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1159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894-1895

1900-1901

侵略者

英国

主凶:

英、法

帮凶:

俄、美

英、俄

阿古柏

日本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

重要

事件

《南京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侵占新疆

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

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劫,慈禧太后逃往西安。

反抗

林则徐在广州

关天培在虎门

太平军抗击

洋枪队

左宗棠

收复新疆

邓世昌

北洋舰队

义和团运动

签订

条约

1842年中英

1860年中英

《北京条约》

19世纪80年代中俄两国签约,收回伊犁

1895年中日

《马关条约》

1901年《辛丑条约》

内容

割地:

割香港岛

割九龙司地方

一区给英国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政治上: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赔款:

2100万元

(西班牙银元)

白银2亿两

经济上:

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增辟通商口岸

军事上: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铁路沿线

攫取特权:

关税协商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外交上: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影响

危害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强调:

①英国的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正式步入工业文明时代。

随着工业文明向全世界扩展,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扩张使亚洲国家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本单元主要体现的是工业文明对中国破坏性的冲击。

(2009年太原市中考题第四大题的第19小题简述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工业文明对中国和日本分别在经济、社会生活和教育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

列强侵华过程:

第一阶段(19世纪40—60年代):

总特征:

列强侵华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

侵略中国的有英、法、美、俄等国,以勾结为主;

其中,英国是这一时期侵华的最主要国家。

列强通过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目的是开拓中国市场,主要侵掠形式是商品输出。

第二阶段(19世纪70—90年代):

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英法势力下降,美、日、德在华势力发展迅速,争夺大于勾结;

列强侵华形式发生变化。

在经济上,由原来的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在政治上,先是掀起瓜分狂潮,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继而“以华治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在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②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南京条约》:

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马关条约》:

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辛丑条约》:

赔款最多,且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第一课:

鸦片战争

课标: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根本原因:

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

背景

直接原因:

林则徐虎门销烟

经过:

广州、定海、宁波、吴淞等地爱国军民抗战割地:

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

鸦片战争

(1840-1842)结果: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赔款:

加重人民负担

通商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

关税协商输出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①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它是指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的性质。

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的社会。

然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认识条约签定后。

中国虽然在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

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中国已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已不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

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实际上也解决了鸦片战争的影响这一问题。

②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最彻底的一场禁烟运动,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位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也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③《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输出。

2、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

英法(主凶)、美俄(帮凶)

(1856年-1860年)罪行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洗劫空前

俄侵占我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割地最多

1851-1864

反抗:

太平天国运动领袖:

洪秀全

都城:

南京(天京)

战役:

青浦大捷、慈溪之战(击毙华尔)

①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只要了解两点即可:

英法联军于1860年烧毁了我国最为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通过这样的两个历史史实,相信学生自然能够体会到,一个国家的首都被侵略者所占领,其最大的皇家园林被烧毁,近十分之一的国土被侵略者强行割占,对于一个拥有主权的国家而言意味着什么,由此来引发学生的历史思考。

至于与这两条史实相关的内容,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具体经过和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及其具体条款等,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授,但这并不属于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范围。

②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讲清两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目标首指清政府,即推翻清朝统治;

二是通过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讲述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及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3、第三课:

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阿古柏侵占新疆

背景

俄国出兵侵占伊犁地区

收复新疆“海防”、“塞防”之争

(边疆危机)经过军事手段打败阿古柏,收回失地

外交手段,收复伊犁

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结果19世纪80年代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

①左宗棠:

本课讲述他是一位反侵略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联系第二单元他还是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一。

②组织学生讨论:

中国用土地、大量赔款换取一座山城——伊犁值不值得?

4、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根本原因:

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直接原因:

经过黄海大战:

邓世昌牺牲

甲午中日战争战役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

(1894-1895)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割地: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结果: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赔款:

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通商:

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开工厂:

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影响:

①北洋舰队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列强侵略的转折点(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上,由军事侵略转向瓜分中国)、中国近代化的转折点(由学西方技术转向学西方政治制度)

5、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国际背景: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背景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劫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经过经济:

增加了新的负担

(1900-1901)慈禧太后逃往西安政治:

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901年《辛丑条约》军事:

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

外交: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关系。

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在列强疯狂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一次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而义和团的发展壮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在华的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仇视和恐慌,帝国主义一面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令其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一面直接出兵疯狂绞杀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的知识网络结构: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条鲜明的主线是近代化。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近代化探索。

所谓“近代化”,即是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化,现代工业文明是西方走在前列,也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本单元就是围绕近代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和怎样走这个主题而编写的。

本单元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之路上下求索的艰辛历程,知道他们从事的主要活动,认识辛亥革命前后是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的风云跌宕时期,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学习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经济上:

工业化——富强(洋务运动)

政治上:

民主化反侵略——民族独立

中国近代化反封建——民主自由(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上:

科学化、理性化——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

社会生活上:

城市化

近代化四次探索活动的比较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探索

领域

先进的科学技术

先进的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先进的思想文化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895年-1898年9月

1911年

1915年-1918年

背景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战败

《马关条约》签定

《辛丑条约》签定,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人物

中央: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领导

阶级

地主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改良派

革命派

资产阶级

性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是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推翻封建统治,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

内容、

过程

前期: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新式军事工业;

后期:

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新式民用工业;

创办近代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为其政治团体;

1898年6月到9月,发布一系列法令,开始实施变法。

1894年,在檀香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创建资产阶级统一的政党同盟会;

革命纲领:

阐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前期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结果

失败

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

表现

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1898年9月,戊戌政变发动,变法失败

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建立起北洋政府的统治;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意义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维新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教训

只学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是不行的。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民主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1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近代化。

2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适合中国

四者的联系与区别:

1、四者都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中国近代化所作的努力,但程度不同,洋务运动是第一层次,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第二层次,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是第三层次,即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反对封建主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3、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但两者关于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不同:

戊戌变法采用的是和平的改良,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辛亥革命是暴力革命,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第六课:

 洋务运动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内忧:

外患:

外国侵略者的入侵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目的: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概况指导思想:

“师夷长技”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中央:

地方: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新式军事工业

内容后期:

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新式民用工业

创办近代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评价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理解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第七课:

戊戌变法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马关条约》签定,民族危机严重。

(社会基础)

背景洋务运动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戊戌变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序幕:

公车上书

宣传思想:

创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和组织强学会

过程高潮:

百日维新政治: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政

(1898年6月到9月)经济: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

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和新思想的传播

军事:

增强国防力量

①注意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在概念上的差异。

(维新: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西方进行商战;

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②要求知道“百日维新”中颁布了哪些主要变法措施,通过这些变法措施来认识戊戌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它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具有哪些重要影响。

注意:

通过分析内容,得出变法的意义和作用。

课标要求(政治:

学习君主立宪制;

强调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突破“维新”;

维新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政治近代化的开始,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第八课:

辛亥革命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兴起兴中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同盟会: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高潮各省纷纷独立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元旦,南京,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成功

评价

失败

①“政党”与“团体”的区别。

②理解“三民主义”及其与同盟会政治纲领之间的关系。

③组织学生讨论:

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

明确三项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递进关系: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武昌起义是作为一般了解层次要求提出的,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作为运用层次要求提出的,但如果对前两方面的史实一无所知,那么探讨也将成为缺乏史实支撑的无源之水。

同时,探讨的落脚点在辛亥革命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上,而探讨的方法、角度、途径和手段可以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

4、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只能够的地位和作用。

背景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概况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新青年》

口号:

“民主”与“科学”

内容前期:

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

进步性

局限性

①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可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进行对比:

都反封建,但后两者还反宗教)

3新文化运动属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对比中国近代化过程(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西方近代化过程(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

总结: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涉及到的人物:

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孙中山、陈独秀、胡适等。

属于运用层次要求的内容有:

①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②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属于理解层次要求的内容有:

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属于识记层次要求的内容共有14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