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用认知取代认识的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9904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论用认知取代认识的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再论用认知取代认识的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再论用认知取代认识的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再论用认知取代认识的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再论用认知取代认识的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再论用认知取代认识的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再论用认知取代认识的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论用认知取代认识的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再论用认知取代认识的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首先来剖析关于认知心理学分类的论点。

认识心理学是我国心理学界长期以来一直普遍应用的一个心理学规范术语。

心理学界通常是把以认识、认识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都叫作认识心理学。

例如,有的心理学者认为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之一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认识活动作了系统的分析,因此认识心理学是康德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并把统觉原理看作是他的认识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有的心理学者认为英国策动心理学代表人麦独孤(W.McDougall)的唯心主义观点在他的知觉和认识心理学中有所表现;

因为他认为知觉是主观活动,认识发展起源于高度的一般认识,而逐渐进到特殊认识。

(高觉敷主编:

《西方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68─69、245─247页)如此等等。

须知,在我国心理学领域中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代认识的基本概念的倾向的发展首先是从用认知心理学这一术语取代认识心理学这一术语开始的。

根据潘菽的说法,一些坚持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代认识的基本概念的心理学者有一种总的思想偏向,其目的在于:

“企图用认知心理学代表整个心理学”和“企图用认知的概念说明一切心理活动”。

(《潘菽心理学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37页)关于认知心理学分类的论点的提出,实质上就是企图用认知心理学代表整个心理学(因为认识在整个心理学理论系统中是一个核心概念)、首先是认识心理学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所谓认知心理学分类的论点的思想偏向在于:

不是根据国际心理学规范概念和术语的规定,把采用信息加工理论的认识心理学看作是整个认识心理学中的一个新的学派或研究方面,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把采用信息加工理论的认识心理学改称(改译)为狭义的认知心理学,还毫无边际地扩大认知心理学的范围,竟然把整个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凡是以认识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各个认识心理学派都统统地列入广义的认知心理学领域中,从而使其全部认知心理学化。

关于认知心理学分类的论点最有代表性的解释是:

“认知心理学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

凡是从认知角度去研究心理学的派别都可以称作认知心理学。

彼阿热研究儿童认知活动规律,提出认知的理论,也算认知心理学家。

本世纪初德国的一些思维研究,如邓克的研究,也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围。

我们今天所谈的认知心理学,是指采用信息加工观点的心理学,或称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processingpsychology)。

”(荆其诚:

《现代心理学发展趋向》,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4页)在这种解释中,在把采用信息加工观点的认识心理学改称(改译)为认知心理学的前提下,进一步把整个心理学发展过程中所有各个不同学派的认识心理学都统统地改称(改译)为认知心理学了。

在这种解释中,在把认知心理学这一专门术语不切实际地夸大为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后,竟毫无科学根据地把我国心理学界长期以来一直普遍应用的认识心理学这个规范术语完全加以否定和摒弃,而统统地用认知心理学这一术语取代了。

我国有不少心理学者根据以下的一些具体情况而对这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分类的论点来全盘否定和排除认识心理学这一传统规范心理学术语的见解是持否定态度的:

其一,从翻译方面讲:

关于上述论者所讲的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众所周知,其创始人根据它的研究对象和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传统,以及所用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的特点而给自己的心理学以两个不同的命名,即:

认识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和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processingpsychology)。

实事求是地说,把这两命名结合在一起已经足以全面地说明这一心理学的基本特征了。

因此,我国心理学者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一心理学的命名(译名)上再重新作什么文章了。

须知,认识心理学这一术语是我国心理学界对根据原文(cognitivepsy-chology)的传统规范译法译出来的。

通过长期翻译实践活动的检验证明,这种译法是能够最忠实地和最精确地反映原文的意思的。

这是用认知心理学的专门术语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的。

其二,从认知心理学这一术语方面讲:

翻译总是以忠实原文为标准的。

只要能符合于这个标准而给同一个心理学派以两个不同的译名,这也并非不可。

例如,在我国心理学领域中根据原文(Gestaltpsychogie)的音译和意译而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这两个译名;

又如,根据对原文(psychoanalysis)的不同的理解而提出了心理分析和精神分析这两个译名。

而认知心理学的译名之所以成问题,其基本原因在于,其中作为定语用的认知(recognitive)与认识(cognitive)在我国心理学理论系统中各自己经有了迥然不同的严格定义。

正因为如此,用认知心理学这一术语取代认识心理学这一术语存在着本末倒置的失误。

须知,现代认识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与认识活动(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语言)有关的一切心理活动的,而决不是仅仅研究作为认识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记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认知或再认(过去经验的再现)的。

因此把这一心理学改称(改译)为认知心理学,名不符实,是不能全面地和完整地反映它所研究的全部对象的内容的。

何况有些心理学者还另有主张,即在把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规定的全部对象的内容的。

何况有些心理学者还另有主张,即在把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认知后,为达到名副其实的目的,还要求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全面地取代认识的基本概念,并用它说明一切心理活动,首先是认识活动。

这样进一步地取代的结果,很自然地便成为近年来我国心理学领域中所出现的一系列概念和术语、理论和思想上的混乱产生的根源。

其三,从认识心理学这一术语方面讲,在整个心理学发展过程中,认识心理学是各个不同时期和各个不同心理学派共同应用的一个术语。

现在有些心理学者根本不考虑整个认识心理学发展的这个历史背景,同时也无视当前还有不少根据其他理论研究认识过程的认识心理学客观存在的事实,仅仅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认识心理学一个学派的立场出发,把它改称(改译)为认知心理学这一命名后,进而把这个命名强加于各个不同时期中所有各个认识心理学派,把它们都当作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来看待。

这样以偏代全,以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代表整个认识心理学,力图把认识心理学这一规范术语从我国心理学理论系统中彻底清除出去,显然不符合客观历史事实,有极大的片面性;

因为根据这种观点,无法完整地理解我国心理学,首先是认识心理学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其四,从现代认识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学中所处的地位讲,心理学研究的最主要的对象是:

认识、感情、意志、个性、活动(行为)和交往等。

认识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学系统中尽管占有最主要的和起决定作用的位置,但是它并不能包括心理学的全部内容。

何况采用信息加工理论的认识心理学只是整个认识心理学的一个学派或一个研究方面。

它的研究对象并不能把整个关于认识、认识过程的问题包括无遗。

因此,它不仅不能代表整个心理学,而且连整个认识心理学也代表不了。

所以,在我国心理学领域中出现的那种在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代认识的基本概念的前提下,“企图用认知心理学代表整个心理学”和“企图用认知的概念说明一切心理活动”(《潘菽心理学文选》,第537页)的思想倾向是有极大的片面性的。

其五。

从当前存在的问题方面讲,用认知心理学这一术语取代认识心理学这一术语,由于背离心理学基本规范术语客观历史存在的事实,具有以偏代全而不能自圆其说的缺陷,所以尽管当前我国有些心理学者竭力倡议和坚持应用这一术语,并利用最新编写的心理学工具书和在中国心理学会所编辑的心理学刊物(《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上进行着广泛的传播,但愈来愈多的心理学者却明确地意识到认知心理学这一术语在译法上存在着的重大原则性的失误,仍继续使用认识心理学这一规范术语,把采用信息加工理论的认识心理学当作是整个认识心理学中的一个学派或一个方面来看待。

最有代表性的是,林仲贤以中国心理学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的名义,在为1993年中国心理学会编写的《文摘选集》所写的《前言》中,就使用认识心理学的术语,从他讲的认识心理学所包括的全部内容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采用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识问题的。

由此可见,他在这里是把信息加工心理学列入认识心理学领域中的。

又如,孙晔给《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撰写的“认识心理学”词条,其中对根据信息加工理论主要研究高级认识过程的认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作了全面的概括性的述评。

乐国安为《世界哲学年鉴》(1992─1993)撰写了《U.尼塞》和《H.A.西蒙》的简介,对这两位当代认识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创始人的学术理论观点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评论。

同时把U.尼塞的学术名著({cognitivepsychology},1967)译为《认识心理学》。

最后,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在1994年6月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全体大会上司马贺(即H.A西蒙)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简介》把司马贺称为“认识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创始人之一。

”(《人民日报》,1994年6月10日第3版)众所周知,认识心理学是认识科学(cognitivescience)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些心理学者认为,中国科学院对科学概念和术语的规定是具有最高权威性的。

在司马贺简介中所用的认识科学这一术语的规定同认识心理学这一传统规范术语的规定是统一的(都是把cognitive译为认识),因此,是可以用来作为对现在所讨论的一系列概念和术语进行规范化和全面统一的标准的。

根据以上所讲的具体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说,旨在用认知心理学这一术语全盘取代认识心理学这一术语的认知心理学分类的观点是不合理的,是一种脱离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实际、缺乏全面考虑问题的观点。

其次,来剖析关于认识是旧译的论点。

众所周知,认识的基本概念和认知(再认)的专门术语是我国心理学者长期以来不论在教学和研究活动中,还是在国际学术交流和国内问题讨论中,或是学术著作的撰写和翻译中都是一直把它们作为规范的概念和术语来应用的。

在我国心理学理论系统中认识的基本概念和认知(再认)的专门术语之间存在着迥然不同的意义,它们之间存在着一般和个别的相互联系。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由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引入而出现了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代认识的基本概念的倾向。

这种倾向的发展一开始就引起了一系列概念、术语、理论上的混乱。

所以当时就有不少心理学者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且提出了这样的取代有何科学根据的问题。

而一些倡议和坚持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代认识的基本概念的心理学者正是针对这种责难而提出了关于认识是旧译的论点的。

(车文博主编:

《心理学咨询百科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页)在他们看来,把认识的基本概念贬低为旧译,贬低它在心理学中的存在价值,那就有理由不仅在最新的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系统中可以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代它,而且推而广之,还可以从我国整个心理学理论系统中逐渐把它完全排除出去。

尽管有些心理学者对这种倾向不断提出尖锐的批评,然而这种倾向在我国心理学领域中还是将错就错地任其发展下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主要原因在于,这种倾向最初是出现在我国心理学界大量引进和学习西方最新的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热潮中。

这种热潮仿佛是把所出现的概念、术语、理论上的混乱都淹没了。

加之,由于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代认识的基本概念的方式正是应用在这种最新的信息加工的理论系统中,所以这种贬低和排除认识的基本概念的观点就被一些心理学者作为新的观点而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并渗透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中。

如何正确地评价这种把认识的基本概念贬低为旧译而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

代它的倾向呢?

有不少心理学者对这一倾向持否定态度。

其一,从翻译方面讲,我国心理学是世界心理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在世界心理学领域中,认识的基本概念是国际性的。

它是在国际心理学界长期人际交往和学术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和固定下来而一直普遍应用的。

认识的基本概念以各国不同的语言中的词的形式恰如其分地表达着同一的认识的内容。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须知,采用信息加工理论的认识心理学继承西方心理学的传统,依然是把认识的基本概念作为自己理论系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来应用的。

认识是我国心理学者根据它的原文(cognition),并按照我国的传统规范译法译出来的。

通过长期以来翻译实践活动证明,这种译法是能够最忠实地反映各种不同的语言所表达的同一的认识的内容,是精确的标准的译法。

怎能随意地把它贬低为旧译而加以排除,并且非要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代它不可呢?

显然,这种论点从翻译的角度讲是站不住脚的。

其二,从认知的专门术语方面讲,众所周知,新译和旧译是通过对比来确定的。

如果要把认识这一基本概念贬低为旧译而加以排除,那么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新译来取代它呢?

若是真正能创造性地提出一种胜于认识的基本概念的新译来,那也未尝不可。

问题在于不可能作到这一点。

结果是从记忆心理学中把认知(recognition)的专门术语挪过来。

而认知的专门术语是早已有之的。

怎么能说是新译呢?

何况翻译最基本的标准是忠实于原文。

由于认识的基本概念和认知的专门术语原来在意义上有着严格的区分,所以把认识的基本概念贬低为旧译,而要把它改译为认知,这种译法是不忠实于原文的。

其三,从认识的基本概念方面讲,把认识的基本概念贬低为旧译而加以排除,这就意味着是把它当作陈旧的、过时的和不宜再用的东西来看待的。

实际的情况果真如此吗?

从认识的基本概念的发展史上看,认识的基本概念最初是在人类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个普通概念。

其后这个概念又在哲学理论系统中得到高度的概括而成为认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并且在各门科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心理学是从哲学中把这个概念继承下来的。

根据我国心理学史研究者赵莉如的考究,“西方早期心理学书只注意认识方面。

”(赵莉如:

《中国现代心理学起源和发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992年版,第4页)由此可见,认识的基本概念既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又有悠久的历史和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优越性,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高度的理论性。

它是深深地植根于心理学所积累的知识财富内容中的。

最根本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认识的基本概念由于建立在人类认识世界的日新月异的需要的坚实的基础上,建立在对人的认识过程的运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的愈益增长的需要的基础上,所以它能够始终保持着十分稳定的历史继承性和延续性,保持着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因此,把认识贬低为旧译而加以排除的观点是不符合于实事求是的原则的。

其四,从认识的基本概念的发展规律方面讲,在整个心理学发展过程中,认识的基本概念一直是各个不同的心理学派共同接受和普遍应用的,然而各个不同的心理学派对它的理解和解释并不是彼此一致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和各有特色的。

因此,对认识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解释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新的心理学派的产生和旧的心理学的衰落,随着在关于认识问题的研究中所积累的新的事实、新的实验数据而不断发展着、变化着,它的内容总是变得愈来愈丰富多彩,它的表现形式总是变得愈来愈精确化和完善化,概括地说,它总是变得愈来愈能深刻地、全面地反映和掌握世界的运动及发展的普遍规律性,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认识过程的运动和发展的特殊规律性。

认识的基本概念由于具有这样不断发展和不断更新的基本特性,所以它总是合乎规律地被各个不同的心理学派一贯地保持下来继续应用的,即使由于某些新的材料的积累和新的现象的发现,而使得以前所确立的理论系统的格局不能继续容纳,而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以前确立的理论系统,复审其中的某些基本原理、规律和原则,总之,即使在这样的重大变革的情况下,被否定和摒弃的也 

不是认识的基本概念本身,被否定的也仅仅是对它的片面的、局限的理解和解释。

例如,采用信息加工理论研究认识过程的认识心理学的出现,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来说产生了重大变革作用,但是这种心理学也决没有把认识(cognition)的基本概念看作是旧的概念而加以摒弃,而仍然是根据西方心理学的传统,把它承继下来作为核心概念来用的,仅仅是对它作了信息加工的理解和解释。

在这种场合下所否定和排除的则仅仅是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对认识的基本概念的某些理解和解释。

认识的基本概念的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如此。

因此把认识的基本概念贬低为旧译而加以排除,违反了认识的基本概念的发展规律。

其五,从认识的基本概念的历史继承性方面讲,在整个心理学,首先是认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总是在承先启后地把过去以认识(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等)的基本概念的形式所表现和积累的知识财富保留和储存下来的前一个阶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认识的基本概念作为“社会记忆”的特殊形态总是把所保留或储存的关于认识过程的知识财富一代一代地传递下来。

在心理学发展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各个心理学派以认识的基本概念所表达的关于认识过程的理论系统,所积累的知识财富不论对它的解释是唯物主义或是唯心主义,是来自东方或来自西方,对于我们研究关于认识过程来说都是具有参考价值或可资借鉴的因素──有的可作为正面的经验,有的可作为反面的教训。

关于心理学史的意义就在于此。

须知,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代认识的基本概念的倾向所产生的结果,无形中切断了它们的历史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从而在有些学者的论述中,便使得它们在心理学理论系统中位置、意义、作用等各个方面看都产生了本末倒置的根本性的变化。

因为在整个心理学界的不同学者之间,对它们的内容失去了原有的共同理解和共同应用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的基础,所以当前在有关的论述中很自然地陷入了语义混乱的状态中。

正是在这样的场合下,就使得我国心理学在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问题。

其具体的表现是,在对认识的基本概念和认知的专门术语的理解和应用上出现的过去和现在、不同心理学者间前后衔接和彼此沟通上不能相互接轨的困难和障碍。

其六,从心理学理论系统的整体性方面讲,人的认识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认识的基本概念对整个心理学理论系统来说是决定性的概念。

有些心理学者把认识的基本概念贬低为旧译,力图全面地否定它在心理学理论系统中继续存在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而要全面地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代它。

关于这一点,在一些心理学有关论述的翻译的撰写中表现得很清楚。

例如,有的心理学者把人的认识改译为人的认知,把人脑的认识活动的机能改译为人脑的认知活动机能。

(参见司马贺:

《人类的认知:

思维的信息加工理论》,荆其诚、张厚粲译,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有的心理学者在有关的论述中,则是用人类认知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取代人类认识的内部过程;

用语言、思维、记忆等高级认知过程取代语言、思维、记忆等高级认识过程,用儿童认知发展取代儿童认识发展如此等等。

(彭聃龄:

《八十年代发展的中国认知心理学研究》,《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2年增刊(心理学),第24─34页)在所举的这些例子中,实质上是从总体上普遍地、全面地用认知(和认知)的专门术语把认识的基本概念以及与之有关联的以认识(认识的)命名的一系列概念和术语统统地取代了。

结果是根本不给它们在心理学理论系统中任何存在的余地。

由此可见,这些心理学者的理论观点的最基本的特点,是把西方信息加工心理学与我国心理学规范概念中的认识的基本概念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看问题的。

在他们看来,根据信息加工理论,人已经不再是认识世界,而是认知世界了,心理学也已经不再是研究认识过程,而是研究认知过程了。

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前提下,便把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代认识的基本概念看作是我国心理学进步和提高的标志而加以大力推广,他们丝毫也不考虑:

由于这样割断历史地把认识这一基本概念贬低为旧译而加以彻底排除,其结果对我国心理学概念和术语的纯洁性、健康性及统一性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多么严重。

须知,在心理学理论系统中,认识的概念是处在同其它所有概念的一定的关联中,因此由于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代认识的基本概念所造成的概念、术语、理论上的混乱不单纯表现在二者之间所处的关联中,而且是表现在整个心理学理论系统内各个方面交织在一起的极度复杂的网络中。

所以这决不是一个不足为道的枝节问题,而是一个涉及整个理论系统的有全局性和整体性决不应等闲视之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根据以上所讲的各种具体情况不难看出,力图把认识的基本概念贬低为旧译而要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代它,这种思想倾向不论从任何方面看都是不正确。

根据学术界,首先是心理学界不少同志的反映,最不能令人容忍的事实是:

在上述的两个贬低和排除认识的基本概念的论点的影响下,我国心理学领域由于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代认识的基本概念的倾向的发展造成的概念、术语、理论上的混乱。

关于这一方面的问题,笔者在《关于用“认知”取代“认识”的问题》一文中以最近几年内我国出版的三本心理学工具书中用来取代认识的“认知”这一词条为例,已经作过一些具体分析。

现在试从心理学史的论述中列举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再概括地作些补充说明:

其一,关于托尔曼(E.C.Tolman)和他的学说的述评。

托尔曼是美国行为主义代表人之一。

在他的理论系统中以“一切动物和人类仅仅是为行为目的才认识世界”这一理论前提为出发点,而提出了目的认识心理学理论系统。

美国心理学者墨菲(G.Murpy)和柯瓦奇(J.K.Kovach)在从美国心理学发展史的角度分析托尔曼的认识心理学观点时,写道:

托尔曼“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作为动物学习问题的研究者开始制定一种系统的目的行为主义”。

“持续三十年进行一项有魄力计划,探讨‘认识图’……的作用和发展,那是一种研究认识问题的心理学大胆尝试的一部分”。

“托尔曼也可以被认为是认识心理学的开山始祖”。

(加尔纳·

墨菲、约瑟夫·

柯瓦奇:

《近代心理学史导引》,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438、437页)我国心理学者一般都是这样地来理解美国心理发展史中的托尔曼和他的理论观点的。

关于这一点,在我国心理学文献中有不少记载。

可是,有些坚持用认知的专门术语取代认识的心理学者则是割断心理学基本概念和术语的继承性和延续性而把托尔曼改称为“认知心理学的先躯”。

同时,把他的理论系统中所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