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2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1953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2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模块2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模块2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模块2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模块2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块2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模块2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2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块2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危机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

②国际关系: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B.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2.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胡佛在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同时,也部分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

(1)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

(2)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二、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具体可划分下列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33年到1935年,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医治创伤,结束混乱状态。

第二阶段是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第一阶段着重于复兴,第二阶段着重于改革,而救济贯穿两个阶段的始终。

1.经济新政

(1)措施:

以《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为核心的经济措施是“新政”的主体。

经济措施执行的效果决定着“新政”的成败。

事实证明,罗斯福的经济措施总体上是正确的。

这些措施遏制了经济大萧条,虽有曲折却一步一步地把美国经济引向复苏。

(2)作用:

罗斯福经济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经济的模式,使其从自由放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为国家干预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从新政开始,联邦政府承担起确保经济正常运转的责任,不仅要宏观调控,还要通过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险等途径积极介入分配,经济运行的好坏成为判断政府成败的关键,政府不干预经济的自由放任主义宣告结束。

2.社会救济与保障新政

直接救济

开展紧急社会救济,以直接救济为主,即直接向贫困人群发放救济金、食品和其他物资

实施“以工代赈”

作为一种救济方式,“以工代赈”的最大特点是,政府创设工作岗位,让救济对象参加工作,获得报酬,从而解决自己乃至家庭的生计问题

制定社会保障法

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不久即安排人起草社会保障方面的法案,要求该法案能使每一个美国公民的生活都有保障

社会保障新政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国家干预社会生活,让联邦政府为个人和社会福利承担重要的责任。

罗斯福关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一系列立法行动和措施,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3.环境保护新政

建立环境保护机构和组织

如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等

环境保护立法

1933年,国会通过《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

同年,国会所通过的《农业调整法》中也有鼓励休耕的内容

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建设

小工程以水土保持示范区为代表,1937—1941年,各州共建立500多个水土保持示范区。

大工程以田纳西河流域整治工程为代表

首先,新政把19世纪末开始的自然资源保护运动推向高潮,促进了美国资源保护体系的初步形成。

其次,新政创造的生态环境遗产为战后美国的环保运动和环保主义奠定了思想和人文基础。

最后,罗斯福开创的政府大规模干预资源保护的政策实践对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强化对环境问题的干预有直接影响。

4.政治体制新政

积极扩充总统的权力;

构建“大政府”,设立新的总统办公室;

扮演“议长”角色,频频使用否决权;

使最高法院成为“罗斯福法院”。

使美国国家体制发生重要变化,将“总统中心”或“总统主导”巩固下来并制度化,使以国会为中心的近代总统制向以总统为中心的现代总统制过渡。

5.外交新政

从拒绝承认苏联到美苏建交;

从“恶邻外交”到“睦邻外交”;

从孤立主义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并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与苏联建交,既有抵制德、日、意法西斯的考虑,又有向苏联出售农产品的考虑。

美国对拉美实行“睦邻外交”,既有防止法西斯渗入和影响拉美的目的,又有更好控制拉美这一重要的原料供应、商品输出和投资市场的目的。

美国介入反法西斯战争,成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全速开动军事工业和相关民用工业,既可达到支援反法西斯国家的目的,又可达到彻底解决国内失业问题的目的。

综上所述,多维的罗斯福新政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它是经济新政、社会保障新政、环境保护新政、政治体制新政和外交新政等的综合体。

三、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及其评价

1.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时代潮流

新政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济实力

美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民主传统

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理论依据

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个人因素

罗斯福的个人努力

2.多角度评价罗斯福新政

现代化

角度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缓解了经济危机,探索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社会

文明

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流浪等),缓和了社会紧张局势

生态

罗斯福新政中的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整体

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共同反映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借鉴,这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1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影响

史料一 笔者认为,1929—1933年大危机……在美国之所以特别严重是由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那些刺激生产迅速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

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结束,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面;

世界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场急剧缩小;

严重的信贷危机使分期付款的办法开始失灵;

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又加深了工业危机;

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内市场缩小;

信用危机又进一步加重了工农业生产危机;

更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

史料二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

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

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导致经济大危机出现和加剧的因素。

解读史料关键是注意分号的运用。

史料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导致经济大危机的因素。

(2)史料二主要反映了经济大危机的后果。

解读时注意史料分为两层意思。

第一层说明了当时人们生活非常困苦,第二层说明了当时工人大量失业。

(1)史料一主要分析了导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因素,作者特别强调了哪一因素?

试解:

                           

                              

【提示】 作者重点强调了“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史料二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及根源。

【提示】 直接原因: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

根源: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探究2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

史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

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

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

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史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1)史料一阐述了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的改革措施,体现了国家加强对农业的干预,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2)史料二表明了罗斯福新政期间部分人对新政实质的误解。

表面上看,罗斯福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但实质上还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提示】 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

(2)根据史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提示】 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素养3—历史解释]

一、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

1.对策

(1)提高关税:

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

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教训

(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

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4.新起点:

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素养4—唯物史观]

客观评价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长期以来,胡佛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指责和误解,历史教科书充斥着这位“无能总统”的惨淡形象。

有学者认为,胡佛虽然在大萧条中思想准备不足,但还是有所作为的,在主观上试图力挽狂澜,主张政府干预,而非完全地自由放任。

他在自己的经济哲学和治国经验的指导下,从一开始就为控制经济衰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胡佛并非一位无能、无为的总统,也不是自由放任主义的典型代表,并且他的反危机措施和罗斯福“新政”有多方面的联系。

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以免其重蹈覆辙。

1.(2018·

山东日照一模)下面是1925年美国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根据乔纳森·

休斯等《美国经济史》整理)。

这份统计数据反映了美国(  )

A.贫富分化使社会购买力明显下降

B.消费市场孕育着极大不安全因素

C.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D.股票投机过渡导致市场虚假繁荣

B [由图可知,1925年时,美国消费者分期付款比例很高,这会造成市场虚假繁荣,孕育着极大不安全因素。

故选B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贫富分化,故A项错误;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科技进步的影响,故C项错误;

材料信息未涉及股票投机,故D项错误。

]

2.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说:

“1929年危机之后,政府的大财政都变成常态了……凯恩斯主义现在比较流行,已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这可能是个不幸的事情。

”张军认为凯恩斯主义(  )

A.遭到众多国家的抵制

B.刺激经济具有时效性

C.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性

D.损害后发国家的利益

B [根据“大财政都变成常态了”可知凯恩斯主义的流行,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这可能是个不幸的事情”可知,各国形成对凯恩斯主义的依赖,从而丧失了自主判断的能力,说明凯恩斯主义也只能在一定的时期有效,如果长期依赖,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故B项正确;

从材料可知经济思想具有时效性,但并不是强调其对经济发展具有危害性,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区分先发还是后发国家,故D项错误。

3.(2018·

江苏苏北四市一模)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

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

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  )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社会保险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

C [根据“让无功者不劳而获”,可知宣言主要针对《社会保险法》,反对政府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C项正确;

材料内容与金融无关,排除A项;

全国工业复兴法无法体现“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排除B项;

《全国劳工关系法》调整资本家和工人的劳资关系,与“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无关,排除D项。

4.(2018·

江苏镇江一模)1937年到1939年间,美国所有股票的价值几乎都贬了一半,企业破产率上升了50%,国债翻了一倍,失业率比1931年的16.3%还高出0.9%。

据此,下列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评价罗斯福新政应忠于历史本真

B.新政已完全摆脱经济大萧条状态

C.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已宣告失败

D.基于此数据即可以完全否定新政

A [材料反映了1937年到1939年间,美国经济状况并未好转,当时正是罗斯福新政之后,这说明评价罗斯福新政应忠于历史本真,从历史事实出发,故A项正确;

材料并不能说明新政已完全摆脱经济大萧条状态,故B项错误;

仅凭材料数据也无法体现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已宣告失败,故C项错误;

基于此数据也不能完全否定新政,故D项错误。

考点2

从大发展到大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政策

1.二战后经济政策的调整: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先后进行过三次大的调整。

第一次大的调整发生在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第二次大的调整发生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时期;

第三次大的调整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

(1)第一次经济政策调整: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罗斯福政府实施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在这次经济政策调整中,各国政府职能急剧扩张,对经济生活干预的范围较广、力度较大。

主要措施有:

加大国有化程度;

尽量扩大就业;

普遍建立福利制度;

政府直接参与并主导国民收入再分配等。

(2)第二次经济政策调整:

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的“滞胀”困境,英美等国大刀阔斧地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这次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有:

紧缩货币,削减国家的直接社会福利支出,推行社会福利计划多元化、私人化和市场化;

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推行以股权分散化为特征的“人民资本主义”;

实行有利于富人和企业的税制改革,刺激投资等。

(3)第三次经济政策调整:

这次调整的背景是西方国家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行反通货膨胀政策以后,普遍陷入“双高”状态,即政府公共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政府公共债务居高不下。

这次调整遵循“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原则,一手削减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开支,另一手调整税收,降低利率,以此来刺激消费与投资。

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2.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主流经济思想的演变

(1)凯恩斯主义挽救了大危机中的西方经济,其经济理论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石。

二战后,主要发达经济体全面奉行国家干预,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创下了西方经济增长的黄金30年。

但凯恩斯主义的过度推行使得国家经济功能膨胀,政府债台高筑,再加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石油危机的冲击,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胀”困境,凯恩斯主义失灵。

(2)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失灵,自由市场思潮卷土重来,货币主义学派(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重塑“无形之手”理论,形成了新自由主义。

里根政府和撒切尔政府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石,推行私有化浪潮,将二战后西方国家支撑经济的框架统统打碎。

(3)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奉行“第三条道路”,既反对完全自由放任的政府,又反对过度干预的政府,将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力主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

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

等等)和理性预期学派(奉行比货币学派更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结合起来,使美国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二、建立“福利国家”——社会保障

1.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

3.历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

1973年经济危机后受挫但仍继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缩小规模。

4.评价

(1)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三、第三产业兴起——经济结构

1.原因:

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3.作用

(1)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2)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3)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

四、“新经济”出现——增长模式

1.定义:

它是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以规模收益递增为特征、以享受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外部性为条件、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手段而存在的经济形态。

2.背景:

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3.特点: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4.作用: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探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一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史料二 1973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

面对这种病症,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

——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1)史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说明凯恩斯认为需要通过干预经济的方式去纠正自由主义的弱点,以实现经济的最大发展。

(2)史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这表明凯恩斯主义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重新调整。

(1)指出史料一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这一理论的实践。

【提示】 定位:

政府用经济办法调节有效需求,刺激消费,即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实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的“病症”和各国政府的解决办法。

【提示】 “病症”:

“滞胀”。

解决办法:

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英美等国家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方式及实质

1.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

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3)财政政策调节。

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2.实质

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认识

1.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资本主义为克服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而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

2.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3.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为了与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较量而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经验。

1.1966年,美国仅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一项支出,就比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和食品券这两项最主要的社会救济开支的总和还高出十倍。

这说明美国福利政策的特点是(  )

A.逐渐抛弃弱势群体   B.重点保护劳动人口

C.加大财政支出力度D.增多福利保障项目

B [根据材料文字“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一项支出”“比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和食品券……开支的总和还高出十倍”可知,美国福利政策的特点是重点保护劳动人口,B项表述符合题意。

2.(2018·

河北唐山一模)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