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第18讲酸和碱的中和反应Word格式.docx
《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第18讲酸和碱的中和反应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第18讲酸和碱的中和反应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例1】
(2018,宜宾)下表是部分常见物质的pH,在这些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物质
厕所清洁剂
橘汁
草木灰水
柠檬汁
pH
1.7
3.5
10.6
2.5
A.厕所清洁剂 B.草木灰水
C.柠檬汁D.橘汁
[答案]B 解析: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溶液显碱性,其pH>7,草木灰水的pH=10.6,所以草木灰水显碱性而厕所清洁剂、橘汁、柠檬汁的pH都小于7,显酸性,故选B。
【例2】
(2018,沈阳)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碱和稀盐酸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可以用氨水中和
D.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和反应概念的理解。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并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不一定每个中和反应都需要用酸碱指示剂来鉴别,如氢氧化铜和稀盐酸的反应等。
【例3】
(2018,聊城)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0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试回答:
(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Na+、Cl-
(2)16g
(3)解:
设10g稀盐酸样品中含HCl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36.5 40
x 16g×
5%
=
x=0.73g
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
100%=7.3%
答:
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7.3%。
解析:
(1)a点表示溶液的pH=7,这是NaOH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NaOH+HCl===NaCl+H2O,溶液中溶质为NaCl,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为Na+和Cl-。
(2)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NaOH溶液质量为16g。
(3)见答案。
1.(2018,青岛)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蛰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
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蛰伤处涂抹(D)
A.食醋(pH≈2) B.牛奶(pH≈6.5)
C.矿泉水(pH≈7)D.肥皂水(pH≈10)
2.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一定无关的是(C)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
C.在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取烧碱
D.在蚊虫叮咬处涂抹稀氨水可以减轻蚊虫分泌出的蚁酸造成的痛痒
A、B和D中都是利用酸和碱反应;
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取烧碱是碱与盐之间的反应。
3.下列关于pH的说法正确的是(D)
A.酸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强
B.碱溶液的pH大于7,盐溶液的pH等于7
C.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将pH试纸润湿
D.测定人体内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酸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A不正确;
碱溶液的pH大于7,但盐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如Na2CO3溶液的pH>7,(NH4)2SO4溶液的pH小于7,B不正确;
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若润湿则测得的pH不准确。
4.(2018,兰州)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
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B)
体液
唾液
胆汁
胰液
6.6~7.1
7.1~7.3
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5.如图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B)
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反应前后,Na+和Cl-的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H+和OH-的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H2O的数目不变
6.(2018,南京)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1)开始时_左__管溶液呈红色。
(2)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除酚酞外,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为_氯化钠__,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HCl__,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NaOH+HCl===NaCl+H2O__。
_admi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_d_m_i_n___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jn___
___
___________
_____`毬__€__h毬__€__─{__€__毬__€
配套练习
九年级化学试卷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玉米榨汁B.葡萄酿酒C.蔗糖溶解D.汽油挥发
【答案】B
【解析】A、玉米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答案】A
【解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错误;
C、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度也能减慢反应速度,错误;
D、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酸和碱的反应,不需要使用催化剂,错误。
故选A。
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3.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襄阳带到西藏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气体的
A.分子个数增多B.分子质量增大C.分子间隔增大D.分子体积变大
【答案】C
【解析】A、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增大,不是个数增多,错误;
B、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增大,不是分子质量增大,错误;
C、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增大,正确;
D、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会鼓起,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增大,不是体积增大,错误。
故选C。
4.一种新型材料C3N4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做切割工具。
在C3N4中,C为+4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是
A.+3B.+1C.-1D.-3
【答案】D
【解析】在C3N4中,C为+4价,设:
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3×
(+4)+4x=0,则x=-3。
故选D。
5.襄阳市正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大空气监测力度,改善环境状况B.有效防治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
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垃圾资源化D.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解析】A、加大空气监测力度,改善环境状况,正确;
B、有效防治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
正确;
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垃圾资源化,能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D、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污染,应合理使用,错误。
6.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下列和氧气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臭氧B.液氧C.石墨D.二氧化碳
【解析】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
A、氧气与臭氧均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正确;
B、氧气与液氧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液氧和氧气不是互为同素异形体。
错误;
C、氧气与石墨不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石墨与氧气不是互为同素异形体。
D、氧气是单质,二氧化碳是化合物,二氧化碳与氧气不是互为同素异形体。
错误。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解析】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磷元素,错误;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散逸到空气中,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D、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是溶液,错误。
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
B.将气体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中的少量CO2
C.将固体粉末加水溶解、过滤,除去CaO中的CaCO3
D.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线与羊毛线
【解析】A、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正确;
B、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正确;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将固体粉末加水溶解、过滤,除去的是CaO,不能除去碳酸钙,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D、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线燃烧产生特殊的气味,可以鉴别,正确。
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9.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H4+、Na+、NO3-、CO32-B.NO3-、Cu2+、SO42-、OH-
C.Mg2+、K+、SO42-、Cl-D.Ca2+、Na+、HCO3-、Cl-
【解析】pH=3的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A、CO32-能与H+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共存,错误;
B、OH-能与H+结合产生水,Cu2+与OH-结合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不能共存,错误;
C、四种离子相互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正确;
D、HCO3-和H+能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离子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则离子不能共存。
10.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有关该反应过程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c点,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
D.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解析】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铁先和硝酸银反应,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和硝酸铜反应。
A、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亚铁,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有白色沉淀,错误;
B、在c点,硝酸银已完全反应,硝酸铜没有全部参加反应,过滤后得到的固体是银与铜的混合物,银与铜都不能与盐酸反应,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正确;
C、在d点,硝酸银、硝酸铜已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是反应生成的Fe(NO3)2没有Cu(NO3)2,错误;
D、在e点,铁粉已经过量,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有银、铜、铁3种物质,错误。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一种金属与两种盐溶液反应时先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置换出来。
填空与简答题(每空1分,共16分)
1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用相应的化学式填空。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_____________(任意写出一种)。
【答案】
(1).N2;
(2).KClO3和MnO2(或KMnO4、H2O2和MnO2)。
【解析】本题考查了空气的组成,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难度不大,平时学习时注重积累。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化学式是N2;
(2)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是KClO3和MnO2(或KMnO4、H2O2和MnO2)。
12.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1)汉江是襄阳的母亲河。
汉江水属于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用铝制水壶在煤气灶或煤炉上烧水是利用了铝的_________性。
【答案】
(1).混合物。
(2).煮沸。
(3).导热。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水的净化和金属的性质。
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1)汉江水除了水外,还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用铝制水壶在煤气灶或煤炉上烧水是利用了铝的导热性。
13.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
(1)襄阳盛产山药、麦冬等经济作物,其中化肥对农作物的增产有重要作用。
请你选用N、P、K、O、H等元素,任意写出一种复合肥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在野外生火时常“钻木取火”。
“钻木取火”满足的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填序号)。
A.提供可燃物B.与氧气接触C.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3)冶金工业常用CO还原CuO来冶炼金属铜,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答案】
(1).KNO3[或NH4H2PO4、(NH4)2HPO4、(NH4)3PO4等,答案合理即可]。
(2).C。
(3).CuO+CO
Cu+CO2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肥的分类,燃烧的条件,一氧化碳的性质。
(2)“钻木取火”时,摩擦生热,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故选C;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时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CO
Cu+CO2。
14.2018年4月7日,我国“深海勇土”号载人潜水器完成运行阶段首航,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米,潜水领域再次获得新突破。
(1)潜水器使用了钛合金等新型合金材料,避免普通的钢铁制品长期使用会生锈。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___________直接接触。
(2)潜水器内所用的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一项是_________(填序号)。
A.不锈钢机械臂B.有机玻璃仪表盘C.钢缆绳D.真皮坐垫
(3)潜水器可用过氧化钠(Na2O2)来供氧。
过氧化钠能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俗名为纯碱的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答案合理即可);
(2).B;
(3).2Na2O2+2CO2=2Na2CO3+O2。
【解析】本题考查了铁锈蚀原理,常见物品材质的识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就会生锈。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直接接触。
(2)A、不锈钢机械臂是用不锈钢制成,属于金属材料;
不符合题意;
B、有机玻璃仪表盘是用塑料制成,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C、钢缆绳是用钢制成,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真皮坐垫是用真皮制成,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过氧化钠能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俗名为纯碱的物质,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
15.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作答:
(1)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A___C(填“>
”、“=”或“<
”);
(2)t3℃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B=A>
C
【解析】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A=C;
(2)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2℃时,A、B的溶解度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A、B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2℃时B的溶解度等于A的溶解度大于t3℃时C的溶解度,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
C。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16.图示中A一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钠盐,C、D为氧化物,A、B、C、D、E中都含有氧元素,且物质C的固体俗称“干冰”。
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分析后作答:
(1)物质C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O2;
(2).复分解反应;
(3).BaCl2+H2SO4=BaSO4↓+2HCl。
【解析】本题是框图型推断题。
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物质C的固体俗称“干冰”,C是二氧化碳,A是一种钠盐,A能生成二氧化碳,A可能是碳酸钠;
碳酸钠能生成B,B能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B可能是碳酸钙;
碳酸钠能与E反应,E能生成二氧化碳,E中含有氧元素,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E可能是硫酸;
硫酸能生成F,F能生成二氧化碳,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F可能是盐酸,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
D是氧化物,碳酸钙能生成D,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D可能是氧化钙。
将假设代入框图,假设成立。
因此:
(1)物质C是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O2;
(2)反应①是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②是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2+H2SO4=BaSO4↓+2HCl。
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8分)
17.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1)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于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答案】
(1).量筒;
(2).1/3;
(3).玻璃棒(或“烧杯、漏斗”等)。
【解析】本题考查了初中化学常见仪器的使用。
(1)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于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
(3)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或“烧杯、漏斗”等)。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选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提示:
BaCl2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
)
祺祺:
向试管I中慢慢滴入Mg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雯雯:
分别完成试管II和I中的两个实验后,接着进行如下探究,请分析后作答:
(1)雯雯经过分析推断,试管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步骤①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祺祺把沉淀M、N混合后加入AgNO3溶液和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祺祺把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滤液C全部倒入废液缸中,则废液缸内上层清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
【答案】
(1).Mg+Cl2+2NaOH=Mg(OH)2↓+2NaCl
(2).NaCl、Na2CO3;
(3).BaCl2+Na2CO3=BaCO3↓+2NaCl。
(4).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5).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