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1088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明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明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简明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明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明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A、制瓷 

B、制铁 

C、织锦 

D、漆

2、代魏称帝,建立西晋的是(B)。

A、司马衷 

B.司马昭 

C.司马师 

D.司马炎

3、东晋末年农民大起义的领导人是(C)。

A、盖吴 

B、刘渊 

才、孙恩 

D、裘甫

4、建安年间,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A)。

A、《孔雀东南飞》 

B、《木兰诗》C、《悲愤诗》D、《七哀诗》

5、我国的石窟寺最早开凿于(C)。

A、甘肃 

B、山西 

C、新疆 

D、河南

6、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其中被人尊为“书圣”的是( 

A、王羲之 

B、王献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7、南朝大数学家祖冲之提出的约率和密率,比欧洲早(D)。

A、五百余年 

B、六百余年 

C、八百余年 

D、一千余年

8、隋炀帝时,曾三次发动对( 

)的战争。

A、高丽 

B、日本 

C、印度 

D、波斯

9、隋朝的都城建在(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扬州

10、唐后期,最为流行的佛教宗派是(B 

A、华严宗 

B、禅宗 

C、天台宗 

D、法相宗

11、唐代文学中最有光彩的是(C 

A、散文 

B、小说 

C、诗歌 

D、赋

12、唐代的“诗圣”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贺

13、在( 

)时,开始设置使馆,专修前朝及本朝史。

从此,官修史书成为制度。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隋炀帝 

14、《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是 

( 

A、杜佑 

B、刘知凡 

C、玄奘 

D、李吉甫

15、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东晋和( 

A、前秦 

B、前燕 

C、北魏 

D、后赵

16、台湾在三国时称作( 

A、琉球 

B、朱崖 

C、儋耳 

D、夷洲

17、地理名著《水经注》的作者是(D)。

A、王充 

B、王导 

C、范增 

D、郦道元

18、大运河南起余杭,北达( 

B、开封 

C、涿郡 

D、淮安

19、唐末农民大起义军的首领是王仙芝和( 

A、黄巢 

B、高仙芝 

C、朱温 

D、刘知远

20、西晋末年爆发的统治者内部的大斗争是( 

A、七国之乱 

B、玄武门之变 

C、武庚叛乱 

D、八王之乱

21、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是( 

A、窦建德 

B、翟让 

C、李密 

D、杜伏威

22、唐王朝由胜而衰的转折点是( 

A、藩镇割据 

B、甘露之变 

C、庞勋起义 

D、安史之乱

23、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李白、杜甫B、王勃、骆宾王 

C、白居易、元稹 

D、韩愈、柳宗元

三、名词解释

1、九品中正制

答:

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

公元220年曹丕即魏王位。

他在代汉称帝前,为取得世家大族支持,接受礼部尚书陈群建议,选择朝中有声望的官员,按其籍贯,兼任州郡的“中正”,负责考核当地士人。

定为上上、伤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吏部依品授官。

品第越高,官职越大。

2、《水经注》

该书由魏晋南北朝时期地利学家郦道元所著。

《水经》一书为东汉人桑钦所撰,记载了全国水道一百三十七条,每条水撰为一篇,记其源流和所经地方。

郦道元为之做注,全书以《水经》所记水道为纲,补以支流小水共一千二百五十二条,逐一探求源流,述其变迁,又祥记所经地区、山陵、原隰、城邑、关津的地理、历史情况,以及名胜古迹等,对有关史事多所考证。

其字数多于原书二十倍,是原书内容的重大补充和发展,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全面系统地综合性的地理名著。

文笔生动流畅,亦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齐民要术》

该书是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所著。

全书分为十卷,共九十二篇,分别论述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竹木的栽培和育种,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及副业等,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很有价值的科学著作。

4、大索貌阅

南北朝时期,人民脱离户籍或佃户为豪强隐瞒户口的很多。

公元585年,隋文帝下令清查户口,依照户籍上登记的年龄体貌进行核对,此即所谓“大索貌阅”。

如有不实,三长要发配远方。

5、输籍之法

此法即由国家制定“输籍定洋”(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个州县,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赋税、力役的依据。

由于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豪强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成为国家的编户。

6、开元之治

唐玄宗李隆基在诛除韦后之前,已封临淄王,曾任中央和地方许多官职,历经了不少政治斗争,有较丰富的的政治和社会经验。

即位后,励精图治,保持政治上的稳定,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位宰相,革除积弊,改善吏治,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农田水利管理,。

在他统治的前期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史称“开元之治”。

7、安史之乱

是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一场叛乱。

玄宗天宝年间,政治腐败,边将骄悍,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安禄山因得玄宗信任,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节度使,有众十五万。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他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乱,速即攻下洛阳。

次年称雄武皇帝,国号燕,陷长安。

同时派其部将史思明攻取河北十三郡地,玄宗逃往四川,叛军所到之处,残杀掳掠,人民纷起反抗。

肃宗得到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的支持,又借回纥兵反攻。

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在洛阳被其子庆绪所杀。

郭子仪等和回纥兵共十五万收复长安、洛阳,安庆绪陶贵邺郡。

史思明降唐被任为范阳节度使封归义王,不久反复,发兵援安庆绪。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称大燕王于魏州,大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于相州。

旋又杀安庆绪,回范阳,称大燕皇帝年号顺天,并出兵攻占;

洛阳及附近州县。

上元二年(761年),史思明为其子朝义所杀,叛军也屡为唐军所败。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军克洛阳,朝义逃莫州。

次年朝义因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降唐而自杀。

由此,前后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平息,唐朝从此由盛而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8、租庸调

此法是唐朝前期的主要赋税制度,是在均田法制基础上实行的。

租庸按丁征收。

每丁每年交纳二石,称为租。

每年植桑区交纳绢二丈、棉三两,种麻区交纳不5二丈五尺、麻二斤,称为调。

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闰月加二日。

如果不服徭役,每天折纳绢三尺或步三尺七寸五分,称为庸。

如果政府额外加役,十五天免调,三十天租调全免。

额外加役最多不能超过三十天。

隋朝规定五十岁以上的人才能以庸代役,而唐朝将此加以推广并制度化,并规定丁役期的最高天数。

这些都使农民有较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四、简答题

1、北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

改革的内容:

一是整顿吏治。

规定守宰的任期要按治绩的好坏决定,不固定年限。

又制定俸禄制度,统一由国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同时制订了橙汁贪污的办法。

二是实行均田制。

均田内容如下:

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

妇人受露田二十亩。

露田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

年满七十,还田于桑。

桑田为世业,不还官。

桑田按照规定,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

不宜蚕桑的地区,改授麻田,男子十亩,妇人五亩。

露田、桑田均不得买卖。

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

壮牛一头,授田三十亩;

每户限受四牛之数,不再给桑田。

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

均田制名为均田,实际上是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土地占有不均的状况不变。

只是规定了每户占有的数量,并不准买卖。

三是实行三长制。

三长就是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这是用来代替宗主都护制的基层政权制度。

符合中央集权制的要求。

四是废除九品混通制,实行定额租税制。

五是迁都洛阳,改变了过去对中原遥控的形势,有利统治整个国家,摆脱一百多年来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几盘和干扰。

六是改易风俗。

易鲜卑服装为汉服,规定在朝廷上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迁洛阳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改鲜卑所有贵族的姓氏汉姓。

改革的意义:

一是整顿吏治,始班俸禄,严惩贪赃枉法,对于消除百余年来的官吏、守宰鱼肉人民之积弊,改造封建政权,起了积极地作用。

二是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和改革户调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士族门阀地主,抑制了他们的恶性发展,有助于招引广大劳动人民回到土地上来,开荒地,恢复发展生产。

三是提倡鲜卑族接受汉文化,推动了北方民族的融合过程。

2、隋末主要有哪几支农民起义军?

主要有三支。

一支是河北起义军。

其领袖是窦建德。

主要活动在河北、山东交界一带。

使河北大部分地区都为起义军所有。

有力支援了瓦岗军的斗争。

二是瓦岗军起义军,在三支农民起义军中,力量最为强大。

其创始人是翟让。

三是江淮起义军。

领袖人物是杜伏威、辅公祏。

控制了江淮流域的广大地区,威胁隋朝的军事重镇江都。

3、试述唐朝三省六部制。

唐朝初年的三省六部制如下:

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隋称内史省),执掌与隋制相同。

尚书省下设吏、户(隋称民部)、礼、兵、刑、工六部,执掌与隋制相同。

中央还另有殿中省和秘书省,但在中枢政治中的作用不大,故习称唐代时三省六部。

4、列举唐代最富盛名的大诗人、大书法家、大画家及其主要作品。

“唐初四杰”诗人有: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其代表作如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杨炯—《战城南》、《从军行》、《王勃集序》。

卢照邻——《五悲文》、《长安古意》。

骆宾王——《帝京篇》《畴昔篇》、《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在狱咏蝉》、《送郑少府入辽》,《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骆临海集笺注》。

盛唐有孟浩然、王维、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其代表作如下:

孟浩然——《过故人庄》、《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春晓》。

王维——《渭川田家》《鸟鸣涧》《过香山寺》《山居秋暝》《终南山》《鹿柴》《竹里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汉江临眺》《观猎》等等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河岳英灵集》、《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高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蓟中作》、《九曲词三首》

王昌龄——《闺怨》、《芙蓉楼》、《送辛渐》、《出塞》、《采莲曲》、《塞上曲》、《塞下曲》《长信怨》、《春宫怨》、《从军行》。

王之涣——《登鹳雀楼》、《送别》、《凉州词二首》。

中唐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其代表作有:

李白——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

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

杜甫——三吏: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客亭》

白居易——《杜陵叟》、《轻肥》、《歌舞》《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

晚唐有李商隐、杜牧。

李商隐——《奠相国令狐公文》、《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祭裴氏姐文》以及为辞乐籍而作的《上河东公启》.。

杜牧——《山行》、《过华清宫绝句》、《江南春》、《泊秦淮》。

大书法家有:

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

其代表有:

欧阳询——《千字文》、《隋上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大画家有:

阎立德、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太宗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卷》、

张萱——《捣练图》、《號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

5、列举隋、唐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隋代的焯——《黄极历》是一部很精密的历法。

唐代一行和尚——《大衍历》是一部比较准确的历法。

巢元方——《诸病源侯论》是一部祥论病因、疾病分类、鉴别和诊断的著作。

隋至唐初的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两部著名的医学论著,共收集了5300多个药方,记载了800多钟药物。

李春——设计建造了赵州安济桥,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桥梁之一。

宇文凯——设计建造了隋唐时期的长安城。

玄奘——设计建造长安城内的大雁塔、小雁塔。

6、唐后期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是举例说明。

唐朝后期,的社会矛盾主要变现如下:

一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至唐朝末年,已出现“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

这是当时阶级矛盾尖锐激化的基本原因。

二是赋税繁苛。

初行两税法时,规定定税计钱,折钱纳物;

但由于铜钱的流通额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致使钱价不断上涨,物价不断下跌,即是税额不变,纳税者的实际负担也在增加。

三是统治集团腐朽贪钱。

唐末的皇帝都是昏庸之辈,生活上极端奢侈,以致库府空虚,政治黑暗。

宰相路岩生擅权纳贿,仅他的亲信边咸的家产便可供两年军饷。

四是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有裘甫领导的浙东农民起义,有驻守桂林的800戍卒发动兵变。

最后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五、问答题

1、何为“贞观之治”,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唐初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对发展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太宗即位后以隋亡为戒,任贤纳谏,休养生息。

经过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因太宗年号为“贞观”,而称“贞观之治”。

2、试述唐代科举制。

科举制始创于隋朝。

至唐初进一步发展、完善,成为选拔官僚的主要方法。

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

常举——每年举行考试。

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秀才等。

其应考者有两个来源:

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

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

应试者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

常举初由吏部主持,后改由礼部主持。

常举考中以后,只是取得做官的资格,必须再经吏部考试合格,方能授官。

制举——只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不常举行。

所设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一百多种。

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与官职或提升。

科举制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进一步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3、试述两税法出现的原因、内容、意义。

原因:

唐朝政府实行的一系列理财措施,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赋税征收中的混乱现象,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难。

因此,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

这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

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而称“两税法”。

主要内容:

一、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傜、杂税,但保留丁额;

二、不分主户(当地土著户)、客户(外来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登记入户籍,交纳赋税。

三、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

四、无固定住所的行商也要纳税。

税额初为三十分之一,后为十分之一。

五、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六月交完,秋税十一月交完。

六、“量出制人”。

中央财政根据指出的需要先做预算,定出总额,分配到各地征收,全国没有统一的税率。

意义:

一、此法把租庸调和各种杂傜、杂税合并,建立了统一的税制,在一定时期内,既保证了国家的财政和收入,也是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

二、此法规定官僚、贵族、不定居商人都要纳税,扩大了税源。

此法按土地资产多少征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税集中在贫苦农民身上的不合理状况。

三、此法关于定税计钱、折钱纳物的规定,在赢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