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九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1080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九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九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九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九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九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九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九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九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九生物与环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目较多时应适当稀释

D.将培养液滴到计数室中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5.下图表示在采用不同网目(网眼直径)和不同捕捞强度时对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影响。

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调查鳕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B.持久保持捕捞强度2会导致鳕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C.保持捕捞强度1,同时用大网目捕鱼,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

D.保持捕捞强度2,同时用中网目捕鱼,能使鱼群的年龄组成更接近稳定型

6.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

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

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

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

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

7.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W表示在达到最大增长速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

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8.(2017·

淮安质检)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

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

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  )

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共同进化

9.图一是庭院经济生态农业模式图;

图二是能量流经牛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庭院里的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B.图一中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人占第二、三、四营养级

C.图二中Ⅲ代表下一营养级(或人)摄入的能量

D.图二可表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10.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

B.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

D.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残渣传递给真菌

11.(2016·

张家港一模)科学家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能量数值

(kJ·

m-2·

a-1)

动物种类       

摄取量

(I)

同化量

(A)

呼吸量

(R)

生产量

(P)

收割蚁(植食)

34.50

31.00

30.90

0.10

小蜘蛛(肉食)

12.60

11.90

10.00

1.90

盐沼蝗(植食)

3.71

1.37

0.86

0.51

黄鼠(植食)

5.60

3.80

3.69

0.11

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

12.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D.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3.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

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

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

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5.下表表示中华绒螯蟹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

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  )

群体间

群体1

与群体2

群体2

与群体3

某基因片

段差异率

15.1%

16.2%

15.3%

A.基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

C.群落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16.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有能和鳄鱼搏斗的缅甸蟒蛇、疯狂繁殖的亚洲鲤鱼、数量惊人的八哥等。

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7.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

B.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D.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18.“烧芭”(焚烧芭蕉树)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巴西等热带国家盛行。

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喷发的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甲地发生过“烧芭”现象、乙地发生过火山喷发现象,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的自然演替。

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B.即使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甲地也不可能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

C.苔藓会比地衣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都能逐渐增多

1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20.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

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B.利用模型只能解释猎物的种群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

C.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D.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逐步形成的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8分)

21.(10分)某滩涂湿地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水分减少,不断退化,其植被变化顺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芦苇群落→芦苇—柽柳群落→旱柳群落

(1)海三棱藤草群落被芦苇群落替代的现象称为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

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为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由芦苇—柽柳群落演变为旱柳群落的过程中,柽柳与旱柳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旱柳的数量变化呈现“________”型增长,一定时间后,旱柳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该种群的数量最大值称为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四种群落的命名是根据群落中的____________命名的。

土地较干旱的地方分布着大量旱柳,在水分湿度较大的地方分布着大量芦苇,芦苇低处分布海三棱藤草,上述描述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结构。

(4)图示群落的变化说明了人类的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

22.(12分)在不考虑物质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某同学构建了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如下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和C分别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太阳能被A通过____________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B从A获得的能量远少于A固定的能量,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通过过程②,A从C那里得到的是________(填“物质”、“能量”或“物质和能量”);

通过过程③,C从B那里获得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能量”或“物质和能量”)。

由此分析可知,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被利用的差异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2015下半年,我国华北、华中地区又接连发生了多次严重的雾霾天气。

雾霾天气的持续出现,是粗放式无序发展、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带来的后果。

减少人类生活的碳排放,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决环境污染至关重要。

如图为某地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分布情况,其中甲、乙、丙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1)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食物网为____________。

(2)图中丙为__________,通过________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甲通过______________过程吸收二氧化碳。

(3)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B与D间可能存在的信息传递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B数量大量减少,最终该生态系统仍能保持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

24.(14分)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

如图1为某水域中生态浮床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浮床中的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成分),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2)生态浮床既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_价值。

(3)该水域在污水流入后仍能保持动态平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其稳定性的内部因素是物种的丰富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食草性鱼类摄入的藻类含480J能量,其粪便中含有240J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80J,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60J,要满足食草鱼类正常生长,则至少需要藻类固定________J的太阳能。

(5)运动能力很弱的底栖动物可用________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如图2表示某种底栖动物种群密度Nt与Nt+1/Nt的关系图,当Nt为________(填字母)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Nt为d时,该底栖动物的出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当Nt为a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

 

答案精析

1.D [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是不同的;

种群密度的大小除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之外,还直接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一个种群是由一定区域内所有同种个体组成的,而不是只包括成年个体;

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所以环境因素会影响种群密度。

]

2.D [当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田鼠的种群密度已达到最大,防治鼠害应在其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前进行。

3.C [由曲线斜率和基数可知,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

由曲线斜率可知,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该种群K值为K2;

第4阶段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因素,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减少。

4.C [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之前应将试管振荡,以使酵母菌混合均匀,减小实验误差;

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菌数;

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目过多时,无法计数,应适当稀释;

操作过程中,应先盖盖玻片,然后在盖玻片边缘滴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

5.D [鳕鱼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可以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在捕捞强度2时,捕获量逐渐下降,说明鳕鱼的种群数量在逐渐减少,同时也说明该鱼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在捕捞强度1时,用大网目捕捞,捕获量相对较大且稳定,这样有利于鱼群的持续发展。

6.C [金合欢蚁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因此金合欢蚁可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A项正确;

由于金合欢蚁和其他植食动物都以金合欢树为食,金合欢蚁又可以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因此金合欢蚁与其他植食动物间是竞争关系,B项正确;

金合欢蚁驱逐的是自己的竞争者,而不是金合欢树的竞争者,C项错误;

金合欢蚁与金合欢树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项正确。

7.A [由题图可以看出,图a中3个物种共有的资源较少,种间竞争不太激烈,种内斗争较激烈;

图b中3个物种共有的资源较多,种间竞争较激烈。

图a中物种2有自己特有的生存资源,不易被排除,图b中物种2的生存空间狭窄,易被排除。

8.A [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蔗蟾与袋鼬之间为捕食关系,不存在物质循环,A符合题意;

袋鼬捕食蔗蟾的过程中,蔗蟾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流向了袋鼬,B不符合题意;

袋鼬捕食蔗蟾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信息传递,并且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不符合题意;

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共同进化,以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9.B [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属于信息传递功能中的化学信息,A正确。

图一中有农作物→人、农作物→鸡→人、农作物→牛→人3条食物链,人只占第二、第三营养级,B错误。

图二中Ⅰ代表牛同化的能量,Ⅱ代表牛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Ⅲ代表人摄入的能量,Ⅳ代表流入分解者的能量,Ⅴ代表牛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正确。

图二中人只能获得牛同化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D正确。

10.D [果蚁排出的食物残渣(即粪便)不属于果蚁同化的能量。

11.D [根据表格可知,收割蚁同化量为31.00,而呼吸量为30.90,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0.10,0.10÷

31.00×

100%≈0.32%;

盐沼蝗的摄入量为3.71,同化量为1.37,因而盐沼蝗摄入食物未同化量为3.71-1.37=2.34,占盐沼蝗摄入量=2.34÷

3.71×

100%≈63%,该部分能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黄鼠的同化量为3.80,而呼吸量为3.69,因此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就很少;

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与食性有关而与能量传递效率无关。

12.B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沼渣、沼液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营腐生生活的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3.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14.C [某些结构极其简单的生态系统(如荒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很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很弱。

15.A [由题表可知,中华绒螯蟹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存在差异,这说明三个群体之间表现出了基因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

16.B [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的水葫芦、食人鱼等),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食物链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种的消失或濒危),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17.ABD [动物的分层取决于植物为其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场所,A正确;

由于水平方向上的地形差异、土壤湿度、盐碱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

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C错误;

火灾后土壤中还保留了一些植物种子或繁殖体,所以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

18.BC [“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喷发的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说明乙地发生的是初生演替,“烧芭”并没有除去所有的植物,因此甲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甲地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如有人为因素的干扰,可能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

在初生演替中,地衣比苔藓更早出现;

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都能逐渐增多。

19.ABD [能量流动是从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250(kJ),A正确;

乙的同化量为200kJ,丙的同化量为30kJ,因此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

×

100%=15%,B正确;

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正确。

20.AB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酶活性受温度(或pH值)影响的示意图等,该图属于数学模型,A错误;

猎物种群数量增加时,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这样猎物种群数量又会减少,从而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也减少,最终又使猎物种群数量增加。

这样不断循环,就可以保持两种种群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由图中数学模型还能说明生态系统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B错误、C正确;

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逐步形成的,D正确。

21.

(1)次生 取样器取样 

(2)竞争 S 环境容纳量(K值)

(3)优势种 垂直结构和水平 (4)速度和方向

解析 

(1)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2)柽柳与旱柳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发生的斗争属于竞争,旱柳的数量变化呈“S”型增长,在达到K值后会保持相对稳定。

(3)群落的命名是根据该群落中的优势种命名的。

干旱地分布旱柳,湿润地分布芦苇和海三棱藤草,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芦苇低处分布海三棱藤草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4)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2.

(1)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2)光合作用 A固定的能量一部分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合理叙述即可) (3)物质 物质和能量 物质可循环利用,能量的利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合理叙述即可)

解析 

(1)太阳能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中,所以图中A为生产者,又因为A和B都有箭头指向C,所以C为分解者,B为消费者。

(2)太阳能需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消费者从生产者中获得的能量远少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这是因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3)②过程中生产者可以利用分解者产生的无机物,但不能获得能量,而③过程中消费者的遗体等中的物质和能量可供分解者所利用,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

23.

(1)

(2)分解者 分解(或呼吸) 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外,还有一部分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及流向分解者

(4)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 

(1)由图可知,甲为生产者,A为初级消费者,B、C为次级消费者,D为三级消费者,因此可能存在的食物网为:

(2)图中丙为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甲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食物链中由于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外,还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及流向分解者,导致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4)该生态系统中B与D均为消费者,可能存在的信息传递类型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某种生物大量减少时,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4.

(1)生产者 分层 

(2)直接价值和间接

(3)抵抗力 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4)1200

(5)样方 b、e 大于 衰退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