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5 掌声教案》实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1231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5 掌声教案》实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5 掌声教案》实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5 掌声教案》实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5 掌声教案》实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5 掌声教案》实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5 掌声教案》实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5 掌声教案》实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5 掌声教案》实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5 掌声教案》实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让学生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能够唤起相应的情绪、情感,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在情境中学会领悟,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近情、生情的目的。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掌声”的意思。

(2)搜集有关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的资料。

(3)搜集作者董保纲的简介。

(4)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学会利用识字方法记忆字形和用生字组词,结合课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5)带着“英子在掌声前后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默读课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体会主人公英子在掌声前后的感情和性格变化。

一、问疑揭示,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

因为什么给你鼓掌?

得到别人的掌声你的心情怎样?

你为别人鼓过掌吗?

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生自由说。

师小结:

是啊,我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经常会给予别人或者接受别人的掌声。

当别人给予关心时要用掌声表示感谢;

当别人自信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

当别人表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示赞美。

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谢意、鼓励和赞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

掌声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一起去认识她。

(教师板书:

掌声)

2.“掌”是一个形声字,能送给别人掌声的人都是品德高尚的人,所以“掌”的上面是变形的“尚”;

“掌”跟“手”有关系,所以下面是“手”。

助学资料:

文静:

(性格、举止等)文雅安静。

默默:

不说话;

不出声。

骤然:

突然;

忽然。

情绪:

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

文中指英子激动的心理状态。

讲述:

把事情或道理讲出来。

忧郁:

忧伤愁闷。

鼓励:

激发;

勉励。

引导学生归纳:

词语理解的方法很多,比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情景、做动作等。

设计意图:

从问题入手,与学生一起研究关于掌声的话题。

让学生对掌声里的含义有初步的体会,再由掌声的话题过渡到文本内容,自然衔接,顺理成章。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范读。

边听边圈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教师适时归纳。

(1)正音:

“姿”是平舌音;

“势”是翘舌音。

(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课件出示:

形声字记忆:

列——烈、术——述

熟字带生字:

优——忧、兄——况、真——镇

(3)学习多音字:

落(là

oluò

)调(dià

otiá

o)

1.他因为小时候生病落(là

o)下了腿脚不便的毛病,走路总会落(luò

)后于别人,但他做事从不丢三落(là

)四。

2.同学之间出现矛盾要先调(dià

o)查原因,然后再进行调(tiá

o)解。

5.分类写字。

(1)课件分类出示本课生字:

掌、晃、烈、勇

默、轮、投、调、摇、腿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上下结构:

左中右结构:

左右结构:

(4)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投、调、摇”要写得左窄右宽;

“默”字左边的四点底要写得紧凑一些;

“轮”右部是“仑”,不是“仓”。

上下结构的字“晃、烈”要写得上窄下宽;

“勇”要写得上下等宽,第四笔没有钩。

左中右结构的字“班”左边部分“王”的最后一横变成“提”,中间部分竖撇起笔高于“王”,压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有力。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6.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7.师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

大家学得很好。

课后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把识字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这样他们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识记生字词。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多音字的读音,同时注重写字教学,突出教学重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播放贝多芬钢琴曲《月光》大约1分钟)同学们边听边想并思考:

文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有什么感受?

2.默读课文。

3.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小组交流)

残疾女孩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

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们初步感受掌声的意义,用音乐营造氛围,使学生们初步体会英子的内心世界。

第2课时

2.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3.能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进行复述。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

3.师: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了解到和我们差不多大的英子同学,受到病魔的侵扰,导致腿脚落下了残疾。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走近英子,去了解英子和同学们的情感世界。

(学生齐读课题。

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英子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有一次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刚开始她还不敢上台,当英子走上讲台后,同学们送给她热烈的掌声,英子的故事讲得很好,声音也很动听,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又送给她热烈的掌声。

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英子的变化过程。

二、前后对照,感受英子的变化。

(一)学习第1自然段。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

2.一开始,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

课文主要写的是英子。

英子给我留下了自卑、忧郁、孤单、沉默的印象。

(板书:

自卑忧郁)

2.是什么原因让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英子因为腿脚的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所以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从两个“总是”可以看出,以前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呢?

(以前的英子不太爱说话,太孤独了,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她好像不大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总是最早一个来到教室,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4.那时的英子内心一定十分地痛苦、忧伤、寂寞。

当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_______________地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英子忧郁、自卑、沉默的样子,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把英子的心情读出来。

评读。

让我们一起走近忧郁的英子,齐读第1自然段。

过渡:

多么可怜的英子呀!

她几乎对自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幸好有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她,使她变得活泼、开朗了,让我们来看看开朗的英子是什么样子的!

(二)学习第2、3自然段,品读第一次掌声。

1.默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英子的句子,想想现在的英子会想什么?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1)她此刻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她会想些什么?

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______________地想:

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默默地想:

老师和同学看见我走路的样子一定会笑我的。

2.落下残疾的英子感到自卑、紧张、害怕,突然轮到她上台讲故事,她又是怎样做的呢?

小组交流。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1)“犹豫”是什么意思?

(拿不定主意)英子在犹豫什么?

(上去还是不上去)英子想上去吗?

(不想)为什么?

英子能不上去吗?

(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和无奈。

(2)学生齐读文段,师指导朗读。

3.在万般无奈和无比痛苦之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引读)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4.让英子意外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

5.同学们的掌声出现了几次?

(两次)

6.谁能读读描写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的句子?

指名读。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从哪里能看出这掌声出乎英子的意料之外?

理解“骤然间”。

(掌声响得突然,掌声响得出乎英子的意料)

(2)同学们,如果英子就站在你们的面前,你们会怎么做?

我们也会鼓掌。

(3)假如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我想对英子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1:

英子,只要有勇气,再难的事也可以完成!

生2: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你是最好的!

你是最棒的!

(4)英子一定能听懂你们的掌声!

谢谢你们的掌声!

听着那热烈、持久的掌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5)当英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时,她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英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____________地想:

预设:

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我会更加努力去笑对生活的!

7.谁再来读一读第一次掌声?

把你想说的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8.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

(三)品读第二次掌声。

1.课件出示写第二次掌声的句子。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学生自由读句子。

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多么感人的场面,让我们回到那精彩的瞬间。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配以掌声音频。

2.第二次掌声响起时,同学们又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掌声中有同学们的赞赏,有同学们的表扬,有同学们的鼓励……)

3.再次听到同学们的掌声时,英子内心是多么的——(感激)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指名读。

(2)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

__________。

(原来我也是很棒的!

谢谢同学们的鼓励!

4.但是英子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向大家——(鞠躬)

5.你能读出英子内心的感激吗?

指名读,评读。

(四)学习第4、5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1)默读这段话。

与第1自然段对比一下,看看英子的变化。

(2)你觉得英子的变化仅仅只是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跳舞吗?

你认为她还有什么变化?

谁来补充?

(生自由说一说)

(3)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英子呢?

(活泼、开朗、自信)(板书:

自信开朗)

(4)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读读第4自然段吧!

(5)读到这儿大家心中一定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问号,那就是——(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你认为是因为什么?

(掌声)从哪儿找到答案的?

(英子的来信)

2.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中英子来信的内容。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

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2)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

“微笑着面对生活”的含义是什么?

(“微笑着面对生活”就是有了直面生活中的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走进英子的内心。

教师还巧妙地运用了换位思考的教学策略:

“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怎么想?

”激发了学生真实情感的体现。

最后引导学生理解“微笑着面对生活”的含义,把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引向品味生活的真谛。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

同学们,掌声倾注给英子的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

关心、同情、爱护、帮助、鼓励、支持,这使身处困境的英子由此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走向了幸福之路。

掌声的力量真大呀!

其实,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搜集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讲给同学听。

如:

张海迪等。

掌声其实代表着“爱”。

教学的最后,抓住掌声,进行情感的升华,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走进生活,把爱化为行动。

《掌声》一课生动地记叙了残疾女孩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

本课告诉我们:

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成功之处: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文本里绽放智慧的花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出描写英子的神态、动作的句子来品读。

品读中,我不断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如:

在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时,我问学生:

“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她什么呢?

”让学生走入文本,体会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和关爱,感悟两次掌声的内涵。

再如:

在体会英子被同学们的掌声感动时,我又创设情境:

“无数话语在心头涌动,此时的英子想说什么?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身临其境地说,体会英子的感激之情。

就这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过程,从而体会到同学们对英子的关心和关爱。

我努力让学生在这次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教师应注意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起来。

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专业水平,在课堂上能够随机应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