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2676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

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

13、马克思说: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B)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1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B)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15、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6、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D)

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

17、“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B)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18、“人的依赖性关系”是(A)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2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2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2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人是(C)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

23.“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C)

A.是矛盾的B.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二、多选题

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

2、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继承、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理论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指的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

3、列宁在“政治遗嘱”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构想,如(ABCD)

A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B用合作社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C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D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4、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ABCD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5、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ABC)

A政治领导B组织领导C思想领导D集体领导

6、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ABCD)

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D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7、人的全面发展是指(ABC)

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

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BC)

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9、下列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特征的有( ACD  )

A 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0、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ABCD)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1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ABCD)

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D.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

13.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ABC)

A.苏联模式B.南斯拉夫模式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民主社会主义

14.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BCD)

A.按劳分配B.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的领导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1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ABCD)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16.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形态包括(BCD)

A.古代的平均主义思想B.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C.18世纪空想平均社会主义D.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7.社会主义民主是(ABD)

A.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B.人民民主C.无产阶级专政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水、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确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7.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8.“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9.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

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这表明: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时间随着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时空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实践B.科学实验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政治实践

12.“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

A.反映论B.不可知论C.先验论D.唯心论

13.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通过:

A.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客观实在性B.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

C.社会实践D.必要的物质手段和条件

1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是:

A.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B.发展的观点和不变的观点的对立

C.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D.是否承认矛盾和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观点的对立

15.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缺点,又要看到其优点,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依据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16.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是:

A.唯物辩证法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17.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

19.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20.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论断是对矛盾概念的理解和表述的有()

A.“独中又自有对”B.“反者道之动”

C.万物“皆各有耦”、“耦之中又有耦”D.“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

2.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3.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4.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5.下列关于时间空间的正确说法是:

A.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B.时空都具有客观性

C.时间是一维的空间是三维的D.时空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A.水往低处流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7.实践活动的特点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主观性

8.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C.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D.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9.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10.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三、论述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相关内容,根据“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试述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就是说,新时期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没有新时期,就没有改革开放;

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无所谓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

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改革开放是加快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穷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5)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带来的发展进步由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是理论的不断创新。

2.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可以表述为:

世界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其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该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它包括了物质观、运动发展观、规律观和意识论。

对于指导我们的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既然世界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

其次,既然客观世界是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实事求是制定方针和政策。

第三,既然客观世界有自己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四、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

这家主人准备在一个月后请客时用牛奶招待客人。

主人考虑如果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牛奶积存多了会变质,不如这段时间暂不挤奶,牛奶在牛肚里保存既是最好的保鲜办法,同时也可以储存足量的待客用的牛奶。

于是,主人就把母牛和小牛实行了隔离,停止了挤奶。

转眼间到了请客的日子,客人纷纷光临。

主人把母牛从牛棚里牵出来,却再也挤不出牛奶。

[材料2]: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曰:

“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此任物,亦必悖矣。

有一鲁国人擅长编草鞋,其妻擅长织白绢。

他欲携妻迁越国。

友人说:

“你到越国一定会很穷的。

”“为什么?

”他问。

友人回答说:

“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而越国人习惯于赤脚走路;

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而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

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材料3]:

姓石的匠人到齐国去,经过曲辕这个地方,看到一棵可以造数以十计的船的树。

但匠人却不看,一直不停地赶路。

他的学生很奇怪,问:

“我随先生学艺以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木材,而先生却看也不看,为什么?

”匠人说:

“这是一棵疏脆无用的树,用来造船会沉,用来造棺材腐朽得快,用来造器具会很快被虫蛀,这是一棵不能做木料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会这么长寿。

请回答:

(1)从哲学的角度说明材料1中主人最后为什么挤不出牛奶来?

材料1说明,奶牛需要定期挤奶,这是奶牛的生理要求;

到了适当的时候不挤牛奶,牛奶就会挤不出来。

主人试图积攒牛奶的做法,忽视了奶牛产奶的这种规律性。

由于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自然达不到主观预期的目的。

(2)从材料2中分析,过江者所看到的“引婴儿而欲投江中”的情况和想迁到齐国去的那对会编草鞋、织白绢的鲁国夫妇,是违背了哪些哲学原理?

材料2中过江者所看到的情况与携妻迁越的鲁国夫妇,都违背了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基本原理。

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千篇一律,不能单凭主观愿望去做事。

因此,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事物本身的规定性和基本要求出发,分析不同情况的不同特点,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3)材料3蕴含了什么哲学原理?

材料3所蕴涵的哲理表明:

看事物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通过复杂的现象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

只有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对事物进行准确的判断进而采取合理的措施。

2.针对下列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摘自韩愈:

《原道》)

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穷挫辱,不可以成德。

(摘自《梅峰语录》卷上)

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

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

(摘自霍布斯:

《论物体》,载《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

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

‘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

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

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摘自《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分析材料1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材料1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对立面互相斗争、互相促进的结果。

韩愈的观点认为(对佛教、道教)如不加以禁止,(儒教)就不能得到流传和推广。

《梅峰语录》中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认为,人不遭受困难屈辱的锻炼,就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这种观点是朴素的辩证的,是正确的观点。

(2)分析材料2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材料2中霍布斯把力学中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规律直接引入哲学,把物质的运动发展看作是外力作用的结果,陷入了外因论,他的这种发展观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

(3)谈谈你对材料3的理解。

材料3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实质内容。

矛盾的统一性使矛盾双方联接起来,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从而也就孕育着扬弃旧矛盾的条件。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的作用在于它能突破特定事物存在的限度。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D.科学实验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C)

A.先验论B.反映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不可知论

4.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C)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5.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C.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A)

A.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