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更多文档分类Word格式.docx
《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更多文档分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更多文档分类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
黑睛:
又名黑眼,乌睛,乌轮,乌珠,青睛,黑珠。
在五轮中称风轮。
西医学中的角膜。
白睛:
又名白眼,白仁,白珠等。
在五轮中称气轮。
西医学中结膜,球筋膜和巩膜组织。
黄仁:
又名眼帘,虹彩等。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虹膜。
神水:
现代中医多认为深水相当于西医学的房水。
实际早期所言之神水还包括了泪液。
瞳神:
又名瞳子,瞳人,瞳仁,金井等。
在五轮中称水轮。
其含义有二,其一仅指黄仁中央圆孔,相当于西医学的瞳孔;
其二泛指瞳神及瞳神内各部组织,即包括晶珠,神膏,视衣,神光,目系,真血等有形无形之物。
晶珠:
又名黄精,睛珠。
相当于西医学的晶状体。
神膏:
又名护精水。
相当于西医学的玻璃体。
视衣:
早期的医著中并无视衣一名。
只是近代中医眼科著作中应用此名。
泛指西医学的脉络膜及视网膜。
目系:
又名眼系,目本。
胞睑:
又名目胞,眼胞。
在较多的医籍中仅粗略地将胞睑分为上胞,下胞,并将其中的组织部分别命名,如睑弦,睫毛等。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眼睑。
两眦:
又名目眦,眦,眦头,分内眦和外眦。
与西医学的解剖名称相同。
泪泉:
此名来自于《眼科临症笔记》,主要功能是分泌泪液。
相当于西医学的泪腺。
泪窍:
又名泪堂,在《银海精微·
充风泪出》说:
“大眦有窍,名曰泪堂”。
同时也指出了泪窍的解剖位置之所在。
眼带:
是从病名中见到这一解剖名词。
即《太平圣惠方·
坠睛》中说坠睛是风寒之邪“攻于眼带。
”相当于西医学的眼外肌!
眼眶:
见于《证治要诀》,又名目眶。
与西医学的眼眶同名。
眼与肝的关系:
1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2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3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4肝主泪液,润泽目珠。
眼与心的关系:
1心主血,血养目珠2心合血脉,诸脉属目3心舍神明,目为心使。
眼与脾的关系:
1脾输精气,上贯于目2脾升清阳,通至目窍3脾气统血,循行目络
眼与肺的关系:
1肺气为本,气和目明2肺主宣降,眼络通畅
眼与肾的关系:
1肾主藏精,精充目明2肾生脑髓,目系属脑3肾主津液,润养目珠4肾寓阴阳,涵养瞳神。
风邪的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性善行数变,易与他邪相合,眼部症状:
目痒,目涩,羞明,流泪,上胞下垂,黑睛生翳,目偏视,口眼歪斜等。
火邪的致病特点火性炎上,火热生哆。
易伤津液,易灼伤脉络,迫血妄行。
眼部症状:
眼干,肿痛难忍,红赤掀痛,灼热刺痒,碜涩羞明,哆多黄稠,热泪频流,生疮溃脓,血脉怒张甚则紫赤,出血,黄液上冲,血灌瞳神等。
寒邪的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寒性凝滞,寒性受引。
头目疼痛,眼部目昏冷泪,胞睑紫暗硬胀,紧涩不舒,血脉紫滞或淡红等。
暑邪的致病特点:
暑为阳邪,暑多夹湿。
目赤视昏,哆泪,肿胀。
湿邪的致病特点:
湿邪重浊粘滞;
内外湿邪,相互影响;
湿为阴邪,易阻碍气机。
胞睑湿烂,哆泪胶粘,白睛黄浊,黑睛生翳,灰白浑浊,眼部组织水肿,渗出等。
燥邪的致病特点:
燥胜则干。
皮肤干燥,白睛红赤失泽,干涩不适,眼哆干结等。
疬气伤目的特点:
疬气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致病邪气。
又称疬疫,时气,天行。
戻气等。
疬气致病,来势急猛,临床症状与风火所致的眼症相似,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夏季天气候炎热时为多,如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暴翳等。
问诊:
问眼部症状:
视觉,眼痛,眼痒,目涩,羞明,眼哆,眼泪。
视盘检查:
检查时应注意视盘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界是否清楚,盘面有无新生血管,生理凹陷有无加深,扩大,以及杯盘比值的改变。
有无出血,水肿,渗出,充血。
视盘上动脉有无搏动及血管是否呈屈膝状等。
视网膜血管检查:
应注意血管的粗细,比例,行径,弯曲度,管壁反光,分之角度及动静脉有无压迫或拱桥现象。
血管有无阻塞,血管壁有无白鞘及有无新生血管形成等。
黄斑部检查:
检查时应注意中心凹反光是否存在,视网膜有无水肿,出血,渗出,色素紊乱及黄斑变性或裂孔等。
视网膜检查: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水肿,出血,渗出及色素沉着,有无机化物,新生血管及肿瘤,有无裂孔及脱离等。
眼底检查可以用示意图纪录。
应纪录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病变的形态,颜色,边界等。
在示意图上用文字或有色铅笔予以标志。
一般红色代表视网膜动脉,视网膜出血,蓝色代表视网膜静脉,视网膜裂孔在红色之外加圈蓝边,视网膜脱离绘淡蓝色。
角膜光点投影法:
医生与患者相对而坐,用手电筒或集光灯自33cm远投照射与受检者鼻根部,嘱患者注视灯光,检查者观察两眼角膜反光位置,正常者反光点位于角膜中央。
若反光点偏于鼻侧,为外斜视;
偏于颞侧,为内斜视。
根据反光点偏位的程度可以估计斜视的度数。
一般是将角膜中央至角膜缘的连线划为3等分。
每等份相当于15度,如反光点位于瞳孔缘约为15度左右,位于瞳孔缘于角膜缘中间约为30度左右,位于角膜缘处约为45度左右。
眼压检查:
检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指测法,一种是眼压计测量法。
指测法:
检查时令患者双眼自然向下注视,检查者双手食指尖置于一眼上睑皮肤面,两指尖交替轻压眼球,借指尖的感觉以大致估计眼压的高低。
记录时用“Tn”表示眼压正常。
“T+1”表示眼压轻度升高“T+2”表示眼压中度升高“T+3”表示眼压极高“T-1”表示眼压稍低“T-2”表示眼压中等度减低“T-3”表示眼压极低。
本法简单易行,虽不十分精确,但只要反复实践,亦能进行比较正确的判断。
眼压计测量法:
(1)修兹眼压计测量法:
修兹眼压计主要结构包括眼压计支架,与砝码连结在一起的压针以及杠杆和指针。
眼压的高低决定于角膜被压陷的深度,并通过杠杆和指针,在刻度盘上指示出一定的读数,再从换算表上查得眼压的实际数值。
检查前先在试盘上测试,指针应在刻度“0”处,否则应进行校正。
然后用75%酒精消毒底盘待干,患者取低枕仰卧位,用0.5%地卡因滴眼,待角膜刺激症状消失,双眼能自然睁开时开始测量。
检查者位于患者头顶端,嘱患者注视正上方一指定目标,使角膜保持水平正中位,检查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上下眼睑并固定于上下眶缘,避免对眼球施加任何压力,右手持眼压计垂直放在角膜中央,迅速读出指针的刻度读数,先用5.5g砝码,当读数小于3时,应更换7.5g砝码重测一次,如读数仍小于3时,则用10g砝码测量。
记录方法为:
砝码重量/刻度读数=mmHg(kPa)测量完毕,结膜囊滴入抗生素眼药水以防止感染。
正常眼压为10~21mmHg,病理值>
=24mmHg。
双眼眼压差<
4mmHg,病理值>
8mmHg.修兹眼压计操作方便,其缺点是易受巩膜硬度影响。
(2)哥德曼压平眼压计测量法:
哥德曼压平眼压计是将嵌有棱镜的测压头和附有杠杆的弹簧测压器装在裂隙灯上进行测量。
其基本原理是角膜压平面积恒定不变,根据使用压力的不同测量眼压。
由于角膜压平的面积小,引起眼内容积的改变很小,使所测量的眼压几乎不受巩膜硬度与角膜弯曲度的影响。
故所测结果更为准确。
(3)非接触眼压计:
是利用可控的空气脉冲作为压平的力量,使角膜压平到一定的面积,并记录角膜压平到某种程度的时间,再自动换算为眼压值。
优点是避免了眼压计接触所致的交叉感染和可能的损伤,亦可用于对表面麻醉剂过敏的患者,缺点是不够准确。
外障病位:
指发生在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的眼病。
病因:
多因六淫之邪外袭或外伤所致,亦可由痰湿内阻,肺火炽盛,肝火上炎,脾虚气弱,阴虚火炎等引起。
特点:
一般外显症候较为明显,如红赤,肿胀,湿烂,多哆,流泪,痂皮,结节,上胞下垂,胬肉,翳膜等。
多有眼痛,痒涩,羞明,眼睑难睁等自觉症状。
内障病位:
指发生在瞳神,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等眼内组织的眼病。
多因内伤七情,脏腑内损,气血两亏,阴虚火炎,气滞血瘀及外邪入里,眼外伤等因素引起。
一般眼外观端好,多有视觉变化,如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物易色,视灯光犹如彩虹,眼前黑花飞舞,萤星满目及夜盲等症。
也可见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瞳神散大或缩小,变形或变色,眼底出血,渗出,水肿等改变。
五轮:
指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
肉轮:
指胞睑,包括眼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和睑结膜。
眼睑分上,下两部分,司眼之开合,有保护眼珠的作用。
胞睑在脏属脾,脾主肌肉,故称肉轮。
血轮:
指内,外两眦,包括内,外两眦的皮肤,结膜,血管及内眦的泪埠,半月皱襞和上下泪点。
两眦在脏属心,心主血,故称血轮。
气轮:
指白睛。
包括球结膜,球筋膜和前部巩膜。
为眼珠的外壁。
其表层无色,薄而透明;
里层色白,质地坚韧,具有保护眼珠内部组织的作用。
白睛在脏属肺,肺主气,故称气轮。
风轮:
指黑睛,即角膜。
位于眼珠前部的正中央,质地坚韧而清澈透明,是光线进入眼内的必经之路。
水轮:
指瞳神,包括其后的黄仁,神水,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等。
水轮是眼能明视万物的主要部分,瞳神在脏属肾,肾主水,故称水轮。
因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水轮病变常与肾,膀胱有关。
但由于瞳神包括多种不同组织,且结构复杂,故除与肾和膀胱有关外,与其他脏腑也密切相关。
辨黑睛生翳:
古人将黑睛和晶珠的病变统称为翳。
本处讨论的翳专指黑睛之翳,有新翳、宿翳之别。
西医学的“翳”相当于中医宿翳范畴。
新翳:
病初起,黑睛混浊,表面粗糙,轻浮脆嫩,基底不净,边缘模糊,具有向周围与纵深发展的趋势,荧光素溶液染色检查阳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目赤、碜涩疼痛、畏光流泪等症。
宿翳:
指黑睛混浊,表面光滑,边缘清晰,无发展趋势,荧光素溶液染色检查阴性,不伴有赤痛流泪等症状,为黑睛疾患痊愈后遗留下的瘢痕。
宿翳分为四类:
云翳是指翳稍厚,如蝉翅,似浮云,自然光线下即可见,西医学称斑翳;
斑脂翳是指翳与黄仁粘着,瞳神倚侧不圆,西医学称粘连怀角膜白斑。
冰瑕翳是指翳菲薄,如冰上之瑕,须在聚光灯下方能查见,西医学称云翳。
厚翳是指翳厚色白如瓷,一望即知,西医学称角膜白斑。
辩膜:
自白睛或黑白之际起障一片,或白或赤,渐渐向黑睛中央蔓延者称为膜。
若膜上有赤丝密布者,为赤膜,属肝肺风热壅盛,脉络瘀滞;
赤丝细疏,红赤不显者,为白膜,属肺阴不足,虚火上炎。
凡膜薄色淡,尚未掩及瞳神者,病情较轻,膜厚色赤,掩及瞳神者,病情较重。
椒疮:
是指胞睑内面颗粒累累,色红而坚,状若花椒的眼病。
本病的发生与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生活条件等有关。
多双眼发病,病程较长,可迁延数年,具有传染性。
椒疮在我国曾流行甚广,为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沙眼。
病因病机:
外感风热邪毒,内有脾胃积热,内外邪毒上壅胞睑,脉络阻滞,气血失和,与邪毒淤积而成。
临床表现:
睑内微痒,稍有干涩及少量哆泪,或无明显的异常感觉;
病情严重者,睑内赤痒灼热,羞明流泪,眼哆粘稠,胞睑肿硬,沙涩难睁,视物模糊。
眼部检查:
(1)椒疮主症:
初起可见上睑内面两眦处红赤,脉络模糊,有少量细小色红而坚的颗粒,或间有色黄而软如栗米样颗粒;
重者上睑内红赤尤甚,颗粒满布,白睛红赤,赤脉下垂,黑睛星点翳膜,日久颗粒溃破,在睑内面形成灰白色条状,网状瘢痕,或睑内面完全形成灰白瘢痕,此时常出现并发症与后遗症。
(2)椒疮并发症与后遗症:
1睑弦内翻及倒卷睫毛:
胞睑内颗粒破溃后在睑内结瘢,瘢痕收缩致皮松肉紧,内急外弛,睑弦内翻,睫毛触刺眼珠。
相当于西医学睑内倒睫。
2赤膜下垂:
椒疮较轻者,白睛赤脉从上方下垂于黑睛,呈垂帘状;
严重者,白睛赤脉从黑睛四周侵入,包裹黑睛,称为血翳包睛。
相当于西医学的沙眼角膜血管翳。
3黑睛星翳:
多在赤脉尽头出现星点云翳。
4俾肉粘轮:
胞睑内面与白睛表层粘着,重者眼珠转动不灵,相当于西医学的睑球粘连。
5流泪症与漏睛:
可见不时泪下,迎风尤甚;
或见大眦头常有黏液或脓汁自泪窍外溢。
6眼珠干燥:
目珠干涩不适。
相当于西医学结角膜干燥症。
7上胞下垂:
胞睑肿硬变厚而致上胞重坠下垂。
风热客睑:
疏风清热。
方药:
银翘散。
(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豆岐,牛蒡子)
热毒壅盛:
清热解毒,除风散邪。
除风清脾汤。
(陈皮,连翘,防风,知母,元明粉,黄芩,玄参,黄连,荆芥,大黄,桔梗,生地)
血热淤滞:
清热凉血,活血化淤。
归芍红花散。
(当归,大黄,栀子,黄芩,红花,赤芍,甘草,白芷,防风,生地,连翘)
外治法:
滴眼药水:
可选用0.5%熊胆眼药水,0.1%利福平眼药水,磺胺类的眼药水滴眼。
涂眼药膏:
常于晚上睡前涂0.5%金霉素眼膏或四环素,磺胺类的眼药膏等。
椒疮颗粒累累者,可用海螵蛸棒摩擦法。
栗状颗粒者,可行滤泡压榨术。
沙眼的病因:
由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所致。
诊断依据:
上睑结膜及上穹隆部有滤泡,乳头增生与血管模糊。
2裂隙灯下可检查到角膜血管翳,特别在角膜缘上同时见有因滤泡生长后消退而遗留下来的瘢痕小凹。
3上穹隆和上睑结膜出现条状或网状斑痕。
4结膜刮片发现包涵体,或荧光抗体染色,酶联免疫测定等方法检测发现沙眼衣原体抗原。
胬肉攀睛是指眼眦部长赤膜如肉,其状如昆虫之翼,横贯白晴,攀侵黑睛。
甚至遮盖瞳神的眼病。
又名胬肉侵睛外障,蚂蟥积证,肺瘀证,目中胬肉等。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进行性翼状胬肉。
(常见于中老年人及户外工作者,男性多于女性。
若遮盖瞳神则影响视力。
按病变进展情况可分为进行期和静止期)
1心肺蕴热,风热外袭,内外合邪,热郁血滞,脉络淤滞,渐生胬肉。
2嗜食五辛酒浆,脾胃蕴积湿热,邪热壅滞目眦。
3忧思劳怒,五志过极,气郁化火,心火上炎,克伐肺金,致目眦生胬肉。
4劳欲过度,心阴暗耗,肾精亏虚,水不制火,虚火上炎,脉络淤滞,致生胬肉。
初起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眼感痒涩;
进展期痒涩加重,流泪生眵;
静止期痒涩不显。
可有视力下降,若胬肉过大可致眼珠转动受限。
眼部检查上,下胞睑之间的白睛上起膜,渐渐变厚,赤丝相伴,红赤高起,胬起如肉,一般自眦角开始,呈三角形,其横贯白睛的宽大部分称为体部;
攀向黑睛的尖端称为头部,横跨黑睛边缘的部分称为颈部。
若头尖高起而体厚,赤瘀如肉,发展迅速,每可侵及黑睛中央,障漫瞳神,则属进展期;
若胬肉钝圆而薄,体亦菲薄如蝇翅,色白或淡红,多发展缓慢,或始终停止在黑睛边缘部,则属静止期。
治疗:
若胬肉淡红菲薄,头平体小者,以点眼药为主;
胬肉头尖高起,体厚而宽大,血脉红赤粗大者,应内外同治。
如药物无效,发展较速成者,宜手术治疗。
心肺风热:
祛风清热。
栀子胜奇散。
(蒺藜,蝉蜕,谷精草,炙甘草,木贼草,黄芩,草决明,菊花,山栀子,川芎,羌活,荆芥,密蒙花,防风,蔓荆子)
脾胃实热:
泻热通腑。
泻脾除热饮。
(黄芪,防风,茺蔚子,桔梗,大黄,黄芩,黄连,车前子,芒硝)
心火上炎:
清心泻火。
泻心汤。
(黄连,黄芩,大黄,连翘,荆芥,赤芍,车前子,菊花,薄荷)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
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外治:
滴眼药水,手术。
天行赤眼暴翳:
是指引感受疫疬之气,急发白睛红赤,继之黑睛生翳的眼病。
又名大患后生翳,暴赤生翳。
类似于西医学的流行性角结膜炎。
(本病可单眼或双眼同时患病,易传染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病程较长,严重者可迁延数月以上。
愈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角膜云翳,影响视力)
外感疬气,内兼肺火亢盛,内外合邪,肺经凌木,侵犯肝经,上攻于目而发病。
灼热目痛,碜涩羞明,泪多哆稀,视物模糊。
初起胞睑微肿,泪多哆稀,白睛红赤臃肿,耳前及颌下扪及肿核并有压痛;
发病1-2周后,白睛红赤臃肿逐渐消退,但出现宝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星点翳障,散在而不联缀,呈圆形,边界模糊,多位于黑睛中央,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清晰可见荧光素染色后的黑睛星点翳障,2-3周后,荧光素染色虽然转为阴性,但黑睛点状混浊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以后逐渐消退。
初感疬气:
疏风清热,退翳明目。
菊花决明散。
(草决明,石决明,木贼草,羌活,防风,甘菊花,蔓荆子,川芎,石膏,黄芩,甘草)
肝火偏盛:
清肝泻火,退翳明目。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生地,当归,柴胡,木通,泽泻,车前子,栀子,黄芩,甘草)
余邪未清:
养阴祛邪,退翳明目。
消翳汤。
(密蒙花,柴胡,川芎,当归,甘草,生地荆芥,防风木贼,蔓荆子,枳壳)
滴眼药水,熏洗眼。
预防与调护:
同暴风客热。
凝脂翳是指黑睛生翳,状如凝脂,多伴有黄液上冲的急重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真菌性角膜炎,主要指匐行性角膜溃疡和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黑睛外伤,风热邪毒乘虚袭人,触染黑睛所致。
素有漏睛者,因邪毒已伏,更易乘伤侵入而发病。
2风热外邪入里化热,或嗜食辛热炙搏,致脏腑热盛,肝胆火炽,上炎于目,灼伤黑睛。
3久病之后,或为气虚,或为阴伤,正气不足,外邪滞留,致黑睛溃陷,久不愈复。
发病急,常在黑睛外伤后24-48小时发病。
初起证见眼内异物感,患眼涩痛或刺痛,红赤,畏光流泪,哆黄而粘稠,眼睑轻度肿胀,视力下降,病情发展,严重者症见头目剧痛,眼睑红赤肿张,羞明难睁,热泪如泉,视力剧降。
1常有黑睛外伤史,或同时伴有漏睛病史。
2黑睛米粒样混浊,继则扩大呈圆状,片状,表面浮嫩如凝脂,荧光素染色检查阳性,常伴黄液上冲。
若凝脂,哆泪及黄液上冲呈黄绿色者,疑为绿脓杆菌所致。
风热壅盛:
新制柴连汤。
(柴胡,黄连,黄芩,赤芍,蔓荆子,栀子,木通,荆芥,防风,甘草,龙胆草)
肝胆火炽:
清肝泻火。
热盛腑实:
泻火解毒。
方要:
四顺清凉饮子。
(当归,龙胆草,黄芩,柴胡,木贼草,黄连,桑皮,车前子,生地,赤芍,枳壳,炙甘草,熟大黄,防风,川芎)
气阴两虚:
偏阴虚者,滋阴退翳,方药:
滋阴退翳汤。
偏气虚者,益气退翳,方药:
托里消毒散。
(黄芪,皂角刺,银花,甘草,桔梗,白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人参,茯苓)
外治法—滴眼药水:
1选用清热解毒之中药类眼药水滴眼2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眼药水滴眼3,1%阿托品眼液或眼膏散瞳,每日3次,以防止黄仁后粘连而引起的瞳神干缺。
睡前涂抗生素类眼药膏,如0.5%红霉素眼膏等。
手术治疗:
有角膜穿破的危险时,可以采取板层角膜移植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
如角膜已穿孔,眼球内容物脱出,则需行眼内容物剜出术。
绿风内障:
是以头眼胀痛,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锐减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
又名绿风,绿盲,绿水灌珠等。
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邪热犯内,肝胆火热亢盛,热极生风,风火上攻头目,目中玄府闭塞,神水排出受阻,积于眼内所致。
2情志过激,气郁生火,气火上逆,壅塞目中玄府,神水排出不畅,蓄积于目中。
3脾湿生痰,痰郁化热,痰火郁结,上攻于目,阻塞玄府,神水滞留目内遂致。
发病前:
时有傍晚视物昏朦,虹视,患眼同侧额部疼痛及鼻根部酸胀,休息后各症状缓解或消除。
发病时,头眼剧烈胀痛,畏光流泪,视物不清或视力骤降,虹视。
常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易被误诊为肠胃疾病。
风火攻目:
清热泻火,平肝熄风。
绿风羚羊饮。
(黑参,防风,茯苓,知母,黄芩,细辛,桔梗,羚羊角,车前子,大黄)
气火上逆:
清热疏肝解郁。
丹栀逍遥散。
(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丹皮,栀子)
痰火郁结:
降火逐痰。
将军定痛丸。
(黄芩,瓜篓根,当归,红花,穿山甲,大黄,桃仁,甘草)
1瞳孔大者可用1%-2%毛果芸香碱眼药水,每日用3—4次缩瞳,或根据病情确定滴药次数,该药能减轻房水外流阻力,增加房水流出量而降低眼压。
(2)0.25%-0.5%噻吗心安眼药水,每日2次能降低眼压,该药是B-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能抑制房水生成,对瞳孔大小及调节功能无影响,降低眼压幅度不大,对眼压稍偏高患者特别合适。
若有心传导阻滞,窦房结病变及支气管哮喘者忌用。
(3)0.005%拉担前列素,每日滴眼1次,可降低眼压20%-40%,降低眼压机理是增加房水排出。
副作用是局部烧灼,刺痛,痒感及结膜充血。
该药与毛果芸香碱有拮抗作用,勿联合使用。
其他治疗:
可适当配合针灸治疗,以缓解局部及全身症状。
预防情志过激及情志抑郁,心胸开阔,减少诱发因素。
2若服药无效,迅速配合手术治疗。
3术后坚持复查治疗,根据辨证论治,服用中药保护视功能。
瞳神紧小是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眼病。
又名瞳神缴焦小,瞳神缩小,瞳神细小及肝决等。
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紧小、瞳神干缺相当于西医学的前葡萄膜炎。
)
肝经风热,风湿郁而化热,久病伤阴
该病有急性和慢性的区别,一般慢性者各征候较急性轻,常有并发症出现。
突发眼珠疼痛或胀痛,眉棱骨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或关节酸楚疼痛。
肝经风热:
清泻肝胆。
风湿夹热:
祛风清热除湿。
抑阳酒连汤。
(独活,羌活,生地,黄柏,黄连,防己,知母,蔓荆子,前胡,生草,防风,栀子,黄芩,寒水石,白芷)
虚火上炎:
知柏地黄汤。
(知母,黄柏,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散瞳为先,重症者可滴用1%-2%阿托品眼药水(或膏),每日2-3次,以防止和拉开瞳孔与晶状体粘连。
若不能拉开粘连,即采用散瞳合剂(1%阿托品注射液0.3ml,1%可卡因注射液0.3ml,0.1%肾上腺素注射液0.3ml的混合液)做结膜下注射。
症轻或阿托品过敏者可用2%后马托品眼液(或膏),恢复期一般用0.5%-1%的托品酰胺眼药水散瞳,每日1-2次。
2应用糖皮质激素眼药水。
如0.5%醋酸泼尼松龙眼药水或0.1%地塞米松磷酸盐眼药水,每日4-8次,病情重者,每30分钟一次,继后每1小时1次。
3选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其他治法:
中成药治疗:
龙胆泻肝丸(水丸),用于肝胆火炽型之瞳孔紧小或瞳神干缺。
口服,每次3-6g,每日2次,孕妇慎用。
2知柏地黄丸,用于虚火上炎型之瞳神紧小或瞳神干缺。
口服。
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