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方课程一年级教案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2268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地方课程一年级教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浙江省地方课程一年级教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浙江省地方课程一年级教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浙江省地方课程一年级教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浙江省地方课程一年级教案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地方课程一年级教案集Word文档格式.docx

《浙江省地方课程一年级教案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地方课程一年级教案集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地方课程一年级教案集Word文档格式.docx

2、和老师打电话。

(1)“铃――”,老师的电话来了。

(2)“铃――”,给老师打电话。

3、说说接听电话时怎么介绍自己。

4、说说给别人打电话时怎么介绍自己。

5、我们来做打电话的游戏(分小组活动)。

活动二我们来演节目。

1、第一个节目:

我也想玩。

(1)三人表演玩游戏,再请另一人表演想跟他们一起玩。

(2)大家想一想,他跑过去怎么说好?

(3)谁来试试?

(4)一个一个地尝试,边试边评议。

2、第二个节目:

两个不认识名字的同学。

(1) 

 

请两个人表演两个想互相认识姓名的同学。

(2) 

大家猜一猜,他们跑过去会怎么说?

(3) 

谁想来表演一次?

(4) 

一个一个地尝试,边试边评议。

3、第三个节目:

老师问我叫什么名字。

(1)路上碰到一位老师,老师问我叫什么名字,我们怎么回答?

(2)我们来选择:

①我不认识这位老师,不敢回答。

②我很快跑掉,不回答。

③我停下来,看着老师回答。

活动三除了姓名,我还可以介绍自己的什么特点?

说说自己有什么特点。

希望知道同学的什么特点?

我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特点。

第2课我的身体

1、指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体的几个主要部位,能说出一些身体部位的名称。

2、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上肢和手,能说出一些上肢和手上的部位名称。

3、鼓励学生想办法认识自己身体的更多部位。

在前一课“我是谁”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开始留意观察自己身体的特点,在观察描述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身体部位名称的认识问题,产生学习的需求。

这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

本课的学习活动是从人身体的大的部位开始,大致安排的顺序如下:

1、人的身体分为头、身、手、脚。

2、正面看,身子的上部是胸,下部是腹。

背面看,身子的上部是背,下部是腰。

3、人的“手”(孩子们的手往往指整个上肢)的各个部位也有自己的名称。

如肩、手臂、手腕、手。

而且这只小手的各个部位还有自己的名称。

4、实际上头部也是如此,腿和脚也是如此。

我们可以自己想办法认识得更多。

需要注意的是,对一年级的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了。

人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上肢和下肢。

教材不出现上肢、下肢,而选择表述为手、脚,主要考虑的就是要求不能太高。

一、本课认识身体的活动需要观察自己的身体。

有一些不容易观察到的身体部位,如背部、腰部等,需要同学之间合作,相互观察完成。

所以,本课的活动适宜四人或两人一组进行。

活动一看看我们的身体。

1、动动我的头,说说头上有什么。

2、摸摸我的身子,找到我的胸部、腹部、背部和腰。

3、除了头和身子,我们的身体还有什么?

——我们的身体还有头颈、还有两只手和两只脚。

活动二摸摸肩,摸摸手。

1、手和身子相连的地方叫什么?

2、摸摸我的上臂,摸摸我的下臂。

3、动动我的手腕。

4、我的左手从上到下可以分为肩、上臂、肘、下臂、手腕和手。

活动三手的各部位的名称。

1、看看我的手背。

2、看看我的手掌。

3、我有五个手指。

①最大的手指——大拇指

②最长的手指——中指

③最小的手指——小拇指

④还有两个手指——食指和无名指

活动四我们来从头说到脚。

1、我们来从头说到脚。

2、我们来从肩说到手指。

3、我还知道身体什么部位的名称。

第3课我们一样吗

在观察认识我们的身体的活动中,孩子们会发现,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相同的。

本课的活动目标在于发现其实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

这是一节发现差异、发现自我的课。

在前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每个人的手都有手指、手掌、手背等许多相同的地方,身体的其他部分也基本相同。

本课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进一步比较,发现粗看起来一样的手,仔细比较可以发现许多不同之处,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是各不相同的,甚至每个人说话的声音也各不相同。

本课的学习活动是从手的比较开始的,大致安排的顺序如下:

1、我们的手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2、我们的手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3、我们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是这样,粗看起来一样,细加比较也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4、甚至连讲话的声音都各不一样。

5、我们可以找出两个人的许多不同的地方来。

6、我们还能找出自己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一年级小学生观察两个人的不同处时,还会涉及服饰方面的不同。

也不妨让注意到这方面不同的孩子说完,然后再问还有什么不同。

一、手的比较需要近距离观察,所以比较适宜两人或四人小组活动。

说话的声音的比较适宜全班一起活动。

比较两个人的不同的活动可以在小组也可以在全班一起做。

活动一我的手和你的手一样吗?

1、我们的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我们的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我们来比较手的大小。

①手掌和手掌贴着比较。

②把自己的手描在纸上,与同学描下的手比较。

(2)我们来猜猜哪只手是哪个同学的。

①看看小组里其他三个同学的手,猜猜是谁的手?

②摸摸小组里其他三个同学的手,猜猜是谁的手?

3、说说我们的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活动二我们的头发一样吗?

活动三我们说话的声音一样吗?

1、我们来听听四个同学说话的声音。

2、他们说话的声音一样吗?

3、我们来做游戏:

猜猜这是谁的说话声音?

活动四说说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1、我们请两位同学上来,大家一起找找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2、我们两人一组,找找自己和同学不同的地方。

第4课男孩和女孩

这是一节认识性别的课。

自己是个男孩还是女孩,一年级小学生是知道的。

但对性别的认识还停留在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的水平上。

本课的活动目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的性的教学,通过观察了解男孩与女孩的不同,包括可以观察到的上的厕所也是不同的等。

“男孩和女孩”一课初步涉及性的教育。

一提到性,人们往往会作出回避、难为情、讨厌、神秘等反应。

这自然会影响孩子。

其实,性的认识就是对人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对环境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

也可以说是前一节课“我们一样吗”的继续。

因为我们每个人之所以如此不同,之所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正是因为有男性、女性这种性别存在的缘故。

无性繁殖的动物,如无性繁殖的变形虫,可以世世代代保持相同的形状和性质。

而我们每个人由于一半继承于父亲,一半继承于母亲,才产生了一个人不会完全相同于另一个人的结果。

教材的活动是从我是男孩还是女孩开始的。

大体上由下列活动组成:

1、我是男孩还是女孩?

(1)我是男孩。

我是女孩。

(2)我们是男孩。

我们是女孩。

2、我们班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

(1)我们来画一个男孩,画一个女孩。

(2)画的是男孩吗?

男孩是怎样的呢?

(3)画的是女孩吗?

女孩是怎样的呢?

(4)男孩、女孩的更多的不同的地方。

一、这是一节认识男孩、女孩的课。

在分组活动的时候,每个组都要有男孩与女孩。

有的活动还可以考虑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合作进行。

当然,在“我们班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的活动中,还可以男孩坐一边,女孩坐另一边进行活动。

活动一我是个男孩还是女孩?

1、说说我是个男孩还是女孩。

2、我是怎么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的?

3、我们来一起说:

我们是女孩!

我们来一起说:

我们是男孩!

活动二数数我们班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

1、数数我们班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

2、男孩在一起,我们来数一数。

女孩在一起,我们来数一数。

活动三我们来画一个男孩。

1、我们来画一个男孩。

2、画的是男孩吗?

3、男孩是怎样的呢?

活动四我来画一个女孩。

1、我们来画一个女孩。

2、画的是女孩吗?

3、女孩是怎样的呢?

活动五男孩、女孩的更多的不同的地方。

1、出示男、女厕所的标志。

问:

这是什么标志?

2、男孩、女孩还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第5课我很聪明

本课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培养发展孩子们的自信心。

与此同时,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自己。

“聪明”这个词从字面上看就是“耳聪目明”,指具有较强的从周围环境获得各种信息的能力。

所以,本课的活动是从眼睛看、耳朵听来获取信息开始的,进而发现自己的手、自己的鼻子等也能获取许多信息,再向前发展,就是应用自己的各个感觉器官,就是能动各种脑筋,想各种办法了。

教材的活动是从眼睛看的活动开始的。

大致的活动顺序为眼睛——耳朵——手——鼻子——动脑筋并应用更多的感觉器官。

一、本课的活动力求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的机会,因此要求活动的设计能考虑更高的参与度。

这对课前准备相关的教具材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例如准备一些可以作为颜色观察比较识别的材料,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布袋,以及一个做暗盒游戏的硬纸盒等。

二、在活动过程中如碰到有生理缺陷的学生,要特别注意鼓励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

三、活动指导。

活动一我的聪明的眼。

1、出示一束鲜花或塑料花——我的眼睛能分辨说出许多花的颜色。

2、出示一组颜色卡片——我的眼睛能分辨出不同的红色、黄色、蓝色等颜色。

3、出示两张同一自然环境不同季节的画——我的眼睛能分辨出两张画的差异。

4、我的眼睛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吗?

5、我的眼睛能看到更远的东西吗?

活动二我的聪明的耳朵。

1、出示几个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问:

能分辨出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音吗?

2、请一位学生蒙上眼睛试试。

3、我们的耳朵真能分辨出各种声音吗?

4、分小组活动,每人试试。

活动三我的聪明的手。

1、出示一个里面装有几个物体(例如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或一个乒乓球、一块橡皮之类)的布袋。

不许打开袋口,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用什么方法?

2、请一位学生试试。

3、小组活动。

每个人试试。

活动四这里面是什么?

1、出示一个里面粘着一个浸有花露水的棉球的纸盒。

看不见,听不出,也摸不着,这里面是什么呢?

2、每小组一个盒子进行观察研究。

3、有什么发现吗?

是一种有气味的东西吗?

4、打开盒子看看是什么。

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5、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两个人商量往盒里放一个东西,请小组里的另两个人不打开纸盒,想办法猜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6、小组活动。

第6课把手洗干净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洗手的方法,初步学会洗手,并且向着经常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养成发展。

看看自己的手是否脏了,手脏了,就需要洗了。

看看自己的手,看似不脏,但看看洗过手的水就知道了,看似干净的手其实并不干净。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活动中,我们的手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手是很容易弄脏的。

所以要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

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的同时,还要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的主要内容是用肥皂仔细地洗,用流动的水洗,把肥皂也洗干净三个方面。

教材的主要教学活动是围绕着认识、学习洗手的方法,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进行的。

一、本课的教学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性的活动展开的。

让每个孩子参与这些实践活动是本课教学取得成果的前提。

要求课前能为每个小组准备洗手的水盆和水、肥皂等物品,擦手的毛巾以及最后用流动的水洗手的场地。

活动一谁的手干净,谁的手脏?

1、看看自己的手。

我的手脏吗?

2、看看同学的手。

我们来比较一下:

水的手干净,谁的手脏了?

活动二我们来洗手。

1、给每个小组一盆清水。

我们一起来洗手。

2、看看洗过手的水,看看洗过的手。

3、我的手洗干净了吗?

活动三我们来用肥皂洗手。

1、给每小组一块肥皂。

我们来用肥皂洗手。

2、先把手浸湿,擦上肥皂,把肥皂放在肥皂盒里,两只手互相仔细地搓擦着洗手指,洗手掌,洗手背。

3、再在清水里洗去肥皂。

4、仔细地看看洗过的手,仔细地看看洗过手的水。

(1)问:

手变干净一点了吗?

——手变干净了。

(2)问:

水变怎样了?

——水变脏了。

5、讨论。

(1)手上沾着的水干净吗?

手上沾着的水是盆里的水吗?

盆里的水脏了,手上留下的水也是脏的。

(2)我的手洗干净了吗?

我们的手还没有洗干净。

怎么才能把手洗干净呢?

活动四我们用流动的水洗手。

1、我们可以用流动的水来洗。

(1)用自来水龙头里流出的水洗手。

(2)或者用舀一杯水冲的方法洗手。

2、我们用流动的水洗手

(1)先用清水洗一洗。

(2)再擦上肥皂仔细洗。

(3)把肥皂冲洗干净。

(4)最后把手洗干净。

活动五我学会洗手了吗?

1、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洗手?

2、我学会洗手了吗?

3、我们来把洗手的过程说一遍。

第7课我要喝水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身体需要水。

我们每天都要喝水。

让学生知道,简单的喝水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本课的活动建议孩子们喝白开水,提醒学生注意喝水的卫生与安全。

植物缺乏水分便会枯死。

人体缺乏水分,就会影响生长,影响健康。

因为水是人的身体的重要组成,水又是人体的生命活动如血液循环、消化、排泄等不可缺少的。

一年级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喝适量的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和发育。

所以要充分利用本课的教学活动对孩子们施加影响,改变一些孩子只是在感到口渴了才喝水的习惯,逐渐养成每天喝水的习惯。

本课教材的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1、我们每天都要喝水。

2、我们选择喝什么?

3、喝水时要注意些什么?

一、教育孩子们每天喝水,需要先检查一下学校里的饮水供应情况。

或者安排学生自己携带水壶、水杯。

另外需要准备一盆因缺水而枯萎的植物。

活动一这盆花怎么了?

1、大家来看看这盆花。

2、这盆花怎么了?

——这盆花因为缺水而枯死了!

3、要是我们人的身体缺水了会怎样呢?

——我们的身体不能没有水!

活动二我每天都喝水吗?

1、人的身体需要水,我们怎么办?

我们每天都喝水吗?

(1)我们什么时候喝水?

(2)我们每天都要喝水。

(3)我用什么办法记住每天喝开水?

活动三口渴了喝什么?

1、我们喝过什么饮料?

2、我喜欢喝什么饮料?

3、平时,我们应该选择喝什么?

——平时,我们应该选择喝开水。

最好的补充水的办法是喝开水。

——记住:

每天都要喝开水。

活动四我们来喝开水。

1、先想想喝水时要注意些什么。

(1)我们先来检查装水的杯干净吗?

——杯子脏了怎么办?

(2)往杯里装多少水呢?

——我想喝多少水呢?

(3)是热水吗?

怎么做才不被烫着?

2、我们来喝开水。

(1)摸摸水是不是烫的。

(2)先用嘴碰碰水,喝一小口。

(3)再一口一口地喝完。

3、我把杯子放在什么地方?

(1)把杯子放在不容易打破的地方。

(2)把杯子放在不容易弄脏的地方。

第8课让教室更整洁漂亮

初步懂得爱护自己的学习环境,学习简单的清扫环境的方法。

初步感受创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养成从我做起的良好卫生习惯。

教室环境是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师生的身心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室整洁漂亮的程度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整洁漂亮环境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会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

同时,教室环境是学生接触周围环境时间最长的地方之一,创设整洁漂亮的教室环境,对培养学生保持整洁的良好卫生习惯,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审美心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说说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

”让学生将现在的教室与原来幼儿园作对比,通过对比了解和熟悉自己所在教室的一些情况。

活动一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整洁、漂亮的教室应该是怎么样的?

2、我们的教室整洁漂亮吗?

为什么?

3、怎样使教室更整洁漂亮?

我们可以做写什么?

以上的讨论和交流活动的主要目的让学生关心自己的学习教室环境,提出我们可以具体地做些什么,例如认真做好每天的值日生等一些力所能及的清洁卫生打扫工作。

活动二带领学生去参观本校那些整洁漂亮的教室等场所(如图书阅览室、大队部、实验室等)。

通过此活动拓展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对整洁漂亮的学习环境的向往,增强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室环境的自信心。

活动三分组讨论。

1、“保护环境整洁,我能做到哪些?

可以两人组或四人组讨论,对照课文插图中八幅小的示意图,说说自己哪些做到了,就在书上给自己画个“☆”。

2、还没有做到的,我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懂得,要创设一个既整洁又漂亮的教室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要从我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第9课垃圾箱在哪里

懂得垃圾应扔到垃圾箱内,初步了解垃圾与环境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初步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

一、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污染水体。

将固体废弃物直接倒入水体后,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城市水体往往担当着城市饮用水源的角色,国家对水源保护地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污染空气。

固体废弃物中的矿渣、粉煤灰、干污泥和垃圾中的尘粒会随风而起,迷人眼睛,呛人喉咙,甚至传播疾病。

例如,夏季瓜果盛销,垃圾量会比平时多数十倍,如处置不及时,这些垃圾就会腐烂变质,严重影响环境。

污染土壤。

固体废弃物及其渗出液和滤液中有许多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长期沉积在土壤中,会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严重的还会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伤害。

传播疾病。

固体废弃物中往往含有病人排泄物、呕吐物等,如不善处理,任其随着垃圾进入空间,其所含的有害物质和病原体就会四处扩散,危害他人的身体健康。

二、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

科学家认为,废弃物只是相对在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并非在一切过程或一切方面都没有使用价值,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很可能是那一过程的原料。

因此,废气物又有“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之称。

如,矾矿的矾渣堆积成灾,如今人们用它来造钾肥;

钢厂的钢渣也成了水泥厂的好原料。

其他如废纸可以造纸,废塑料可以炼汽油,就连建筑装饰材料也可用垃圾制成。

固体废弃物中蕴藏着极大的财富。

有人粗粗估算后认为,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中有250亿元的可利用价值。

因此,变废为宝,资源再生,是一条积极处置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广阔道路。

但是目前人们对废弃物、尤其是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还远远不够,更远远没有达到消除其对人类危害的程度。

在这一方面,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此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垃圾箱,关心周围身边卫生设施的状况。

以导入本课的学习。

教师提出以下的问题:

1、“我们有了垃圾怎么办?

2、“我们教室、走廊、校园里的垃圾箱在哪里?

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有关插图:

随意将果壳丢在地上;

在地面上丢满了甘蔗等场景。

1、他们是找不到垃圾箱吗?

2、你还可以看到哪里乱扔垃圾的现象?

3、我们应该怎么办?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懂得乱丢垃圾是一种不爱清洁卫生、不文明的行为。

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讲讲乱扔垃圾的危害;

可以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正面表扬那些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人好事,同时指出那些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

活动二制作一个《放垃圾的小盒》

材料准备:

废旧的硬纸、笔、尺、小剪刀、胶水等。

制作指导:

教师自己利用废旧的硬纸,事先制作几个放垃圾的小盒,供学生制作时模仿。

也可以教师统一在废旧的硬纸上画好图,供学生制作时使用。

在具体指导制作时要提醒学生在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制作完后可以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比。

要充分发挥这个“放垃圾的小盒”的作用,它可以存放刨铅笔后的碎屑、擦橡皮后的碎末等,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从小养成不乱扔垃圾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第10课我和新鲜空气

通过怎样使室内保持新鲜空气的活动,初步了解新鲜空气和我们的健康

有着密切的关系。

初步懂得空气应该保持新鲜、不应受污染,逐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一、教室里的空气。

教室里空气新鲜能使人大脑清醒,心情愉快,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如果空气

污浊,则容易使人大脑昏沉,目眩恶心,大大降低教学效率。

据调查,每名学生

在安静学习时平均呼出的气体中有0.4%的二氧化碳,每小时从皮肤和肺部要散出

约40克的水蒸气和60—100卡热量。

在平均有几十名学生的教室中,如果没

有新鲜空气流入,室内空气就会浑浊不堪,给师生的身心带来不利影响。

二、呼吸与空气。

假如一个正常人几天不喝水,或是十几天不吃饭,虽然他们的健康会受到损

害,但生命依然能够维持。

但是,任何一个人只要几分钟不呼吸,他立刻会遭到

死亡的威胁。

人要生存,就要呼吸。

所谓呼吸,就是指人的肌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的过程。

人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氧气来自空气中。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其中氧占20%以上,氮占70%以上,其余还有少量的

二氧化碳、氩、氖等气体。

人类需要的是洁净的空气,一旦空气受到污染人,人

们吸进这种不洁净的空气就会感到不适甚至生病,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一、游戏导入。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捏住自己的鼻子,提出:

“当你憋不住了,再松手,好吗?

”提问:

“刚才的游戏,你们有什么感觉?

此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周围空气与我们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导入本课学习,教师提问:

1、你知道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