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课改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3515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稿课改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定稿课改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定稿课改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定稿课改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定稿课改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定稿课改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定稿课改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稿课改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定稿课改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一实现”:

实现课堂高效。

四、具体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

1、建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

*********

副组长:

成员:

2、建立课堂改革推进小组。

专家指导:

督导组领导和教研员、县教育局教研室专家

实施组长:

推进小组工作职责为:

协调各学科的课改推进;

落实老师的具体操作;

组织以教研组为主、年级组为辅的课改研讨活动等。

(二)实施的具体步骤

1、学习准备阶段(2014年2-3月):

召开课改动员会,让全体老师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认识到课堂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生本理念在课堂活动中得以体现。

组织初期培训,让全体教师学习了解“高效课堂”模式,七八年级组老师在学习活动、初步摸索中拟定课堂改革初稿。

2、模仿试点阶段(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

组建学习小组,出台适合我校实际的导学案设计方案、课堂改革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

邀请县教改先进学校老师来我校作专题报告,上指导观摩课。

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各个班全面实施课堂改革教学,每月向学生、老师、领导征集课堂改革相关意见至少一次。

3、探索改进阶段(2014年5月1日至2014年5月30日)三个年级段中七八年级均全面进入课堂教学改革,并推出至少三堂观摩展示课,学校请专家指导。

九年级至少一半的课堂要结合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教育教学。

4、修改实施阶段(2014年6月1日到2015年6月30日)对前段教改过程进行系统总结,进一步完善适合我校特点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各备课组进行系统总结教改经验,为下学期全面铺开课改作好铺垫。

5、全面铺开阶段(2014年9月开始)课堂教改全面实施,并向全其他年级提供课改经验。

(三)总体措施与要求

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加强学习、大胆实践,全面推广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各年级、各教研组、各位老师都依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困惑,进行专题研究与实践。

自主选题、重点研究、各个突破。

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总结,最终取得成效、取得成果,进行交流或推广。

各年级、各教研组要拿出详细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让每位老师都清楚课堂改革怎样开展。

各年级、各教研组要强力推进、务求实效。

2、积极构建高效课堂。

⑴先学后教。

教师应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解读信息、捕捉信息、研究信息、运用信息。

每节课教师要使学生明确目标、要求、方法、重难点。

先学后教的教应注意三点:

①教的内容:

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学会的不教,教了也学不会的不教。

②教的要求:

不就本论本、不就题论题,而是以问题和习题为载体寻找出规律、探讨方法。

③教的方式:

让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不再重复;

讲不完整的,达不到深度的,教师再补充;

讲错的教师要进行更正。

⑵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后,将碰到的问题或教材设置的探究环节与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

新教材中设置了许多讨论与交流、拓展一步等探究问题,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悟出道理、得出结论。

⑶当堂训练。

学生自学教材与合作探究,把基本问题弄清以后,就可以做课本中的练习或习题(或导学案中的练习),老师要善于将课本题拓展、引申,围绕核心知识、主干知识选编补充题。

教师要使尽可能多的习题在课堂内得到解决,减轻学生课后的的学习负担。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布置一些有趣味性、挑战性、创新性的选做题。

对解题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由教师和同学予以指导,帮助其完成基础题、中档题。

从基础抓起,从最差的学生抓起,差生的学习上来了,全班也就上去了。

这样可使上层生吃得饱,下层生吃得了,人人有事做,人人得发展。

当堂检测在课前5至10分钟完成。

检测题要分层设立。

⑷评价激励。

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密切注视各组学生的讨论、探究和训练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逐个解决,对每个发言和学生做的题目做出评判,较易的问题让中下层生解决,适时启发引导、适时查漏补缺、适时评价表扬,让他们多感受学校成功的乐趣,增强学校信心。

3、教导处、教研组要加强对各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和督导。

要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评价各年级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把教师的教学创新和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

激发广大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积极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观摩、达标和研讨交流活动,培养骨干、树立典型、总结经验、推广成果。

4、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要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每学年的4-5月、11-12月开设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各教研组在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选拨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明显的老师在全校上展示课。

5、校长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课改领导组成员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引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各学科教研组长要认真组织本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并做好活动的考勤及活动情况记录。

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⑴强化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在备课和教学设计上寻找突破口。

首先,必须改变观念,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数学工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

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

怎样学?

学的结果如何?

老师指导什么?

如何指导?

怎样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提倡集体备课,把备课作为教研。

倡导以说课形式,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构思、教学理论依据、教学反思等方面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备课是学习、是研究,也是提高和创新的过程。

备课的设计按照“个人初备——集体讨论——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的流程进行。

具体要求是:

①每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体备课,每个教师分学科参与。

例如周一英语,周二数学,周三语文,周四理化生;

周五政史地。

②个人初备。

教研组长事先分解备课任务,每位备课组成员按照自己的任务认真设计好课案。

③集中讨论。

集体备课时,由备课教师讲清自己的设计意图(投影展示),全组教师针对预案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环节(包括练习的设置和作业的布置),研究相关的教学策略,形成优质的教学设计;

④课案生成,由主备教师完成规范的课案制作。

⑤个性设计。

每位教师拿到“共案”后,可以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对“共案”进行适当的增补、删减,确保因班施教,个性发展。

⑥课后反思。

上课结束后,教师应写出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便于课案的进一步整理、完善。

其三,认真研究“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和风向标,既要突显学生如何学,又要突显教师如何教,教师要认真设计和研究“导学案”,同组老师要认真研究“导学案”,让学生从“导学案”中学习。

坚决克服课本内容移植和练习题堆积的现象。

要将课本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探究问题、尝试练习。

⑵加强校本教研。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中的“小现象”、“真问题”的研究。

所谓教学“小现象”,是指日常教学中一些习以为常的“小”问题。

所谓“真问题”,是指具有真实作用的问题。

比如,学生讨论不积极、发言不大胆等问题,通过研究,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⑶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

各教研组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教研组长一定要认真负责,组织好听课、评课。

通过听课、评课,使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反思能力。

要倡导教师撰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和“教学案例分析”,直面教学问题,将问题做课题,在课堂中寻找教育的大智慧。

结合科研课题的开展,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核心的精细化要求:

1.四大要素:

是指课堂教学四要素,决定课堂效率。

四要素是指教师、学生、教材、方法。

在四要素里,学生是主体。

教育是基于儿童自身而发生的“事件”,让学习发生在学生的身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课堂的主体。

我的课堂我做主。

教师是主导。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和适当的条件。

教师如何做到主导,四个字——师退生进。

师退是指,教师要放手、放权、放心!

生进则是话语、选择、评价三权交给学生。

教师要做到点拨,不论是引导、诱导、疏导、劝导,但一定要拒绝教导。

教材是工具。

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

方法是路径。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2.五个抓手:

第一个抓手:

通过“煮教材”,引导教师把握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第二个抓手:

制定适合各学科各种课型的课堂模式(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个抓手:

集体备课、案例分析——及时总结,提炼提升(怎样教、教的怎么样的问题);

第四个抓手:

教学监控与教学分析,强化教学过程的研究(教得怎么样的问题);

第五个抓手:

根据学科不同,适当布置作业(巩固、查漏补缺的问题)。

课改要立足于课堂,立足于学生自学,立足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课改还要立足于管理,特别是过程监控,向管理要质量。

课改是无止境的,课改之路应从脚下起步。

因此,没有抓手就等于是在说空话,下面分步解读这五大抓手。

“煮”教材——把握课标,熟悉教材。

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握本门学科整个学段的教材。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高屋建瓴,从整个学段的高度来讲授一篇课文、一节教材。

在下学期开校以前,全体教师要把本学科整个学段的教材全部拿到手,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

此项工作在下学期开校的时候完成。

1、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质的要求和量的要求),应如何落实这些要求;

2、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是什么;

3、本套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知识结构起来的(要画出知识结构图并加以说明);

4、本套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

5、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

6、初中和小学要分别说明考试大纲的要求;

7、如果学校领导让我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我打算如何处理这套教材。

课堂模式——提高效率,提高成绩。

课堂理念:

学在前,教在后,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当堂达标。

(1)课堂模式推行一:

“四步教学”——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展示反馈,精讲点拨;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关于明确目标:

建议时间5分钟,做到自学指导五明确。

第一自学的时间要明确,没有了时间的要求课堂就成了放任自流;

第二是内容明确,用多长时间学什么内容(由学生提前板书到黑板上);

第三学习的方法要明确,老师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基本的方法有读书、练习、讨论;

第四自学的标准要明确,就像跳高一样;

第五学生自学了之后,考核的方式就要明确。

关于合作探究,建议时间15分钟,要求做到全员参与讨论、互助、更正。

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尖,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训练一题多解,使尖子生理解更加透彻了,促进其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题多解的操作能力。

关于展示反馈,建议时间15分钟,不为展示而展,组内要人人参与展示。

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

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

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了。

关于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建议时间10分钟。

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是课堂常规。

在这一环节难的是能否做到基本知识步步清、堂堂清、人人清。

这不仅是课堂效率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的问题。

每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这是课程标准的底线。

每堂课下课时老师敢不敢拍拍胸膛说:

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才是达成了教学目标。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提高,做到保底不封顶。

对于拓展的内容不作统一要求,要做到分层教学。

课堂模式推行二:

六个一。

一个预学:

前置预习;

一个主线:

学案导学。

一个抓手:

小组合作;

一个目的:

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一个切入点:

教学生“不会的地方”;

一个关键:

步步清、堂堂清,人人清,当堂达标。

核心价值:

学生学习状态,学生学习习惯。

第一个“一”指的是一个预学。

课前应有预习自学,为防止个别学生没有预习导致小组合作断链现象,课堂也应该有自主预习阶段(安排5分钟)。

前置性预习中要注重形式多样:

前置性预习并不是单纯地填几个空,问几个问题,做点练习题。

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基础,有侧重点,也有方向性,体现教学的艺术性。

可以是一页纸,可以是一张幻灯片,可以是一个探究话题,可以是一张说明书的制作。

有计划和安排前置性预习:

安排前置性必须作为每周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至少要提前一周作好准备,有的可能是要提前一个月。

比如生物学科中种子的发芽,植物的向光性等。

备课组一定要分工合作,每个课时的前置性预习练习,要有主要筹备人,其他老师在此基础上作适当补充,备课组长最后审定并在年级段统一操作,并且保存电子文稿,作为备课检查的一项内容。

学生预习要求:

1、学生课堂前自行安排15分钟预习课本,自通一遍教材,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通研导学案,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进一步理解教材,与生活经历挂钩,重新构建知识体系;

3、小组长做好组织管理,确保每个成员充分预习,并找出需要课堂讨论的问题。

做到1/9的知识首学学会,1/9的知识复学学会。

第二个“一”指的是一个主线。

即学案设计与使用(防止问题固化,能用则用)。

通过学案进行导学,学生从中明确学习的目标任务,懂得学习方法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导学案不是习题集。

导学案是路线图、方向盘。

导学案重在“导”,核心是“学”,是便于学生自学的习题。

案是方案。

导学案要求做到: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

课堂做测评的指向是让老师心中有数,是要解决学生什么不知道,什么知道,还需要了解什么。

课堂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学会。

光有学会,这就相当于定位于穷人的教育。

在一个要饭的眼里,吃饭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在一个富人的眼里,吃饭是为了享受美食。

第三个“一”指的是一个抓手。

即为小组合作(以独立思考为基础,以小组成员为起点,以互相进步为目的),小组合作的前提是搞好小组建设。

第一:

A、同于“小班化”:

“1:

n教学法”;

B、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小组组长又叫“教师助理”,小组内采取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

C、组内展示由组长负责组织和考评,教师以小组为抓手进行“即时性评价”:

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D、一节完整的课堂包括:

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完成小组、个人评价。

第二:

小组就是一间教室里的x个小班,就是没有墙壁的小班化。

n”教学法,就是一个老师只要解决x个组长的问题,x个组长解决本组n个同学的问题就可以了。

要想学生学得好,就把同等水平的学生结对子,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语言,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班级与小组、学习小组和学习小组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关系。

要保持小组的相对独立性,要让每个小组独立运转。

建议采取的分组构建模式:

各班设x个小组,每小组1名组长(学习等方面的权威),1名纪检员,1名预习检查登记员,1名卫生生活员,1-3名学习辅导员。

(组内人员兼职分配工作)

通过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达到1/9的知识对学学会,3/9的知识群学学会。

第四个“一”是指一个目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果是要做到当堂达标,完成学习任务;

有效率是让学生紧张而兴奋。

大脑只有紧张才能思维活跃,效率高;

紧张中学生兴奋就不会疲倦、乏味、劳累。

学生感觉不压抑、不疲惫、不厌倦,效率就高。

(课堂的自学,测试);

有效益指的是一要注意学生学科素养的逐步系统培养;

二是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特别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要将知识、能力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品行修养有机结合。

第五个“一”是指一个切入点,就是教学生不会的地方。

教育要遵循以学定教,顺学而教的规律:

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角色;

以学习为导向,转变教师行为;

以学法为主导,转变教学重点;

以学案定教案,转变备课方式。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总起来说就是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质疑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让学生在新型的课堂里成为创造型人才!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乐,教师就应该敢于甚至是善于抛弃原有的教案或时间安排,顺学而教。

这个切入点确定了教师主讲部分应该为教学的重点、难点,即2/9的知识由老师教会。

第六个“一”是指高效课堂的一个关键,即为堂堂清、人人清、当堂达标(双基达标,目标达成,全员达标)。

为了调动和落实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视,抓好双基落实,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每周质量抽查均来自课本,达到人人满分。

月考试题均出自学案或课本例题,要让90%的学生都要达到90分以上。

同时,要做试卷分析。

这一环节前后一般紧连总结反刍阶段,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教师指导、练习都还有没懂的知识,就要争取在师生总结反刍环节把握住,即1/9的知识要反刍补会。

以上这一课堂模式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建议为:

1/9的时间(5分钟)——(学生)预习(防止有学生在课前未安排时间预习,已经预习了的学生在将开课前更加熟悉)

1/9的时间(5分钟)——(学生)小组初探、交流个人预习心得。

1/9的时间(5分钟)——(老师)诠释学习目标,引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3/9的时间(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展示点评,质疑拓展。

2/9的时间(10分钟)——(老师)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引领、激励、点拨。

1/9的时间(5分钟)——(学生)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集体备课、案例分析——及时总结,提炼提升。

集体备课是高质量“教学”的保障。

三定是定时间(大科每周两次,小科一次)、定地点(学校的集体备课室或辅导室)、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

五备指:

个人初备,形成个案;

集体研讨,形成初案;

完善整理,形成定案;

跟踪听课,形成复案;

教后反思,形成补案。

除了集体备课,还要善于做案例分析。

尤其是每次公开课后,上课老师都要对这堂课进行反思,及时写成“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有规范的格式,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1、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老师要把改前的教案和专家点评后修改的教案做对比,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向学校提交2-3篇自己最满意的案例分析(学校统一打印格式),每学期末学校都要评选并结集本学期的《优秀课例分析集》,让老师们资源共享。

教学监控——向管理要质量。

根据课改名校的成功历程,要取得课改成功,可以说是:

三分教学,七分管理。

具体来说,行政挂教研组:

领导要明白;

行政下课堂:

领导要示范;

提高听课实效:

领导要指导;

跟踪听课,蹲班听课,同备异构;

主题听课,随堂听课,坚持巡课。

如何评价,课堂有标准,要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评价是武器,要充分利用这个武器。

如何评课?

有意义(扎实)、有效率(充实)、生成性(丰实)、常态性(平实)、有待完善(真实);

状态(动作、声音、表情)、参与(教师统计到组、组长统计到人)、效果(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流程(自学、展示、反馈)、师德(相信学生、放权学生)

适当作业。

根据学科情况,根据学生的差异、学情不同,适当的留部分作业,进行练习巩固或拓展提高。

但要注意,①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②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③尤其是对后进生的要善于抓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3.六大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与方法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方法的关系、教材与方法的关系。

这六大关系决定课堂效率。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教学关系由“惟教”变为“惟学”,课堂应该是学堂不是教堂。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教师中心:

强调的是“教”,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学生中心强调的是“学”,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表现为:

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说,仅仅学习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是远远不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