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复习总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3321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复习总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复习总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复习总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复习总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复习总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复习总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复习总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复习总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复习总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五幅“征难”图:

腾越五岭、疾跨乌江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4)“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烘托了泸定桥环境的险恶,战争的激烈,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六.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

1)口语交际中“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的写法

开场白

1、内容要紧扣主题。

2、语言要亲切而富有激情。

3、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

诗文、典故、相声、谜语、赞词……

4、主持人体态大方,声调抑扬顿挫,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染力。

串联词

1、能紧扣节目内容,在相邻的两个节目之间起过渡作用。

2、语言要有散文诗般的清新和淡雅。

3、语言精练,不冗长。

4、生动风趣。

结束语

点题祝愿说再见;

精彩节目多人登场高声朗诵

2)“青春第一步”主题班会的“开场白”和“结束”语示例

例一

开场白:

青春是一首悠扬的歌,我们用快乐谱写她;

青春是一首奇丽的诗,我们用感动吟诵她;

青春是一盏明亮的灯,我们用真诚点亮她。

十四岁的我们宛若绽放的花朵,在阳光下展现我们的活力与激情!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本次班会,一起来感悟青春,迈出青春的第一步!

结束语:

有太多的足迹留在了我们人生的道路上,而迈向青春的第一步是如此坚定,因为那每一部都寄托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

今天我们迈出了青春的第一步,因为我们想要追逐那发光的青春。

明天我们要迈好青春的每一步,因为我们想成为被青春追逐的光点!

本次班会到此结束!

例二

告别童年,那个如史如诗,亦梦亦幻的14岁已经向我们走来,从此生命开始精彩。

怀着憧憬,踏着青春的脚步我们走到了这个班会。

结尾:

14岁伴随着喜怒哀乐。

14岁.伴随着我们成长.14岁.迎来我们的青春.愿大家能在14岁体会着自己的成熟。

自己的青涩。

14岁犹如花儿迎着我们的成长。

这次的班会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二单元

一、字音

贫瘠(jí

)募(mù

)集卫戍(shù

)区戊戌(wù

xū)变法凋(diāo)零

祈(qí

)祷捂(wǔ)挟(xié

)持惩(ché

ng)罚眷(juà

n)恋

卓(zhuó

)越萌(mé

ng)发诬(wū)陷月笼lŏng沙寂寥(liá

o)

造诣(yì

)倔(jué

)强

1)风烛残年:

比喻老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

风烛,风中燃烧着的蜡烛。

2)故弄玄虚:

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

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

3)得意门生:

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

4)据理力争:

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

5)无言以对:

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话也回答不出来。

6)壁垒森严:

古代军营四周的防御建筑;

森严:

整齐,严肃。

原指军事戒备严密。

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7)安居乐业: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8)镜花水月:

镜里的花,水里的月。

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9)灰飞烟灭:

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10)民怨沸腾:

人民的怨恨达到极点,就像水沸腾了一样.

11)无与伦比:

伦比:

类比,匹敌。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三、课文知识

1、《枣核》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

本文通过一位“旧时同窗”,现在的“美籍华人”异常想念旧时院里子的枣树,想在后花园试种几棵的叙写,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赞颂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向心性和凝聚力的伟大民族。

枣核是全文的线索,思恋故土,思恋祖国是全文的感情线索。

2、《最后一课》体裁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表现了法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4、《春望》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该诗表现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情。

5、《泊秦淮》选自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诗人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所作的流行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自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该诗表现诗人雨夜追忆往昔军旅生涯,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也饱含了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

7、《过零丁洋》选自《文山集》,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大臣、文学家。

诗人将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

8、《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

杂下》。

《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

9、《革命诗二首》选自《革命烈士诗抄》。

《把牢底坐穿》作者何敬平。

《花》作者白深富。

《春望》杜甫

《泊秦淮》杜牧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过零丁洋》文天祥

《晏子使楚》

五、古文、诗词理解

《春望》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1、“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

“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2、“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

3、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是心情。

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

“连三月”写战祸之长;

“抵万金”言家书难得。

4、“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泊秦淮》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1、首句写景。

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

3、后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曲笔,讽刺了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4、“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欲望。

1、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

“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

但是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

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2、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

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

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1、“干戈寥落”包含了诗人很多的辛酸和遗憾。

2、颔联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3、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4、尾联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

(一)字词解释

1、晏子将使楚使:

出使

2、谓左右曰谓……曰:

对……说左右:

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3、习辞者习:

熟练辞:

言辞

4、今方来方:

将要

5、何坐坐:

犯罪

6、坐盗盗:

偷窃

7、吏二缚一人诣王缚:

捆绑诣:

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8、齐人固善盗乎固:

本来

9、叶徒相似徒:

10、其实味不同实:

果实

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

莫非

12、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

才德极高的人

13、寡人反取病焉病:

14、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

离开座位

(二)译文

晏子将要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左右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言辞的人,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左右的人说:

“等他来时,我们请求捆绑一个人,从大王的面前走过。

大王问:

‘干什么的?

’我们说:

‘齐国人。

’大王又问:

‘犯了什么罪?

‘犯盗窃罪。

’”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晏子饮酒,饮酒正兴浓时,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说:

“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官吏说:

“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

“齐国人生来是善于偷盗的吗?

”曼子离开坐席回答说:

“我听说,桔树生长在淮南就结桔子,生长在淮北就结出枳,叶子仅仅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水土不同啊。

现在这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偷盗,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盗窃?

”楚王笑着说:

“圣人是不能与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三)内容理解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

请简要回答。

  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

2、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

(用自己的话回答)

 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3、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

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4、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5、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晏子外交特点:

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6、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

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

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齐人故善盗乎?

)的羞辱。

7、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

为什么?

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强暴、讲话幽默生动、聪明的政治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六、专题长城

1、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长城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

长城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等八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长城长约13300公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2、谚语、歇后语、成语:

(1)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2)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不到长城非好汉。

(3)万里长城(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

3、楹联:

(1)玉门关联:

无边晴雪天山出,不断风云地极来。

(2)嘉峪关联:

二崤虎口夸天险,九折羊肠确地难。

4、诗:

A咏史诗·

长城唐__胡曾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B长城【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C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5、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等

一些问题

1、《长城万里行》的作者刘雨田为什么说长城是“活生生的教科书”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

【答案】因为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和智慧的结晶,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巨大的认识价值和思想价值;

作者经过长城万里行,亲身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修造长城的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和高度的智慧,从而对中华民族的勇敢、智慧和力量有更深的认识;

作者经过长城万里行,还收集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和人文资料,增加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总之,长城这部教科书教人怎样做人,怎样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

2、翦伯赞在《赵长城(节选)》中说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认为建筑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归谁?

【答案】秦始皇从统一后的中国的人力物力造长城,却引起民怨沸腾,赵武灵王以一个小国的力量完成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挨骂。

建筑万里长城的功绩归人民群众。

3、《万里长城断想》一文中,吴祖光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

他列举了秦始皇的哪些暴政?

你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

【答案】作者对秦始皇持批判态度。

冀求长生不老,万世一系,东填大海,西建阿房,南修五岭,北筑长城。

秦始皇有功也有过:

秦始皇统一中国,有历史功绩,修建长城,也确实起到保护人民免受匈奴侵扰的作用,但他的筑长城的主观意图是保住自己的基业,而且他大兴土木,修造长城、阿旁宫等等,严刑苛法、租役繁重,使广大人民痛苦不堪,这种暴政是应该否认的。

4、吴祖光认为长城里面有人,有着令人永远难忘的人的活动,“她使你深思,给你启发”,请说说长城能给人们哪些启发,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答案】例如:

长城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造成的,奇迹是人民创造的,又如可以使人想到秦始皇的暴政不得人心,再如人民有建造长城的伟大力量,也有推翻暴政的巨大力量,等等。

5、《长城与都江堰(节选)》的作者余秋雨认为都江堰比长城伟大,事实上都江堰确实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结合本文内容及所学地理知识,列举你对这一伟大工程的了解。

(诸如修建人、修建时间、工程类别、规模、作用等等,不少于三点)

【答案】有关知识:

(1)战国时期(公元三世纪)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

(2)是一座大型水利工程;

(3)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4)世界上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6、《长城与都江堰(节选)》中说:

“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请你谈谈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

【答案】在作者眼里,长城犹如古代的一个巨大的雕塑,没有太大的现实用途,只是那个年代的见证,仅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明;

而都江堰却孕育了千年的文明,是灵动的文明,它造就了一个天府之国,它庇护、濡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如文中提到的刘备、陆游、李白等,他们都是受到都江堰的濡养,在四川作过贡献的历史名人。

(仅供参考)

7、有人说,长城是封建统治的象征,是闭关自守的象征。

你的看法如何?

【答案】不同意这种观点。

长城固然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但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筑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和惊人毅力的结晶。

当然当时主要是为了国防的需要,但在和平年代,它也是中华民族与外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

古代有“丝绸之路”之称就是明证。

说“长城是封建统治的象征,是闭关自守的象征”带有很大片面性,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8、《万里长城断想》的作者吴祖光认为,今天“万里长城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阐述一下。

【答案】不同意,文中的实用价值只是指战争中的防御功能。

今天还有旅游价值、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建筑技术研究价值、文化价值等。

(长城文化内涵丰富深刻,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9、《长城与都江堰(节选)》的作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你认为这个评价公正吗?

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要有创新的表达)

【答案】认为评价公正或不公正均可,但须阐述理由:

认为长城与都江堰各有各的价值与用途,并言之有据,可视为创新表达。

10、有这样的一则消息:

“万里长城上了2004年度全球最濒危遗址名单,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长城,如今正蒙受着前所未有的毁坏,很多地段的长城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自然毁坏和人为毁坏,使长城目前正受着双重煎熬,长城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请你为保护长城提几点建议或保护措施。

【答案】①改善土质,碱性的浸透,造成靠近地面部分的城墙出现逐层剥落的现象。

②设立专项保护长城的法律。

③提高人们保护民族图腾的意识。

(合理即可)

11、有人认为,在古代,花费这么多时间、人力物力造长城,只是为了防御来犯之敌,是不值得的,还不如多造些进攻性武器,你同意这一看法吗?

同意:

“进攻性武器”在秦朝是指骑射,在明朝是指骑射和各种火器(包括大炮和战船)。

假如这样做了,我国的历史将重写。

不仅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无法打到中原,而且我国版图将扩展数倍。

不同意:

判断事物的价值,要看是否对人民有利,长城居高临下,据险构筑,易守难攻,确实起到了对人民保护的作用,使人民免受匈奴的侵扰,它的军事功能是防御性的,与进攻性的同样重要。

12、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民间传说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人民群众具有反抗暴政的强烈愿望。

13、古老的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你认为古老的万里长城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谈谈你的看法。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代劳动人民勤劳聪明智慧和血汗结晶,是祖先遗留给我们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是人类文明的骄傲。

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昭示人们,继往开来,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艰苦勤奋、坚韧刚毅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繁荣,共同努力,奋发图强,去筑成中国“新的长城”,再创中华辉煌。

第三单元

狼藉(jí

)蹒跚(pá

n(shān)箸(zhù

)呼啸(xià

o)停滞(zhì

)磨蹭(cè

ng)吮(shǔn)吸瞅(chǒu)馍(mó

)病笃(dǔ)恸(tò

ng)瞥(piē)憧憬(chōng)(jǐng)脸颊(jiá

)嘱(zhǔ)托颓(tuí

)唐琐屑(xiè

)惦(dià

n)记

(1)触目伤怀:

看到(家庭败落的)严重情况,心理感到悲伤。

(2)情郁于中:

感情聚积在心里。

(3)蹑手蹑脚:

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4)循循善诱:

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

(5)饮泣吞声:

泪流入口,哭不出声,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开发泄。

(6)唏唏嘘嘘:

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发出的抽咽声。

(7)情不自禁:

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

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8)气势汹汹:

汹汹:

气势盛大的样子。

形容气势凶猛。

(9)一饱眼福:

看到珍奇或美好的事物,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满足。

(10)热泪盈眶:

盈:

充满;

眶:

眼眶。

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11)莫名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

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12)辗转反侧:

辗转:

翻来复去;

反侧:

反复。

翻来复去,睡不着觉。

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13)无精打采:

采:

兴致。

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14)失魂落魄:

魂、魄:

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1、《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扬州人。

其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2、《甜甜的泥土》作者黄飞,其体裁是一篇小小说。

小小说的特点是:

(1)立意新奇;

(2)结构严谨;

(3)结尾惊奇。

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

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3、《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

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4、《我的母亲》选自《经历》,作者邹韬奋,名恩润,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

本文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达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5、《父母的心》选自《川端康成作品集》,作者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选自高步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