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策略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4045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广策略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推广策略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推广策略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推广策略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推广策略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广策略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

《推广策略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广策略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广策略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Word下载.docx

(4)如何促进这些人的发展过程?

这些问题发展心理学中的毕生发展观如哈维格斯特的综合适应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已给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配合相关理论揭示的学生身心发展的成熟度与可能的困难,课程要设计相关的专门活动,提供各种新的广泛的良性互动,让学生在先前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完成成长的任务。

2、辅导活动目标的制定学校心理辅导有三个领域:

学习辅导、人格辅导和生涯辅导,每一领域都有其领域目标及具体目标。

之所以要重点考虑辅导目标,是因为辅导目标的制定不仅会影响到活动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而且还要影响到整个辅导活动的实施,以及辅导效果的评估。

3、团体动力心理辅导活动课一般以团体为单位而展开,因此团体动力就成了设计与实施心理辅导活动时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

团体动力包括4个系统(夏林清,1994年):

(1)个人系统: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与行为模式。

(2)成员系统:

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特别是班级团体中所表现出来的特质与行为。

(3)团体系统:

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特别是班级团体环境中,彼此互动状况与人际行为。

(4)团体作为一整体的系统,整体的学生行为表现所呈现出的团体气氛与特质,团体的表现视为一个整体所得的观感。

上述四个系统是互相重叠的,在课程设计时,要注意观察与了解所要实施班级的团体动力:

即要考虑在四个系统层次上学生的互动状况与影响效果。

4、辅导主题的理论分析在进行有关辅导活动的设计时,研究、分析特定主题的相关理论是设计是否合理、科学及实施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关的理论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问题的重要性及成因分析:

该问题的辅导在整个辅导工作中如何定位?

它会影响到哪些,以及如何影响其他身心问题的发展?

该问题的成因是什么?

(2)问题的辅导策略:

针对该问题应采用何种特定的辅导策略?

因此作为一个课程设计者其相关的理论储备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心理学中已有非常丰富的包含上述两类问题及可提供辅导活动设计参考的相关理论。

5、环境性因素从环境因素的横向层面看,任何一个辅导对象都是生活在特定的地域、文化或环境中的,任何有效的辅导也都必须充分挖掘各种环境资源。

因此,在辅导课程设计时一定要从班级、学校和社区的具体情况出发,兼顾文化、地域性等环境的特殊需要,从而增加辅导课程设计在特定学校与班级推进的可能性与实效性。

从环境因素的纵向层面上来看,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得学生赖以生存的家庭、学校、社会也在悄悄地发生深刻的变化。

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多元、快速转变,到大众传播媒体的快速成长,再加上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都提示我们,这些因素是课程设计考虑中急需面对的挑战性因素。

因此,面对快速的社会变化,越来越有需要将这些因素纳入课程设计的考虑之内,以使活动设计保持迅速的响应能力和最佳的实效性。

(二)辅导活动课程的单元设计在考虑了以上课程设计的理论架构之后,就可以进入辅导课程的单元设计了,单元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内容:

1、确立单元名称:

辅导活动的主题选择和单元名称命名。

每一名称具体标志着特定的活动内容。

2、理论分析:

主题与单元名称确立后要对与该主题有关的理论作一认真的研究与分析。

3、辅导目标的制定:

根据理论分析,结合辅导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关的辅导目标。

4、选择辅导策略与方法:

配合单元主题及辅导目标,结合活动内容的适合性及各种资源,选择有效的辅导策略与方法。

5、确定活动时间:

详细地制定出每一单元活动所需的课时及每一活动步骤所需的时间。

6、媒体与辅导材料的准备:

相关媒体与材料的收集、设计与运用技巧要在辅导前作一演练。

7、实施场所的规划:

活动前要布置好相应的场地。

8、各种资源的协调:

相关人力、物力与学校行政及社区资源的取得与协调。

9、设计、明确活动的内容与流程:

这是单元设计中的主要部分,它规定了辅导活动的内容、过程及具体步骤,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每个流程都应有具体的说明。

10、辅导效果的评估:

结合不同的单元主题选择、设计不同的评估方法,收集相关的评估资料。

(三)辅导活动课实施的基本环节与流程辅导工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要看在实施环节与流程上有否妥善的规划与细心的设计;

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师生双方在设计、实施过程中的创造性。

尽管辅导活动课没有十分严格的活动结构,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辅导活动课的流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暖身运动:

正如开展体育运动需要进行身体预备活动一样,在实施心理辅导时也需做一定的暖身活动。

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要达到其辅导目标,必须营造安全、开放、轻松的气氛,让学生进入一种放松、温暖的情绪状态。

只有在良好的气氛与情绪状态下,学生才能积极投入到辅导活动中来,开放心灵,并在活动中获取成长的经验。

因此,有效的暖身活动对于保证辅导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是十分必要的。

暖身运动的形式很多,大肢体的运动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因为身体的放松会减少情绪上的紧张与焦虑。

2、创设情境或设计活动:

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取相应阶段成长的经验,而这种直接经验的获得大多要通过一系列专门设计的活动才能完成。

因此,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点是活动,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是其核心所在。

依据辅导目标设计,创设有效、合适的活动或情境,是整个课程设计的重点。

辅导活动设计是否能达到协助学生发展的目标,有三个关键性因素:

第一、角色的承担。

心理辅导强调体验性学习,因此一个成功的辅导活动设计,必须提供一系列的角色活动,让学生取得角色扮演的机会,在安全的情境中尝试新的经验和行为。

第二、保持挑战与支持的平衡。

在情境或活动设计时,要向学生提供适度的挑战性任务。

所谓挑战性任务,就是有一定难度,但经过个人努力能够解决的任务。

因为过分容易获取的成功体验,不具备强化的价值。

与此同时,辅导教师还要提供一定的支持:

如鼓励、指导等,力争使两者之间达成平衡。

第三、促成持续发展。

活动与情境设计完成后,要注意妥善安排各活动或情境之间的次序,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以突出整体效果的衔接。

3、建立辅导关系:

几乎所有的辅导理论都强调,辅导关系是决定辅导成功的第一要素。

辅导活动课目标的达成也必须以良好的辅导关系为基础。

在辅导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探索或对问题、困难的探索,情绪的改善,分享、互动的产生,经验的整合都必须以一定的辅导关系为背景。

充满信任、理解、安全、接纳、真诚、民主的辅导关系,就好比给苦药裹上糖衣,促进了改变因素的传递。

罗杰斯对如何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有过精辟的论述:

辅导关系的决定因素在于辅导员本身的态度特质,即共情、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

他认为辅导员的主观态度影响着辅导关系的质量,而辅导关系对受辅者人格的影响远远大于辅导员所采用的治疗技术。

当然,严格地说,辅导活动课实施过程中没有专门的一个环节用来建立辅导关系的,它应渗透于实施的全过程。

4、鼓励自我开放:

辅导的本质是一种人际互动的过程,而其中个人的自我开放则是人际互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我开放是指将自己个人的信息,如感受、经验、和行为与他人分享,籍以增加彼此的人际互动。

心理辅导的意义在于给受辅者提供一个安全的人际环境,使它可以从容地开放自我,正视过去曾否定过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合于已经转变了的自己当中,并做出整合。

自我开放不仅能促进互动,实际上它也是彼此互动的结果。

辅导教师适时、适地、适度的自我开放,不仅对学生能产生认同仿效作用,促进学生一定程度的自我开放,而且也营造了安全、自由的气氛。

就是在这种不断促进的自我开放与分享中,学生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扩大了视野,进而促成领悟的产生与经验的整合。

当然,自我开放的频率与深度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因人、因时而宜,应是运用自我开放技术的基本原则。

5、催化互动与分享:

心理辅导活动课不同于一般教学的核心因素,乃在于团体动力因素之应用与掌握,催化学生互动与分享是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的精妙之处。

因此,辅导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实施时,要充分发挥集体的辅导资源,让学生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辅导教师之间的互动中,形成改变的良性机制。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辅导教师千万不要为活动而活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活动其实只是用来为每个活动后的团体分享做引导的,它有引发成员动机,促进团体互动,协助学生领悟,以及探索成员情绪的作用。

活动本身是次要的,活动后的分享才是主要的。

6、促进自我探索:

心理辅导活动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它以它助---互助---自助为机制。

在真诚、理解、接纳、和鼓励的态度面前,学生感到安全和自由,他们开始抛弃那用来应付生活的伪装,力图发现某中更本质、更接近它真正自己的东西,开始能真诚面对与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罗杰斯)。

因此课程设计就应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鼓励学生作深入的自我探索,而不是依靠教育者的说教或社会规范的灌输,让学生在适度的自我开放中,通过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实践,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这是课程设计与实施是否体现心理辅导实质的关键之所在。

7、引发领悟:

学生在广泛良性的互动和分享中获取新的想法与感受,从而引发学生的领悟,开启改变与成长的契机。

8、整合经验:

学生的参与以及彼此间的分享与回馈,使学生能把别人以及在活动中获取的新经验与自身的经验得以整合,从而深化辅导效果。

因此,辅导过程中与辅导结束前的经验整合是有回顾与前瞻的重要功能。

9、促成行动:

为落实学生领悟与经验整合所取得的效果,鼓励学生即席采取行动和演练成果,以确保辅导活动的效果在知、情、行三个维度上的统整。

10、彼此回馈:

在活动结束前提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回馈机会,不但能强化本单元的辅导效果,而且为延续下一单元的辅导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1、活动延伸:

辅导效果的取得,单单靠课堂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布置一定的作业,一方面能鼓励学生把课程中取得的领悟与演练的成果迁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还能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这一辅导网络的支持作用。

12、评估效果:

课程设计本身应包含效果评估的规划与设计,以提供课程自改进和不断修正的机制,从而也能引发新的设计构想。

以上十二个程序必须在课程设计的理论架构的统领下,在紧扣辅导目标的前提下,才能有效运转,获取理想的辅导效果。

结合单元设计,我们可以列出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的操作程序。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有效性评价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心理辅导活动课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必需的课程。

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有效性评价,有助于正确认识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并使其设计更加合理,推动其顺利实施。

评价,即判定客体的价值,评估客体的好坏、优劣,它体现出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肯定或否定的关系。

心理辅导活动课评价就是评价者判定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优劣及实际效果,表现为评价者与心理辅导活动课价值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有效性评价标准制定的依据第一、心理辅导活动课评价标准的制定,不能沿用一般学科制定课程标准的逻辑体系。

稍作比较不难发现,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般学科的科单元名称理论分析辅导目标暖身活动彼此回馈活动延伸效果评估催化互动鼓励分享促进自我开放引导自我探索知情行引发领悟整合体验行动成促创设情境设计活动辅导关系学性是由与之对应的科学体系作保证的,其真理性有普遍的社会承认及科学的权威性作基础;

而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则不同:

首先,它是一种有关对学生自身生活和成长中的种种现象的探索活动,尽管其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应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为依据,但它决不是心理学课,不以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为任务;

其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本质特点是强调辅导过程是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

因此,辅导活动课要突出整体性、主动性、体验性等特点。

具体说来要做好三个调整:

从以认知为唯一标准取向调整到以认知与情感双重协调发展为取向的教育上来;

从主体缺失教育调整到主体性、参与性教育上来;

从重书本、理论的教育调整到理论实践并重、互动式教育上来。

总之,心理辅导活动课有效性评价标准的建立不能沿用一般学科课程标准的逻辑体系,而应有新的思路。

第二、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有效性评价标准应符合有效教学的基本方向。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可以看出,现代的有效教学观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

而有效教学的标准则侧重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教学对话。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作为整个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有效性的评价也应符合这种趋势。

第三、有效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不仅应符合有效教学的基本方向,更应体现出作为心理辅导活动课自身的特点:

心理辅导的目标在于增进学生社会适应,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

因此,心理辅导活动课有其较大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目标上强调人类经验的三个向度:

知、情、行。

心理辅导的总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但辅导目标的着眼点有其独特之处。

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增进心理健康、完善人格,它更加关注的是情感和行为,强调知、情、行三者之间的整合,以避免知情剥离、知行脱节等现象。

②内容上关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学校开展心理辅导从根本上说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毕生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生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都有其应达成的相应的任务。

学生从儿童期、少年期到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中,要解决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或人生课题:

如建立自我同一性等。

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获取相应的指导与帮助。

心理辅导正是以个体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帮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实践,进而解决成长中的问题。

③组织形式上突出以活动作为主要中介。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目标要求学生采取的主要学习方法不是系统的听讲和读书,而是体验性学习。

活动是近几年来哲学、心理学和人类学所发展出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它有两个特点:

一是主动性,活动一定是主体主动而自觉参与的。

二是目的性:

主体的活动总是出于一定的目的,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

因此,活动正好体现了体验性学习的一些特征:

个体性、情境性、整体性、经验性。

心理辅导活动课以活动作为中介,让学生在一系列基于他们生活实际的活动或情境中,进行体验学习,从而获取成长所必需的经验。

④效果的评估强调多维评价一般教育主要通过测试的方式检查、评价教学效果,而心理辅导课效果的评估则依据辅导目标,更加强调起始评价、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上呈现多样化特点。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有效性评价的标准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特殊性提示和要求出发,结合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本流程,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有效性评价标准:

1、辅导目标评价心理辅导活动课目标评价应着重以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个总目标为依据,在评价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目标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适应时代需要的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对社会的快速变迁及满足因快速的变化所衍生出来的新需要作出敏感、及时的反映。

②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原则。

人的心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开放的自组织系统,它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因此,我们在评价辅导目标时,既要考虑心理结构的整体协同发展,即全人的发展,又要注意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使每个年龄阶段的辅导目标有所侧重,使心理的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统一起来。

③整体协同发展的原则。

心理素质是整体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其他素质的发展。

辅导目标应与其他教育目标形成协同效应,促进整体素质的发展。

④可操作性原则。

辅导目标除了要具体化外,还要注重简单明了,便于操作,便于检测等特点。

2、辅导内容评价辅导内容应依据辅导目标来确定。

换句话说,什么因素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是最需要的,它就应当成为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要内容。

3、视暖身活动①辅导教师能否根据本单元的主题,运用生活中的资源设计相应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与动机。

②该暖身活动是否能创设安全、接纳、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活动。

4、看所设计的活动与所创设的情境①必要性。

活动应依据目标来展开,所设计的活动与辅导目标无一致性,该活动就无必要。

②适切性。

辅导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经验与心理发展水平。

③参与性。

辅导活动设计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

④持续性。

辅导要促成学生的持续发展,辅导活动应有次序性、延续性、累加性。

如果创设的情境或活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第二、符合辅导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那么学生就能在活动中高质量、有效地获取丰富的心理体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5、辅导过程评价①辅导过程是否具有安全、接纳、温暖、尊重的团体气氛?

②团体之间是否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辅导关系?

③辅导中是否有广泛、良性的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这是团体动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6、视学生的反应①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辅导活动中来?

②活动中学生能否自然、投入地扮演所取得的角色?

③辅导中学生是否有自我体验、自我开放与自我探索?

7、视教师的表现①辅导教师是否具备共情、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等良好的态度特质,并在辅导过程中得到正确的表达?

②辅导员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是否能够创设、确立并维持一种安全和温暖的环境、信赖和理解的和谐气氛,并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引导学生自我探索?

③看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否到位。

心理辅导的显著特点是教育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进行情感交流。

所以心理辅导活动课要求教师更多地扮演好朋友、小组成员、心理专家、团体领导者等角色,而不是扮演居高临下的训导者角色。

8、看辅导作业这是课内辅导的延伸。

辅导作业的内容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展、强化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9、辅导方法、策略的评价①所采用的辅导方法或策略是否正确、适当?

②运用方法与策略时是否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10、辅导效果评价心理辅导活动课有效性评价应从集体和个人两方面来评价。

①从集体角度评价作为集体,含义有三,即学校、学生团体、班级。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实施的结果应使集体有所变化,无论整个学校、学生团体、还是班级都会有明显进步。

评价的标准有:

A、全校形成重视心理辅导的氛围;

B、学科教学借鉴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某些做法,将心理辅导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

C、校风有积极的改观;

D、班级团体的凝聚力增强;

E、班级的满意度、荣誉感增强;

②从个体角度评价个体包括学生个体与教师个体。

考察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实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效果,可以考虑:

A、辅导目标的达成度。

看学生是否通过辅导达到了预期制定的具体辅导目标,这应结合起始评价来评价。

起始评价所得的资料既可作为课程设计参考,又可作为评价课程辅导效果的依据。

B、学生能否把知、情、行三个维度上所获取的辅导效果统整起来,并促成自我成长?

C、学生对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否形成了积极的兴趣与态度?

D、辅导教师是否具有进一步钻研相关理论的兴趣与行为。

E、辅导教师是否在与学生建立的这种新型人际关系中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并在行为表现上以更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中。

(三)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有效性评价应进一步注意的问题在对以上心理辅导活动课有效性评价认识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注意以下问题:

1、在评价的总体思路上坚持目标达成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虽然我们可以为心理辅导活动课制定一具体的目标,并根据目标来实施辅导过程,按目标达成情况来评价辅导活动课。

但是,正如本世纪50年代人们对泰勒(R.Tylor)的目标评价模式所提出的批评那样,类似的问题已经被广大理论与实际工作者提出来。

譬如,目标达成评价所依据的目标本身是否需要评价?

目标错了该怎么办?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外,预定目标之外必然产生的一些积极或消极效应,应该如何评价?

教育是帮助人形成人,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主张在活动中育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