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0156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每组制作两个试饼。

3、用湿抹布擦过的小刀,从试饼的边缘向中心抹动,做成直径约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

接着将试饼连同玻璃板放入温度为20±

3℃,相对湿度大于90%的养护箱内,自成型时起,养护24±

3h。

将试饼编号。

4、将养护好的试饼,从玻璃板上取下,置于沸煮箱内水中的篦板上,加热至沸腾,在连续沸煮4h。

在整个沸煮的过程中,使水面高出试饼300mm以上,煮毕将水放出,待箱内温度冷却至室温时,取出试饼检查。

(四)、数据处理

煮后试饼经肉眼观察未发现裂纹、崩溃、龟裂,用直尺检查没有弯曲,称为体积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当两个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也为不合格。

安定性实验(试饼法)

测试方法

测试结果

备注

试饼法

尺测无翘曲,目测无裂纹

实验三、水泥强度实验

测定水泥胶沙的强度作为确定水泥标号的依据

(二)实验设备及辅助用具:

1、胶砂搅拌机,胶砂振动台,试模及下料漏斗,刮平刀,台秤,量筒,水泥抗折试验机,300-600KN压力或全能试验机,抗压夹具,刷子

(用途,用湿布擦拭搅拌锅及叶片,擦试模,规定龄期取出试件覆盖)

1、称取各种材料的重量,水泥胶砂用450g水泥,1350g标准砂,225ml水(按GB177)

2、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用湿布擦拭搅拌锅及叶片,将称取的水和水泥先倒入搅拌锅内,慢转60S,30s后自动倒入标准砂,快转30S,停拌90S,高速继续搅拌60S停车,(期间将试模擦净,试模四周和底座涂黄油,注意装配紧密,防止漏浆,内模涂机油,薄)将粘在叶片上的胶砂刮下,取下搅拌锅。

3、将涂油并装配紧密的试模及下料漏斗卡紧在振动台的台面中心,将搅拌好的胶砂均匀的装入,1/2试模的高,振动60下后,将剩余的水泥胶砂加入,振动60下,并用小刀插倒,抹平,试件编号。

4、课后,教师负责养护,将成型好的试模放入温度为20±

3℃,相对湿度大于90%的养护箱内养护24±

3h,拆模(防止试件损伤),放入温度为20±

3℃的水槽中养护,水面至少高出试件2cm。

5、课后,教师将养护到规定龄期的试件取出,用湿布覆盖,进行强度实验

先抗折后抗压

6、采用抗折试验机试验时,试件放入前,必须检查和调整仪器,先移动大小平衡舵,使大杠杆尽可能处于水平位置,使大杠杆完全处于平衡状态。

然后按动大杠杆上的游动砝码的按钮,用手推游动砝码向左移,使游动砝码上游标的零线对准大杠杆上标尺的零线。

7、擦去试件表面的水分和砂粒,将试件放入抗折夹具内,使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放在夹具内的支撑圆柱上并处于正中。

转动夹具下面的手轮,使夹具的加荷辊与试件接触,并继续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大杠杆有一定的仰角。

仰角的大小按经验,原则是试件断裂时大杠杆尽可能处于水平位置,否则会造成误差,仰角的数值可在仰角指示板上读出。

8、按动电钮,电动机转动丝杆推动游动砝码右移,开始加荷,大杠杆下沉,在接近水平时,试件断裂,大杠杆下落,推动限位开关,断开电源,电动机立即停转,此时可以从游动砝码上的游标刻度线对准大杠杆上的标尺,对出并记录试件破坏荷载(N)和抗折强度值(MPa)。

有数显装置的仪器,也可从屏显读出破坏荷载。

如果屏显与标尺不一样,以标尺为准。

,移动游标砝码让其复位。

3组,取平均值。

9、取抗折试验后的六个断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抗压强度须将试件放在抗压夹具内,使受压面积为40*62.5mm2。

试验前,将时间表面与抗压夹具清理干净。

试验时,以试件成型的侧面做受压面,上下加压板应相互对准,并使夹具位于压力机承压板中心。

打开电源,关闭回油阀,打开送油阀,以每秒5000N的加荷速度,将试件压制破坏(快破坏时严格控制速度)。

迅速关闭送油阀,打开回油阀,记录破坏荷载数值(N)。

共进行6组。

注:

该实验的抗折,抗压需在4周后随课进行。

10、计算

1、计算抗折强度Rt(MPa)

Rt=3PL/2bh2(P破坏荷载;

L支撑圆柱中心距,一般为100mm精确至0.01MPa,3个试件的平均值,如有一组试件的数值超过平均值的±

10%,应除去,入2个试件则重做)

2、计算抗压强度Re(MPa)

Re=P/s(P破坏荷载;

s受压面积40*62.5mm2。

精确至0.1MPa,6个结果去掉最大和最小取平均值,不足6个取平均值,如不足4个重做)

水泥标号根据表格确定。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记录表

材料用量/g

水泥

标准砂

成型时间

年月日

实验参数

b=mm,L=mm,A=mm2

龄期/试压日期

d/年月日

抗折强度

试件编号

1

2

3

破坏荷载/KN

强度/MPa

代表值/MPa

抗压强度

4

5

6

结果评定

备注:

标准值(MPa)

DRf>

Rc>

;

实验项目二砂子实验

实验4砂筛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定砂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使用的依据

(二)、实验设备及辅助工具

孔径为10.0、5.0、2.5mm的圆孔筛和孔径为1.25、0.63、0.315、0.160mm的方孔筛,称量1000g,感量1g的天平,摇筛机,大小搪瓷盘,毛刷等

(三)、实验方法

试样制备:

砂样通过10mm筛,砂样在105±

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使用。

1、天平称取500g,,将砂筛按孔径大小从5mm-0.160mm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套筛,将式样装入5mm砂筛。

2、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10分;

3、将砂筛在搪瓷盘上手动逐个筛砂1分钟,筛出的颗粒倒入顺次的小孔径砂筛,重复;

4、称量各筛余重量,精确至1g,计算筛余百分比a1-a6,合计重量与称取砂样重量相差1%

5、计算式样的细度模数

累计筛余百分比A1=a1,A2=a1+a2…..A6=a1+a2….+a6;

MX=

砂筛分析试验记录表格

筛孔尺寸

分计筛余量

分计筛余百分比

累计筛余百分比

2.5

1.25

0.63

0.315

0.160

筛底

总计

细度模数

颗粒级配曲线:

实验5砂的表观密度实验

测定砂的表观密度,即单位体积(包括内部封闭空隙)干重,作为评定砂的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二)、实验设备及辅助工具:

称量1kg,感量0.2g的托盘点评,100cm3,干燥器,漏斗,滴管,温度计等。

制备试样105±

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干燥器内冷却到室温的砂子

1、称取60g砂样g0;

2、容量瓶倒入一半的冷开水,取稍硬的白纸,中间折叠,将砂顺白纸折叠处缓缓倒入容量瓶,摇动容量瓶排出气泡,加入冷白水到刻度线(注意缓缓倒入水至刻度线下方,用滴管加水至刻度线处),擦干表面水分,称重g1。

3、清洗容量瓶,加入冷开水到刻度线处,称重g2。

4、重复2次。

(七)、数据称量、计算

γ0=

-αt

αt为不同温度下砂的表观密度温度修正系数,15℃一下无影响。

次数

砂样重量

试样、容量瓶、水重量

容量瓶、水重量

温度修正系数

表观密度

实验6、砂的松散堆积密度实验

测定砂的松散堆积密度和砂的空隙率,做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使用的一般依据。

称量5kg,感量5g的台秤,2L容量筒,砂下料漏斗,直尺,大搪瓷盘,料勺等。

1、容量筒g1=1.5kg,v=2L;

2、将烘干式样装入下料漏斗,放开漏斗直管下的活门砂样徐徐流入容量筒,直至流满并超出筒口,用直尺在容量筒中心沿筒口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将式样刮平,称重g2.

3、数据称量、计算

松散堆积密度

砂的空隙率V0=(1-

)*100%

 

容量筒质量

容量筒和砂总质量

容量筒容积

堆积密度

空隙率

实验项目三石子实验

实验7石子的表观密度实验

测定石子的表观密度,即单位体积(包括内部封闭空隙)的干重,作为评定石子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称量5kg,感量1g的托盘天平,1000cm3广口瓶(磨口),玻璃片,浅盘,刷子,烘干箱等;

实验前,式样应筛去5mm以下的颗粒,洗刷干净后,水饱和。

用温度计测量实验用饮用水的温度。

1、称取饱和面干石子500g

1、将式样轻轻置入装饮用水的广口瓶中,小心转动广口瓶,排出气泡。

2、向广口瓶中添满饮用水,用玻璃片沿瓶口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玻璃板与水面之间不得带气泡。

擦干瓶外水分,称取式样、水、广口瓶和玻璃片的共重g1。

3、将瓶中式样小心倒出,盛在浅盘中,放在105±

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后,取出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然后称重g0。

4、将瓶洗净,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称重g2。

5、数据称量、计算

γ=

αt为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表观密度计算精确至0.01g/cm3

试验重量

试样、广口瓶、玻璃片、水重量

广口瓶、玻璃片、水重量

实验8、石子的松散堆积密度实验

测定石子的松散堆积密度和空隙率,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使用的一般依据。

磅秤,容量筒,下料漏斗,铁锹等;

105±

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干燥器内冷却到室温的石子

1、容量筒g1=2.5kg,v=10L;

2、用平头铁锹铲起式样装入漏斗,拉开插板,使石子经下料漏斗自由落入容量筒内。

容量筒装满后,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空隙,使表面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式样和容量筒共重g2。

3、数据计算

容量筒和石子总质量

四混凝土拌合实验

实验9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测定(坍落度法)

(1)目的与要求

本方法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坍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测定,通过测定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观察其粘聚性和保水性,综合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是否满足要求,作为调整配合比和控制混凝土质量的依据。

实验时,材料用量以质量计,称量要准确,称量精度为:

骨料±

l%,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均为±

O.5%,搅拌要均匀,随时做好调整记录。

(2)主要仪器设备

①坍落度筒由薄钢板或其他金属制成的圆台形筒,内壁应光滑,无凹凸部位,底面和顶面应互相平行并与锥体的轴线垂直。

在筒外2/3高度处安两个手把,下端应焊脚踏板。

筒的内部尺寸为:

底部直径200±

2mm,顶部直径100±

2mm,高度300±

2mm。

②捣棒直径16mm,长600mm的钢棒,端部应磨圆。

③天平称量5kg,感量1g。

④磅秤称量50kg,感量50g。

⑤小铲、木尺、钢尺、拌板、抹刀等。

(3)实验步骤

①将拌板、拌铲、坍落度筒、捣棒等用湿布湿润,按试拌用量称取各材料,将砂倒在拌板上,然后加入水泥,用铲自拌板一端翻拌至另一端,来回重复,直至充分混合,颜色均匀,再加上石子,翻拌至混合均匀为止。

②将干混合物堆成堆,在中间形成一凹槽,将已称量好的水倒约一半在凹槽中(勿使水流出),然后仔细翻拌,并徐徐加入剩余的水,继续翻拌,每翻拌一次,用铲在拌合物上铲切一次,直到拌和均匀为止。

③拌和时力求动作敏捷,拌和时间从加水时算起,应大致符合下列规定:

a.拌合物体积为30L以下时,4~5min(本实验拌合量10升)

b.拌合物体积为30—50L时,5—9min

c.拌合物体积为51~75L时,9一12min

④把坍落度筒放在不吸水的刚性水平底板上,然后用脚踩住两边的脚踏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位置固定。

⑤把拌和好的混凝土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1/3左右。

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

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

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

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

浇灌顶层时,混凝土应灌到高出筒口。

在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

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⑥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提离过程应在5~10s内完成。

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进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s内完成。

⑦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以mm为单位,精确至5mm)。

⑧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进行测定。

如第二次仍出现这种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查。

⑨观察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的粘聚性及保水性。

粘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不好。

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中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锥体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此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能不好,如无这种现象,则表明保水性良好。

⑩坍落度的调整:

当测得拌合物的坍落度小于施工要求,可保持水灰比不变掺人5%或10%的水和水泥进行调整;

当坍落度过大时,可保持砂率不变增加5%或10%砂和石子;

若粘聚性或保水性不好,则需增加砂子,适当提高砂率,尽快拌和均匀,重做坍落度测定直到和易性符合要求为止。

调整次数

胶凝材料

石子

外加剂

和易性判定

C

F

坍落度

黏聚性

保水性

实际用量(含水)

实验十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的测定

测定混凝土拌合物捣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以修正和核实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的材料用量。

该实验可在和易性测定结束后,直接从和易性符合要求的拌合物中取样,及时连续实验。

①容量筒金属制成的圆筒,两旁装有提手,容积为5L,其内径与内高均为(186±

2)mm,筒壁厚为3mm,上缘及内壁应光滑平整,顶面与底面应平行并与圆柱体的轴垂直。

②台秤称量50kg,感量50g。

③振动台频率为(50士3)Hz,空载时的振幅为(0.5±

0.1)mm。

④捣棒直径16cm,长600mm的钢棒,端部应磨圆。

(3)实验步骤

①用湿布将容量筒内外擦净,称出容量筒质量m1(kg),精确至50g。

②选择装料及捣实方法。

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台振实;

大于70mm的宜用捣棒捣实。

a.用振动台振实时,应一次将混凝土拌合物灌到高出容量筒口。

装料时可用捣棒稍加插捣,振动过程中如混凝土低于筒口,应随时添加混凝土,振动直至表面出浆为止。

b.采用捣棒捣实时,混凝土拌合物分两层装入,每层的插捣次数应为25次。

插捣时,应由边缘向中心均匀插捣;

插捣第二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

每一层捣完后用橡皮锤轻轻地沿容器外壁敲打5—10次,进行振实,直至拌合物表面插捣孔消失并不见大气泡为止。

③用刮尺将筒口多余的混凝土拌合物刮去,表面如有凹陷应填平,将容量筒外壁擦净,称出混凝土试样与容量筒总重m2(kg),精确至50g。

④按下式计算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精确至10kg/m):

ρh=(m2-m1)/V×

1000

式中ρh—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kg/m;

m1—容量筒的质量,kg;

m2—容量筒和混凝土拌合物总质量,kg;

V—容量筒容积,L。

序号

试模重量

试模、砼重量

砼体积

密度

实验五沥青

沥青针入度实验

实验目的:

针入度是反映沥青粘滞性的指标,是划分沥青牌号的重要依据。

仪器设备:

针入度仪,盛样金属皿、水槽、砂浴、温度计、秒表、筛、平底保温皿、金属皿、瓷皿。

实验方法:

1、将预先除去水份的沥青试样放入金属皿,在砂浴上加热熔化,加热温度不得比试样估计的软化点高100摄氏度。

充分搅拌后,用筛过滤并搅拌至空气泡温泉消除为止。

2、将熔化的沥青样注入盛样皿内,其深度不小于30mm,放置15-30摄氏度空气中冷却1小时,冷却时放置灰尘落入。

然后将盛样皿侵入水温为25±

0.5摄氏度的水槽中,恒温1小时,槽中水面应高于试样表面25mm以上。

3、调整针入度仪基座螺丝使之水平,将恒温1小时的盛样皿自槽中取出,置于水温严格控制在25摄氏度的平板保温皿,沥青试样表面水层高度不小于10mm。

再将保温皿置于针入度仪的旋转圆台上。

4、调节标准针使针尖与试样表面恰好接触,但不得刺入试样。

移动活动齿杆使与标准针连杆顶端接触,并将刻度盘指针调整至0。

.

5、用手紧压按钮,同时开动秒表,使标准针自由针入沥青试样,经5秒,放开按钮,使针停止入。

6、再拉下活动齿杆与标准针连杆相接触。

这时,指针也随之转动,刻度盘指针读数即为试样的针入度。

在试样的不同点(各测点间及测点与金属皿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0mm)。

重复试验3次。

每次试验后,将针取下,用浸有汽油的棉花将针端附着的沥青擦拭干净。

数据处理

进行3次试验取平均值作为针入度

沥青延度实验

试验目的

延度反映沥青塑性的指标,是确定沥青牌号的依据之一

仪器设备

延度仪及试样模具,瓷皿、金属皿,孔径0.6-0.8mm筛,温度计,量程100摄氏度,感量0.5摄氏度,刀,金属板,砂浴。

实验方法

1、用甘油滑石扮隔离剂涂于磨光的金属板上及侧模的内侧面。

2、将预先除去水份的沥青试样放入金属皿,在砂浴上加热熔化、搅拌;

加热温度不得比试样软化点高100摄氏度,用筛过滤,并充分搅拌至气泡完全消除。

3、将熔化的沥青试样缓缓的注入模中(从模一端至它端往返多次),并略高出模具。

试样在15-30摄氏度的空气中冷却30分后,用热刀将高出模面的沥青刮去,使沥青与模面齐平。

沥青的刮法应自模的中间刮至两边,表面应比较光滑。

将试件连同金属板浸入延度仪水槽中,水温保持在25±

0.5摄氏度,沥青面上水层的高度英不小于25mm。

4、检查延度仪滑板的移动速度是否符合要求,然后移动指针板使其对准标尺的零点。

5、试件在水槽中恒温1小时后,将试件模具自板上取下,然后将模具两端的孔分别套在滑板和槽端金属柱上,并取下侧模,水面距试件表面应不小于25mm.

6、当延度仪中的水温恰为25摄氏度时,开动电机,此时仪器及试件不得振动,观察沥青的延伸情况,在测定时如沥青细丝浮于水面或沉于槽底时,可加入乙醇或食盐水调整水的比重,至于试样比重相近,再进行测定。

试件拉断时指针标尺上的读数,即为试验的延度值。

3次重复试验,取平均值作为沥青的延度,3组数据与平均值误差不能超过10%。

沥青软化点实验

实验目的

软化点是反映沥青耐热度及温度稳定性的指标

沥青软化点测定仪,电炉或其他加热设备,金属板或玻璃板,刀,温度计,瓷皿,金属皿,砂浴。

1、将黄铜环置于涂上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的金属或玻璃板上,将预先脱水的试样加热熔化,加热温度不得比试样估计软化点高100摄氏度,搅拌并过筛后注入黄铜环内至略高于环面为止,如估计软化点在120摄氏度以上时,应将黄铜环与金属板预热至80-100摄氏度。

试样在空气(15-30摄氏度)中冷却30分后,用热刀刮去高出环面上的试样,使之与环面齐平。

2、将盛有试样的黄铜环及板置于盛满水(估计软化点不高于80摄氏度的试样)或甘油(估计软化点80以上)的保温槽内,或将盛试样的环水平地安放在环架圆孔内,然后放在烧杯中,恒温15分,水温保持25±

0.5摄氏度。

甘油保持32±

1摄氏度。

同时钢球也置于恒温的水或甘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