可得4分。

29.(示例)传承世界千古文明,建设中华书香社会

30.先概述人物事迹(叙),后对人物作出准确评价(议),语言精彩生动即可得满分。

31.正方一辩:

首先,功与过是客观存在的矛盾。

无功则无过,无过即无功。

而且,功与过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互相转化。

其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犯了错误并不要紧,关键在于对待过的态度,若能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将过的损失减到最小,降到最低,不是很好吗?

再次,过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东西,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必定会有着错误与失败。

一个人有了过,不能永远不给他翻身的机会。

反方一辩:

第一,功可以补过是儒学中的糟粕。

它不仅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束缚思想,而且会阻碍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第二,如果功可以补过,是否可以置法律的理念于不顾呢?

如果功可以补过,是否“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百年佳话在顷刻间灰飞烟灭了呢?

第三,功再大,过再小,都难以改变过存在的事实。

前功也好,后功也罢,也都无法否认过的存在。

古有秦始皇,今有毛泽东。

[说明]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特优表达可以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

病句每个扣1分;

错别字每2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

标点错误每4个扣1分;

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附:

《梁惠王下·

进也民心,退也民心》译文

齐国人攻打燕国,占领了它。

一些诸侯国在谋划着要救助燕国。

齐宣王说:

“不少诸侯在谋划着要来攻打我,该怎么办呢?

孟子回答说:

“我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

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

《尚书》说:

‘商汤征伐,从葛国开始。

’天下人都相信了。

所以,当他向东方进军时,西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

当他向南方进军时,北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

都说:

‘为什么把我们放到后面呢?

’老百姓盼望他,就像久旱盼乌云和虹霓一样。

这是因为汤的征伐一点也不惊扰百姓。

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种地的照常种地。

只是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一来抚慰那些受害的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兴。

‘等待我们的王,他来了,我们也就复活了。

’如今,燕国的国君虐待老百姓,大王您的军队去征伐他,燕国的老百姓以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可您却杀死他们的父兄,抓走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抢走他们宝器,这怎么能够使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