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2428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信也者,民信之;

忠也者,民怀之;

严也者,民畏之;

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泽命不渝,信也;

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

坚中外正,严也;

质信以让,礼也。

“善哉!

桓公又问曰:

“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

”管子对曰:

“可。

”公曰:

“安始而可?

“始于爱民。

“爱民之道奈何?

“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

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

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

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

桓公叹曰:

“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管仲、隰朋不对。

桓公曰:

“二子何故不对?

“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仲父胡为然?

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

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

“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

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

“敢问何谓其本?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

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

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

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

“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

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

②干时:

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

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渝:

坚持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

治理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

渡过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思试之斗以觇之

B.拱手而问曰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③省刑罚,薄赋敛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②④⑤

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8分)

秦楼月

向子諲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

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

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向子諲就生活在这个时期。

②古人以“乾龙”喻帝王。

乾龙节,指宋钦宗生日。

(1)“空啼血。

子规声外,晓风残月”一句中“晓风残月”是移用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中的名句,但意象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

试指出两首词中“晓风残月”表现的不同的情感内涵。

(3分)

(2)试从抒情手法使用的角度赏析词的上片。

(5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4题,多选只按前4题计分)(8分)

(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苏轼《赤壁赋》)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杜牧《阿房宫赋》)

(3)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

(白居易《琵琶行》)

(4)春江潮水连海平,。

,何处春江无月明。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论友谊

[法]蒙田

人类钟情于交往超过任何其他活动,这或许是本能赋予我们的。

友谊各种各样,通常由欲望、利益、公众或私人的需要建立和维系。

但是,越是掺杂着其他的动机、目的和利益的友谊,就越难有其美好和真诚的东西,也就越无友谊可言了。

父子之间没有友谊,因为孩子对于父亲,多半是尊敬。

友谊需要交流,父子之间差距最巨大,难以有这种交流,也许还可能伤及父子间天然的义务。

父亲不应向儿子袒露所有内心的秘密,以致父子间产生不适宜的关系;

同时儿子也不能责备和指出父亲的错误,这是友谊最重要的职责。

男女的爱情也不属于友谊之列。

尽管爱情的火焰更活跃、更炽热、更勇猛,但它让我们处于紧张之中,有时是一种想急切去追求得不到的东西的狂妄。

然而友谊却是一种普通的温热,它平稳宁静、持久不变;

它温柔平和,不会让人感到伤痛和难受。

爱情倘若进入友谊阶段,也就是说,进入彼此赏识阶段,它便会慢慢消退,进而消逝。

友谊在得到之后便会进一步滋长、健壮、发展,因为它是精神上的,心灵也会由此而得以升华。

友谊除了自身之外,不涉及其他任何的交易存在。

友谊实际上是由心灵相通的机遇相联结的频繁交往和亲密无间。

罗马执政官在处死提比略•格拉库斯之后,继续迫害与他相识的一些人,他最要好的朋友凯厄斯•布洛修斯便是其中之一。

莱利马斯当着罗马执政官的面,问布洛修斯愿意为朋友做些什么,布洛修斯的回答是一切事情。

莱利马斯又说:

“什么?

一切?

如果他要你烧掉我们的神庙呢?

”布洛修斯反驳说:

“他绝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但他坚持这样要求呢?

”莱利马斯接着问。

布洛修斯答道:

“那我会照办。

谴责他言辞的人,并不懂其中的秘密,也不知道布洛修斯所持的看法。

实际上他们俩相交甚深,由于深交,他们互相信任,互相钦佩。

让道德和理性来引导这样的信赖,你就会发现布洛修斯应该这样回答:

“假如我们的行动和思想不一致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再是朋友。

千万不要把普通的友谊和这里的友谊相提并论。

对于一般的友谊,人们像提着智慧的绳索小心翼翼地前行,绳索须小心地呵护才不至于出现可能的断裂。

“爱他时,就要想到有一天你会恨他;

恨他时,又要想到你可能会再次爱他。

”奇隆这样说道。

这一规则对崇高的友谊而言是极其令人厌恶的,可对于普通的友谊来说,却是非常必要且有益的。

对于后者我们必须用上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哦,我的朋友们,世上并没有一个是朋友。

恩惠和利益孕育这普通的友谊,然而在至高无上的友谊中,却找不到它的踪迹,因为我们的意志已完全交融。

在必要时,我们会得到朋友的救助,我们也不会因为自己尽了什么职责而感到庆幸。

朋友这样的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

朋友间没有了义务的感觉,他们所讨厌的引起分歧和争端的字眼,如利益、义务、感激、祈求等等都从他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其实,他们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共同拥有的。

他们行动一致,依据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他们是一个灵魂占据两个躯体,所以他们之间不能给予或得到任何东西,这就是为什么立法者们为使婚姻与这神圣的友谊有某种想象上的相似,而禁止夫妻双方相互馈赠。

普通的友谊是可以分享的。

你可以欣赏这个人的美貌,那个人的风流和智慧;

你也可以喜欢这个人慈父般的胸怀,那个人兄弟般的情谊,如此等等。

然而至高无上的友谊却统领和控制着我们的灵魂,是不可以和别人分享的。

假如两个朋友同时求你帮忙,你会帮谁?

假如有两个人要求你做的事性质相反,你将听谁的?

独一无二的高尚的友谊会解除所有的职责,免除所有的义务。

古人米南德认为,只需遇见朋友的影子便算是幸福的了。

(选自《蒙田随笔集》,有删改)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友谊源自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建立在各种外在需求之上,这是由人的本能赋予的。

B.在父子交流的过程中,父亲不能向孩子诉说内心的秘密,以避免产生不适宜的关系。

C.勇猛、炽热的爱情区别于温柔、平和的友谊,它一旦进入友谊阶段,便会慢慢消逝。

D.心灵相通、亲密无间的友谊不同于普通的友谊,需要人们有智慧地、小心翼翼地呵护。

E.立法者希望婚姻与至高无上的友谊相仿,没有恩惠和利益,因而禁止夫妻间的馈赠。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爱情不属于友谊之列,相爱的双方有时会互相伤害,这是人们追求友谊的缘故。

B.作者用布洛修斯愿为朋友火烧神庙的事例来证明友谊是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

C.那些真正得到至高无上友谊的人,能够共同拥有彼此之间的思想、观点和荣誉。

D.假如两个朋友同时求你帮忙,你帮了其中的一个,说明你们之间存在崇高友谊。

14.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如何逐层论证友谊的?

(4分)

15.马克思和恩格斯相识相交40年。

马克思钦佩恩格斯的学识和人格;

恩格斯为了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使其能专心研究革命理论,违背自己的意愿去经商。

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倾尽余生,最终完成他们共同思想的结晶《资本论》。

依据文意,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至高无上的友谊”。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最后一趟生意

(新西兰)吉姆·

拉蒙特

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又一次出现在沙漠上空。

他开着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驶,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的残骸,远处

的浓烟告诉他,战争正在他的祖国里进行着。

天气晴好,很炎热,没有一丝风,对面驶来一支车队,车上也坐了很多人,这情景有点像这个国度里的乘卡车赶集的人群。

不过不同的是,不是卡车,而是坦克,上面都是外国人,手里拿枪。

他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他,就这样交叉而过。

“该死的战争!

”他暗暗地咒骂。

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

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莎拉,孩子们,我爱你们,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等最后一趟生意做完。

他转头看了看驾驶座上放的一张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过照片上,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笑脸仍然是能让他感到唯一欣慰的东西。

不久,他到了一个检查站,路边停着不少坦克,那长长的炮管和多边形的脑袋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不少荷枪实弹的外国士兵站在路边。

一个外国士兵伸手示意让他停车,他定了定神,停下了车。

这几天,几乎没有什么平民的车辆从首都出来,所以现在,路上除了坦克,就只有他一辆车了。

几个外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

有一个为首的看了看这破车,弯下腰,又看了看他,问道:

“你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他笑了笑,用那些士兵能听懂的语言生疏地答:

“长官,我从首都来,想离开这个地方,战争太危险了,”说着话,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战争几时才能结束?

“快了,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外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像是看到了车里的相框,“这烟还不错,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

我也有两个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年纪。

“是啊,他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战争年代开出租车太危险,我不想干了。

”他看了看外国士兵,仍然微笑地回答。

“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独裁者,你就可以回来放心地开车了。

”士兵靠在车窗上,也许那么多天来,第一次遇上对他微笑的原住民,因而心情也不错吧。

“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的。

一起去吧,最后一趟生意,不收你们的钱。

“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吧,”士兵显然有些兴奋,他也许认为,这里的人民,还是有不少欢迎他们的,“对了,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的妻儿呢?

他依旧微笑着,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那个依旧得意忘形的士兵,还有他身边其他拿着枪的外国人。

一字一句地说道:

“天堂。

他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惊骇和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间滑落的烟头。

然后,他按下了按钮。

16.小说结尾出租车司机与占领军人同归于尽,文中对这一结局有多处暗示,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简要说明。

17.第一和第三段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18.小说中的“原住民”与“外国士兵”都认为自己是站在战争正义的一方,你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性质?

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明代有个文学家叫李梦阳,在江浙一带督学时,发现有个考生与他同名同姓。

便找来询问。

考生知道自己与督学同名,犯了讳。

可转念一想又不是故意如此,便不卑不亢地回答说:

“名乃家严所取,不敢擅改。

”李梦阳有意要考考年轻人的才学,便出上联命考生作对。

上联是“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考生思考片刻,便朗声答道: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

这里的出句和对句都巧用历史人名,切合当时情境。

出句化用“相如”,隐含的意思是

(1);

对句化用“无忌”,隐含的意思是

(2)

上下联不仅对仗工稳,浑然天成,而且绵里藏针,暗含机锋,令人拍案叫绝。

20.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金壮龙2月10日在北京宣布,历时5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被确定为月球探测工程标识。

请你根据此图介绍其构成要素及其寓意。

(6分)

答:

(1)构成要素:

 

(2)寓意: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与思考。

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写成议论文;

②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

③题目自拟;

④立意自定;

⑤不少于800字。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

高二级语文科试题参考答案

1.B(A、chuò

∕duōfěixù

B、xiù

∕sù

∕qǐji∕jī;

C、chì

tī/tì

chuǎi∕chuà

i;

D、pí

∕pǐshú

∕dú

tāo。

2.B(A、如数家珍:

数:

点数。

家珍:

家藏的珍宝。

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

B、短小精悍:

一词而用,可用于人和文章;

C、茹毛饮血,茹:

吃。

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

D、方寸之地:

形容很小的地方。

用在此处不合句意,句意强调的是“地域狭长,物产匮乏”,并非“小”。

3.B(A“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与“是……结果”不搭配;

C“治愈好”赘余;

D不合逻辑,“社会问题”与“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不能并列)

4.D(②⑥①总说“幸福”是什么,其中①是对②⑥的小结;

③⑤④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为因果关系,第二层为转折关系,第④句与后面的文字紧密连接。

5、B渝,改变、违背。

可以用成语联想法:

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6、C.表条件,那么。

A、介词,因为;

连词,来。

B、表修饰,连接状语;

表转折。

D、用于主谓间,取独;

用于修饰语和中心词间,可译可不译。

7、A

“以民为本”,用孟子的话说,就是“民为重,君为轻”,针对的是执政者、权力拥有者的道德品质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利益分配要求。

②是“普通百姓”的“想法”,没有体现以民为本思想,据此排除C、D两项。

④是为官吏立法令,不是“以民为本”,可排除B。

8、C以退为进,错误。

9、

(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

(“以”“惧”“止”各1分)

(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出”“则”“正”各1分)

(3)国君你想要称霸诸侯成就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根本的事情做起。

(“霸王”“举”“本”各1分)

参考译文:

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

“凡治理人民,一必须知其疾苦,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用刑罚恐吓,四是不用强力禁制。

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

”桓公说:

“好,继续说,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

”管仲回答说:

“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

“请详细加以说明。

“守信用,人民就相信;

行仁政,人民就怀德;

严肃,人民就敬畏;

有礼,人民就赞美。

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

非其所欲不强加于人,就是仁;

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

诚信而谦让,就是礼。

“好呵!

桓公又问说:

“我想修明政事以行时于天下,可以做到么?

”管子回答说:

“可以。

“从哪里做起呢?

“从爱民做起。

“爱民之道如何?

“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他们事业互相关系,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

减少刑罚,薄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

各乡选用贤土,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

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这些就是爱民之道。

桓公坐在位子上,管仲、隰朋进见。

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

桓公叹息说:

“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

”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

桓公说:

“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

“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则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

“仲父何必这样,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

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

“国君你想要称霸诸侯成就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根本的事情做起。

”桓公移动身体离开席位,拱手而发问说:

“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

“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

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

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

百姓很怕劳顿,而国家举事竟没有时间限定。

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愁饥饿;

宽缓刑政,百姓就不愁死罪;

举事有时间限定,百姓就不愁劳顿了。

“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

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举荐给先君才行。

”第二天,全体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为百官确立了法令。

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

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归附之众,竟好像流水一样。

10

(1)柳永《雨霖铃》中表现的是离别的愁苦(1分),而本词中表现的是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故国之思(2分)。

(2)“故园目断伤心切”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之情;

(2分)“无边烟水,无穷山色”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表达了诗人满腹的惆怅和悠远的悲伤。

11.(略)

12.【答案】C、E(A.原文表述是“这或许是本能赋予我们的”,而非“由人的本能赋予的”,混淆了或然与必然。

B.原文表述是“父亲不应向儿子袒露所有内心的秘密”而非“诉说内心的秘密”,范围扩大了。

D.“有智慧、小心翼翼地呵护”,这是一般的友谊,而不是“心灵相通、亲密无间”的友谊,属于张冠李戴。

[5分。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3.【答案】C(从原文“他们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共同拥有的”中可以得出。

A.因果推断不成立。

B.“连‘火烧神庙’这样的事都能去帮朋友做”是证明真正友谊“思想与行为一致”,不是论证“友谊是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

D.“求你帮忙”的朋友已不符合作者所认为的“崇高友谊”的特征)

14.【答案】第一层论证友谊不同于父子之间的交流,也不同于男女之间的爱情。

(或者:

举例论证越是掺杂着其他的动机、目的和利益的友谊,就越难有其美好和真诚的东西,也就越无友谊可言了)

第二层举例证明至无上的友谊是心灵相通的(或:

思想行为一致的)。

第三层对比论证至高无上的友谊与一般友谊的区别。

[4分。

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4分。

意思对即可。

]

15.【答案】①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互相信任,互相钦佩,恩格斯违背自己的意愿去经商援助马克思,马克思则坦然投入到工作中去,他们的交往不存在交易(恩惠和利益)。

②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坚持完成《资本论》,两人的思想完全交融。

(或:

两人在精神和灵魂上达到了一致与升华。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