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起点调研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2872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起点调研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起点调研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起点调研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起点调研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起点调研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起点调研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起点调研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起点调研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高三起点调研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知道平抛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初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水平位移.

3.a、b、c三个点电荷仅在相互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以所带的电荷量为+Q,b所带的电荷量为-q,且Q>

q。

关于电荷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一定带负电

B.c所带的电荷量一定大于q

C.c可能处在a、b之间

D.如果固定a、b,仍让c处于平衡状态,则c的电性、电荷量、位置都将唯一确定

【答案】B

【解析】根据电场力方向来确定各自电性,从而得出“两同夹一异”,因此A错误,C错误.同时根据库仑定律来确定电场力的大小,并由平衡条件来确定各自电量的大小,因此在大小上一定为“两大夹一小”,且ab两球间的距离大于bc两球间的距离,故B正确;

三个电荷要平衡,必须三个电荷的一条直线,外侧二个电荷相互排斥,中间电荷吸引外侧两个电荷,所以外侧两个电荷距离大,要平衡中间电荷的拉力,必须外侧电荷电量大,中间电荷电量小,所以第三个电荷必须为正电,在b的右侧,而其电量可以不确定,故D错误,故选B.

三个小球只受静电力而平衡时,三个小球所带的电性一定为“两同夹一异”,且在大小上一定为“两大夹一小”.

4.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滑,到达最大高度处后又返回斜面底端。

已知物块下滑的时间是上滑时间的2倍。

则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tanθB.

tanθC.

tanθD.tanθ

【答案】C

【解析】上升的加速度a1=gsinθ+μgcosθ,则

下滑的加速度a2=gsinθ-μgcosθ,则

联立解得μ=

tanθ,故选C.

5.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1时,速度的变化为Δv;

紧接着位移为x2时,速度的变化仍为△v。

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B.

C.

D.

【解析】发生△v所用的时间为:

根据△x=at2得:

解得:

a=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等于△x=aT2.

6.如图,空间分布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从粒子源O在纸面内沿不同的方向先后发射速率均为v的质子1和2,两个质子同时到达P点。

已知OP=a,质子2沿与OP成300角的方向发射,不计质子的重力和质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则质子l和2发射的时间间隔为

C.

【解析】根据粒子2的运动轨迹可知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a,周期

质子2沿与OP成300角的方向发射,则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粒子1也经过P点可知粒子1射入的速度方向与OP成1500角,则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则质子1和2发射的时间间隔为

,故选D.

7.铀核在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块质量差不多的碎块,这类核反应定名为核裂变.1947年中国科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在实验中观察到铀核也可能分裂为三部分或四部分,其概率大约是分裂为两部分的概率的千分之三。

关于铀核的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裂变的产物不是唯一的

B.裂变的同时能放出2~3个或更多个中子

C.裂变能够释放巨大能量,每个核子平均释放的能量在裂变反应中比在聚变反应中的大

D.裂变物质达到一定体积(即临界体积)时,链式反应才可以持续下去

【答案】ABD

【解析】因铀核也可能分裂为三部分或四部分,则裂变的产物不是唯一的,选项A正确;

因裂变是链式反应,则裂变的同时能放出2~3个或更多个中子,在重新轰击铀核发射裂变,选项B正确;

核子在一次聚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不一定比裂变反应多,但平均每个核子在聚变中释放的能量一定大,故C错误;

裂变物质达到一定体积(即临界体积)时,链式反应才可以持续下去,选项D正确;

故选ABD.

8.如图(a)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的斜面上放置着金属线框,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问的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规定垂直斜面向上为正方向)。

t=0时刻将线框由静止释放,在线框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框中产生大小、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B.MN边受到的安培力先减小后增大

C.线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等于其机械能的损失

【答案】BC

【解析】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先向下减小,后向上增加,则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方向不变,选项A错误;

因B的变化率不变,则感应电动势不变,感应电流不变,而B的大小先减后增加,根据F=BIL可知,MN边受到的安培力先减小后增大,选项B正确;

因线圈平行的两边电流等大反向,则整个线圈受的安培力为零,则线圈下滑的加速度为gsinθ不变,则线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正确;

因安培力对线圈不做功,斜面光滑,则线框的机械能守恒,选项D错误;

故选BC.

9.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夹角为900的人造地球卫星被称为极地轨道卫星,它运行时能到达南北极区的上空,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观测和应用的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都采用这种轨道。

如图,若某颗极地轨道卫星从北纬450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首次运行到南纬450的正上方用时45分钟,则

A.该卫星运行速度一定小于7.9km/s

B.该卫星轨道半径与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之比为1:

4

C.该卫星加速度与同步卫星加速度之比为2:

1

D.该卫星的机械能一定小于同步卫星的机械能

【答案】AB

10.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L1、L2、L3为“24V2W”的灯泡,⑨为理想交流电压表,a、b端接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

当开关S闭合时,灯泡均正常发光。

A.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

2

B.电压表的示数为72V

C.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8W

D.若在副线圈上再并联一个相同的灯泡,灯泡L1可能会烧毁

【答案】BD

【解析】每个灯泡的额定电流:

,则原线圈的电流为

,副线圈的电流为

,则

,选项A错误;

变压器次级电压为24V,则根据匝数比可得初级电压为

,则电压表读数为48V=24V=72V,选项B正确;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

P1=U1I1=4W,选项C错误;

副线圈上再并联一个相同的灯泡D,则副线圈电流增大,则原线圈电流也增大,超过额定电流,A灯泡烧坏,故D正确.故选BD.

本题解题的突破口在原副线圈的电流关系,特别注意电源总电压与加在副线圈两端电压的关系.

二、实验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4分,第12题6分,共10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处。

11.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结果如图(a)和(b)所示。

该工件的直径为____cm,高度为____mm。

【答案】

(1).1.125

(2).6.860(6.858~6.862均正确)

【解析】试题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

解:

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2cm,游标尺上第4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4×

0.05mm=0.20mm=0.020cm,

所以最终读数为:

1.2cm+0.020cm=1.220cm.

2、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6.5mm,可动刻度为36.0×

0.01mm=0.360mm,所以最终读数为6.5mm+0.360mm=6.860mm,

故答案为:

1.220,6.860

【点评】对于基本测量仪器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要了解其原理,要能正确使用这些基本仪器进行有关测量.

12.如图(a)所示为一黑箱,内有一节干电池、若干电阻,A、B为黑箱的两个输出端。

(1)为探索黑箱,某同学用多用电表进行以下测量,你认为正确的操作是____。

A.用欧姆挡测量AB间的电阻

B.用直流电流挡测量AB司的输出电流

C.用直流电压挡测量AB间的输出电压

D.用交流电压挡测量AB间的输出电压

(2)含有电源的黑箱相当于一个“等效电源”,A、B为等效电源的两极。

为了测定这个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该同学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电路。

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记录下电压表的示数U,图(c)是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的图象,若忽略电压表内阻的影响,根据图象可求得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____V,等效内阻r=____Ω。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如果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测得的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与真实值相比____,测得的等效内阻与真实值相比____。

(均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答案】

(1).

(1)C

(2).

(2)1.43(3).1.07(1.04~1.10Ω均正确)(4).(3)偏小(5).偏小

【解析】

(1)因为黑箱中可能含有电源,不能用电阻档直接测量含源电路的电阻.用电流档测量a、b间的输出电流,可能会造成短路.也不能用交流电压挡测量AB间的输出电压,只能用直流电压挡测量AB间的输出电压;

(2)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

,即

,由图像可知

,解得:

E=1.43V;

则r=1.09Ω;

(3)如果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得测得的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与真实值相比偏小,测得的等效内阻与真实值相比偏小.

本题考查测量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的数据的处理,要求能正确分析误差的来源,并能用图象法求出电势和内电阻.

三、计算题:

本题共4小题,第13题8分,第14题8分,第15题10分,第16题12分,共38分。

把解答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如图,木板B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上端放置一小物块A。

已知mA=2mB=2m,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重力加速度为g。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当A、B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求F的大小。

【答案】3μmg

【解析】当A、B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A、B的加速度均为a。

以A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

F-μ∙2mg=2ma

以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

μ∙2mg-

∙3mg=ma

联立解得F=3μmg

14.如图,半径为R的光滑圆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D为其圆心。

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外力F(未画出)的作用下静止在圆轨道上的B点,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θ<

),重力加速度为g。

(1)为使小滑块静止在B点,外力F的最小值Fmin=________________;

(2)若在B点撤去力F的同时,给小滑块一个沿切线方向向F的初速度,为使小滑块能滑上圆轨道的最高点C,求初速度vo的范围。

【答案】

(1)mgsinθ;

(2)v0≥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2)若小滑块沿圆轨道运动到C点的速度大小v0,由牛顿运动定律

小滑块从B点运动到C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联立解得v0≥

15.蓝牙(Bluetooth)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

某同学用安装有蓝牙设备的玩具车A、B进行实验:

在距离为d=6m的两条平直轨道上,A车自O1点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m/s2向右匀加速运动,B车自O2点前方s=3m处的O3点以vo=6m/s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求两车能通信多长时间?

已知当两车间的距离超过s0=10m时,两车无法实现通信,忽略信号传递的时间。

(结果可以用根式表示)

(2

-1)s

【解析】设经过时间t,两车相距s0。

由运动学规律A车的位移sA=

at2

B车的位移sB=v0t

由几何关系(sB+s-sA)2+d2=s20;

联立,有t2-6t-3=±

8

解得t1=1st2=5s

t3=(2

+3)s

[t4=(-2

+3)s舍去]

显然,两车通信的时间段为0~t1,t2~t3,故两车能通信的时间为Δt=t1+t3–t2=(2

-1)s

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知道两车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

16.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着足够长、质量为3m的木板,木板上依次排放质量均为m的木块1、2、3,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现同时给木块l、2、3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o、2vo、3vo,最后所有的木块与木板相对静止。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木块3从开始运动到与木板相对静止时位移的大小;

(2)木块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最小速度。

(1)

(2)

v0

(1)当木块3与木板的速度相等时,3个木块与木板的速度均相等,且为v。

系统动量守恒

m(v0+2v0+3v0)=6mv

木块3在木板上匀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

μmg=ma

由运动学公式(3v0)2-v2=2as3

解得s3=

(2)设木块2的最小速度为v2,此时木块3的速度为v3,由动量守恒定律

m(v0+2v0+3v0)=(2m+3m)v2+mv3

在此过程中,木块3与木块2速度改变量相同

3vo-v3=2vo-v2

解得v2=

v0

本题木块在木板上滑动类型,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是解题基础,其次要把握物理过程的物理规律,常常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结合处理.

四、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17、18两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7.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

A.用注射器吸取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若100滴溶液的体积是ImL,则1滴溶液中含有油酸10-2mL

B.往浅盘里倒入适量的水,再将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C.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l滴油酸酒精溶液,同时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立即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

D.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计算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个数,并求得油膜的面积

E.根据l滴油酸溶液中油酸的体积v和油膜面积S就可以算出油膜厚度d=

,即油酸分子的大小

【答案】BDE

【解析】用注射器吸取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若100滴溶液的体积是ImL,则1滴溶液中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是10-2mL,含有油酸的体积小于10-2mL,选项A错误;

往浅盘里倒入适量的水,再将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选项B正确;

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l滴油酸酒精溶液,同时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待油酸在液面上分布均匀后,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选项C错误;

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计算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个数,并求得油膜的面积,选项D正确;

根据l滴油酸溶液中油酸的体积v和油膜面积S就可以算出油膜厚度d=

,即油酸分子的大小,选项E正确;

故选BDE.

本题考查了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是实验步骤;

要熟悉实验步骤与实验注意事项,求分子直径时,一定要注意所求的体积是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纯油的体积.

18.如图,上、下都与大气相通的直立圆筒竖直放置,中间用横截面积S=0.01m2、质量不计的两个活塞A、B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B与一劲度系数k=1000N/m的弹簧相连,平衡时两活塞相距l。

=0.6m。

现用力F向下压活塞A,使其缓慢下移一段距离后再次平衡,此时力F=500N。

已知外界大气压强p。

=1.0×

105Pa,假定气体温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计一切摩擦,求

(i)活塞A向下移动的距离h;

(ii)大气压强对活塞A和活塞B做的总功W。

(1)0.7m

(2)200J

(i)设活塞B向下移动的距离为x,由平衡条件F=kx

活塞A受压向下移动的距离为h,由玻意耳定律

P0l0S=(P0+

)(l0-h+x)S

解得h=0.7m

(ii)大气压强对活塞A和活塞B做的总功

W=P0(h-x)S

解得W=200J

本题考查了玻意耳定律与力学知识的综合.关键搞清初末状态,运用力学平衡和玻意耳定律综合求解.

19.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一个振动,如果回复力与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平方成正比而且方向与位移相反,就能判定它是简谐运动

B.如果测出单摆的摆长l、周期T,作出l–T2图象,图象的斜率就等于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C.当系统做受迫振动时,如果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D.游泳时耳朵在水中听到的音乐与在岸上听到的是一样的,说明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并不改变

E.多普勒效应在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交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

【答案】CDE

【解析】一个振动,如果回复力与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而且方向与位移相反,就能判定它是简谐运动,选项A错误;

根据

可得

,则如果测出单摆的摆长l、周期T,作出l–T2图象,图象的斜率就等于

,选项B错误;

当系统做受迫振动时,如果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产生共振,选项C正确;

游泳时耳朵在水中听到的音乐与在岸上听到的是一样的,说明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并不改变,选项D正确;

多普勒效应在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交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选项E正确;

故选CDE.

20.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水槽,槽中放置着平面镜W,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

一束白光从O点射向水面,先经水而折射,再经平面镜反射,又经水面折射回到空气中,最后在水槽左上方的竖直屏N上形成彩色光带。

若逐渐增大θ角,各种色光陆续消失,假定所有光线均在同一竖直平面。

(i)________色光最先从屏上消失;

(ii)若入射光线与水面成300角,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450,屏上的彩色光带恰好全部消失。

求最后消失的色光对水的折射率。

(i)紫;

(ii)

(i)逐渐增大θ角,反射光线逆时针转动,反射光线射到水面的入射角增大,由于紫光的临界角最小,所以紫光的入射角首先达到临界角,发生全反射,故从屏幕上最先消失的是紫色光.

(ii)最后消失的是红光,红光传播的光路如图。

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入射角α=600,折射角为β。

由折射定律

红光在平面镜上的入射角为γ,由几何关系β+γ=450

红光由水面射向空气,恰好发生全反射时入射角为C,由几何关系

c=β+2γ

且sinC=

联立解得n=

本题涉及到折射和反射两种光学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进行分析,根据七种色光折射率的大小,确定折射角大小.对于平面镜,要充分利用对称性分析光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