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14讲《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导学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19829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14讲《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导学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14讲《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导学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14讲《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导学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14讲《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导学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14讲《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导学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14讲《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导学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14讲《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导学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14讲《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导学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14讲《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导学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土壤侵蚀

免耕

以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区域特点

(1)范围:

东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资源丰富、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

(2)位置:

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西三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接壤,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其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

(3)气候:

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度较高,热量和水分配合协调,热量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需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南北热量状况不同,作物分布也有差别,如表所示

地区

温度带

≥10℃的积温

农作物

北部

寒温带

<

1600℃

1000℃

春小麦、大豆

中部

中温带

1600℃-3400℃

1000℃-3600℃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

水稻、甜菜、亚麻

南部

暖温带

>

3400℃

3600℃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4)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都有分布、山环水绕(西北东三面环山)、沃野千里

地面结构

地貌类型及地形区分布

优势农业资源

山环水绕

山地

西部

大兴安岭

森林资源丰富,三大林区之首

小兴安岭

东部

长白山

沃野千里

平原

辽河平原

土地资源丰富,平原面积广大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5)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6)社会经济条件

地理因素

地理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

条件

良好的工业基础

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

发达的交通

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机遇

人少地多

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规模化

2.农业布局的特点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产区

主要分布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广大农耕区

主要农作物

玉米、小麦、大豆、水稻

林木、鹿茸、人参、苹果梨、柞蚕茧

三河牛、三河马、红牛

具体分布区

①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

②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③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④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

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①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③延边盛产苹果梨。

④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五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⑤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①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是闻名国内的良种。

②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条件。

③广大农区的舍饲养畜业发展较快,主要饲养猪、肉鸡、肉牛、奶牛等。

牛奶及乳品业发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3.东北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①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生产率低,低产田多,不适宜的开垦造成环境恶化);

②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③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

④水土流失严重(黑土流失);

⑤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作物品种单一,林畜产品商品率低)。

4.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总:

因地制宜、生态建设(经济、生态效益统一)

总方向:

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农业专业化区域

①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②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耕地;

森林;

草场;

湿地保护—退耕还林草湿地等

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④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⑤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

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

不同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的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典型例题】

随着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近年来不断提高,东北“粮仓”作为我国粮食市场“稳压器”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读下面“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之一,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

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应制定怎样的发展策略(多选)(  )

A.扩大生产规模B.提高机械化水平

C.提高生产技术水平D.改良品种

(3)C区域曾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成为“北大仓”。

但现在“北大仓”却不再继续开垦荒地,原因是什么?

解析:

(1)题,东北地区发展水稻生产有独特优势:

尽管纬度较高,但夏季高温多雨,且日照时间长,可以满足单季稻的生长需求。

(2)题,美国商品谷物生产的主要优点是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高。

第(3)题,东北地区纬度高、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有大量沼泽分布,沼泽是重要的湿地资源,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

答案:

(1)夏季高温多雨,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

(2)ABCD

(3)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于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复习:

工业化和城市化

1、城市化:

是一个过程,也包含结果

过程:

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非农业活动;

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

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工业化

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衡量指标;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

3、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及关系

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进:

工业化是城市化主要推动力;

城市化又反作用于工业化

过程发展规律

工业化初期,城市化就已超过工业化,随后就明显地高于工业化水平;

各区域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差异较大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比较

时间

发展速度

发展水平

是否合理

发达国家

发展时间长

和缓协调

城市化高于工业化,两者都较高

两者相互协调发展,较为合理

发展中国家

发展时间短

城市化过快,人口盲目流向城市

城市化高于工业化,两者都较低

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产生严重的“城市过度膨胀症”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国际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契机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方寻找新的出路

国内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先机

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

地理

良好的区位条件

内因

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本区的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与港澳台同胞、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便于招商引资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结果

工业产值增长慢

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使城镇数量猛增;

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工业发展劣势

——政策优势不再明显;

对外资吸引力下降;

产业基础较弱];

科技人才也弱于长三角和京津;

腹地小,市场狭小

总结有以下具体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工业化城市化伴随严重环境问题

(4)城镇体系结构:

不尽合理,各城市功能结构趋同

发展对策与主要措施

1、产业结构调整:

以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对外来人口加强管理。

【典型例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珠三角地区污水排放量变化。

材料二 珠三角主要工业部门。

(1)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2)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

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

(4)据材料二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题,由材料一知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生活污水排放量总体上是逐年上升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化较小。

(2)题,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酸雨、污水污染等,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工业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和生活。

第(3)题,可从影响两地工业布局的政策、交通、市场、科技、经济腹地等因素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

第(4)题,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和轻纺等工业为主,结构趋同;

因此要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

(1)BDE

(2)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

污水污染;

地表径流污染 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

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

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3)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

政策优势明显下降;

市场萎缩;

环境污染严重;

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

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

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

经济腹地广阔;

水陆交通发达。

(4)问题:

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措施:

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