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挖方沟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0049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暗挖方沟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暗挖方沟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暗挖方沟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暗挖方沟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暗挖方沟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暗挖方沟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暗挖方沟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暗挖方沟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暗挖方沟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JGJ/T211-2010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F60-2009

地方标准一览表范

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DBJ01-56-2001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统一标准

DBJ01-90-2004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J01-71-200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

DBJ01-83-2003

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暗挖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DBJ01-87-2005

1.3主要法律法规文件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3.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

1.4编制原则

1.4.1满足业主针对本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等各方面提出的要求。

1.4.2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通过对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选择合理施工方法、技术措施,确保在满足业主对质量和安全要求的基础上按期完成工程。

1.4.3在本工程实施过程中将严格控制地面的沉降量。

根据周围环境、地下管线对变形的敏感程度,采取稳妥可靠的措施,确保地下管线的安全。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地理位置及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新华南北路雨水工程的一部分,工程场地位于通惠河北岸,新华南北路通惠桥东侧20m处。

管沟断面为3000*2000mm的雨水方沟;

受北岸现状供水管线限制,闸井至已施工完成的方沟端头段采用浅埋暗挖的方式下穿现状供水管线,雨水沟内底高程约为16.5m,下穿段最大覆土约为4.4m。

2.2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2.3设计简介

项目

内容

结构形式

暗挖隧道

喷射砼+二衬模筑砼

隧道结构厚度

隧道初衬厚度(㎜)

300

隧道二衬厚度(㎜)

隧道

断面

断面形式

断面尺寸(净空)

范围

矩形断面

4.2*3.2m

14.9m

挖深

竖井

7.6m(自然地面以下)

初期支护

格栅钢架+喷射混凝土

钢筋类别

一级钢(HPB300)

Φ8、Φ14

二级钢(HRB400)

Ф25

8

钢筋接头形式

搭接接头

二衬结构钢筋

焊接

初衬结构钢筋(连接筋)

2.4水文地质及现场调查情况

1.场地现状地形及地物概况

拟建管线场地目前为现状新华南北路东侧空地。

除现状河道附近,场地整体地形基本平坦,地面标高为23.5m左右。

2.地层土质概况

根据现场勘察、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及已有勘察资料,本工程勘探深度(最深20.00m)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两大类,并按岩性及工程性质指标进一步划分为4个大层及亚层,现分述如下:

表层为人工堆积之厚度为1.30~7.70m的房渣土、碎石填土①层及粘质粉土素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①1层。

人工堆积层以下为第四纪沉积之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②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1层,粘土②2层,细砂、粉砂②3层及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4层;

细砂、粉砂③层,圆砾、卵石③1层及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③2层;

细砂、中砂④层及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④1层。

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期间(2013年3月下旬)未见连续稳定地下水,仅于A7#、A9#、A12#钻孔内测得上层滞水,稳定水位标高为16.13~19.46m(埋深为3.40~6.80m)。

根据周边已有工程及观测网资料,拟建场区浅部粉土、砂土具备赋存潜水的条件,受周边施工影响,该层地下水目前已基本被疏干,勘探期间未揭示到。

2.4.2现场调查情况

经现场实际调查,发现与本工程相交或平行的管线为分别为:

管径600mm、800mm的在用自来水管线,管材为球磨铸铁管,覆土2m,与隧道垂直相交,另外暗挖隧道上方有现状供水管线闸井两座。

竖井东侧为一道预留的D1050污水管线,与竖井外边缘间距1.2m;

西侧为新建桥梁桩基,与竖井外外边缘间距4.7m。

桥台未施工,与桥梁设计沟通认为,在竖井、隧道施工期间在不发生大面积坍塌的情况下,本次施工所引起的沉降不会对桥桩造成不利影响。

现场管线调查情况平面平面示意图

本次暗挖隧道位于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1层,粘土②2层,隧道顶为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1层,房渣土、碎石填土①层及粘质粉土素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①1层。

覆土厚度约4.4m。

2.5结论:

1)马头门施工深度范围内粉土、粉质粘土,分级为Ⅴ级围岩。

为保证工程安全,拟采用大管棚加小导管注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支护。

2)隧道围岩未被扰动过,土质为粉质粘土,施工时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支护,采用超前大导管注浆方式进行支护。

拱部¢133*8超前大管棚,L=17m(端头与新建完成的方沟搭接不小于2m),环向间距0.4m;

超前大管棚之间随隧道开挖施做¢32*3.25小导管。

小导管注改性水玻璃浆,注浆压力不超过0.35MPa,长度2.0-2.5m,搭接长度1m.仰角10-15°

3)本工程无地下水,但有可能局部有上层滞水,施工前做好注浆、排水的准备。

4)本工程此段施工应做好道路导改、限行工作确保该段质量与安全。

5)暗挖前拆除现状供水管线检查井结构,减小地面沉降对管线的影响。

隧道影响范围内管道上方1.5m宽覆土换填为砂。

2.6工程特点与难点

2.6.1本工程工程结构为浅埋暗挖,隧道覆土较浅,隧道开挖断面较大,且为平顶暗挖,开挖跨径4.2m,覆土4.4m,属于浅埋隧道。

断面垂直高度3.2m,拱顶部为粉土层但无地面上的震动荷载,确保施工安全及质量是首要任务。

所以本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隧道施工的“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十八字方针进行。

重点要做好地面沉降监控量测和防坍塌工作。

2.6.2由于浅埋暗挖法主要工序的先后顺序为超前支护、开挖、出渣、初期支护(立格珊、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后一道工序需要在前一道工序完成并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由于本工程埋深浅、地层渗透系数又小,因而地层加固范围有限;

因此加强管理,确保大管棚施工质量,施工中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同时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确保供水管线及施工安全。

第三章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3.1.6高程引测及定位

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技术报告,提供的测量成果引入平面控制网和高层控制网。

3.1.7资料目标设计

(1)按北京市地方标准《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808-2011进行收集整理,资料一式四份:

城建档案馆一份,建设单位一份,监理单位一份,施工单位保存一份。

(2)技术资料要求齐全、真实、字迹清楚。

(3)表格应使用正确,填写格式符合要求。

(4)签字手续齐全,横向竖向交圈。

(5)技术资料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并及时收集整理。

3.2生产准备

3.2.1生产准备工作主要项目如下:

工作内容

责任部门

完成时间

备注

成立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项目经理

开工前

组建安全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办公室

现场成立综合治理办公室

建立施工协调网络

办理开工证

现场临设布置及报审

工程部

编制生产计划

编制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9

施工物资材料供应计划

材料部

10

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11

组织成品、半成品进场计划

12

签订工程分包合同及协议

13

组织现场测量定位

14

组织现场调查

15

进行场地平整

16

现场平面布置

技术部

17

组织施工临设的搭设

施工前期

18

编制施工预算

预算部

19

编制各项施工管理制度

20

组建施工班子

21

组织第一次施工生产协调会

22

组织施工机械设备进场

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23

施工材料进场

24

组织劳动力进场

3.2.3施工现场准备

3.2.3.1现场临设布置计划详见下表:

施工临时设施统计表

用途

面积

使用最后时间

办公区

200

宿舍

100

材料库

钢筋加工区

400

配电箱

厕所

3.2.3.2现场用水

本工程现场用水包括施工用水(含环保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三部分。

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均使用自来水管网。

根据计算得知,选用一根φ100上水管作为供水管,可以满足施工现场施工、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要求。

3.2.3.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负荷计算:

根据现场各种施工机械用电量表,计算如下:

P总=1.1(

K

+K

P

P总—供电设备总需要量(KVA)

P—电动机额定功率(kW)

P—电焊机额定容量(KVA)

K=0.7

K=0.6

cosφ=0.75

p=30(电焊机)+10(混凝土泵)+5(砂浆搅拌机)+5(木工用具)+16(振捣器)+10(打夯机)+7(钢筋切断机)+11(卷扬机)+6(钢筋弯曲机)+14(空压机)+20(办公及其它用电)=134(kW)

P=10(KVA)(消防泵)

∴P=0.7×

=126KVA)

工地照明负荷按动力负荷的10%估算

则P总=1.1P=1.1×

126=138.6(KVA)

所以根据以上计算,现场使用200KVA变压器1台,可满足施工需要。

FXB-1:

现场用电;

FXB-2:

隧道内施工用电;

FXB-3:

地泵;

FXB-4:

办公及生活用电;

FXB-5:

钢筋加工区;

FXB-6:

消防泵。

配电箱FXB-2地下施工时,可由此箱接移动配电箱随隧道移动,供给施工作业面上各种设备电源。

3.3物资准备

物资材料进场计划

项目经理部和供货方办理供货协议,随工程施工进度组织物资材料分批进场时间,保证工地不积压材料、不短缺材料。

施工过程中各建筑物资量见本案“主要项目工程量表”。

机械设备进场计划见附表,进场时间根据工程进度确定。

第四章监控测量

4.1、工程测量

4.1、施工测量

4.1.1、测量工程总述

进入施工现场后,认真组织工程测量人员进行图纸学习,学习监理文件,有关规程、规范。

熟悉现场环境,了解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了解施工工序流程,对地下管线情况要采取有效的物探、坑探措施,查明情况,记录备案。

与新建管线有矛盾处及时向设计反映。

(1)定位依据

依据所有测量定线依据业主测设桩位、其导线成果及水准点资料。

(2)测量班组建立

测量主管1人;

测量组员3人。

(3)接桩、验桩、护桩

测绘院将桩位及资料交给我单位后,及时对所交桩位、水准点进行复测,在核对所交桩位无误后,交接过程中理清各种图表及数据,包括基线桩、辅助基线桩、水准基线桩、构筑物中心桩、控制桩及护桩示意图等。

根据现场情况做好护桩工作并引好控制桩,以便日后使用。

(4)高程控制和传递

以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资料为依据,作为工程所用水准点。

地面高程控制测量应满足规范要求。

见下表:

平均长度(m)

导线总长度(km)

每边测距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mm)

全长相对闭合差

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

Ⅰ级全站仪

Ⅱ级全站仪

350

3~5

±

1/60000

2.5

1/35000

注:

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

(5)隧道控制测量和高程测量

A.隧道控制方法

开挖进入隧道后,将中线点、水准控制点和方向引入隧道洞中。

每个隧洞中安置3台激光指向仪,两侧的激光仪一般情况下高度与联接板或腰线高度差不多,宽度距初支结构20cm左右。

同时为保证施工及测量精度,每前进20m应重新装置及调整激光仪。

如图所示:

B.高程测量

测量时,将地面水准控制点引测至隧洞中,在洞壁定出合适的高程指向点(如连接板或拱肩),确定激光指向仪方向,依激光仪指向施工。

精确定出隧道变坡点,到达变坡点后需重新安置激光指向仪。

(6)施工放样测量

本工程施工放样测量工作包括隧道中线测量、开挖轮廓标绘、二次衬砌模板定位等,施工放样应根据测量控制点进行,并交叉复核。

(7)施工测量的要求

A.对测量人员的要求

测量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施工前应认真核对技术交底,明确放样内容,熟悉放线步骤,并画出放线草图。

对于放线工作中的每一步骤必须坚持步步校核的原则,作到测必核,核必实。

爱护仪器,禁止对测量器具的人为损坏,禁止坐压仪器盒、塔尺等,对各种器具定时进行检测、保养,使之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日常工作的正常使用。

B.对操作的要求

测量人员放线时,必须严格遵守测量规范规定的操作步骤及要求,作到步步校核,避免出现错误。

C.测量目标

测量放线合格率100%,保证达到施工进度的要求。

D.报验

每项工作完毕后,均以书面形式上报监理,经检查合格批准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8)资料的整理与收集

测量队设有专职的资料员进行资料的整理、收集与管理。

凡属放线数据、观测成果均要有书面计算记录及草图,每日作好测量日志。

为保证工程竣工后资料能及时归档,要求施工时要及时填写放线报验单和复核记录,上报监理签批后立即归档,确保资料完整无缺。

测量成果应作到步步有校核,正确无误后方可上报监理工程师。

4.2、监控量测

根据地勘报告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50497-200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及本工程的工程概况编制以下监测方案

4.2.1、监测要求

隧道施工中按相关规定对地面沉降,拱顶下沉和洞周收敛进行严格监测,当发现监测曲线突变或变形量超过限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加强临时支护后进行分析处理

4.2.2、监测项目、监测仪器

监测项目

监测仪器

测点布置

地表沉降

水准仪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利用施工设计图只作为参考,制作测点对本工程进行监控量测

拱顶下沉

洞周收敛

收敛计

监控量测仪器设备详单

名称

精度

产地

DINI12电子水准仪

0.3mm/km

地表沉降、拱顶下沉

德国

数显收敛计

0.15%F.S

中国

4.2.3、监测注意事项

监测应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软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

各监测项目在支护施工前测设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小于两次。

各项监测工作随掘进连续进行,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加密监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

量测数据必须完整、可靠,对施工工况应有详细描述,使之真正能达到施工监控的目的,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所有测点均应反映施工中该测点受力或变形等随时间的变化,即从施工开始到完成、测试数据趋于稳定为止。

及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提供量测报告,内容包括:

测点布置、测试方法、经整理的量测资料、分析的主要成果、结论及建议、量测记录汇总等。

同时,施工过程中监测单位定期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监测资料,以便判断支护状态。

承担监测工作的单位拥有专业的测试队伍和设备,掌握先进的测试数据处理系统及分析技术与软件,具有大型地下工程测试经验。

4.2.4、监测的目的和原则

(1)监测目的

地下工程施工是在地层内部进行,施工不可避免扰动地层,引起的地层变形会影响地表设施的安全。

因此,地下工程施工要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特别是在地面建筑设施密集、交通繁忙、地下水丰富的城市中进行地下施工,对于地下开挖过程引起地层的力学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以及不同施工方法的不同力学响应信息可以通过施工监测获取,并及时预测地层变形的发展,反馈施工,控制地下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因此,施工监测在施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监测的目的包括:

、保证施工安全。

对于不同的地下施工方法而言,都不同程度地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及时、准确的现场监测结果判断地下结构的安全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并及时反馈施工,调整设计、施工参数,减小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变形,保证施工安全。

、预测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

根据地表变形的发展趋势,决定是否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控制各项监测指标。

根据已有的经验及规范要求,检查施工中的各项环境控制指标是否超过允许范围,并在发生环境事故时,提供仲裁依据。

、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施工。

地下结构设计中采用的设计原理与现场实测的结构受力、变形情况往往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施工中及时的监测信息反馈,对于设计方案的完善和修正有很大的帮助。

、总结工程经验,提高设计、施工技术水平。

地下工程施工中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受力、变形资料对于设计、施工总结经验有很大帮助。

(2)监测原则

监控量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信息化施工、技术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单位多年监测工作的经验,归纳以下5条原则。

、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

为了确保其可靠性,必须做到:

第一,系统要采用可靠的仪器。

第二,监测点、基准点设置应合理,在监测期间保护好测点。

、多层次监测原则:

多层次监测原则的具体含义有三点:

第一,在监测对象上,必测项目与选测项目相结合。

第二,在监测方法上,以外表动态监测与结构内部应力监测相结合,并辅以巡检的方法,以便相互验证。

第三,分别在地表及洞室上方及两侧布点,以形成具有一定测点覆盖率的监测网。

重点部位与一般部位相结合,监测点布设既有重点,又有均匀分布。

、重点监测关键区的原则:

监测测点布置应合理,注意时空关系,控制关键部位。

在具有不同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洞室稳定的标准是不同的。

稳定性差的地段应重点进行监测,以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

、方便实用原则:

为减少监测与施工之间的干扰,监测系统的安装和监测,应尽量做到方便实用。

、经济合理原则:

系统设计时考虑实用的仪器、实用的方法、合理的精度要求,以降低监测费用。

4.2.5监控量测方案

测量项目

方法及工具

布置

量测频率

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

观察、描绘

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每次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

周边位移

各种类型收敛计、水准仪、钢尺等

每5m一个断面

1、1天-15天1-2次/天;

2、16天-1个月1次/2天;

3、1-3个月1-2次/周;

4、3个月以上1-3次/月。

钢尺等

洞室中心线上,并与洞轴线正交平面的一定范围内布设必要数量测点

开挖面距离测量断面<

2D时,1-2次/天;

5D时,1次/2-3天;

开挖面距离测量断面>

5D时,1次/3-7天;

D为暗挖洞径(米)

(1)地表沉降、拱顶下沉

A监测目的:

地下工程开挖后,地层中的应力扰动区延伸至地表,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于地表沉降,且地表沉降可以反映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的全过程。

尤其是对于城市地下工程,若在其附近地表有建筑物时就必须对地表沉降情况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保证施工安全。

B监测仪器:

DiNi12精密电子水准仪及其配套铟钢尺。

C监测方法: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的埋设原则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埋设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规定。

本工程结合施工方监测同步进行布设。

基准点的布置

基准点应布设在施工影响范围之外的旧建筑物和地表上,必须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

同一监测区域内最少埋设3个基准点,最好在3个基准点之外与之不同地质条件下有意识地布置另外独立的1~2个基准检核点,以便互相校核。

工作基点的布置

工作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内,必须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的埋设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的埋设要牢固可靠,采用标准地表桩,必须将其埋入原状土,并做好井圈和井盖。

在坚硬的道面上埋设地表桩,应凿出道面和路基,将地表桩埋入原状土,或钻孔打入1米以上的螺纹钢筋做地表观测桩,并同时打入保

护钢管套,如图1所示。

图1基准点埋设图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可视现场情况使用施工单位或其他已有的精密水准点。

基准点、工作基点的高程联测

基准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中的二等水准的要求进行高程的引测。

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检测也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

每周期监测工作开始前,应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进行检测。

每3个月应重新引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高程。

具体也可视检测结果作适当的调整(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下表)。

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视线长度(m)

前后视距差(m)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离累计差(m)

视线高度(m)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