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3442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针对这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应改善村镇银行的运行环境,加大金融财政政策的支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降低经营风险。

我国的村镇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只有加强管理,多角度采取措施,才能促进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繁荣农村经济,更好地服务三农。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村镇银行;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目 录

摘要I

引言1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涵义、特征与发展现状2

(一)村镇银行的涵义2

(二)村镇银行的特征2

(三)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3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3

(一)没有真正深入农村金融市场,未能更好的服务“三农”4

(二)控股模式单一,导致各方利益主体动力不足4

(三)经营方式创新化和经营观念陈旧化之间的矛盾4

(四)国家的优惠政策难以享受5

(五)金融创新的能力和意识有待提高5

三、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5

(一)创新金融服务,以适应农村地区多层次的金融产品需求5

(二)加大金融财政政策的支持6

(三)扩展筹集资金的渠道6

(四)降低经营风险6

(五)确保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7

结论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引言 

现如今,随着农村经济逐步地发展,原来有的信贷模式、贷款方式与条件等都难以满足农村市场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加之农村市场客户大多数经营规模小、效益较低、不规范等,便出现了贷款困难等局面。

为此,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调整了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这一政策使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有了比较好的发展空间。

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也仍然存在经营发展空间受限、吸储压力大、资金筹集难、风险控制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都阻碍了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

因此我国需要采取各种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村镇银行成立后,利用其经营机制的独特性、市场化运作与的贷款审批的高效性等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方面的需求。

尽管如此,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的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体系等方面对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相关经验提出相应对策以便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

我国于2006 

年年末取消了对外资银行在业务及空间上的限制,就会使得金融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农业是弱质产业,其竞争激烈,若不能得到金融方面的支持,农业农村就不会有较好的发展。

发展村镇银行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产生主要由以下现状决定:

竞争不足、金融供给不足;

农信社缺乏效率、新农村建设要求日趋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等,这些都使得村镇银行的产生成了为必然。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涵义、特征与发展现状

(一)村镇银行的涵义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拥有较为宽松的资本准入制度,其股权单位设置规定也表现较为灵活,可以是境内或境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同时也能是中国境内的自然人。

村镇银行可以当做是小型商业银行,但不是银行的下属分支部门,而是一级法人,能够以其全部资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的独立的企业法人机构。

(二)村镇银行的特征

综合《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的表述,村镇银行的特征有:

1.村镇银行是银行类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是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唯一具有股份制性质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与其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注册资本数额相对较大,服务功能比较齐全,信贷支持力度较大,风险分散能力较强,社会的认知度相对较高,商业特性比较明显。

按照《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制度安排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村镇银行可在县、乡两级设立,在县(市)级以下开展存款、贷款等银行业务。

二是村镇银行坚持“主银行制度”以及股权适度分散原则,即发起人和最大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其持股比例不低于20%,同时其他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高于10%。

三是放宽注册资本要求,在县(市)设立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

2.村镇银行主要从事小额信贷等业务。

我国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农村地区的小型和微型企业、中低收入和贫困居民开展储蓄、贷款、结算、贴现、银行卡、代理以及同业拆借等业务。

3.在经营范围方面,村镇银行的功能十分齐全。

根据规定,村镇银行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中、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保险业务和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4.村镇银行是独立法人。

村镇银行虽然小,却是独立法人,这区别于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信贷措施灵活、决策快。

比如,中牟郑银村镇银行微贷部对于10万元以内的贷款,3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

10万元-30万元以内的贷款,4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

(三)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发展会促使农村金融市场和农村整体经济提升,国家对村镇银行赋予了扶持农村发展的使命责任,要使村镇银行担得起这个责任就必须对它进行明确的定位。

但由于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实施的滞后性,因此法律法规还未对村镇银行服务农村设立明确的条款。

但是村镇银行为特定县域内的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多少贷款,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提供才能更好的满足当地经济的发展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说明。

秉持着“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原则的企业法人,虽在现行的经营管理中能充分保持独立地位,但在较大利润诱惑的前提下,村镇银行不得不把支持农村、服务农村的理念与巨额利润相权衡,进而去追求利润最大化,改变原有的初衷,偏离原本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宗旨。

村镇银行在地区分布上,东部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

在推广阶段成立的172家村镇银行,其中东部地区11个省市设立66家,中部地区8省共设立46家,西部12个省份共设立60家。

虽然试点是从中西部地区开始,但资本的逐利性使之自然向东部经济发达的地方流动,中西部缺少投资动力。

自2007年3月我国首家村镇银行成立以来,至2010年底全国已设立村镇银行349家。

根据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到2011年末全国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

另外,村镇银行主要由中小银行发起。

由于农村地区不符合国有大型银行的比较优势,因此多数国有银行从商业化改革开始,就大幅度从农村撤出,设立村镇银行同样不能给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

目前的情况是:

农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的有4家,交通银行有3家,建设银行有9家,中行有2家。

外资银行,如汇丰银行,也在我国成立村镇银行,截至2010年末,汇丰银行旗下的村镇银行已达到10家。

城商行等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做村镇银行主发起人的热情比较大,现有村镇银行中的80%多是由小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

从经营情况看来,截至2011年末,全国已开业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316亿元,80%以上用于“三农”和小企业,其中农户贷款余额435.5亿元,小企业余额631.5亿元,中西部贷款农户数占到全部贷款农户数的70%以上。

已开业村镇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30.5%,总体上运行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2006年底,国家银监会发布的准入政策打开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大门,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机构出现在人们面前。

村镇银行在我国农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然而从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生存和发展还存在着很多困难。

(一)没有真正深入农村金融市场,未能更好的服务“三农”

根据《村镇银行暂行规定》,村镇银行在本质上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因此与其他银行类机构并没有区别,是独立的企业法人;

以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但其字面同时也刻画了其设立区域、服务对象,即“在农村地区设立,主要为当地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但由于农村居民具有一些“天然弱点”:

抵押物不足、农业弱质性隐含的还贷风险和非生产性借贷等,并且农业具有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弱等缺点,因此历来各种金融机构都不愿意与农民打交道,村镇银行成立之初,肯定会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和法规,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开展金融服务工作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村镇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很难实现从一而终的经营理念,它们会逐渐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建行宗旨,寻找新的市场定位。

(二)控股模式单一,导致各方利益主体动力不足

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对产权结构的安排是:

“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者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持股不低于20%”,但大银行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时,一般都要求持股50%以上,要求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大中型银行对设立村镇银行不积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村镇银行如果经营不善,出现问题,会对母银行的声誉和品牌造成伤害;

另一方面村镇银行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盈利能力有限,没有扩张分支行、网点效益高。

此外,民营资本认为在现有的产权结构下,民营资本股东的话语权太小,因而民营资本在经历短暂的热情之后,对村镇银行采取观望的态度,这对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改革十分不利。

(三)经营方式创新化和经营观念陈旧化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经营方式在农村金融市场前途很不明朗,经验表明村镇银行要想在农村市场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创新经营方式,如创新贷款审批流程,创新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创新真正符合农村实际的金融产品等。

但由于目前村镇银行的从业人员大都是农村信用社的老员工,在经营观念上比较落后;

而且由于《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中规定银行金融机构必须是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这虽然保证了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了监管成本,但同时要防止大型银行的管理输出,把村镇银行办成下属支行,使村镇银行失去了在决策和经营上的先天优势。

作为村镇银行的控股股东,大中型银行有成熟的风险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很容易把自己的业务模式照搬过来,在初期可能会减少成本费用,但国有银行在农村的实践表明,农村市场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照搬现成的商业银行的客户定位对象,贷款还款方式,业务决策流程在农村市场是行不通的,如何避免村镇银行重蹈四大商业银行的覆辙,如何使控股股东向村镇银行输出经验并使其适应县域市场的特点是一大难题。

(四)国家的优惠政策难以享受

根据《财政部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对那些符合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2009年至2011年,由中央财政按上年末贷款余额的2%给予补贴。

由于一些村镇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高、拨备日显不足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其监管指标不达标,难以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经营前景堪忧。

在国家扶持“三农”的大背景下,加上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金融产品单一、联网困难、服务手段落后、结算渠道不通畅、农村信贷市场饱和等诸多因素,制约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与发展。

(五)金融创新的能力和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村镇银行还拘泥在传统的储蓄存款和贷款业务等模式,金融产品同质化,而且其资金投向的开展规模较小,涉及范围狭窄。

无论从贷款产品、中间业务产品还是其他业务产品来看,均过于单一独立。

小额信用贷款体制不够完善,对于农民的贷款需求,满足程度低,从而导致了客源流失。

同时由于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态度和过分强调客观原因,村镇银行创新意识较弱,激励不足,不能积极主动地开发新产品。

另外村镇银行实行主发起人制,容易导致村镇银行对发起行的依赖性过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村镇银行创新的可能性。

此外,金融创新的优惠对象有偏帮倾向,为了达到盈利目的,村镇银行考虑的对象往往是强势企业,而农村新兴小企业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机制,贷款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阻碍了其发展步伐。

这势必束缚了村镇银行的发展空间,不利于其长期发展。

三、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金融服务,以适应农村地区多层次的金融产品需求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设立是为了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村镇银行必须致力于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创新金融服务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完善金融服务的功能。

村镇银行必须建立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统,改善村镇银行的结算功能和支付条件,实现资金的跨行处理,加快资金周转,为居民提供与之生活密切相关的支付结算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丰富贷款产品。

要不断探索研究“三农”金融产品需求,准确地定位目标客户群,不断地量身定做特色产品,进行产品创新、细分产品,以推出符合农村客户需求的多样化金融产品,用产品与服务打动和招揽客户。

三是拓展金融服务产品品种。

如代销基金、债券,代缴水电费,理财产品销售,代理保险等,这些中间业务不仅对于增加农村储蓄、提高村镇银行的知名度有着积极的作用,更可以优化村镇银行经营结构、提高利润水平、巩固其前期发展基础。

(二)加大金融财政政策的支持

银监会应适当降低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对村镇银行实行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缴存方式可以参照农村信用社执行,但缴存比率应低于农村信用社;

存款利率要按照人民银行下达的基准利率执行,贷款利率既可以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上浮2倍左右,也可以按照民间借贷利率的标准执行,不超过人民银行下达的基准贷款利率的4倍,并引导其合理定价,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风险程度确定利率水平;

人民银行应该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村镇银行发放农业贷款尤其是对贫困人口的小额贷款情况,对发放农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在再贷款和利息方面给予优惠,这样就调动了其支持三农的积极性;

此外还要给予财税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作为为“三农”服务的新型金融机构,应比农村信用社享受免征所得税和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在试点地区应与农信社享受同样的营业税减免优惠政策。

(三)扩展筹集资金的渠道

一是,利用发达的资本市场,获取外部资金的支持。

我国可以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外部资金引入经验,建立村镇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机制。

对于那些持续经营良好的村镇银行,央行应该准许其发行特殊的农村金融债券。

对于达到中小企业板上市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支持其在资本市场融资。

二是,扩大自有资本规模。

作为村镇银行的核心资本,这对其初期发展乃至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农村中掌握一定资金并长期从事民间借贷活动的人为股东,他们有较强的金融意识,且在村民中有较高的信赖度。

还可选择农村中长期经商并有一定商业资本,在村民中享有较高声望的人为股东,使得村镇银行在获得资本的同时树立信誉。

同时还可以考虑吸收普通农户和城镇居民为股东,以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认股参与管理。

(四)降低经营风险

金融风险普遍存在,村镇银行亦然。

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开展的金融产品主要是针对农民的小额信贷和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小额信贷贷款一般为2—5万元的贷款额度,其中2万元以下的小额农户贷款无需实物作抵押担保,只需要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来决定是否贷款,且贷款的期限比较灵活,利率也可在国家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自行商议决定。

村镇银行根据贷款对象制定不同的贷款产品时,应对不同的贷款目标,及贷款目标的特点,设计具有特色的贷款产品,以紧紧吸引客户。

对于普通的农户,他们一般是农业生产者,对资金的需求额度较小,小额农户贷款产品就比较适合他们。

而较富裕的种植、养殖农户他们贷款的目的是扩大再生产,对资金需求较大,专业农户贷款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农村的个体户和乡镇企业一般分布在农村或县城,相对而言,他们的贷款额度最大,企业贷款是他们的贷款品种。

这样有针对性的制定经营产品,不仅会大大降低经营风险,而且更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发展。

(五)确保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

村镇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弱质的农业和弱势的农民,一方面,由于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再加上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农业自身呈现产业劣势,收益风险较大;

另一方面,分散的农业种植既不利于农户防范风险,也不利于金融机构收回放贷和降低放贷成本。

其二,农民缺乏有效的担保和抵押物,而村镇银行由于定位于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有效的担保和抵押手段是获得贷款的先决条件,加上目前农村地区信用体系欠完善,加剧了村镇银行对担保和抵押物品的重视,使得农民贷款更加困难。

其三,目前我国农村信用风险防范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还未制定出规范村镇银行信贷业务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有效监管手段。

从征信制度来看,农村地区存在信用制度缺失的情况,并没有建立起个人信用记录、信用账号之类的信用体系,从而使村镇银行不能对不良贷款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在农村放贷的经营者一般倾向于采取完全抵押。

然而,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实施完全抵押面临着特殊的挑战,一方面,农民用做抵押的资产或财富极其有限,并且这些资产或财富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密不可分,这使得反违约的执行非常困难;

另一方面,法律基础设施的不健全使反违约的执行成本非常高昂,许多抵押合同难以履行。

此外,完全抵押这种“抵押过滤器”在将“坏的贷款申请者”剔出的同时,也使那些无力抵押的“好的贷款申请者”被拒之门外。

这与农村信贷经营的初衷背道而驰。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需要对抵押信贷模式进行创新。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农民贷款小组,采用村民互保的方式,让村民之间均能从担保模式中受益,或者推行“公司+农户”担保贷款和互助担保责任制贷款等形式。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乡村联络员制度和金融服务站等,深入基层识别农户的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切实有效降低贷款风险。

构建借款人资信等级评定和信用评价机制村镇银行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资信评定机构,如在村庄信用站成立由村党政组织、农户代表、村镇银行员工组成的资信评定小组,建立一套完整的、统一的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户的贷款偿还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结论

村镇银行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正在朝着农村金融机构“零空白”的目标前进,村镇银行的发展对活跃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无疑起到了一些好的作用。

但是村镇银行的推出实际上是在没有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匆忙的、应景式的推出来,所以村镇银行的发展不能完全依赖国外村镇银行发展经验,所以在村镇银行“本土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制约了它的发展。

政策支持不足,上文的论述中可以发现,村镇银行虽然作为专业“支农”,“支小”的银行,但因为其“商业银行”的本质,在税率方面与其他商业银行并没有区别对待,甚至没有享受与农村合作银行相同的优惠政策。

金融监管制度需要创新,村镇银行本身的特点是机制灵活,发放贷款的决策速度应该比较快,但是村镇银行本质为“商业银行”,遵循的是商业银行的监管制度,为了控制不良贷款的风险,村镇银行会丧失本身的特点

镇银行业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靠村镇银行完全解决农村地区的“金融抑制”是不现实的,同时农村的金融需求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在发展村镇银行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农村金融组织形式的发展,做到全方位发展,做到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组织共同发展,真正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李鸿建.村镇银行生存困境和制度重构[J].武汉金融,2010(3)

[2]赵建玲,侯庆娟.村镇银行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0

(1)

[3]李晓春.我国村镇银行建设进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0(3)

[4]黎红梅,李波.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海南金融,2010(8)

[5]沈杰,马九杰.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调查[J].经济纵横,2010(6)

[6]赵冬青,王树贤.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0(7)

[7]朱海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8]王修华.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约束及优化设计[J].农业经济问题,2010(8)

[9]孙金凤,周学声.我国村镇银行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2010(5)

[10]郭素贞.我国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0(6)

[11]岳意定.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困境及改善建议[J].金融经济,2009(20)

[12]李长健.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村镇银行发展探究[J].长白学刊,2009

(1)

[13]李学春.乡村银行运作模式及其借鉴[J].东岳论丛,2009(4)

[14]柳松.村镇银行发展的现实约束与破解对策[J].南方金融,2009(10)

[15]张笑尘.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分析[J].西部金融,2009(6)

[16]谢卫星.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17]徐瑜青.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J].财政与金融,2009

(1)

[18]王曙光.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M].华夏出版社,2006

致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老师为我指点迷津,帮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心鼓励。

老师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感谢老师对我论文的细心指导,也感谢我的同学对我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