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技术交底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1750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工程技术交底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钢筋工程技术交底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钢筋工程技术交底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钢筋工程技术交底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钢筋工程技术交底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工程技术交底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钢筋工程技术交底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工程技术交底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工程技术交底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钢筋冷拉前对钢筋长度标识及各项冷拉数据进行校验、复核,确保冷拉钢筋质量,并做好记录。

冷拉时,严禁冷拉线两端站人或跨越、接触被冷拉钢筋。

3.1.2.1.2根据工地情况准备采用调直机对直径≤10mm的Ⅰ级钢筋进行调直切断。

在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安装承受架时,承受架料槽中心线应对准导向筒、调直筒和下切刀孔的中心线。

(2)安装完毕后,应先检查电气系统及其它元件有无损坏,机器连接零件是否牢固可靠,各传动部分是否灵活。

确认各部分正常后,方可进行试运转。

试运转中应检查轴承温度,查看锤头、切刀及剪切齿轮等工件是否正常。

确认无异常状况时,方可进料、试验调直和切断。

(3)按所需调直钢筋的直径,选用适当的调直块,曳引轮槽及传动速度。

调直块的孔径应比钢筋直径大2mm~5mm,曳引轮槽宽,应和所需调直钢筋的直径相符合。

(4)必须注意调整调直块。

调直简内,一般设有五个调直块,第1、5两个调直块须放在中心线上,中间三个可偏离中心线。

先使钢筋偏移3mm左右的偏移量,经过试调直,如钢筋仍有慢弯,可逐渐加大偏移量直到调直为止。

(5)导向筒前部,应安装一根长度为1m左右的钢管。

需调直的钢筋应先穿过该钢管,然后穿入导向筒和调直筒内,以防止每盘钢筋接近调直完毕时其端头弹出伤人。

(6)在调直块未固定,防护罩未盖好前,不得穿入钢筋,以防止开动机器后调直块飞出伤人。

3.1.2.2钢筋的切断

钢筋切断采用钢筋切断机和无齿锯,在钢筋下料前,应先检查钢筋切断机的机械性和切断机的刀口是否松动或损坏,对刀口松动过大的或刀口破损的应及时更换。

凡进行电渣压力焊接、钢筋顶棍和各种质量保证用具的钢筋必须用无齿锯切割。

钢筋断料应依据钢筋下料单,合理对原料进行分配,尽量减少过长的钢筋废料。

钢筋断料时应避免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时产生累计误差,在工作台上必须标出尺寸、刻度线。

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弯曲现象,若切断时发现劈裂、缩头、严重弯头,应切除。

操作人的手要远离切断机刀口,并抓紧钢筋。

为提高生产效益,钢筋切断可数根进行。

为保证钢筋的下料正确,一般在钢筋未段制作限位,并应根据限位位置进行试加工,如下料尺寸不符合要求,可作适当调整,直到位置正确为止,最后将限位固定进行批量切断。

3.1.2.3钢筋的弯曲

在钢筋弯曲、成型前应先要复核下料尺寸,了解不同规格钢筋的弯钩增长值和弯曲伸长值。

钢筋弯曲采用钢筋弯曲机。

钢筋弯曲成型可采用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一般为提高工效采用机械弯曲成型,同钢筋切断机一样,也可数根弯曲。

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根据料牌上标明的尺寸,用笔将各弯曲点位置标出来。

Ⅰ级钢筋末端作成135°

(90°

、180°

)弯钩时,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箍筋直径的2.5倍。

使用Ⅰ级钢作为受力钢筋时,端部要设置180°

弯钩,弯钩平直长度不少于10d,且弯钩内圆直径为2.5~3d。

如图:

Ⅱ级钢筋末端做90°

弯钩时,起圆弧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平直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弯曲细钢筋(HPB235φ6、ф8等)时为了使弯弧一侧的钢筋保持平直,挡铁轴宜做成可变挡架或固定挡架(加铁板调整)。

钢筋弯曲不得有裂缝,Ⅰ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调直和弯曲,其它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弯曲。

3.1.2.4钢筋定位钢筋的加工

定位钢筋的加工:

水平、竖向梯格筋。

如图:

本工程中起定位作用的钢筋有:

梯格筋定位支架。

梯格筋中代替作为顶棍的钢筋必须涂刷防锈漆,采用无齿锯断料。

3.1.2.5箍筋的加工

为确保弯曲钢筋下料准确,无齿据与切料卡板固定牢固,并按弯曲角度确定卡盘定位尺寸,保证弯出箍筋尺寸准确。

本工程中应用箍筋均为Ⅰ级钢筋末端作成135°

弯钩时,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为钢筋直径的10倍,长短一致,并平行。

3.1.3钢筋加工注意事项

3.1.3.1所有钢筋正式加工前制作样板,符合要求后批量生产。

每加工50~100个箍筋,要对所用模具定位标记从新复核后,再做样板合格后,方可继续批量加工。

3.1.3.2加工好的钢筋要按配料单逐个对照料牌验收,并分品种、规格堆放,成型好的箍筋全部捆扎好,堆放整齐,所有成型好钢筋均要挂牌,表明用途、代号。

3.2钢筋绑扎

3.2.1钢筋的搭接、锚固

3.2.1.1钢筋锚固

(本工程抗震等级为三级,LaE=La):

砼强度等级为C35时,Ⅰ级钢筋为29d,Ⅱ级钢筋为28d,Ⅲ级钢筋为34d;

砼强度等级为C30时,Ⅰ级钢筋为32d,Ⅱ级钢筋为31d,Ⅲ级钢筋为37d;

砼强度等级为C25时,Ⅰ级钢筋为36d,Ⅱ级钢筋为35d,Ⅲ级钢筋为42d;

(本工程抗震等级为二级,LaE=La):

砼强度等级为C35时,Ⅰ级钢筋为32d,Ⅱ级钢筋为31d,Ⅲ级钢筋为37d;

砼强度等级为C30时,Ⅰ级钢筋为35d,Ⅱ级钢筋为33d,Ⅲ级钢筋为40d;

砼强度等级为C25时,Ⅰ级钢筋为39d,Ⅱ级钢筋为38d,Ⅲ级钢筋为46d;

在任何情况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00mm。

3.2.1.2钢筋搭接:

由于本工程结构为三级抗震等级,LiE=§

La。

其中§

为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根据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而变化,具体取值如下:

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25%时,§

取1.2;

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时,§

取1.4;

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100%时,§

取1.6。

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300mm。

纵向受压钢筋,当采用搭接连接时,其受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200mm。

3.2.1.3钢筋接头位置:

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设在受力较小处,接头应相互错开。

当接头采用绑扎搭接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或当接头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时,从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35倍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规定(具体按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14~17页施工)。

接头形式

受拉区

受压区

适用部位

绑扎

25%

50%

梁类、板类构件

柱、墙类构件

焊接、机械连接

不限

焊接、机械

连接构件

3.2.2基础钢筋绑扎

3.2.2.1工艺流程:

熟悉施工图纸、审核钢筋翻样料单→基础垫层施工完毕→定位放线→划钢筋位置线→钢筋焊接→运钢筋到使用部位→主向底板下铁铺设→次向底板下铁铺设→绑扎底板下铁网→设置钢筋马凳→次向底板上铁铺设→主向底板上铁铺设→绑扎底板上铁网→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二次钢筋放线→插筋→分项验收。

3.2.2.2施工工艺及要点:

熟悉施工图纸和翻样料单,掌握底板钢筋的规格、下料长度、形式、放置位置、放置间距、铺设次序及方向。

在绑扎前做到心中有数。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垫层上分出钢筋的位置和柱中线,绑扎基础的框架柱钢筋。

依据现场的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将钢筋的排放间距画于垫层面上,用白粉笔分档,以和垫层墨线互不混淆。

底板钢筋弹线应从楼座的边跨进行,根据钢筋的间距依次划线。

钢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结合机械连接或绑扎连接,闪光对焊可在钢筋加工场焊接或直接将电焊机放到基础里,在基础里进行焊接。

钢筋安装前,将底板钢筋焊接完毕,将钢筋运送到使用部位,先进行主向底板下铁铺设,主向底板下铁铺设后即可与底板钢筋与柱子钢筋甩出部分的钢筋连接,连接要牢固,满足规程要求,连接后的钢筋应放置平直。

主向底板下铁铺设完毕后,再铺设次向底板下铁,然后开始底板的下层钢筋网片绑扎。

绑扎采用满点绑扎,并绑扎牢固。

绑扎后应做一次自检检查。

在铺设底板上铁前,应先设置马凳,马凳用Φ16(根据底板厚度和受力钢筋大小可作相应调整,应满足保证上下层钢筋间距和整体稳定要求)的钢筋废料制作,做成通长马凳,以搁置上层筋用,马凳的高度应使底板上下层筋的保护层均符合设计要求,马凳的支撑应能承受上层钢筋的重量而不下塌,一般间距不大于1m。

马凳应搁置在底板下层铁上,支撑下部应设保护层垫块。

底板上层铁应先铺次向,后铺主向,方向与下层铁相反。

绑扎方法同下层筋。

待基础筏板钢筋绑扎后,即可进行二次钢筋放线,为插墙、柱筋做好准备。

插筋应先插柱筋,将柱筋插到基础下层铁位置,柱筋下部弯钩平直长度不少于100mm,且满足锚固要求。

为保证柱子的位置和断面,一般在梁内设置三道箍筋,分上、中、下布置,最上的一道为定位箍筋,其位置必须正确。

另在筏板面上500mm位置另增加一道箍筋,以防柱子偏位。

定位箍筋必须绑扎牢固。

柱筋插好后,即可开始插墙筋,按设计间距排列。

当排至中间位置不符设计间距要求时,应保证其间距不大于钢筋设计间距,否则应加设一道墙体钢筋。

墙体钢筋插筋时应拉通线控制,插好后应引设两道固定水平筋,将墙体钢筋绑扎牢固。

墙体插筋应满足插入基础深度不少于35d,且下口弯钩长度不少于100mm,上部高出基础面应满足抗震搭接和错开要求。

插筋的弯钩内墙要将弯钩垂直于墙面向外布置,内柱的弯钩要向外45°

角布置。

基础底板绑扎后,将基础内杂物清理干净,进行自检。

自检完毕再做分项报验。

3.2.3墙体、柱钢筋绑扎

3.2.3.1工艺流程:

墙体凿毛→校正、清理墙柱立筋→套柱箍筋→接柱竖向受力筋→开箍筋线→绑扎柱筋→连梁标高开线→穿上排连梁受力筋→下连梁箍筋→穿下排连梁受力钢筋→绑扎连梁→校正柱子垂直度→搭接3~5根墙体竖向受力筋(墙体筋绑扎可与暗柱同步进行)→在立筋上进行水平筋开线→绑扎2~4道水平固定筋→绑扎剩余墙体立筋→绑扎剩余墙体水平筋。

3.2.3.2施工工艺及要点:

墙、柱底部混凝土凿毛应在楼面砼达到1.2MP后进行,一般为砼面泛白,脚狠踩无脚印时进行。

剔凿要离开墙身线3~5mm由外向内进行,将砼表面的浮浆及松动砼剔凿干净,露出小石子,并用压力气吹干净。

清理钢筋表面的污浆,用钢丝刷刷净。

检查钢筋位移情况,对有小偏差的地方应按规范进行1:

6调整。

绑扎柱时,先根据柱子高度及箍筋间距计算箍筋用量,将箍筋先套设在柱子的根部,施工时应注意箍筋开口按四角方向依次错开。

连接柱子受力筋,柱子接头用电渣压力焊焊接,焊接接头要错开35d,且不少于500mm。

具体接头要求详见墙、柱节点图或03G101-1图集。

柱子受力筋焊接后,在柱子立筋上进行箍筋开线。

开好线后即可进行柱子骨架的绑扎。

绑扎时,箍筋应从上向下进行,箍筋与主筋绑扎要牢固,箍筋开口要闭合,且保证柱子受力筋与箍筋的角部到位。

与墙体相连的柱绑扎后,开始绑扎连梁钢筋。

绑扎前,先根据连梁的标高将标高引测到柱子立筋上,然后根据标高穿设连梁上部受力钢筋,穿设时要检查连梁两端的锚固是否满足要求,且不少于600mm,如对个别不符要求的应采取更换。

连梁上部筋穿好后,开始套连梁箍筋,然后根据图纸要求将箍筋排放到位,注意顶层连梁要在支座位置按150mm间距加设箍筋,箍筋的开口向上,且互相错开。

箍筋到位后将箍筋与连梁上部钢筋绑扎牢固。

最后穿连梁下部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

施工时应注意箍筋面要垂直,箍筋与连梁主筋绑扎牢固,且箍筋角部要到位。

连梁的二排铁位置要正确,上下受力钢筋净距要保证25~30mm(采用Φ25钢筋作垫铁)。

绑扎墙体钢筋应先立3~5道立筋,然后在立筋上面开出水平筋线,在墙体立筋搭接位置要保证三道水平筋通过。

然后绑扎几道水平筋,并在水平筋上开出立筋线。

然后可按水平筋上的标志线依次搭接墙体立筋,再绑扎墙体水平筋。

最后设置墙体拉钩和保护层垫块。

墙体钢筋绑扎应采用满点八字扣绑扎法,绑扎丝头要向内弯曲。

墙体钢筋除满足搭接要求外,其接头错开净距要不少于500mm。

双排钢筋之间用拉结筋连接,拉结筋为φ6.5,横向和竖向间距按400~600mm(根据立筋和水平筋间距及图纸要求设置),保护层垫块间距不大于800mm,梅花型布置。

第一道水平筋起步距地50mm,第一道墙体竖向起步筋距柱边为50mm。

墙体留洞小于300mm时钢筋不得切断,应绕过洞口。

墙体留洞大于、等于300mm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强处理。

框支结构的施工节点,不得与普通剪力墙混淆。

相关节点详见框架柱钢筋绑扎施工节点图。

剪力墙上开洞,要按设计要求做洞边加筋处理,加筋要锚入支座,并配置三面套封口。

施工时要注意上下层的关系,对有变截面、变筋、洞口移位等有变化的位置要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处理相应节点。

对施工浇筑段的分界位置,要注意钢筋的甩槎和预埋。

5.2.4梁钢筋绑扎

3.2.4.1工艺流程:

穿主梁下层纵筋---->

穿主梁腰筋---->

穿主梁上层纵筋---->

画箍筋间距---->

套箍筋---->

绑扎主梁箍筋---->

穿次梁下层纵筋---->

穿次梁腰筋---->

穿次梁上层纵筋---->

绑扎次梁箍筋

在支设完并校正好的梁底模上先排放主梁下部纵筋,然后排放主梁腰筋,再排放主梁上部纵筋,再画箍筋线及套箍筋,最后绑扎梁箍筋,梁箍筋采用封闭箍。

套梁箍筋时,要注意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交错布置。

注意绑扎梁筋时应检查梁两端的锚固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箍筋的分布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支座处箍筋加密要求,箍筋开口向上(悬挑梁箍筋开口向下),绑扎时在箍筋与主筋的交角处采用兜角绑扎法,以保证骨架的稳固。

当主次梁相交时,主次梁交接处,应注意钢筋摆放的次序,先绑扎主梁后绑扎次梁。

次梁纵筋伸入主梁时,其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套设箍筋,其绑扎方法同主梁。

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当梁与柱墙外皮平齐时,梁外侧的纵向钢筋应稍作弯折,置于墙柱纵筋内侧。

框架梁的构造腰筋应将两端锚入柱或墙内20d,抗扭腰筋两端应锚入柱或墙内laE,腰筋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梁高≤800时,吊筋的弯起角度为450,梁高>

800时,吊筋的弯起角度为600。

 

当梁边与柱边平时,梁外侧钢筋之砼保护层增大,并将梁筋置于柱筋里侧。

梁箍筋应在梁集中荷载处两侧均附加三个箍筋。

3.2.5顶板钢筋绑扎

3.2.5.1工艺流程:

在模板面弹出顶板钢筋的位置线→铺设主向(下铁)顶板钢筋→铺设次向(下铁)顶板钢筋→绑扎底板钢筋→铺设支座负弯距筋(铺设上铁次向钢筋)→穿负弯距分布筋(铺设上铁主向钢筋)→绑扎负弯距钢筋(绑扎上铁钢筋)→垫钢筋保护层块→分项验收。

3.2.5.2施工工艺及要点:

平台模板清理干净后,在模板表面弹出顶板钢筋位置线。

顶板钢筋的排列,从支座边起步,然后按设计图纸的钢筋间距要求依次弹出墨线,板内的受力钢筋起步筋距离墙或梁边为50mm。

当排到另一支座处钢筋间距距边跨大于设计图纸要求时,要在边跨位置加设一根。

放好钢筋线后,即可开始铺设钢筋。

现浇板的底部钢筋:

短跨钢筋放下排,长跨钢筋放上排并尽可能沿板跨方向通长布置;

板面钢筋在角部相交时,短跨钢筋放上排,长跨钢筋放下排。

主向铺设后再铺设次向钢筋,然后进行绑扎。

当板底与梁底齐平时,板的下部钢筋应伸入梁内,并置于梁下部钢筋上面。

顶板钢筋绑扎采用满点八字扣绑扎,绑扎牢固不松动、无漏扣。

由于本工程的住宅楼地下一层顶板及车库顶板为双层双向钢筋,板厚分别为160mm、300mm,故在铺设上铁前要先加设马凳,马凳的放置要稳固,间距不大于1000mm,梅花形布置。

其它楼座、层次在支座负弯距筋位置,为防止负弯距筋被踩塌,一般要设置马凳。

不论采用何种马凳,马凳均不得直接支撑于平台模板面,且要有效地控制上下层的钢筋位置。

顶板钢筋绑扎后,最后加设底铁的保护层垫块,垫块应有足够的强度,间距不大于800mm。

平台板底筋应伸过梁中心线或墙体中心,且锚入支座不少于5d。

上部受力钢筋若在支座处不能拉通时,则锚入支座不少于La。

负弯距筋的弯钩要垂直向下。

板筋的铺设方向要正确。

对于顶板留洞大于300mm的洞口,要在洞口边的板面及板底设置加强筋,附加筋应保证有一个方向能够锚入支座,对于洞口小于或等于300mm的洞口,顶板钢筋不得切断,要绕洞口穿过。

双向板中,下部钢筋平行于短边者置于下排,平行于长边者置于上排。

板上部钢筋浇注前应保证架立高度,各板角负筋纵横两方向必须重叠设置成网状。

3.2.6楼梯钢筋绑扎

3.2.6.1工艺流程:

划钢筋位置线→绑扎楼梯梁→绑扎梯板主筋→绑扎负弯距筋→垫保护层垫块。

3.2.6.2施工工艺及要点:

根据梯板筋的设计要求,在楼梯模板上划出主筋位置线。

然后将楼梯梁模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开始绑扎楼梯梁。

楼梯梁主筋锚入支座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且梯梁最少应搁置1/2墙、柱中。

梯梁主筋与箍筋绑扎要四角到位,在两端头和中间梯缝位置箍筋要进行加密或设置3个加密箍筋,其间距满足设计要求。

梯梁绑扎后,开始绑扎梯板斜段钢筋,先将梯板主筋按所弹的控制线进行铺设,注意上下端锚固在梯梁内不得少于10d,且应伸过梁中。

梯板主筋铺好后,铺设梯板分布筋。

梯板分布筋,长为梯段宽度,两端可不需锚入支座。

分布筋要调直,分布均匀,与梯板主筋绑扎牢固。

然后在支座处进行负弯距筋绑扎,上支座负弯距筋平直段不少于设计要求。

负弯距筋的弯钩垂直向下。

楼梯梁口及梯板接口位置施工缝一定要清理干净,预埋筋要调直,预留的梯梁豁口要满足梁的截面要求。

楼梯板的保护层垫块应与底板筋绑扎牢固,以防滑落。

3.2.7二次结构钢筋绑扎

3.2.7.1二次结构的钢筋预埋部位:

在一次结构施工时,根据图纸要求,必须预埋好二次结构钢筋,以供二次结构施工用。

埋设部位:

①后砌筑隔墙与钢筋砼的连接部位,应按砌筑隔墙的墙拉筋构造要求留设埋筋。

②后浇的钢筋砼雨篷的翻口,要在翻口位置预埋钢筋。

③室内填充墙的构造柱等,根据设计要求预埋钢筋。

根据工地情况墙拉筋、构造柱可考虑在二次结构施工时进行植筋(用专用植筋胶)。

3.2.7.2工艺流程:

剔凿找出预埋钢筋→钢筋整理、调直→绑扎二次结构钢筋。

3.2.7.3施工工艺及要点:

根据二次结构位置,弹好墨线,然后进行剔凿将预埋钢筋找出。

将剔凿出来的钢筋清理干净、调直,再将二次结构钢筋与预埋筋进行搭接或焊接,搭接位置不少于3道绑扎扣。

最后进行二次结构钢筋绑扎。

后砌隔墙的拉结筋预埋,一般设2根φ6@500mm,拉结筋要锚固在一次结构中不少于250mm,且端部设置180°

弯钩。

预埋拉结筋的露出长度住宅楼不少于700mm长,汽车库不少于1000mm长。

如后砌墙的门洞靠一侧结构砼时,应在一次结构中预埋过梁钢筋。

当碰到过梁配筋较大或为螺纹钢不便预埋时,可在相应位置作预埋钢板。

其它突出一次结构墙面的后浇构件,要按设计配筋进行预埋。

所有预埋钢筋或预埋钢板均要埋在一次结构与二次结构的接触面内,且要浮于表面,便于剔找,预埋筋的位置要正确,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3重点钢筋连接方式

3.3.1钢筋电渣压力焊连接

3.3.1.1工艺流程:

检查设备、电源→钢筋端头制备→选择焊接参数→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安装焊剂罐、填装焊剂→试焊→制备试件→确定焊接参数→闭合电路→引弧→电弧过程→电渣过程→挤压断电→回收焊剂→卸下夹具→质量检查验收。

3.3.1.2施工工艺及要点:

手工电渣压力焊采用直接引弧法。

先将上钢筋与下钢筋接触,用夹具夹紧钢筋,先夹下钢筋,然后将上钢筋扶直夹牢,使上下钢筋同心且上下钢筋纵向勒一致。

再装填焊剂,填装前,应用石棉密封焊剂盒正下口,以防焊剂泄漏。

通电后,即将钢筋提升2~4mm进行引弧,然后缓慢提升数毫米,使电弧稳定燃烧,之后,随钢筋的熔化,上钢筋逐渐插入渣池中,此时电弧熄灭转为电渣过程。

焊接电流通过渣池而产生大量的电阻热,使钢筋端部继续熔化。

当钢筋端部熔化到一定程度后,在切断电源的同时迅速进行顶压。

持续几秒钟稍冷却后,方可松开操纵杆,至此完成作业。

对各操作工进行技术培训,掌握不同规格的钢筋压力焊接时的焊接参数与操作技能,经试焊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焊接钢筋的端面应切平整,且与钢筋长度方向垂直,不得有马蹄形和弯曲,施焊前应将钢筋端部120mm范围内的铁锈和杂质除净。

上下钢筋应同心对准夹紧,且上下钢筋的纵向肋要一致,施焊过程中要扶稳上部钢筋,不得歪斜和错位。

认真掌握焊接通电时间,和钢筋焊接过程中的提升或下送速度。

焊接用的焊剂应有合格证,并存放在干燥库房内,以防受潮变质。

焊药要经250℃烘烤。

焊接后,应停歇20~30秒后才能卸下夹具,以免接头弯折。

钢筋焊接后要进行接头质量外观检查和取样试验。

试验取样方法为:

同类型接头每300个为一验收批,抽取一组(3个试件),不足300个也为一个验收批。

质量外观检查方法为:

接头焊包均匀,突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大于4mm;

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

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大于0.1d,同时不大于2mm;

接头处弯折度不得大于4°

(1m长弯折70mm)。

※焊接参数:

见下表(注:

不同直径的钢筋焊接时,参数应选择较大钢筋)

钢筋直径

(mm)

焊接电流(A)

焊接电压(V)

焊接通电时间(S)

电弧过程(u2.1)

电渣过程(u2.1)

电弧过程(t1)

电渣过程(t2)

Φ16

200~250

35~45

22~27

14

4

Φ18

250~300

15

5

Φ20

300~350

17

Φ22

350~400

18

6

Φ25

400~450

21

3.3.2钢筋闪光焊连接

3.3.2.1工艺流程:

闭合电路→连续闪光预热→连续闪光加热到将近熔点→带电顶锻→无电顶锻

(1)预法方法采用连接闪光预热

连续闪光预热是使两钢筋面交替地轻微接触和分开,发出断续闪光来实现预热。

(2)通电后,应使两根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使钢筋端面之间发生连续闪光,形成烧化预热过程,当预热过程完成,应转入连续闪光和顶锻。

(3)焊后通电热处理:

方法是焊毕松开夹具,放大钳口距,再夹紧钢筋;

接头降温至暗黑后,即采取低频脉冲式通电加热;

当加热至钢筋表面呈暗红色或桔红色时,通电结束;

松开夹具,待钢筋冷后取下钢筋。

(4)钢筋闪光对焊工艺过程图解。

①对焊参数,根据焊接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