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搏之选择题精选中国近现代史111题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4021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搏之选择题精选中国近现代史111题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后一搏之选择题精选中国近现代史111题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后一搏之选择题精选中国近现代史111题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后一搏之选择题精选中国近现代史111题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后一搏之选择题精选中国近现代史111题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后一搏之选择题精选中国近现代史111题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最后一搏之选择题精选中国近现代史111题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搏之选择题精选中国近现代史111题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后一搏之选择题精选中国近现代史111题附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以下对诗文反映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鸦片战争后江浙地区成为外商原料产地 ②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 

③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④中国社会第一次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7.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

见谷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

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

英语

Sandwich

Beer

Telephone

Engine

Dollars

commission

洋泾浜英语

三明治

啤酒

德律风

引擎

大拉斯

康密兴

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  ④西餐文化进入上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

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这段话的主旨是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9.创刊于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一文称:

“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由此可见,创办该报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商业信息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娱乐大众

10.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

“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

”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1982年3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声明:

“我们注意到了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

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

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从这个声明中,你能得到的关于中苏关系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信息是

A.中国的外交政策将进行重大的方向调整

B.对抗了多年的中苏关系有可能发生变化

C.中国的外交重点由意识形态的争论转向国家利益考虑

D.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坚决拒绝苏联对中国的攻击

12.下列关于建国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

B.曾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C.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公私合营

D.建立了生产合作社

13.通过下列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时间(年)

1949~1952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1968

1974

1978~1986

工业(%)

36

19.2

3.8

7.9

-5

0.3

134.3

农业(%)

14

4.5

-4.3

11.1

-2.5

67.2

A.新中国一直“重工轻农”    B.“一五”期间经济形势不如建国初

C.“左”倾错误政策对经济冲击较大D.改革开放初期数据严重失真

14.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农村的新变化”“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并列的栏目。

如果再增加一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国举办博鳌论坛 C.思想解放的历程D.2010年上海世博会

15、张学良在口述当年皇姑屯事件发生时,他正在看梅兰芳的演出。

后经查实,看梅兰芳演出那天发生的历史事件是日本攻占沈阳。

这说明:

A.“口述历史”不可信

B.只有通过录音等技术记录的口述历史,才是可信的

C.受当事人个人因素的影响,口述历史不一定都正确

D.口述历史能听到真实的声音,其史料价值不容置疑,绝对可信

16,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

亿元)

 

出现这种发展情况的原因有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②一化三改造的进行③一五计划的指导作用 

④苏联的帮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以下统计数字反映了历史现象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1956年国民收入(%)

1956年工业总产值(%)

国营经济32.2,合作社经济53.4

公私合营经济7.3

个体经济7.4

社会主义工业67.5

公私合营工业32.5

资本主义工业0

A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合作社经济为主体

B多种经济在分并存,已经完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

C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成分)发生了根本改变,私有制经济已基本上不存

D由四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为两种经济并存,个体经济仍占一定比重

18.著名学者辜鸿铭说:

“咸同年间,粤匪扰乱。

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

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日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造成“服若干剂未见转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药方”

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19.“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对“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

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D.“师夷长技以制夷”

20.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

“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A.王韬B.康有为C.粱启超D.陈独秀

21.邓小平说:

“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

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A.实行“一边倒”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D.实行不结盟政策

22.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确‘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一一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B.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C.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D.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23.以下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24.辛亥革命10周年时,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

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25.根据图9判断这个告示的内容可能是

A.南京国民政府拉壮丁的告示B.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告示

C.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告示D.中华民国成立的的告示

26.某生分析下表3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表3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设厂数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A.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B.一战前官办资本在近代工业中的比重逐渐降低

C.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民族资本发展迅速D.甲午战争后外商企业严重压迫民族资本发展

27.读图7,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B.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C.民族工业发展得到政府支持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28.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1957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

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6

1189.3

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A.1957年到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

B.“文革”的“左”倾错误波及到农业生产领域

C.1958年到l960年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政策后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29.图7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工业建设的成就,该时期是

A.1946—1949年B.1949—1952年

C.1953—1957年D.1978—1999年

30.2009年9月19日,“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

下列事物的出现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多联全国各省市的粮票、油票、布票②浙江某人民公社缝纫厂

③“籼型杂交水稻”④凤阳县农民分田到户的契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31.右表是《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

《变迁:

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其中“八五”处应该填写

A.走向改革开放

B.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C.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D.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32.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

“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

”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33.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一历史事件时说:

“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

”该事件是

A.中共“二大”B.新文化运动C.国民革命D.二次革命

34.1913年5月5日《大公报》载:

“检阅旬月以来各报纸,奋其如刀之笔,以叛、逆、贼、犯、诛、杀、讨、戮等凶恶名词,为家常谈助……但常笔飞墨舞,大出风头之际,忽来外人之取缔”。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材料说明当时报纸具有讽喻时政的功能 ②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势

③“宋案”不可能见于当年报纸中  ④材料中的“外人”是指西方列强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35.与图6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

C.第一次护法运动D.第二次护法运动

36.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

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B.实行土地改革

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D.开展经济建设

37.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

这座城市应该是

A.苏州B.重庆C.上海D.沙市

38.“……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

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阙惟三端:

“曰民族独立。

曰政治清明。

曰农村繁荣。

”透过这段材料,你认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应取决于

A.民族独立B.积极发展农村经济

C.坚持实业救国D.彻底结束封建专制统治

39.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

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

清廷这一举措

A.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放宽B.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

C.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工业立国”政策D.是为解决战争赔款和财政匮乏而进行调整

40.央视3套播出的《歌声飘过30年(1979—2009)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很吸引眼球。

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中的是

A.《我是公社小社员》B.《春天的故事》C.《走进新时代》D.《在希望的田野上》

41.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

舒尔茨认为: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②和“雄起”。

其中①、②两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

A、西部开发、解放思想B、入世、市场经济

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43.小明在探究性课题“中国特色的改革”学习中搜集到一些图片资料。

根据上述这些图片资料,他得出这样一些结论,正确的是

①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②由试点到全国推广

③从农村到城市④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4.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

“‘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

”“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

①列强侵略的加剧②西方文化的渗透⑧崇洋风气日盛④政府的大力倡导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③④

45.1872年《申报》报道:

“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

”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46.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

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

“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47.某征婚广告称:

(1)女子须不缠足者;

(2)须知字者;

(3)男子不娶妾;

(4)男死后,女可嫁;

(5)夫妇如不相如,可离婚”。

此则征婚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期C.20世纪中期D.21世纪初期

48.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

文章认为:

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

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B.维新思潮C.新文化运动D.马克思主义

49.请观察下边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

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

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50.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

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

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51.1992年,邓小平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

《时代》周刊介绍到:

“‘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他倡导“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B.他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他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他的南方谈话,为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提供基础

52.“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

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

”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53.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土地分配的标准:

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

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

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

”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A.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B.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C.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D.争取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54.《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

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

55.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右图),残缺不全,原文有:

“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

”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56.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

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

《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57.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提出了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

“和平鸽”战略的基本结构是:

“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大洋州和非洲国家,联合国是“和平鸽”的头部。

“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图所示。

以上材料能说明

①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②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③中国正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④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A.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58.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59.有人将新中国半个世纪的外交政策分为“革命外交、发展外交、和谐外交”三个阶段。

下列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中,属于“和谐外交”的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中美“乒乓外交”

C.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D.胡锦涛为出席北京奥运会的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60.史载,道光时(1820—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

它反映的是

A.因“海禁”政策,湖丝只能从广东、上海出口B.道光年间,湖丝仅在上海出口

C.鸦片战争后,湖丝方出口海外D道光年间,湖丝先从广东后自上海出口

61.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

“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

”上述史料表明

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B.西方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