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模诗歌阅读汇编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2051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一模诗歌阅读汇编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一模诗歌阅读汇编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一模诗歌阅读汇编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一模诗歌阅读汇编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一模诗歌阅读汇编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一模诗歌阅读汇编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海一模诗歌阅读汇编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一模诗歌阅读汇编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一模诗歌阅读汇编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慷慨激昂B.清新流畅C.刚劲凝练D.凄苦悲凉

15.明代诗人徐用吾评价本诗的最后两句:

“观其结句,犹不免有悲伤之意,其与《诗

经》‘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同一用意。

”请从手法角度,联系全诗内容进行赏析。

13.(2分)D

14.(2分)D

15.(4分)结尾两句运用借景抒情(或以哀景衬哀情、虚写)的手法(1分),想象友人北归途中只有飞禽和衰败的野草相伴着友人的悲苦愁颜的情形,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担忧和悲伤之情,也写出了安史之乱给百姓和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2分),这与《诗经》中“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借鸿雁哀鸣来抒发流民内心的悲伤和对统治阶级的怨愤是同一用意。

【宝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唐多令

(宋)刘过①

安远楼②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糖多令》。

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

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

字改之,好龙洲道人。

一生屡试不第,怀才不遇。

力主抗金,恢复中原。

②安远楼:

在今武昌黄鹤山上,又称南楼。

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12、下列对小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

 

B.交代了参加聚会的对象。

C.交代了写作的社会环境。

D.交代了写作该词的原因。

13、下列对词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重过”点明故地重游,今昔对比,更添凄然之情。

B.以“能几日,又中秋”反衬出故人难以团聚的忧伤。

C.“浑是新愁”包含着忧国伤时之感与自伤身世之慨。

D.重过、故人、旧江山、少年等前后呼应,章法谨严。

14、扣住“满”“寒”二字,赏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两句。

12.C(2分)

13.B(2分)

14.以满地芦叶、一带江水写出眼前萧瑟的景象,这里的“满”字写满眼都是枯黄的芦叶,突出景色荒凉;

“寒”字将视觉转化为触觉,突出了景色凄冷;

烘托了词人内心凄凉感伤的心境;

为全词蒙上了一层黯淡的底色(奠定了感情基调)。

(4分。

答到一点给1分)

【崇明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秋夜客舍

(唐)杜甫

露下天高秋气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注释】①凤城:

指长安。

12.下列对本诗对仗情况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全不对仗B.两联对仗C.三联对仗D.四联对仗

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清新自然B.雄奇豪放C.清丽含蓄D.悲壮慷慨

14.结合全诗内容,赏析“北书不至雁无情”的表达效果。

(5分)

12.B13.C

14.诗歌前两联描绘了诗人旅居他乡所见的秋夜之下的凄清景致,加之羁留日久、遭逢病痛,因此产生对家书不至的埋怨。

但作者不直说家书不至原因,却言“雁无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让读者思考背后的原因所在,与下文倚仗眺望家国长安的忧思呼应。

评分说明:

表达方式2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

【虹口区】

(三)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12—14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

①颜钱塘:

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

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

渤海的古称。

12.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B.小令C.古体诗D.曲子词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涛骇浪排空而来;

“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

14.“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12.A(1分)

13.D(3分,“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

14.红日高照,秋云高远,水天相连,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

诗人并不直接写潮,而是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相烘托,展现江潮远远而来、铺天盖地的壮观景象,充分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白话译文:

江潮如雷,声震百里,隆隆滚过,手中的鸣琴呀,暂且停止了弹拔。

府中的官员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观看潮水呀,早早地在江边等着。

阳光照射下,秋云仿佛格外高远,海水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宽阔。

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万堆白雪,观潮的人啊,谁不感到寒气凛冽。

简析: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首联先把钱塘潮的声音送到读者耳边;

颔联写以钱塘县令为首,骑马鱼贯出城,等待大潮的到来;

颈联写天遇海宽,为大潮的到来作铺垫;

尾联写潮,突来似雪,给岸边的人们带来阵阵寒意。

全诗描绘了观潮时的壮观景象和观潮者的心情,构思巧妙,气势磅礴,冲淡壮逸。

【嘉定区】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14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①,刚道②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庄生天籁:

出自《庄子·

齐物论》,谓自然界的声响。

②刚道:

硬说。

12.下列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在扬州建造了平山堂,苏轼曾为平山堂写词,“山色有无中”句就选自该词。

B.上阕写景,虚实结合;

下阙写景议论,借驳宋玉表达“风无雌雄,不以谪为患”一旨。

C.“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一句借描写眼前美景,寄寓词人身受贬斥际遇的感慨。

D.词人在篇末写出只要有长风千里,令人痛快,内心便会充满浩然之气,坦荡洒脱。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词的一项是()(2分)

A.刚健遒劲B.慷慨激昂C.典雅庄重D.旷达豪迈

14.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阙的划线句。

12.B(2分)13.D(2分)

14(4分)答题示例:

前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碧山映江,优美平静:

(1分)后三句,狂风忽起,涛澜汹涌,白头翁驾一叶扁舟,在巨浪中掀舞。

(1分)前后动静斗转,动心骇目,(1分)凸显白头老翁搏击风浪的泰然气象,为后面阐发人生感悟做铺垫。

(1分)评分标准:

内容2分,手法1分,效果1分。

【静安区】

移居

(二)(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

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格律诗

B.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田园诗。

C.“相思则披衣”句写邻里交往自然随性,不受拘束。

D.“言笑无厌时”句写邻里交谈欢笑没有冲突的时候。

13.以下对语言风格的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明快峭拔B.幽默含蓄C.自然质朴D.平淡婉约

14.赏析“此理将不胜?

无为忽去兹”两句。

12.(2分)D

13.(1分)C

14.(5分)这种邻里畅谈欢饮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

用反问句强调对农耕生活中邻里交往之乐的由衷欢喜!

告诉大家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

(3分)此句以情化理,理入于情,理趣在笔墨之外,真情融于意象之中。

家常自然,意味深长。

(2分) 

【闵行区】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

送孙十尉温县

钱起

飞花落絮满河桥,千里伤心送客遥。

不惜芸香①染黄绶②,惟怜鸿羽下青霄。

云衢有志终骧首③,吏道无媒且折腰。

急管繁弦催一醉,颓阳不驻引征镳。

【注】①芸香:

指书香。

②黄绶:

黄色的印带,用来代指小官,这里指孙十将赴任的温县县尉。

③骧首:

抬头,指意气风发。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花落絮”点明了送别的时令。

B.“千里”写出孙十赴任路途遥远。

C.“急管繁弦”写音乐演奏的杂乱。

D.“征镳”指纵马踏上赴任的路程。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流丽含蓄 

B.豪迈雄奇 

C.清新明快 

D.深沉婉转

14、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12、(2分)C(反映的是主观情绪的急迫)

13、(2分)D(2分) 

A(1分)

14、(4分)首句描摹暮春之景来渲染离别的情绪,(1分)第二句以“伤心”二字直抒胸臆,写送别的难舍;

(1分)三四句以借代手法感叹孙十的怀才不遇(控有才华却志向不得伸展)(带有为其不平之意);

(1分)五六句直接表达勉励和劝慰之情;

(1分)最后两句写乐声的急迫和夕阳落下,表现不舍离别又不得不离别的矛盾心情;

(1分)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深沉的离别之情。

【任答一点得1分】

【浦东新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秋光 

陆游

小圃秋光泼眼来,老人隐几兴悠哉!

翩翩蝴蝶成双过,两两蜀葵相背开。

雨足疏篱引荒蔓,人稀幽径长新苔。

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邻翁卖药回。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泼”突出了秋色之浓,“隐几”则流露出悠然之态。

B.额联“”“两两”巧用叠词,凸显出自然风光的和美。

C.颈联“引”“长”二字,以动写静,静中显动,富有情趣。

D.全诗意象丰富,描绘细致,境界开阔,有浓郁的田园气息。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B 

A.浓艳明丽B.清新自然C.古朴典雅D.冲淡平易

14.扣住“待”字,赏析“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邻翁卖药回”两句。

家境贫寒,晚上生火做饭很晚。

但这样正好,可以等邻居卖药归来。

(1分)这两句上句实写,下句虚写,虚实结合。

(1分)一个“待”字,表现了乡间民风的淳朴,作者与邻里相处的和睦。

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普陀区】

(三)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14题(8分)

【中吕】普天乐·

秋怀

[元]张可久

为谁忙?

莫非命。

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

钓鱼子陵①,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注】指拒绝汉光武帝征召而隐居垂钓的的严子陵。

12.标题中的“【中吕】”是________名。

13.对这首元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份)

A.此曲以“忙”字为全篇诗眼,贯穿始终。

B.“西风”“红叶”紧扣标题中的“秋”字。

C.曲中化用语典、引用事典,皆贴切自然。

D.整首元曲语言风格刚健豪迈、沉郁蕴藉。

14.划线句解释为:

“哪怕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也曾艰难跋涉”或者“求取功名之路就像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样充满艰辛”。

你认为哪一种更好?

请结合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宫调

13.D

14.答案示例一:

前者好。

呼应“驿马”二字,表现出诗中的“我”出行之远、道路之艰;

和下句结合起来看,从蜀道到吴江,东西辗转,山路水路一一经历,益显奔波办差之忙之苦;

与归隐的闲适形成鲜明的对比;

更突出辛劳无果、虚掷时光而功名难遂的愤懑不平;

也使尾句“笑我飘零”的自嘲更有依托。

答案示例二:

后者好。

通过比喻将旅途的艰辛和仕途的艰难联系在一起,虚实结合;

给人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前后连着六句写自己的不得志:

日间奔波操劳,夜里孤灯苦读,仕途坎坷困顿,境遇落魄凄凉,功名未成发已白,一生碌碌无所为,由外在的飘零劳累到内心的失落凄苦,逐层深化;

自然而然地引出曲末倦仕归隐之念;

使诗人对命运的悲叹更显深沉。

【青浦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临江仙(五代)牛希济

洞庭波浪飐①晴天,君山②一点凝烟。

此中真境属神仙。

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③。

橘林霜重更红鲜。

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注】①飐zhǎn:

风吹物使其颤动②君山:

湖南岳阳市西南800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

③参然:

参差不齐的样子。

④罗浮山:

在广东惠州,为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

12.下列关于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标题看应是一首词B.从相对整齐的句式看应是古体诗。

C.从标题看出作品写的是神仙故事D.从写作的对象看是一首咏物词。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

A.慷慨激昂B.深沉含蓄C.清新明丽D.明快简洁

14.扣住“一点”,赏析“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点凝烟”两句。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A(2分)

13.C(2分)

14.运用衬托手法极写洞庭湖之大。

/在浩淼的洞庭烟波中,君山就如一点凝固的烟雾漂浮在茫茫大海之中。

以“一点”言君山之极小,以此衬托洞庭湖的浩瀚无边。

(附详细分析,供参考:

前句描写秋日天气晴好,视野开阔一览无余。

在微风的吹拂下水面上泛着波浪。

后句写处于茫茫洞庭湖中君山极其渺小,似一点凝烟,似有似无,时隐时现,如若不是晴天几乎难寻踪迹。

由此衬托出湖的广阔无边。

附:

【诗歌赏析】

牛希济《临江仙》共七首,都是咏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特点是语言芊绵温丽,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其凭吊蕴含凄凉之意,深得咏史之味。

这首词咏罗浮仙子。

上片“洞庭”两句,极言洞庭之大,写景颇佳。

下片好在景与情生,仙境有人情。

“万里平湖秋色冷”,着一“冷”字,境界全出,极妙。

此词作者运用了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充分地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洞庭湖的神韵。

词中描写的洞庭秋景真真幻幻,真中有幻,幻中有真,真幻难辨。

洞庭素称“八百里”,说波浪连天,湖中君山犹似一点,虽不免夸张,终属真境;

说君山是神仙所居,上有“玉楼珠殿”,与明月交辉,则是神话传说,属幻境。

说湖中星影参差,随波上下,湖畔霜华遍野,橘林如丹,是真境;

说洞庭与千里之外岭南的罗浮山相连,却是传闻之词,应属幻境。

真境固然歌颂了山河壮阔,幻境,又为这壮阔着上了奇丽色彩。

真真幻幻,虚虚实实,共同构成这阔大的意境,衬托出词人阔大的襟怀。

此词在语言运用上,祟尚自然平易,“甚蕴藉有情致”(郑振铎语),给人一种清新明丽的感觉。

【松江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对雪(唐)杜甫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

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

无人竭浮蚁①,有待至昏鸦。

【注】①浮蚁:

指酒。

12.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用“北雪”、“胡云”是因北方多雪,长沙属南方,偶有雪。

B.颔联写雪随风而飞,间有未落之叶,在雨雪之中诗人不能赏花。

C.“金错囊徒罄”句写作者已经囊中羞涩,已经没有买酒的钱了。

D.“银壶酒易赊”是诗家常用语,藏一字于其中,“易”实“不易。

A.清新自然 

B.雄起瑰丽 

C.高亢豪放 

D.沉郁顿挫

14.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

12.(2分)B

13.(2分)D

14.(4分)答案示例:

通过间接抒情写出作者面对着漫天的飞雪,感受着凌冽刺骨的寒意,预饮酒,却无人与之为伴,无人与之对酌的孤独情状,诗人只能等待归巢的“昏鸦”。

这“昏鸦”这一意象卷入落魄的流浪人的心里,即言诗人等待时间之久,又写出了诗人的形单影只,漂泊无着,有家难归的孤寂与苦闷,感染力强。

间接抒情1分,意象解析1分,复杂情感2分

【徐汇区】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宋)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注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

〔注〕桂:

古时称科举及第为“折桂”。

12.依据诗意,欧阳秀才游江西的目的不会是()。

A.游学B.宦游C.交游D.游历

13.对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对方着笔B.比喻新颖贴切

C.以落花写离情D.以西江梦点题

14.后六句不抒离情而写别意,结合内容作赏析。

12.B

13.C

14.先以“无梧桐”自谦,将门人赞喻为凤凰,希望他振翅高飞;

又提醒他去江西后善自择居,不与乌哺类卑俗之人交往,并叮嘱他不忘游学为科举的梦想,最后举杯祝福他异日折桂。

句句用喻,含蓄又形象地表达了师长对门人的赞誉、叮咛和期望。

【杨浦区】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14题。

离亭燕(北宋)张昇①

一带江山如画。

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光相射。

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

烟外酒旗低亚②。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①张昇,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胜到衰的时代转变。

②低亚:

低垂。

12.从题材角度看,本文属于。

13.对于此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潇洒”一词尽显萧疏明丽而又脱俗的风致。

B.“浸”字展现了水天相接,浑然一体的景象。

C.“相射”描摹了波光潋滟,晶莹剔透的画面。

D.“云际”句由远及近,由景物转到人物情志。

14.请对末句“寒日无言西下”进行赏析。

12.(写景)咏史/怀古(1分)

13.C(3分)

14.(4分)意为“凄冷的夕阳默默地向西沉下。

”(1分)“无言”为拟人手法,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感,景中寓情,渲染了孤寂苍凉的气氛,也暗示了作者对宋朝由盛到衰哀叹/感伤的内心。

以景结尾,意蕴无限,令人回味。

【手法1分,景物特点1分,情感1分】

【长宁区】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唐)高适

践更①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②高。

[注]①践更:

此处指服役的士卒。

②太白:

星座名,古时认为是将星。

A.本诗的押韵符合律诗的要求。

B.本诗是送别诗,也是边塞诗。

C.“何如州县劳”在本诗中没有直接回答。

D.“军容随赤羽”句写军队如飞鸟般疾行。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清新流畅B.慷慨激越C.委婉含蓄D.雄浑悲壮

14.本诗与一般的伤感失落的送别之作颇不相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D(2分)

首联点出送别,一“登”一“指”颇有昂扬气概,并无远别的悲伤;

颔联问别,不用寻常慰别之语,而以“关山事”与“州县劳”对比发问,表现诗人对友人送兵远行的关切。

从全诗看,此处也暗含了诗人对立功边塞的神往;

颈联描绘出行情景,精炼“随”“引”二字、巧用自然景色衬托部队风貌,勾画出军容的整肃威武和白少府赴边的英姿,透露出对白少府治军的赞扬;

尾联写对友人的慰勉,预言白少府此行必能建功,以昂扬的情调送别友人,也含有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

全诗激昂雄壮,与伤感失落的送别之作颇不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