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3457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单元溶液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九单元溶液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九单元溶液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九单元溶液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九单元溶液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溶液doc文档格式.docx

《第九单元溶液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单元溶液doc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单元溶液doc文档格式.docx

溶液具有以下特征:

(1)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外观看起来均匀、透明、澄清,这一特征为“均一性”。

(2)只要不改变溶液的条件,如温度、压强等,不蒸发水分,溶液长期放置也不会有溶质分离析出,这一特征为“稳定性”。

因此,对于题中有关溶液的叙述,很容易判断出B、C是正确的。

溶液是均一、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就是蓝色的,FeCl3溶液是黄色的,由此可判断A也是正确的。

一种溶液可同时溶解多种溶质,形成“混合溶液”,故D的说法不正确。

D。

例3.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自来水可溶解掉铁栅栏上的铁锈

洗涤离不开溶剂、溶液、乳浊液,本题所考查的正是这些物质的应用是否恰当的问题。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餐具上的油污是完全可以用厨房洗涤剂(乳餐洗净)来洗掉的,其道理就在于这些洗涤剂能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一种乳浊液),这些细小的液滴可随水流走;

汽油作为一种有机溶剂,能溶解许多的有机物,衣服上的油渍就完全可以溶解在汽油中,之后随汽油的挥发而被除掉;

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能和热水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能溶于水的物质而被除去;

铁栅栏上的铁锈成分主要是氧化铁,由于它不溶于水,因此用自来水是不可能将铁锈溶解掉的,这样做,只能进一步加快铁栅栏的锈蚀。

【常见误区】

1.认为溶液一定是液态的物质。

根据溶液的概念,清新的空气、有色玻璃等也属于溶液,因为它们都是由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认为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实际上,自然界、实验室里的不少的溶液都是混合溶液,即在溶剂里同时溶解了多种溶质。

如例2。

3.有的同学在分析由于溶质的溶解造成的溶液温度升降的时候,只强调扩散或水合两个过程的其中之一,为我所用,不能全面、客观的进行分析。

如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就不能说是由于扩散而吸收了热量,而是因为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少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这才造成了溶液温度的降低。

如例1。

4.认为无色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应注意:

溶液不一定没有颜色,其类别一定属于混合物。

【基础演练】

1.下列适量物质溶于水后,可以造成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硝酸铵B.蔗糖

C.氯化钠D.浓硫酸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

①溶质只能是固体;

②溶剂一定是水;

③一种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

④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纯净物。

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下列物质混合,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植物油和水——乳浊液B.碘和汽油——乳浊液

C.食盐和汽油——溶液  D.碳酸钙和水——溶液

4.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其原因是洗涤剂具有()

A.催化作用B.乳化作用

C.吸附作用 D.还原作用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澄清、洁净的液体一定是纯净物

B.两种液体混合后充分振荡,一定得到溶液

C.必须经搅拌后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才完全相同

D.静置一段时间分层的液体一定不是溶液

6.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溶剂是。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3)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所得的溶液里,溶质是,溶剂是。

(4)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里,溶质是,溶剂是。

7.填下表中的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加入液体

加入物质

实验现象

1

10mL水

一滴植物油

2

10mL汽油

3

几小粒碘

4

10mL酒精

注:

实验现象填“溶解”或“不溶解”即可。

⑴上述实验说明了同一种物质在的溶剂中溶解的现象是;

⑵可用汽油来清除衣服上的油污的原因是。

8.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澄清的无色溶液,一瓶是室温下的NaCl溶液,一瓶是纯净水,下面是一些同学提供的鉴别方法和结论,请将其中你认为正确的选出来:

A.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能观察到两种微粒的是NaC1溶液

B.称一下,比较轻的是纯净水

C.通电试验,容易导电的是纯净水

D.分别浸入新鲜菜柄,引起菜柄萎缩的是NaCl溶液

E.取相同质量的两种溶液,体积较大的是纯净水

F.加热蒸发有白色固体出现的是NaCl溶液

你认为正确的是   。

9.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

(1)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

因素①,你的预测  。

因素②,你的预测  。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取一个,通过实验证明你的预测。

你的设计方案是                          。

10.琳琳同学认为很多因素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

在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需解决如下一些问题:

(1)怎样测定溶质溶解的速率大小?

(2)琳琳在设计实验时,考虑到下列因素对实验会产生影响:

水的量;

水的温度;

溶解的物质颗粒大小;

是否搅拌;

溶解的物质是否同时放入水中;

溶质的种类;

溶质的质量等。

帮助琳琳同学完成下表。

实验序号

实验目的

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的变量

(用序号填)

搅拌对物质溶解速度的影响

搅拌

溶解的

快慢

溶质颗粒大小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水的温度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课题2 溶解度

1.记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了解溶解度的含义,知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

3.认识溶解度曲线,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4.认识影响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二、命题落点 

1.以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方法,如例1。

2.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程度的考查,对影响溶解度因素的分析和认识的考查,如例2。

3.对于溶解度曲线的认识与利用能力以及看图、识图能力的考查,如例3。

4.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的分析及以此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如例4。

例1.下列有关固态物质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将热饱和溶液降温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此题主要考查“饱和溶液”的概念。

在理解这个概念时,要注意(溶质为固态)如下几个关键:

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②同种溶质溶解的量不能继续增加(但其它溶质可以继续溶解)。

比较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浓稀,一定要在同温下进行比较。

如A中未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也未指明是不是同种溶质,故不正确。

B中未指明“相同温度”,也不正确。

C中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的,有些溶质的溶解度(如氢氧化钙)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故C不正确。

  例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

根据这一条件及溶解度的含义,判断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 

A.100g水溶解36g食盐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

B.200C时,100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g食盐

C.200C时,把136g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g食盐

D.饱和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

100:

136

本题重在考查大家对于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溶解度这一概念有如下四个要点:

一定的温度;

100g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质量单位(g)。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并结合题给条件可知,A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原因在于没有指明温度这一条件;

按照溶解度的含义,在20℃时将36g食盐溶于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这时所得到的食盐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36g;

相反,如果将这136g的食盐饱和溶液蒸干,一定就能得到36g食盐;

同样,由于在136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g食盐,那么,在100g食盐饱和溶液里就不可能含有36g食盐了(肯定比36g要少)。

至于饱和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如果没有温度这一前提条件,就无法进行相应的求算。

例3.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

(1)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g。

(2)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同”或“不同”)。

(3)我国有些地区有一种说法:

“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

那么,图中(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与Na2CO3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人们用上述方法从盐湖中捞得的Na2CO3会含有少量的NaCl。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的Na2CO3固体12.5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4.4gCO2气体,则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大家对于溶解度曲线的认识与利用的能力,同时涉及到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

我们知道,溶解度曲线是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也可以查出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还可以比较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若两条曲线相交,则其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当然,根据溶解度曲线还能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情况。

由所给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ag;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

既然冬天能“捞碱”,这就说明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其溶解度曲线应当与A相似;

通过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难求得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4.8%。

  例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气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及压强的影响,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根据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的因素,可以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反之,通过某些现象也可以说明外界条件对于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对比四个选项不难知道,A、B、D都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唯有C表明了在压强减小时,气体的溶解度也变小,与题干的要求不符,这正是本题的答案。

1.忽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的前提条件,未能真正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从而导致在对某些说法的判断上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如例1、例2。

2.对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利用缺少全面的认识,方法上不得要领。

要把握住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的意义,知道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需要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理解曲线的陡、缓反映的是受温度影响的情况。

如例3。

3.审题不细,特别是对选择题的要求看得不够认真,如把“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看成是“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或把“不能说明……的是”看作为“能说明……的是”,如例1、例4等。

1.下列因素:

①温度②固体物质的种类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有(   )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欲将某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KNO3晶体  B.加水

C.降低温度    D.恒温蒸发水分

3.可以证实某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不变

D.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

4.常温下,向一未知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经充分搅拌,发现有部分硝酸钾晶体溶解。

原溶液是()

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

C.各部分性质不相同的液体D.无法确定

5.20℃时,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溶解在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

其中易溶物质是()

A.1g物质溶解在100g水里 B.15g物质溶解在1000g水里

C.20g物质溶解在150g水里  D.100g水里溶解0.5g物质

6.20℃时,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试分析下列四组溶液哪些是饱和溶液?

哪些是不饱和溶液?

选项

A

B

C

D

加入KNO3质量(g)

5g

15g

31.6g

35g

所得溶液质量(g)

105g

115g

131.6g

7.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根据该图回答:

①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②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是。

③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由t3℃降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最大的是,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④a点表示的含义是。

⑤当A、B、C三物质的溶液都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可以达到饱和的是物质的溶液。

8.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_____________;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

9.一木块漂浮于50g的KNO3饱和溶液中(见下图A),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变化(如图B所示)。

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填:

“升温”或“降温”)。

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填“增多”或“减少”)。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1.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能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以选择、填空等形式来考查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联系生活实际,考查溶液知识及其有关计算,如例2。

3.分析、判断不同“溶质”溶于水时所引起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如例3。

4.依据公式进行溶液配制实验误差的分析,如例4。

例1.将一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平均分为2等份,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若将其中的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应加水 g,若将另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加入NaClg。

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可知,无论将原来的溶液怎么样来分,只要条件不改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增加溶剂的质量能使溶质的质量变小,加入多少水才能使40g(原溶液质量的一半)10%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即5%)呢?

显然,所加水的质量应该和对应溶液的质量一样多(40g);

通过加入溶质的方法肯定能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那么,所加入的溶质质量怎样计算呢?

很简单:

依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但要注意,加入这部分溶质后,不仅能使溶质的质量增大,同样也使溶液的质量增大。

若设加入的溶质质量为x,则由题意可得:

(x+40g×

10%)÷

(40+x)=20%  解之,x=5g。

10%;

40;

5。

例2.(2003年南京市中考题)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

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g,其中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则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g。

现用5700g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漂洗方法(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仍残留100g溶液):

方法一:

用5700g清水漂洗,"

拧干"

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为(用分数表示,下同)g;

方法二:

用5700g清水均匀分成质量相等的三份(每份1900g),分三次漂洗:

第1次,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为g;

第2次,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为g;

第3次,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为g。

由以上计算分析,用相同质量的水漂洗衣服,是一次漂洗效果好,还是将水分成三份,分三次漂洗效果好?

这是一道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简单计算题。

试题旨在通过简单计算,使大家明白并掌握节约用水的一种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的介绍,引导我们进一步树立节约水、爱惜水的观念,做到合理地利用水、科学地节约和保护水。

其实,该题的实质是关于溶质溶解、溶液稀释的计算。

它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背景,将漂洗衣服时为什么要“少量多次”的科学道理让学生通过计算加以感受,既考查了分析与计算能力,又进行了节约用水的方法教育,真可谓“匠心独具”,是一道难得的好题。

解答时要注意:

题中“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仍为100g”,这就意味着不论用什么方法、进行哪一次漂洗,这“100g溶液”始终应跟随在计算的过程中。

如用方法2进行第一次漂洗,漂洗时所用“水”的总质量就应当是:

1900g+100g=2000g,“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的质量分数为:

100g×

1%÷

2000g=0.05%,因此,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0.05%×

100g=1/20g。

例3.在t℃时,将10g某纯净物完全溶解在90g水中,你认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试举例说明。

解答此题,既要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又要熟悉物质溶于水的三种情况:

①物质溶解于水后,溶质本身没变,像氯化钠、硝酸钠等,溶质的质量为10g,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10%。

②物质溶于水时,与部分水发生化合反应,溶质不再是加入的物质,而是化合后生成的新物质,这时其质量肯定大于10g,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一定大于10%。

如三氧化硫溶于水就是这种情况。

③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转化为溶剂水,这样一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10g,而溶剂质量却大于90g,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必定小于10%。

如兰矾(CuSO4·

5H2O)溶于水就是这种情况。

例4.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一个定量实验,所用试剂不当或操作错误都会给实验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

影响的结果如何,我们是可以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作出判断的。

对于A,这样量取的水的体积要比理论上的体积大一些,其质量也相应变大,因此配得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小;

对于B,此时相当于所用水的质量增大了,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当氯化钠晶体不纯时,相当于溶质的质量减小,这样就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在将溶液配制完成之后,即便有少量溶液溅出,但不会影响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1.认为只要加入溶质就能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仔细想一想,如果溶液本来就是某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加入溶质后还能继续溶解吗?

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还会变大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2.在计算加入溶质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时,只看到溶质质量的增加,未想到溶液的质量也同样增加,从而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3.不能全面考虑物质溶于水时所发生的变化,认为加入水中的物质都是溶质,生搬硬套公式进行计算。

4.分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可能造成的误差时,找不准正确的判断依据,只凭主观想像加以判断。

如例4。

1.对于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两种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大

B.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再加入一些溶剂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变小

C.将5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有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切溶液中的溶剂都是水

2.对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某物质的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

①加入10g水②加入10g同种溶质,且完全溶解③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同种溶质的溶液10g④蒸发掉10g水,无晶体析出。

操作后的四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

3.某学生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他读量筒内水的体积刻度时,视线仰视,而调整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则他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10%B.小于10%C.大于10%D.无法确定

4.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仍为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5.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现采用4%的硫酸溶液135g进行电解水实验,一段时间后,测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计算电解水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是( ) 

A.1.5gB.3gC.6gD.12g

6.20℃时,对100g5%的食盐溶液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