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20565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桃花源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桃花源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桃花源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桃花源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桃花源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花源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村里的人对他说:

“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

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去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注释

1.太元:

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

2.武陵:

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

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4.缘:

顺着、沿着。

5.行:

这里指划船。

6.远近:

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

忽然遇到。

逢,遇见。

8.夹岸:

两岸。

9.杂:

别的,其他的。

10.鲜美:

鲜艳美丽。

11.落英:

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12.缤纷:

繁多的样子。

13.异之:

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

异,意动用法,形作动,,对·

·

感到诧异。

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14.复:

又,再。

15.前:

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16.欲:

想要。

17.穷:

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

的尽头”的意思。

18.林尽水源:

林尽于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尽,完,没有了。

19.便:

于是,就。

20.得:

看到。

21.仿佛: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22.若:

好像。

23.舍:

舍弃,丢弃,

24.初:

起初,刚开始。

25.才通人:

仅容一人通过。

才,副词,只。

26.行:

行走。

27.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然,……的样子。

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28.平:

平坦。

29.旷:

空阔;

宽阔。

30.屋舍:

房屋。

31.俨(yǎn)然:

整齐的样子。

32.之:

这。

33.属:

类。

34.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交通,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35.鸡犬相闻:

(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36.种作:

耕种劳作。

37.衣着:

穿着打扮,穿戴。

38.悉:

全,都。

39.外人:

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40.黄发垂髫(tiá

o):

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

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41.并:

都。

42.怡然:

愉快、高兴的样子。

43.乃大惊:

竟然很惊讶。

乃,竟然。

大,很,非常。

44.从来:

从……地方来。

45.具:

通“俱”,全,详细。

46.之:

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47.要:

通“邀”,邀请。

48.咸:

副词,都,全。

49.问讯:

询问消息,打听消息。

50.云:

说。

51.先世:

祖先。

52.率:

率领。

53.妻子:

指妻室子女,“妻”“子”是两个词。

妻:

指男子配偶。

子:

指子女。

54.邑人:

同乡(县)的人。

邑,古代区域单位。

《周礼·

地官·

小司徒》:

“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55.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绝,绝处。

56.复:

再,又。

57.焉: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58.遂:

就。

59.间隔:

隔断,隔绝。

60.世:

朝代。

61.乃:

竟,竟然。

62.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63.为:

对,向。

64.具言:

详细地说出。

65.所闻:

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

闻,知道,听说。

66.叹惋:

感叹、惋惜。

惋,惊讶,惊奇。

67.余:

其余,剩余。

68.延至:

邀请到。

延,邀请。

至,到。

69.去:

离开。

70.语:

告诉。

71.不足:

不必,不值得。

72.为:

介词,向、对。

73.既:

已经。

74.便扶向路:

就顺着旧的路(回去)。

扶:

沿着、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75.处处志之:

处处都做了标记。

志,动词,做标记。

处处,到处。

76.及郡下:

到了郡城。

及,到达。

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

77.诣(yì

):

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78.如此:

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79.寻向所志:

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

80.遂:

终于。

81.得:

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82.高尚:

品德高尚。

83.士:

人士。

84.也:

表判断。

85.欣然:

高兴的样子。

86.规:

计划。

87.未果:

没有实现。

果,实现。

88.寻:

随即,不久。

89.终:

死亡。

90.问津:

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

渡口。

创作背景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

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

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

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赏析

《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桃花源记》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

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

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

“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

“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

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

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

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

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

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

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

“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

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

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

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但《桃花源记》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

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

它所暗示于世人的是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只可于无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

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

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

增添了神秘感。

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

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

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政治家、初期诗人、辞赋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归隐后写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因为好喝酒,又被称为酒圣陶渊明。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

有《陶渊明集》。

虚词  

(1)见渔人,乃大惊:

于是,就  

(2)乃不知有汉:

竟然  

(1)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对  

(1)欲穷其林:

这  

(2)其中往来种作:

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自己的

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

多为连词)

妻子(古义:

妻子和儿女;

已婚男子对自己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地方)

水源(古义:

溪水发源的地方;

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

鲜美(古义:

鲜艳美丽;

指食物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

交错相通;

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

不值得、不必;

不够)

间隔(古义:

隔绝;

 今义:

两个地方分隔开)

缘(古义:

沿着;

缘故,缘分)

津(古义:

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

唾液)

外人(古义:

特指桃花源外的人;

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

像这样;

这样)

仿佛(古义: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

土地开阔;

乐观,畅快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

沿、顺着;

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

做标记;

志气,志向)

延(古义:

邀请;

延伸,延长)

悉(古义:

全,都;

熟悉)

咸(古义:

一种味道)

既(古义:

已经;

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

随即,不久;

寻找)

向(古义:

以前的,旧的;

方向,对…)

果(古义:

实现;

果实,结果)

要(古义:

表示意愿)

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

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

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

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处处志之):

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果(未果):

名词作动词,实现

一词多义  

出:

①不复出焉(出现)  ②皆出酒食:

(拿出)

寻:

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离开。

) 

②屋舍俨然(舍(shè

),名词,房屋,客舍)  

中:

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

与所连用,译为:

所做的标记。

)  之:

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③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④渔人甚异之(代词,"

这种景况"

)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⑥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

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é

i,介词,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读wé

i,介词,对、向)  

遂:

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

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对着)  

得:

①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②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

①欲穷其林(形容词做动词,走到·

尽头) ②穷冬烈风(深)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属: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shǔ)(类)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类似)③属(zhǔ)引凄异(连续)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其①欲穷其林(这)  ②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代词,代自己的)  ④得其船(他的)  

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代指渔人)  

去:

①停数日,辞去(离去)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

第三部分(4~5段)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理解性默写

1、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初见桃花林的感觉是:

3、渔人初到桃花源的感受是:

豁然开朗。

4、侧面写出桃花源不容易被发现的原因:

5、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平静的语句:

7、写桃花源里面的人们生活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

9、根据桃花源的故事人们得出了一个至今沿用的成语是:

世外桃源。

10、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问答题:

1、作者借对桃花村环境,人们生活情境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现实不满,对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对和平安居乐业的生活的热烈向往。

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

2、第一自然段描写桃花村之美有何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氛围,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了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句话中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

桃花源人时代的变迁,战乱的频繁和百姓的苦难叹惋

4、《桃花源记》作者虚构的美好境界就是作者的理想,你认为作者追求怎样的生活?

作者追求的生活是环境美丽和谐,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安全,社会风气淳朴自然。

5、本文第二自然段描写桃花源的美丽景色,请从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

①自然环境:

优美富饶

②社会环境:

安定平和

③人民生活:

自由快乐

6、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写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的道理和启示?

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想有所用,必须要经历一些艰苦磨难。

7、第三段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社会风尚。

写桃花源人介绍秦朝时避乱来此的经过。

8、为什么桃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桃源人是躲避战乱才来到这里的,他们对这里的生活很满足。

想永远保留住这个绝境,不想外面的人打搅现在的生活。

9、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现实相对立的美好环境?

作者通过这品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黑暗社会的否定和批判。

10、你认为桃花源成为人们心中生生的人间仙境的原因有哪些?

环境优美安宁和平,民风淳朴,百姓生活安定快乐,热情好客。

11、与当今社会相比,你是喜欢桃花源还是喜欢当今社会,为什么?

喜欢当今社会。

因为桃花源带有明显的原始社会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的复古倾向,是不可实现的空想,而当今社会是高度文明极度繁荣的社会,是桃花源无法比拟的。

12、桃花源真的存在吗?

桃花源在当时社会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于作者的心中。

是社会所憧憬的理想社会的曲折反映。

13、如何让评价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式的理想?

在当时兵荒马乱社会污浊官场黑暗的社会环境中,陶渊明这一桃花源式的理想不只表达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广大人民反对战争,反剥削的愿望,当然这个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且陶渊明归隐山林,消极避世的作法,在今天看来也并不可取,反映出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14、有人认为渔人不遵守诺言,“处处志之”“诣太守说如此。

”,此举十分可恶,应予以指责,你认为作者这样写得用意在此吗?

请说明理由。

不在此;

意在说明桃花源的神秘、难以寻找、似有还无,暗示读者在现实中桃花源是不存在的,进一步表明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说明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内心充满无奈。

15、渔人是个怎样的人?

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是个背信弃义、不守诺言的人。

写渔人的作用是:

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

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