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浙江种植的国审品种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1792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宜浙江种植的国审品种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适宜浙江种植的国审品种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适宜浙江种植的国审品种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适宜浙江种植的国审品种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适宜浙江种植的国审品种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适宜浙江种植的国审品种Word格式.docx

《适宜浙江种植的国审品种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宜浙江种植的国审品种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适宜浙江种植的国审品种Word格式.docx

2.移栽秧龄25~30天,宽行窄株栽插为宜,栽插株行距13.3×

30厘米或16.7×

26.6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8万左右。

3.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碳铵20~30千克做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混合施用;

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

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16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

5.重点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广东中南及西南,广西桂南和海南稻作区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655号,该品种还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和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中等肥力田块作一季中稻种植;

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国审稻2012013

株两优189

湖南希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株1S×

R189

省级审定情况:

2009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1.2天,比对照株两优819短0.3天。

每亩有效穗数21.9万穗,株高85.8厘米,穗长20.0厘米,每穗总粒数112.2粒,结实率82.0%,千粒重27.5克。

稻瘟病综合指数3.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5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白背飞虱,高感褐飞虱。

整精米率60.0%,长宽比2.8,垩白粒率84%,垩白度19.8%,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4%。

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7.2千克,比对照株两优819增产5.9%;

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472.7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7.7%。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0.0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6.8%。

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8.6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3.0%。

1.水育秧3月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20千克,秧龄28天内。

2.4.5~5叶移栽,移栽密度16.5×

20厘米,每穴插2粒谷秧;

旱育抛秧3月15~20日上盘,秧龄3叶1心,亩基本苗8~10万。

3.中等偏上施肥水平,重施底肥,多施有机肥,早施追肥,重施磷、钾肥,后期看苗补肥。

4.浅水栽秧,湿润灌溉,适时晒田。

5.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主要病虫害。

适宜在江西、湖南、浙江、安徽省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国审稻2012014

陆两优17

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陆18S×

中嘉早17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

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1.7天,比对照株两优819长0.2天。

每亩有效穗数21.3万穗,株高88.2厘米,穗长18.6厘米,每穗总粒数119.4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6.0克。

稻瘟病综合指数3.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

整精米率63.4%,长宽比2.3,垩白粒率97%,垩白度22.9%,胶稠度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9%。

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3.8千克,比对照株两优819增产5.2%;

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454.8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3.6%。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9.3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4.5%。

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0.3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3.4%。

1.3月底至4月初播种,旱育秧适当早播,秧田亩播种量2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

2.旱育秧3~4叶抛栽,抛栽密度每平方米28穴,水育秧4.5~5.0叶移栽,栽插密度16.5×

20厘米,每穴栽插2~3粒谷苗,亩基本苗8万以上。

3.中等肥力田块亩施纯氮10千克、五氧化二磷5千克、氧化钾6千克;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

4.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亩总苗数达到25万苗时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以湿为主,抽穗期保持田面浅水,灌浆期干湿交替,忌断水过早。

5.播前用药剂浸种消毒,秧田期注意防治稻蓟马、稻蟓甲等,本田期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和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

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省及安徽省长江以南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国审稻2012015

中早39

中国水稻研究所

嘉育253/中组3号

2009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籼型常规水稻品种。

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2.2天,比对照株两优819长0.7天。

每亩有效穗数19.6万穗,株高82.0厘米,穗长17.6厘米,每穗总粒数125.3粒,结实率84.1%,千粒重26.0克。

稻瘟病综合指数1.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白背飞虱。

整精米率69.1%,长宽比1.9,垩白粒率98%,垩白度22.5%,胶稠度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2%。

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7.8千克,比对照株两优819增产2.0%;

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458.1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4.4%。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2.9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3.1%。

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3.7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6.1%。

1.塑料软盘育秧3月20~25日播种,地膜湿润育秧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秧田亩播量40千克左右。

2.亩栽插基本苗10万左右。

3.需肥量中等偏上,适当增施钾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亩施纯氮10~12千克,氮、磷、钾肥比例为1:

0.5:

1。

4.浅水分蘖,适时晒田,多露轻晒,有水抽穗,干湿壮籽,成熟收割前4~6天断水,忌断水过早。

5.严格种子消毒防止恶苗病的发生;

及时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

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省及安徽省长江以南白叶枯病轻发区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国审稻2012016

株两优22

中国水稻研究所、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中早22

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4.6天,比对照金优402短2.5天。

每亩有效穗数20.7万穗,株高89.3厘米,穗长19.3厘米,每穗总粒数122.0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7.6克。

稻瘟病综合指数3.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白背飞虱7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

整精米率50.6%,长宽比2.5,垩白粒率92%,垩白度20.8%,胶稠度6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2%。

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1.3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6.4%;

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455.6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7.9%。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3.5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7.1%。

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7.0千克,比金优402增产4.4%。

1.3月下旬播种,插秧前5~6天施送嫁肥。

2.适时早栽,插植密度17×

20厘米或每平方米抛栽40穴,亩基本苗8~10万。

3.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亩施纯氮10千克,氮、磷、钾肥比例为1:

0.6:

0.7。

4.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水,灌浆期干湿壮籽,防止断水过早。

5.注意防治稻瘟病、恶苗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在江西、湖南省、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省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国审稻2012017

五优156

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

五丰A×

R156

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8.3天,比对照金优402长1.2天。

每亩有效穗数22.3万穗,株高90.1厘米,穗长18.6厘米,每穗总粒数116.1粒,结实率78.8%,千粒重26.0克。

稻瘟病综合指数4.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白背飞虱,中感白叶枯病。

整精米率49.6%,长宽比2.5,垩白粒率62%,垩白度13.8%,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7%。

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1.7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5%;

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451.4千克,比金优402增产6.9%。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6.6千克,比金优402增产5.6%。

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1.5千克,比金优402增产7.4%。

1.培育壮秧,可抛秧或小苗带土移栽,塑料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栽插规格16.5×

20厘米,每穴栽插2~3粒种子苗。

2.中等偏上肥力水平种植,亩施纯氮10~12千克,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为1.0:

1.0~1.2,亩施25%水稻专用复合肥50千克作基肥,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亩追施尿素5.0~7.5千克、氯化钾5千克,幼穗分化期亩追施尿素5千克、氯化钾7.5千克。

3.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后期忌断水过早。

4.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适宜在江西、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省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国审稻2012018

早丰优402

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早丰A×

R402

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7.7天,比对照金优402长0.6天。

每亩有效穗数22.9万穗,株高89.2厘米,穗长17.6厘米,每穗总粒数107.2粒,结实率79.5%,千粒重26.2克。

稻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白背飞虱,中感白叶枯病。

整精米率48.3%,长宽比2.8,垩白粒率69%,垩白度14.8%,胶稠度6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4%。

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5.9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3.3%;

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437.9千克,比金优402增产3.7%。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6.9千克,比金优402增产3.5%。

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1.2千克,比金优402增产5.3%。

1.亩大田用种量,移栽1.0~1.5千克、抛秧1.5~2千克。

2.施肥掌握基肥足、追肥早、穗粒肥巧的原则。

3.干湿相间促分蘖,及时晒田,孕穗时以湿为主,保持田间有水;

后期干湿交替壮籽,切忌脱水过早。

4.播种前强氯精浸种,防止恶苗病等种子带菌病害发生;

及时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等病虫害。

适宜在广西北部、湖南中南部、江西、福建北部、浙江省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国审稻2012019

徽两优6号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1892S×

扬稻6号选

2008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5.1天,比对照Ⅱ优838长1.5天。

每亩有效穗数16.1万穗,株高118.5厘米,穗长23.1厘米,每穗总粒数173.2粒,结实率80.8%,千粒重27.3克。

稻瘟病综合指数5.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感白叶枯病,抽穗期耐热性一般。

整精米率58.8%,长宽比2.9,垩白粒率33%,垩白度6.9%,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7%。

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3.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3%;

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72.7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4%。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8.0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4%。

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4.2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2%。

1.4月底或5月初播种育秧,亩播种量15千克,秧龄30天,培育带蘖壮秧。

2.大田栽插密度20×

23.3厘米或16.7×

26.7厘米,每穴1~2粒种子苗,亩基本苗6~8万。

3.需肥水平中等偏上,施足基肥和面肥,早施分蘖肥,增施穗粒肥。

4.浅水栽秧,适水活棵,干湿交替促分蘖,及时烤田,忌断水过早。

5.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防治恶苗病,及时防治稻瘟病、稻蓟马、螟虫、稻飞虱和稻曲病等病虫害。

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国审稻2012020

圣丰2优651

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圣丰2A×

南恢651

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7.7天,比对照Ⅱ优838长3.8天。

每亩有效穗数17.3万穗,株高125.7厘米,穗长25.6厘米,每穗总粒数159.3粒,结实率80.7%,千粒重28.6克。

稻瘟病综合指数4.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差。

整精米率49.9%,长宽比2.6,垩白粒率51.5%,垩白度12.2%,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8%。

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7.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4%;

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81.0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0%。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4.1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2%。

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9.6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4%。

1.稀播匀播育壮秧,插足基本苗。

2.施足基肥,早施追肥,50%作基肥,40%作为分蘖肥,10%作穗肥,氮、磷、钾肥比例为1:

3.深水返青,浅水促蘖,湿润稳长,及时搁田,中后期湿润灌溉,切忌断水过早。

4.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国审稻2012021

徽两优996

合肥科源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R996

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2.4天,比对照Ⅱ优838短1.2天。

每亩有效穗数15.9万穗,株高113.6厘米,穗长24.0厘米,每穗总粒数180.7粒,结实率80.1%,千粒重26.8克。

稻瘟病综合指数5.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感白叶枯病。

整精米率61.0%,长宽比2.8,垩白粒率40%,垩白度9.7%,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1%。

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6.0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0%;

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75.6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0%。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5.8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0%。

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2.6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6%。

1.适时播种,培育带蘖壮秧。

5.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防治恶苗病;

及时防治稻瘟病、稻蓟马、螟虫、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

国审稻2012022

湘两优396

华容县湘亿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湘39S×

L06

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8.2天,比对照Ⅱ优838短5.4天。

每亩有效穗数16.3万穗,株高116.9厘米,穗长24.0厘米,每穗总粒数176.9粒,结实率80.4%,千粒重26.9克。

稻瘟病综合指数6.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感白叶枯病,抽穗期耐热性一般。

整精米率55.9%,长宽比2.8,垩白粒率62.3%,垩白度13.6%,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9%。

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6.0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0%;

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71.4千克,比Ⅱ优838增产5.5%。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3.7千克,比Ⅱ优838增产5.7%;

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3.0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9%。

1.适期播种,秧龄25~30天,培育多蘖适龄壮秧。

2.中上等肥力田块,栽插规格16.7×

26.7厘米,亩栽1.5万穴。

3.亩施肥总量纯氮14~18千克、磷肥40~50千克、钾肥15千克,其中,60%做基面肥;

移栽活棵后亩追尿素5~8千克促分蘖,孕穗至破口期亩追穗粒肥尿素3~5千克。

4.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后期干湿交替,一般亩达18万苗时排水晒田。

5.综合防治病虫害,尤其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

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国审稻2012023

Ⅱ优330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Ⅱ-32A×

闽恢3301

2008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5.6天,比对照Ⅱ优838长1.8天。

每亩有效穗数16.4万穗,株高124.3厘米,穗长25.3厘米,每穗总粒数164.0粒,结实率80.1%,千粒重28.9克。

稻瘟病综合指数4.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感白叶枯病,抽穗期耐热性一般。

整精米率61.6%,长宽比2.6,垩白粒率60%,垩白度15.5%,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7%。

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9.8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0%;

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55.8千克,比Ⅱ优838增产3.8%。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7.8千克,比Ⅱ优838增产5.4%。

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4.8千克,比Ⅱ优838增产1.3%。

1.育秧适时早播,稀播匀播,秧龄30天以内,培育多蘖壮秧。

2.栽插株行距20×

23厘米或23×

23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基本苗4~6万。

3.施足基肥,适当控氮肥,亩施纯氮10~12千克,氮、磷、钾肥比例1:

0.7,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5%、35%、7%、3%,早施分蘖肥,中后期注意增施磷、钾肥。

4.浅水插秧,深水返青,薄水勤灌促分蘖,够苗晒田控分蘖,后期干湿交替,养根保叶防早衰。

5.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国审稻2012024

德香410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德香074A×

泸恢H103

2008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4.4天,比对照Ⅱ优838长0.8天。

每亩有效穗数15.5万穗,株高125.0厘米,穗长25.9厘米,每穗总粒数162.1粒,结实率79.9%,千粒重31.1克。

稻瘟病综合指数5.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一般。

整精米率52.1%,长宽比2.7,垩白粒率44.3%,垩白度8.6%,胶稠度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