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一读懂散文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一读懂散文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一读懂散文 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
(1)内容——文章写了什么?
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
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
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
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
4.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
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
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
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标题往往蕴含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思考,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
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为我们所捕捉了。
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
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
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了。
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训练
(一)写景状物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就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
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之景、物的描绘、抒情、议论来表达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理解。
阅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要看它描写了什么景、物,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进而分析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其读法。
1.要注意理清文章脉络,沿着从表象到精神的顺序把握所写之“物”的特点。
即要由表象到思想,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捕捉被注入到这个“物”中的思想感情。
2.要把握所写之“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进而把握所言之“志”(情)。
作者对所写之“物”进行具体描绘,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赞美它,而是以它为载体,表达自己特定的情感、志趣。
3.把握内容类别,辨识表现手法。
状物散文从内容上可分为托物喻人、托物抒情、托物寓理三种。
通过描绘事物的特征,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风貌的,是托物喻人;
通过描写客观物象,委婉曲折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是托物抒情;
由具有某种特性的具体之“物”联想开去,由此及彼地思考社会人生,揭示深刻哲理的,是托物寓理。
阅读时,除了把握内容类别外,还要辨识它的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喻人或寓理)、象征、拟人、对比、衬托、类比、反复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化的梅岭
徐怀谦
①我是嗅着历史深处透出的一缕梅花香,循着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等人的足迹,谛听着驿道上“嚼嚼”的马蹄声来到这里的。
②梅岭,这座横亘于江西、广东两省的重要关隘,这条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古驿道,这段“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唯一旱路,这个承载过多少繁华、多少无奈、多少血泪,多少次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
③我不无激动地打量着她,发现她比我预想的要青春、靓丽得多。
曾经以为这座令无数流放官员失魂落魄的梅关,一定是荒山秃岭、荆棘丛生;
曾经以为这条通往岭南瘴疠之地的古驿道,一定狭窄陡峭、凹凸不平。
然而并不,这里环境幽静,古木参天,绿意葱茏,枝叶密得连阳光都难得渗下来;
驿道宽阔达四米半,远比我在云南盐津豆沙关看到的“五尺道”要宽阔、平坦得多。
唐代以前,这里只有羊肠小道可供人行,唐开元年间,时任宰相的广东韶关人张九龄奉旨开辟此驿道,路开通后,“坦坦而方五轨”,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车马;
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更是呈现出一派“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繁荣景象。
④很显然,梅岭古驿道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开通的。
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条古驿道上,除了活跃着大批商贾的身影之外,还走来了一个个被贬岭南的官员,而由于这些官员大多是文人或儒将,他们于此留下大量情真意切的诗作,从而形成了梅岭独特的贬官文化。
⑤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秋,惶恐滩上驶来一艘官船,船头立着一位头戴靛青斜角头巾、身穿玄色夹袍的老人,他就是58岁的苏东坡。
他的身旁是儿子苏过、侍妾朝云和两个老女仆。
刚刚从定州知州调任英州知州,又再贬为宁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苏东坡就要远离中原,过梅岭,投身那蛮荒之地了。
小船在漩涡中艰难前行,东坡触景生情,吟诗一首: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看得出,老人的内心是郁闷、苍凉的。
⑥七年之后,苏东坡蒙宋徽宗开恩,奉诏内迁。
北归途中,他又一次登梅岭,穿行在古驿道上。
在山头的一家村店休息时,一老翁问苏东坡的随从:
“官为谁?
”随从答:
“是苏尚书。
”老翁即走上前来,向东坡施礼,对他说:
“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
”东坡听了很受感动,把老翁视为知己,写了一首《赠岭上老人》,题于村头壁上。
诗云:
“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是啊,苏东坡的红颜知己朝云就没有回来,而是永远留在了惠州!
⑦《宋史》载,宋代因罪贬岭南的知名官员有144名,多为全家南徙,能活着回老家去的确实不多,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就是被贬雷州后病死的。
⑧与苏东坡心境同样苍凉的还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
万历十一年二月,54岁的戚继光受张居正牵连,由蓟镇总兵贬为广东总兵。
那是一个清秋时节,他登上梅岭时,一弯明月挂在天际,他写下这样一首诗:
“五岭山头月半弯,照人千古去未还。
青鞋芒履途中味,白简朱缨头上斑。
姻水情多鸥意惬,长林风静鸟声闲。
依稀已觉黄粱梦,却把梅关当玉关。
”戎马一生的他多么希望眼前的梅关是玉门关,他可以出关卫国,战死疆场!
然而,这是梅关,南下是无兵可练的广东。
⑨除了贬官文化,梅岭留给游客印象最深的就是梅文化了。
赤乌四年(241),东吴大将陆凯奉命南征,过梅岭时,正值梅花怒放。
他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便折下一枝梅交给驿使,并赋诗一首《赠范晔》: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据考证,这是最早赞叹梅岭梅花的诗句,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先河。
⑩梅是友谊的见证,更是美丽、刚强、高洁的象征。
宋代诗人张道洽《梅岭》诗,赞的是梅花的美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何香凝老人1926年和1927年两度赴梅岭,咏梅赋诗,写的是梅花的品格:
“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
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
”
⑪据说梅岭最美的景致在冬天,踏雪寻梅才别有一番情趣。
我乐于赏梅,更乐于品赏这里的文化。
小小一座梅岭所负载的太过悠久太过深厚的文化,显然是需要慢慢行来,慢慢体悟,慢慢消化的。
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
(有改动)
1.抓住段中关键句及文中过渡句,迅速把握全文各层次及大意。
(1)全文可分为三大层次:
第一层次是①至②段,主要写的是“我”因对梅岭仰慕而游览它。
第二层次是③至⑩段,主要阐释了梅岭文化的两层内涵:
贬官文化和梅文化。
其中层次过渡句是“除了贬官文化,梅岭留给游客印象最深的就是梅文化了”(写出原句)。
第三层次是第⑪段,主要内容是小结“梅岭文化”,照应标题与开头。
(2)全文以“文化”为线索,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2.抓住标题及文中重要的议论抒情词句,迅速把握全文主旨。
依据标题的题眼“文化”和开头“这个承载过多少繁华、多少无奈、多少血泪,多少次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写出原句)及结尾“我乐于赏梅,更乐于品赏这里的文化”(写出原句),可以概括出本文主旨是通过游览梅岭,品赏了梅岭文化中“贬官文化”和“梅文化”的内涵,表达了对梅岭文化的推崇和神往。
(二)写人叙事散文
这类散文重在写人叙事。
有时写人与叙事很难分得开,故高考重点考写人散文。
阅读写人散文,一要关注其文体特点:
(1)人物形象鲜明。
写人散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与小说的重要区别是,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来自于生活,并非虚构。
写人散文的素材紧紧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刻画精心选择、组织。
这些素材同样是实有其事,而且不像小说那样有集中而尖锐的矛盾冲突,它们往往具有片段、局部、零碎等特点,一颦一笑、一怒一喜皆可入文。
(2)注重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目的是写人则如见其人,活画出人物鲜明的性格。
写人散文因为篇幅所限,一般没有长篇的叙事,所以就更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3)情感深切动人。
写人散文,作者之所以写这个人,是因为对这个人有着某种深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优秀的写人散文都能“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以真实深切的情感叩开读者的心扉。
二要关注其结构模式:
(1)开头:
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
“我”和该人,重点在该人。
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
②两者关系及对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2)中间:
①一件事。
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②几件事。
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3)结尾:
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
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三要熟悉其表现手法。
写人手法同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大致相同。
叙事技巧要关注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以及围绕中心而确定的详略等。
列夫·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人只能单独地接近上帝。
——《托尔斯泰日记》
①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列夫·
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
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
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
日记,铅笔和羽毛笔。
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
②列夫·
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
他现在称自己为T·
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
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
世俗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
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
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
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
所有的车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
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④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
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
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颤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
他筋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
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
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⑤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
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
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
人们领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
这里就是那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气味和贫穷,铁床,煤油灯暗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
在死的时候,在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变清楚了,像他所期望的:
死神作为一个庄严的象征,纯洁地、无瑕地完全顺从他的艺术家之手。
⑥高尔基曾将列夫·
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
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它们。
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指上帝,译者注)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因而是最清晰的模型。
(选自茨威格《自画像》,有删改)
3.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共6段。
①②段写托尔斯泰决心从家中逃走,摆脱一切羁绊。
③~⑤段写他出走被发现后,人们对他的追踪和包围。
第⑥段进行总结,表明远离世俗和荣誉,过真实、朴素、自然的生活是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
①~⑤段是对第⑥段的有力烘托。
4.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
答案 本文由托尔斯泰的出走写起,叙述了他在行程中被人们发现并被追踪和包围的情形,表现了托尔斯泰逃离世俗的决绝和急切以及无奈,反映了托尔斯泰对真实、朴素和自然的追求以及更具人性和德行的特点。
(三)议论说理散文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与一般的写景状物等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
议论性散文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
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套用一句现成的话来说,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阅读这类散文要注意其借事说理、寓理于事、因情悟理、情理交融的特点,重在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进而品味其情趣、理趣。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
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
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
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
是生命的暗示吗?
③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
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么?
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
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
那么人呢?
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④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⑤唯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
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欢呼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
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⑥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的一面的时候;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的一面的时候。
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
⑦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利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
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⑧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
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
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
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
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⑨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
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
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
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有一个默默无闻的死;
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
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过客;
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
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⑩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
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
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
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
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给出最完美的答案。
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
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
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的人。
⑪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
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5.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答案 全文共11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①②段),由秋虫、钟声、火车等引出对生命的暗示的体悟。
第二部分(③~⑩段),具体写体悟到的生命暗示:
(1)(③~⑤段)生命要显示其存在和价值;
(2)(第⑥段)生命交织着痛苦与欢乐;
(3)(第⑦段)生命有伟大时与渺小时;
(4)(第⑧段)为维护生命的神圣,必要时可牺牲生命;
(5)(第⑨段)生命的价值要靠历史来检验;
(6)(第⑩段)人要认识自己,要找到实现生命价值的转化方式。
第三部分(第⑪段),暗示生命的“暗示”有很多。
6.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
答案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主要探讨了生命带来的“暗示”,即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启发人们要珍惜生命,要让生命体现出价值与意义,要寻找实现生命价值的转化方式。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
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
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
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
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