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0884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干教师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骨干教师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骨干教师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骨干教师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骨干教师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干教师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骨干教师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干教师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干教师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叩响“门”,走进去!

----荣成市职业中专杨晓燕

踏上“心育”路的起因看似偶然。

2001年12月,我校承担省职成教所规划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作为音乐教师的我有幸成为课题组研究成员。

当时学校教科室刚成立,学校安排我协助分管主任进行课题知识培训、课题报告撰写及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中肯地说,职业学校“心育”对比中小学那不是晚半拍的问题。

那时我市中小学“心育”研究已是“万树梨花开”,而职校“心育”研究在山东省尚属空白。

现用“四个无”高度概括当时的科研现状:

一无专业教师,二无专业知识,三无科研经验,四无样本模仿。

单凭9名兼职教师的激情搞科研那不是一般的离谱。

有人说情急出高招,何不借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第二天刚上班便叩响教研中心关老师办公室的门,她的点拨让我豁然开朗“逆向思维空白也许不是坏事,越是没有样本越能突破束缚,越是面临困境,越能超越自我”。

名师一点胜读十年,带着“目标明、理念新、过程清、方法精、参资全”喜悦的我一气呵成,将研究过程、阶段目标、实施方案、科研方法等培训内容逐项设计,并将培训重点放在论文类型、格式及书写注意的问题上,为课题研究正常运行夯实了基础。

喜悦还挂在眉梢,困惑又缠绕心头。

依据“立足学校、行动研究、成果回归”的科研理念,我校将行动研究具体定位为突出职校特点,抓住职校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一线上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解决问题。

既然将科研定位在教学一线,离开学生、离开心理活动课,那是纸上谈兵。

应该说面对职校生这个特殊群体,学校师生太需要开课,可“巧妇难为无米”教材在那里?

说来就来,我很快接到带领课题组开发“心育”校本教材的指令,说实话那真是头皮发麻!

情急无奈“借力求强”,求助的电话又打给了关老师,很快一套初、高中活动课教材;

多家心理网站的网址;

近两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心理学》杂志等资料毫无保留地呈现眼前,我时常想这岂止一个“感激”词语所能涵盖和表达,我深信“缘”。

记得女排陈教练说过“我们没有绝对实力取胜,只能靠团队精神赢得胜利”。

对,何不依靠团队力量,以集体智慧化解压力!

“思路”即“出路”。

我提议按年级化分小组,确定主持人,同年级教师每人专攻2--3个专题,对各班交叉辅导,将自编教材按年级划分板块,分门别类保存实现资源共享。

合作的威力超乎想象,很快为一年级新生设计的“适应新生活”、“学法指导”;

为二年级学生设计的“情绪调控”、“交往技巧”;

为三年级为高考生设计的“考前调适”、“应试技巧”;

为就业生设计的“了解自我,珍惜岗位”、“面试的技巧”;

为男生班设计的“理性对待攻击行为”;

为女生班设计的“学会理解,学会包容”;

为待优生设计的“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为青春期异性交往设计的“友谊·

爱情”、“让我们静静等待”等教案百花齐放,满足了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

社会心理学家说过“成就感激发求知欲”。

面对全省职校“心育”研究空白的现状,我们的做法若能对兄弟学校有所借鉴,那才是我们开展“心育”研究的初衷。

2005年3月,研究专著《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由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手捧散发油墨芳香的新书,如同怀揣新生命,这是我们课题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耕耘、收获、喜悦。

三年多的研究实践,研究成果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科研成果获山东省教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

成果推广的“八个回归”、待优生转化的“五点做法”得到省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如果说踏上“心育”路的起因看似偶然,那么毅然“弃音从心”则是必然。

坦诚地说,对职校生的教育和管理难度,我们每个职教同仁不仅心知肚明更有艰辛努力后的苦衷与无奈。

困难和困惑源于职校生的生源质量,我们称之为“六类待优生”;

一是由独生子女优越感暴露出以自我为中心、适应能力差的学生;

二是正值“暴风雨期”极端叛逆、敌对的学生;

三是因父母、师长教育方法不当,自尊受损“破罐破摔”的学生;

四是因学习无目标、无动力到职校混文凭、养身体的学生;

五是由专业特点决定部分专业清一色男生,青春期男生易暴易怒富于攻击的学生;

六是寄宿制增加管理难度,特别有网瘾、烟瘾、赌瘾的学生。

正是由“问题学生”构成的这个“问题群体”,使得学生困惑:

多年的“朽木”、“顽石”,学习基础太差,怎么学?

教师困惑:

职校生厌学、逆反心理太重,怎么教?

家长困惑:

就这一个孩子,使出浑身招数就是管不了,怎么办?

管理者困惑:

规章制度一套套,工作做到跟、盯、靠,可网恋、情恋、校园暴力等事件一桩桩,怎么管?

企业领导困惑:

部分职校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更缺少吃苦、合作精神,怎么用?

面对现状我们理性思考:

职业教育是学校通往社会的缓冲地带,是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过度的最后一道“工序”,这道“工序”我们输不起。

2002年5月,我校开设心理咨询室,由课题组七名骨干教师轮流就诊,咨询效果良莠不齐。

2004年9月,学校安排我担任专职心理辅导教师。

我一下子懵了,我知道“音乐”与“心理”这并非“一座山”,家人基于年龄和专业考虑极力反对。

我冷静思考,自参与“心育”课题研究便对“心理”这一新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受市场经济制约,职校教师很难从一而终,换一个专业无非是换一个岗位“跑道”,忘了曾在那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不要轻易放弃你认为‘不可能’的事,你不但会在左右摇摆中失去成功的机会,有时甚至还会失去自己”。

生性倔强的我执意要揽下这个“瓷器活”。

还记得第一次为2004级新生举办“适应新环境”主题讲座,学校安排两课时,由于专业知识欠缺,理论不敢引申、标题不敢拓展、事例不敢展开、主题不敢升华,如其说是主题讲座不如说是照稿宣读,多亏有两例熟悉的优秀毕业生事迹支撑才勉强凑够一小时,若不是分管主任及时解围,真不知该如何收场。

接下来的个案咨询更是举步维艰。

职校生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难以想像,面对个个鲜活案例,由于缺少理论支撑和临床经验,无法定性,方法单一,咨询过程大多以教师角色、教师语言、教师表情等同“思品教育”,辅导时间大多“晾”在那里,典型案例多次“流产”,个案咨询一度僵持,步入低谷。

初始的激情被现实击碎,自我否定,进退两难,极度懊悔焦虑。

追求完美的个性促使我慎独反思,这绝非是简单的角色转换,更不能等同课题研究,这行当的专业性很强,是最典型“易懂难精”的活儿,门槛低、天花板高,看来要揽下这个“瓷器活”,必须先磨出个“金刚钻”!

俗话说“不经一师,不长一技”。

重创之后的我下决心报考国家级心理咨询师。

2005年面授及考前辅导均安排在济南,本可以直接报考二级,但我了解自己的能力,与音乐专业找不到半点共同点,40岁的女人首先要对抗记忆力下降,苦奔苦熬的过程现在想起来心里还发怵,几经周折才考取三级证书。

“灌”满半桶水的我信心陡增,摸索实践中我逐渐解除了心理困惑,丰富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咨询技能,底气足了,心里亮了,终于悟出了一点门道。

山那边的风景还未来及欣赏,又一座大山横在眼前。

去年暑假威海地区在哈工大威海分校设辅导点,关老师考虑我有三级的基础,建议我趁热打铁直奔二级。

三天的考虑时间犹如三年,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前后反悔不下20次,在“选择”矛盾中煎熬的我,口鼻生疮、扁桃体发炎。

家人冠以“职业强迫症”雅号,极力阻挠。

“江山易改本性难易”,最终还是抵御不了学有基础、同伴资源等诸多“诱惑”,决定再吃“二茬苦”,再受“二茬罪”。

接下来的日子我不敢想也不愿想,近半年的苦熬,只觉得大街上来往行人都比自己活得自在,真可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说来不怕大家见笑,至今我都没有勇气查成绩,考号报给关老师的一刹那,恰似连命运一起交给了她,等待的几分钟心脏险些跳出口,到现在我都不敢相信我能顺利通过。

蓦然回首、静心思考,苦奔五年终于理出点头绪:

要适应新行业水土,心理斗争的内耗不如及早面对现实、调整认知、抓紧学习。

我粗浅地概括为:

坚定信心——坚信山那边“风景独好;

认识自我——剖析自身优势和不足;

瞄准“三点”——深挖人岗匹配点、对准最佳切入点、找对新行支撑点;

甘当新兵——忘记过去的资历,从头开始;

及早适应——横下心、扎下根;

探求方法——正视半路出家,虚心求教,借力求强,即:

边学习、边实践、边领悟、边反思、边调整、边积累。

勤耕不辍,收获满园。

2003年12月,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我校以“启动心育工程,开辟心育绿洲”为题做了典型交流;

2004年3月,山东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对我校“心育”工作做了专题报道;

2004年11月在创建省职业学校教学示范校工作中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赞扬。

我撰写的《职校生厌学心理调查报告》、《职校男生攻击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等多篇论文发表、获奖;

为能凭借自身技能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师生、服务于社会,我感到欣慰。

心理咨询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我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员新兵,既然已经叩响心理咨询的大门,我有信心走进去……

                     

超越自我追逐梦想

-----荣成市第一中学周红

与心理结缘,纯属偶然。

1999年,我校加入到创办全国千所示范高中的行列,而创办国家级示范高中有一个必备的条件,就是必须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学校当时并没有这方面的教师资源。

学校领导看重我乐观开朗、有亲和力、对工作认真负责,一致认为我这个人比较适合干这行,于是便选派我暑期外出参加省里组织的专门培训。

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正式接触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但一接触到崭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我便被其深深吸引,我发现这是一个能够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塑造健全人格,让我及我的家人受益的全新领域。

但刚开始开展工作时是非常盲目的,学到的一些东西也很肤浅,真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领导把你推到这个位置上,你就必须马上适应这个角色。

现在还依稀记得自己第一次给学生做讲座、第一次组织学生上心理课、第一次给学生做个别辅导时的情景,但正是那一步步青涩的尝试,让我看到自身的不足,也坚定了自己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念。

从接手这项工作以来,我就经常告诉自己既然从事了这项工作,就有责任、有义务将其做的更好。

我先后自费购买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并抽时间进行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我,在实践中逐渐成长。

为了更好地指导、推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也先后多次派我到北京、济南、烟台、威海、莱西等地参加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每次的外出学习机会我都非常珍惜,聆听专家的讲座,借鉴同行们的经验,回来后及时将学到的好做法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来。

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深感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知识的指导给工作开展带来的不便,2004年我自费报名参加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函授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的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2008年5月,我又参加了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远程培训,并获得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培训证书,2008年11月又参加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心理咨询师考试。

面对全新的领域,全新的挑战,一路执着走来,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如今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逐步走上正轨,心理老师也由1人扩充到了3人,领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可度、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已成为我们的共识。

我本人也先后重点参与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心理教育实验与研究子课题——《城镇普通高中类型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及威海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并都已顺利结题;

执教的《寸草报得三春晖》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比赛中荣获录像课类三等奖、执教的《命运在自己手中》在山东省教科所、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组织的山东省首届中小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另外还执教了省级公开课《1+1>2(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

撰写的《家庭关系存在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分析》、《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蜡笔风波”引发的思考》等多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也在国家、省、市发表、获奖。

最值得高兴的是在自己的努力下,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心理咨询师。

其实,圆梦的路上一路走来,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有时,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难题、面对别人的不理解,自己也曾经产生过动摇,但最终自己还是说服了自己,执著地坚持了下来。

这其中主要有两点原因,这两点原因也可以说是我从事心育工作最深的两点感触。

感触之一:

在助人自助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这些年来,我接触了很多因为心理问题而影响到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老师与学生,切身地感受到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是怎样残忍地破坏他们的生活、消磨他们的意志、降低他们感受生活乐趣的能力,深刻的领悟到在人的一生当中拥有良好健康心理的重要性。

我希望尽我的微薄之力影响、帮助身边的老师、同学,引导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主动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成为人格健全、拥有健康心理的人。

心理辅导重在助人自助。

自从开始从事心理辅导工作,我就一直告诫自己:

一定要抛开一切原有的成见,凭借自己的热心、耐心、细心以及专业的知识走进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感知他们心里的困惑,并引导他们尽快从困惑中走出来。

这么多年来,我已记不清有多少学生带着困惑而来,带着笑容而去。

但我却清楚地记得每一个来访学生都有自尊心、上进心,都想往好的方向发展,关键是我们是否做到了尊重他们,是否做到了不戴有色眼镜看待他们,是否给他们以理性的指导。

就拿我曾经接待的一名高三女生来说吧。

这名女生的学习成绩当时已经落到了班级倒数几名,而她升入高三时在班上排十多名。

当我询问她原因时,她哭着说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原因——她害怕进步,所以就控制自己不去学。

原来这个女生一直认为自己非常聪明,觉得只要自己认准的事,加上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她在初一、初二时学习成绩并不十分突出,一直是班上十多名的学生,但上了初四,可能是老师抓得紧了,再加上自己也知道用功了,结果学习成绩大幅提高,一下子跃至班级第三名。

对此,该生不仅高兴不起来,反而觉得非常不适应班级第三名的位置。

后来干脆就学不进去了,学习成绩也因此直线下降,最后勉强幸运地考上了高中。

刚升入高中,该生在班上排30多名,后来,其学习成绩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由班级30多名到20多名,再到10多名,高二下学期该生的最好成绩一度上升至了班级第7名。

但事情坏就坏在学习成绩的进步上,面对大幅提高的学习成绩,该生的心理又发生了初四时类似的心理变化,她怕自己的学习成绩会一发不可收拾地朝前进,不知道自己到底能走到哪个位置,害怕控制不住自己的进步。

因此根本就不敢静下心来学习,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升入高三的大半年时间,该生整天为此所困,几乎没有真正学进去过,学习成绩也因此后退至班级倒数几名。

该生多次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家长及班主任,但均得到相同的回答:

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别胡思乱想了。

后来该生找到了我,我与她共同分析隐藏在其害怕进步背后的原因——对自己缺乏正确地认识,过于自负,过分关注考试的名次等,并帮助其重新认识自我,重塑信心,摆脱杂念困扰,全力以赴投入学习。

几次辅导过后,该生反馈说她已经好了,什么都愿学,而且都能学会,心里也特别高兴。

我至今还记得该生最后对我说的话,她说:

“老师,您放心,只要我能把心态调整好了,即使今年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回来复习一年,我肯定能考个不错的大学。

”看着她的转变,我感到非常欣慰。

我们从事心育工作的目的不正在于此吗?

伴随着一个个学生走出心理的困惑,我们自身的价值不也得以体现了吗?

感触之二:

在助人自助中促进自身的成长。

从事心育工作以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除了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学习了大量的心理学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养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已成为其最大的受益者。

工作中注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讲求教育的艺术,运用真诚、共情技术走进学生的内心,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保证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挤出时间设计一些小活动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生活、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心理学知识的巧妙运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我所任教班级的教学成绩也在同学科中遥遥领先;

面对工作中的巨大压力,有时也会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但合理的宣泄与自我调适让我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与人交往、夫妻生活中偶尔也会有些小摩擦,但学习、领悟了人际关系黄金规则——“像你期望别人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后,面对摩擦,我会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从对方的心理出发去思考问题,去体谅和理解别人,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

生活中,与公公、婆婆一起共同生活的10多年间,心理学知识与方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面对生活中一些不可避免的磕磕碰碰,最初只是压在心里,自己难受。

但后来我学会了运用换位思考法,遇事先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心情自然好了许多。

与老人在一起生活虽有不便之处,但也有许多好处,平日里尝试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与之相处,让自己每天生活在感动中,这样生活中的一些小摩擦自然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些可以说是支撑我一直坚持下来,并想成为一名优秀心理咨询师的强大动力。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我最信奉的一句话就是“心态决定工作、生活的质量”,平日里我总是告诫自己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积极工作,开心生活。

如今的我,面对工作与生活心态更加平和,更加积极乐观。

以往性格中过分在意别人评价、追求完美的倾向这些年也改变了不少,因为我真正懂得了:

许多事情我们应关注的是自己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凡事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应坦然接受。

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更好的为我的同行、学生提供帮助,做一个能帮助师生快乐、自信生活的人,是我今生不懈的追求与梦想。

但我深知未来的道路定会崎岖不平,仍然需要自己不懈努力,不断超越自我。

因此,最后我想用著名企业家王石的话来给自己鼓劲、加油——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界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往上走即便是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每天一小步,每天一个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我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荣成市第三十七中学王文杰

时光飞逝,蓦然回首,我师范毕业踏上教师岗位已有12个年头了。

回顾这12年来的工作历程,前期若用“事倍功半”比喻,后期则要用“事半功倍”来形容。

虽然一直以来,我的教学成绩都是优异的,但我心里明白,前几年的成绩多是靠汗水换来的,最终的结果是自己身心疲惫,厌倦教师工作,更严重的是我曾因劳累过度手术割除了扁桃体……而近几年,我感到了轻松,感到了快乐,因为我将平时对学生的教育提高到了心理学的理论高度,善于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小技巧疏导学生心理,效果明显。

这一改变就是因为我接触了心理学,心理学使我受益匪浅。

初次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得从担任四年的初四毕业班的班主任谈起,尤其是教初四的第二年,第一次摸底考试,全班各科成绩几乎都是最差,但最终的中考,班级成绩却提高很大,考上高中的人数最多。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刚开始总觉得自己很幸运,后来才发现,真正的原因是我一直不断地在疏导学生的心理,尤其是对中考前夕学生考试焦虑心理的解决,效果非常好。

那时候我就想,能把握学生的心理,比什么方法都好,但却不知从何入手。

直到2004年下半年,到教育局招办时发现新开设了一个自考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本科),我当时非常兴奋,当场就报考了这个专业,此前我已经拿到了英语本科的毕业证,为什么还要报考本科呢?

因为我知道要真正把握学生的心理,必须要有专业的知识,一直盼着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终于盼到了,我用了最短的时间--两年半就拿到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的文凭。

这两年半的自考经历,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我认为我做到了。

以前去考试时,经常会看到一些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当时我心想:

她们太不容易了!

没想到,我的孕期也是伴随着自考度过的,这其中的酸苦可想而知,但我都坚持下来了。

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自己本科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虽然理论丰富,但实际操作技术欠缺,对班级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自己也只能用简单的认知行为疗法给以指导,而对于那些敏感性的问题,如性方面的,我自己都难于启齿,更何况帮学生解决呢?

我清楚的记得,一男生将黄色书籍带到班上,还在家看黄色录像,当时我的做法只是找其父母,进行苍白无力的说教,这些仅能解决浅层问题,根本不能解决实质问题,直到现在我还一直为此事不安,对那位男生感到愧疚。

我深深感到自己所学专业深度不够,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还不够灵活,所以2008年5月我又参加了威海哈工大举办的第一期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希望能够借助培训在心理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有所提高,还希望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积累经验。

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我于2008年11月23日参加了全国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并顺利通过。

如今,培训虽已结束,但可亲可敬的授课专家们,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博大精深而又神秘的心理学世界,更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

一个多月的培训学习,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心情变得简单、快乐、充实,通过学习,我慢慢懂得:

面对身边的人要学会宽容,多些爱心,少些冷淡,多些信任,少些猜疑;

面对压力和别人的责难时,之所以不开心,不是因为事件本身,而是由对事件的想法和观念造成的,所以我会采取认知行为疗法中的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等技术,来纠正自己的核心错误观念。

当然,面对别人的赞许时,如果是客观的,我会欣然接受,并将此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有更长远的进步。

回首这几年走过的道路,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出自屈原名作《离骚》的名句,我非常喜欢,对人有一种激励作用,激励人为了心中目标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即使路很长很艰难,不断努力求索会有希望的。

我为自己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顺利通过心理咨询师考试,将所学所得学以致用,在学校内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正确处理好各类人际关系,如夫妻、亲子、朋友、同事等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主观幸福感,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和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如今,我已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也将所学所得用于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以下是我在工作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针对学区初中多方面明显优于小学的情况,我提出了“实施中小学联动,促进学区心理健康教育均衡发展”的设想,充分发挥学区的协调组织作用,全面整合人、财、物、时、空和信息多方面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中小学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学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是专项领导,政策支持。

学区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健全的岗位职责要求、考核、奖惩、培训制度,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正常开展。

另外,在政策方面也给予了“心育”工作很大的倾斜和支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单设的科目,开展同其他学科一样的各种评选活动,如优质课等。

而且老师们在“心育”方面所获得的各种荣誉也同其他学科一样有效,在量化考核和职称评定中都予以体现。

二是注重培训,打造团队。

我们以实施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基础,注重教师、家长、学生三个团队的培训,从而建立了一个形式多样的培训体系。

通过邀请市心理健康教研员,组织教师观摩优质录像课、听网上专家讲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