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管灌注桩监理细则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1215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管灌注桩监理细则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沉管灌注桩监理细则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沉管灌注桩监理细则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沉管灌注桩监理细则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沉管灌注桩监理细则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管灌注桩监理细则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

《沉管灌注桩监理细则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管灌注桩监理细则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管灌注桩监理细则通用Word文档格式.docx

常见问题

原因分析

对策

1

桩管未进入设计持力层,单桩承载力低。

1.设备功率小或桩管太细长,刚度差;

2.由于沉管灌注桩是挤土桩,当群桩数量大、桩距小,随土挤密后,可能桩管下沉困难;

3.地质资料不准。

1.审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通过试桩,选择合适的设备和管径、深度;

3.选择合理的施工顺序。

2

桩身缩颈

1.在淤泥或淤泥质软土中,沉管产生的挤土效应和超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土壁挤压新浇混凝土凝土桩身缩颈;

2.拔管速度过快;

3.拔管时管内砼量过少;

4.桩间距小,邻近桩施工时,挤压已成桩新浇的砼;

5.桩管内壁不光滑,浇筑砼与管壁粘结,拔管后使桩身变细。

1.选择合理的施工顺序加大相邻桩施工的间隔时间;

2.清理干净管内外壁;

3.控制拔管速度,对于一般土层以1.2-1.5m/min为宜,对于软弱土和软硬土层交介处宜控制在0.6-0.8m/min。

3

桩身断裂(桩身裂缝或断桩,一般较多地出现在地面下1-5米范围)。

1.沉管引起的振动挤压,将新浇砼的桩剪断,尤其在软硬土层变化界面;

2.拔管速度过快,桩孔周围土体迅速回缩或坍孔形成断桩;

3.桩距过小,不采用间距跳打,挤断已浇砼尚未凝固的桩;

4.开挖时,撞击桩头。

1.控制施工顺序;

2.控制拔管速度;

3.严禁机械挖土或水平撞打桩头。

4

吊脚桩(桩底部无混凝土或混进泥砂)

1.桩尖与桩管接触处进泥水;

2.桩尖质量差或尺寸偏小,打桩时破裂进入桩管,浇灌砼时又没有迅速挤出,拔管后形成吊脚桩。

1.对桩尖的质量严格检查,检查其外形尺寸、养护时间、配比及砼强度;

2.沉管时不要强行下压;

3.砼灌落后先振动5-10S再拔管,边振边拔,每拔0.5-1.0米停拔,再振动5-10S,如此反复。

5

钢筋笼下沉;

钢筋笼笼顶标高低或钢筋笼笼顶标高高。

1.新浇砼的桩,在相邻桩振动的影响下,造成钢筋下沉;

2.混凝土坍落度大或小;

3.放钢筋笼的高度不合适。

1.注意相邻桩施工的影响;

2.严格控制坍落度和碎石的粒径;

3.总结经验,合适选择初始安放钢筋笼的高度。

6

桩位或桩身垂直度偏差太大

1.放线不正确;

2.施工场地不坚实,造成桩架不平;

3.遇到表层障碍物或穿过硬层,难以沉管时使桩身倾斜。

1.认真复查放线结果;

2.提供合格场地;

3.遇到硬层时控制沉管的速度;

4.遇到障碍物时,停止沉管,处理障碍物。

第三节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3.1工程合同文件:

承包合同文件和委托监理合同文件。

3.2设计文件:

“按图施工”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原则,设计图纸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必须经过审查,并且有准用证。

3.3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年11月1日颁布);

(b)《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颁布);

(c)《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2001年4月颁布);

3.4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专门技术法规性文件

(a)《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b)《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c)《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d)《建筑工程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e)《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f)《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g)《湖北省建筑工程施工统一用表》(2003年元月);

(h)控制施工作业活动质量的技术规程、电焊操作规程、混凝土施工操作规程。

3.5经监理公司审核,建设方认可的《监理规划》;

3.6《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单位的《技术标准》。

第四节质量控制工作流程

开工准备

(承包单位)

附有: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人员到场情况

•施工设备到场情况

•材料到场情况

•材料检验情况

•分包单位(如有)资质材料

提交工程开工报审表

审查开工条件

(监理单位)

批准开工申请

分项工程施工

检验批完成后自检

(续上图)

整改

指示整改

自检合格?

填报《报验申请表》

检查检验批质量

现场检查、试验室检验

转入下一分项

工程施工

检查合格?

签署《报验申请表》

本子分部工程否

是否全部完成?

本子分部工程完成

组织子分部验收

 

第五节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5.1施工承包单位资质的核查

查对《营业执照》及《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了解其实际的建设业绩、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资金情况、技术装备。

若分包给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施工,对分包单位的资质要进行核查。

5.2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

5.2.1总监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提出意见后,由总监审核签认,审查工作一般三天完成。

若审查时需要承包单位就有关内容重新补充或修改,在审查意见中提出,限定承包人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报(先申报的内容不退)。

5.2.2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

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查和批准应符合规定的程序;

2)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国家的技术政策,充分考虑承包合同规定的条件、施工现场条件及法规条件的要求,突出“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3)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

承包单位是否了解并掌握了本工程的特点及难点,施工条件是否分析充分;

4)施工组织设计的可操作性:

承包单位是否有能力执行并保证工期和质量目标,该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切实可行;

5)技术方案的先进性:

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的技术方案和措施是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是否成熟,施工顺序安排是否合理(桩中心距小的桩应跳开施工);

6)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体系,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健全且切实可行;

7)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并符合有关规定;

8)在满足合同和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应尊重承包单位的自主技术决定和管理决策。

5.2.3审查注意事项

1)充分考虑施工的质量保证与安全保证;

2)施工方案与施工进度计划的一致性;

3)施工方案与施工平面图布置的协调一致,临时办公用房、临时设施、施工道路,应做到布置有序,有利用施工方案的实施。

5.3现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5.3.1工程定位及标高基准控制

1)监理应要求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给定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标高等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并将复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经批准后施工单位才能测量放线,建立控制网,并应对其正确性负责,同时做好基桩的保护。

原始基准点应由规划部门(红线班)施放,并办理红线定位册。

施工单位对桩位放线同时测定桩顶孔口标高,认真复查后报监理复核。

监理复核时要特别注意对控制桩的检查,检查其数量及准确性,检查保护的措施是否有效,采取龙门桩或在固定物上留标识。

2)监理应组织对施工现场进行土方测量,测定方格网,计算土方,比较原设计确定的±

0.000标高是否合理,确定±

0.000标高,做到既满足功能,又节省土方挖填费用。

5.3.2施工平面布置的控制

1)监理工程师应督促建设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并结合承包单位施工的需要,事先规定并提供给承包单位占有和使用现场有关部分的范围,提供合格的施工场地。

2)监理工程师要检查施工现场总体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保证施工正常、顺利地进行,是否有利于保证质量,特别是要对场地的道路、给水、供电、混凝土供应等方面予以重视。

5.3.3材料、采购订货的控制

1)凡由承包单位采购的原材料,在采购订货前应向监理工程师申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后,方可进行订货采购。

2)供货厂方向订货方提供质量文件,质量文件主要包括:

产品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质量检测证明、检测与试验者的资质证明。

质量文件是承包单位将来在工程竣工时应提供的竣工文件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证明工程项目所用的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5.3.4施工机械配置的控制

1)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除考虑施工机械技术性能、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安全、灵活等方面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与保证外,还应考虑其数量配置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与保证条件。

如钻机的数量和浇灌混凝土设备的数量,坏后有备用,并且能及时修理。

2)审查所需的施工机械设备,是否按已批准的计划配备,所准备的施工机械设备是否都处于完好的可用状态。

5.3.5设计交底与施工图的现场核对

1.监理工程师组织并参加设计交底,其内容为:

①有关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等条件;

②主管部门对本工程的要求,设计单位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市场供应材料情况;

③设计思想、方案比较、施工进度与工期安排;

④施工应注意事项。

2.施工图纸的现场核对

施工图纸现场核对主要包括内容:

①施工图纸合法性认定,施工图是否按规定经有关部门的审核批准;

②图纸中有无遗漏、差错或相互矛盾(如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

钢筋的含量是否合理;

桩中心距能否满足3d;

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试桩方案是否合理等);

③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是否可靠(桩端持力层的坡度,桩侧及桩端阻力是否准确,桩端以下软弱土、特殊土是否调查清楚);

④材料的来源有无保证,存在的问题均以书面形式提出,在设计单位以书面形式解释或确认后,才能进行施工。

第六节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6.1作业技术准备状态的控制

6.1.1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设置表

质量控制点

质量预控措施

桩位

认真复核原始基准点,检查施工单位测量仪器,测量人员证件、复核桩位。

桩端持力层

根据设计要求必须确保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以深度为主,以贯入度控制为辅。

钢筋笼制作

检查主筋的规格、数量、加劲箍的间距、箍筋的间距、箍筋与主筋连接必须牢固。

砼浇灌

按配比进行计量,拌制过程中加强坍落度控制,严格控制第一次灌入量,使砼达到自然地面,实际浇筑砼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充盈系数大于1。

6.1.2作业技术交底的控制

督促施工单位主管技术人员编制技术交底书,并经项目总工程师批准后向作业人员交底。

如成孔注意的事项,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对于桩端持力层检验及灌注桩身混凝土这一关键部位,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书要报监理工程师审查。

6.1.3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

进入现场的钢筋、水泥、砂、石,进场前应向监理提交《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同时附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按照见证取样的原则送检,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才准进场使用。

6.1.4环境状态的控制

1.施工作业环境的控制

检查场地外围及场地内用作浇灌砼的道路,夜间施工的照明,水、电供应,监理工程师应事先检查承包单位对施工作业环境条件方面的有关准备工作是否已做好安排和准备妥当,当确认其准备可靠、有效后,并请建管部门现场文明施工、安全施工达标验收,方准许其进行施工。

2.施工质量管理环境的控制

检查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自检系统是否处理良好的状态,系统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检测制度、检测标准、人员配备等方面是否完善和明确,质量责任制是否落实,监理工程师要督促其落实。

6.1.5施工现场劳动组织及作业人员上岗资格的控制

1.操作人员:

人事作业活动的操作者,其数量必须满足作业活动的需要,相应工种配置保证作业有序持续进行,不能因人员数量及工种配置不合理而造成停顿。

2.管理人员到位:

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项目经理必须到位,测量人员、材料员、取样员、试验员必须在岗。

3.作业人员上岗资格:

电焊工、电工、爆破工必须持证上岗,监理工程师要对此进行检查与核实。

6.2作业技术活动运行过程的控制

6.2.1施工单位自检与专检工作的监控

1.施工单位的自检系统:

施工单位必须有整套的制度及工作程序,具有相应的试验设备及检测仪器、配置数量满足需要的专职质检人员及试验检测人员。

作业活动的作业者在作业结束后必须自检,不同工序交接、转换必须由相关人员交接检查,专职质检员进行专检。

2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检查与验收,是对承包单位作业活动质量的复核与确认,施工单位专职质检员没检查或检查不合格不能报监理工程师。

6.2.2见证取样送检工作的监控

施工单位在对进场材料、试块、钢筋接头等实施见证取样前要通知负责见证取样的监理工程师,在该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下,施工单位按相应规范的要求,完成材料、试块、试件等的取样过程。

完成取样后,施工单位将送检样品装入木箱由监理工程师加封,不能装入箱中的试件,则应贴上专用加封标志,然后送往试验室。

检查数量:

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吨为一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的要求);

钢筋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

每批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

钢筋的焊接以300个同类型接头(同钢筋级别、接头形式)为一批,混凝土试件按质量控制点表中的要求留置。

6.2.3技术复核工作监控

对涉及施工作业技术活动基准和依据的技术工作,监理工程师都要施工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复核性检查,以避免基准失误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难以补救的或全局性的危害。

(a)桩定位轴线复核;

(b)场地及桩顶标高复核;

(c)混凝土配合比复核。

6.2.4工程变更的监控

1.施工承包单位提出的变更

变更的可能

处理程序

要求作某些技术修改

1)钢筋规格的改变

承包单位向监理部提交《工程变更单》(C2),说明修改的内容及原因或理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承包方和设计代表参加,经各方同意后签字并形成纪要,作为工程变更单的附件,经总监批准后实施。

(一般来说不会增大投资,只会减少投资)

2)桩径或桩顶标高的改变

设计标准的修改或改变

1)改变桩型

由于施工单位的设备或施工困难,施工方要求改变桩型,承包施工方应就变更的问题填写《工程变更单》(C2),送交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根据承包单位的申请与设计、建设单位、承包单位研究并作出变更的决定后,签收《工程变更单》,并附设计单位提出的变更设计图纸,在签收变更单之前,总监应就工程变更引起的工期改变及费用的增减分别与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进行协商,力求达成双方均能同意的结果。

这种变更要按有关规定报送施工图审查部门审批。

2)改变持力层

2.设计单位提出的变更

变更的原因

1)试桩的结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重新调整设计

设计单位首先将“设计变更通知”及有关附件报送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会同监理、施工单位对设计变更进行研究,作出变更的决定,总监签收《工程变更》,并将设计单位的“设计变更通知”作为该《工程变更》的附件。

2)勘察资料不准确

3.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要求变更

变更内容

(1)桩径变小

(2)钢筋笼变短

(3)含钢量变小

(4)持力层变化

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将变更的要求通知设计单位,并且提出相应的方案和建议,在提供审查的变更要求中,应列出所有受该变更影响的图纸、文件清单。

设计单位对变更进行研究,然后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作出变更决定后,由总监签收《工程变更单》.

6.2.5见证点的实施控制

1.设置质量见证点

把“桩管入土深度”设为见证点。

2.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在桩管进入持力层后,立即向监理报告,测量其桩管高度,按照设计要求嵌入持力层,达到设计要求前20分钟通知监理工程师,说明见证的时间,请监理人员届时到达现场进行见证和监督。

3.监理工程师在见证和监督必要时请设计单位参加,嵌入持力层的深度及岩性达到设计要求后,立即浇灌桩身砼。

4.监理工程师应注意的问题:

(a)检验时必须按照设计的要求,对照地质剖面图及邻孔地质情况,根据入土层的深度及最后二个2分钟的贯入度进行检验;

(b)浇灌的通路,设备准备工作不充分时不验孔;

(c)及时做好隐蔽工作。

6.2.6级配管理质量监控

(1)碎石应为2—4cm粒径级配,并且含泥量不得大于3%。

(2)砂为中粗砂,并且含泥量不得在于3%。

(3)审查配合比,重点审查水泥品种、水泥最大用量、粉煤灰掺入量、水灰比、坍落度、配制强度、使用的外加剂、砂的模数、粗骨料的最大粒径限制等。

(4)审查现场作业实际配合比是否符合理论配合比。

砼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检查数量为每工作班检查一次。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水泥、掺合料

2%

粗、细骨料

3%

水、外加剂

(5)在砼浇筑地点随机抽样,按每组日留置1组试件。

6.2.7、计量工作质量控制

计量是施工作业过程的基础工作之一,计量工作的效果对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

(1)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对计量的仪器、检测设备、称重衡器进行控制,如钢尺、皮尺、测绳的核准、水准仪、经纬仪的校核,磅称的校准。

(2)审核计量人员技术水平资质,如测量人员的水平和资质,检测试验人员的水平和资质。

(3)控制现场计量操作的质量,检测操作方法是否得当,如仪器的使用,数据的判读,数据的处理和整理,对原始数据的检查。

抽样检查,审核现场检测取点、检测仪器的布置是否正确、合理,检测部位是否有代表性,能否反映真实的质量状态。

6.2.8质量记录资料的监控

质量资料是施工承包单位进行工程施工期间,实施质量控制活动的记录,还包括监理工程对这些质量控制活动的意见及施工承包单位对这些意见的答复,它详细地记录了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因此,它不仅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工程竣工和投入运行后,对于查询和了解工程建设的质量情况以及工程维修和管理也能提供大量有用的资料和信息。

质量记录资料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资料

主要包括承包单位现场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

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书;

分包单位资质及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

施工图审查核对资料(记录),地质勘察资料;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记录;

施工技术标准;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混凝土搅拌(级配填料拌和站)及计量设置;

现场材料、设备存放与管理等。

(2)工程材料质量记录

主要包括进场工程材料的质量证明资料;

各种试验检验报告(如力学性能试验、化学成分试验、材料级配试验等);

各种合格证;

设备进场维修记录或设备进场运行检验记录。

(3)施工过程作业活动质量记录资料

施工过程可按分项、分部工程建立相应的质量记录资料。

在相应质量记录资料中应包含有关图纸的图号、设计要求;

质量自检资料;

监理工程师的验收资料;

各工序作业的原始施工记录;

检测及试验报告;

材料、设备质量资料的编号、存放档案卷号;

此外,质量记录资料还应包括不合格项的报告、通知以及处理及检查验收资料等。

质量记录资料应在工程施工开始前,由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单位一起,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及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组卷归档的有关规定,研究列出各施工对象的质量资料清单。

以后,随着工程施工的进展,承包单位应不断补充和填写关于材料、构配件及施工作业活动的有关内容,记录新的情况。

当每一阶段(如检验批,一个分项或分部工程)施工或安装工作完成后,相应的质量记录资料也应随之完成,并整理组卷。

施工质量记录资料应真实、齐全、完整,相关各方人员的答案齐备、字迹清楚、结论明确,与施工过程的进展同步。

在对作业活动效果的验收中,如缺少资料和资料不全,监理工程师应拒绝验收。

6.2.9工地例会的管理

工地例会是施工过程中参加建设项目各方沟通情况,解决分歧,形成共识,做出决定的主要渠道,也是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质量控制的重要场所。

通过工地例会,监理工程师检查分析施工过程的质量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承包单位提出整改的措施,并作出相应的保证。

由于参加工地例会的人员较多,层次也较高,会上容易就问题的解决达成共识。

除了例行的工地例会外,针对某些专门质量问题,监理工程师还应组织专题会议,集中解决较重大或普遍存在的问题。

实践表明采用这样的方式比较容易解决问题,使质量状况得到改善。

为开好工地例会及质量专题会议,监理工程师要充分了解情况,判断要准确,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