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端午节的习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顺德端午节的习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德端午节的习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易经将六十四卦中的坤、复、临、泰、大壮、夬、干、姤、遁、否、观、剥等十二卦拿出来,用来表示一年的十二个月和二十四节气中的十二气,这十二卦称为十二辟卦。
代表夏至的姤卦,阴爻初显,逐渐侵蚀阳爻,白天从最长开始慢慢变短,黑夜开始逐渐延长,因此,有“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说法。
古人为了取得至极之阳气,五月五日日中时刻是炼剑、炼镜、采药,《夏小正》:
“此日蓄采为药,以蠲除毒气。
”《养生论》:
“五月五日宜合截虐鬼哭丹。
”唐孙思邈《千金方》:
“五日取葵子微炒为末,患淋者食前温酒服一钱,立愈。
”《太平御览》卷九二九引《文子》曰:
“蟾蜍辟兵。
”夏至时节各种虫类动物滋生繁衍,百毒齐出,古人就用被称为天中五瑞的五种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来去除各种毒害。
所以端午节有被称为“端阳节”“五月节”、“天中节”、“五毒日”等,现在流行的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小儿配香袋、女儿挂荷包,包括以前的门楣悬挂钟馗像、贴午时符等习俗,其来历也来源于此,这也是“娃娃节”、“女儿节”等名称的来历。
又因节日中有用兰汤沐浴的习俗,所以又称“沐兰节”,“浴兰节”。
端午节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民国时期端午节又曾订为“夏节”。
文章表示,端午节传说中,还有古代吴越民族图腾祭和纪念各种英雄人物的说法。
龙舟竞渡风俗可以说是来自古代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现在的活动已经趋向纪念英雄人物和娱乐了。
纪念各种英雄人物是在传统祭奠基础上赋予节日的人文精神。
各地纪念的人物有伍子胥、
介子推、勾践、马援、刘景、曹娥、钟馗、白娘子,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英雄人物等。
其中最为普遍的说法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并把纪念屈原上升到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成了整个华夏民族的节日。
吃粽子的风俗旧是源自祭奠投身汨罗江的屈原,并且由于屈原是杰出诗人,端午节又称“诗人节”。
端午节上古时代就已存在,是汉族的传统节日,现在已成为中国各民族共同的节日,并且其风俗还影响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
对于端午节归属之争,有关专家表示,端午节姓什么不是关键,“文化共享”才是最重要的。
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
“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预《九歌·
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
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
《荆楚岁时记》载:
“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
”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
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lOO人,桡手约80人。
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
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
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
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
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
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
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
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
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
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
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
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
又如《点石斋画报。
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
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
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
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
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祭屈原之俗,在《隋书·
地理志》中有记载:
“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
”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
“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
?
何在?
,斯沼屈之义。
”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
可能屈原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
《后汉书·
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
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
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录》中记吴地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
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
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
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
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
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
妇女们平时是不出门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
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掉如飞剑,鼓声如雷;
终点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
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近代的龙舟比赛也大抵相同,不过规程稍严格一些。
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除了比赛速度外,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
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
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
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
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
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
如《淮南子·
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是划着龙船、摇船在水上奏乐、游玩。
在《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
湖上有龙舟,只是画舫游船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情各代帝皇,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
《旧唐书》中记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
《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
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
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
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
又明代帝皇,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
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乾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
又有夜龙舟。
在浙江武进,过去有夜龙舟,在四面挂起小灯以竞渡。
四川五通桥从1982年起出现了夜龙舟,在舟上装电灯,配焰火,漂浮河灯,辉煌夺目。
浙江少数地方还于水上设堆堆浮焰,让张灯结彩的龙舟从焰中穿过。
又有旱龙舟,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
如《南昌府志》载:
“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下人异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
”浙江武义县,过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认为可除邪祟。
另广东的佛山、东莞、信宜都有旱地划龙舟之俗,实际上是一种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
佛山秋季秋色时的旱地龙舟最为壮观。
又如《徽州府志》载:
“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为之,袭画状似鳅,以十二人为神,载而游绪市。
”另有把小型旱龙船给小儿做玩具的。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般歌流传。
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
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流传于广西北部桂林、临桂等地的龙船歌,在竞渡时由众桡手合唱,有人领呼,表现内容也多与龙舟、端午节俗有关,歌声宏远动人。
《广西民间音乐选集》中收有临桂县,民间有风船竞渡。
《粤囊》载:
“龙舟以吊大夫,风船以奉天后,皆与五日为胜会。
庚午之夏,番禺石桥村入聚万
金,制风船,长十丈,阔丈三,首尾高举,两舷重翼为舒敛,背负殿宇,以奉天后,游各水乡。
”1964年后香港又出现了风艇赛。
这种风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队员,饰有风头、风尾,由女队员竞渡。
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比赛形式,合龙凤呈样之意。
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
《顺德县志》载:
“大良之龙风船妙极华丽。
”但今已不见了。
湖南汨罗县的龙舟,前装龙头,后置风尾,凤尾是用包有红纸的竹篾成扇形插于船尾,如矩尾一般,也可称为龙凤船。
龙凤船,似乎是龙船与鸟船相融合后留下的痕迹。
马大勇《节令琐谈》
漫话端午粽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
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
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
”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粽子话沿革
春秋时期:
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
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
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
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
出现杂粽。
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
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
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
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
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
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
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大江南北品名粽
广东粽子:
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闽南粽子:
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
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宁波粽子:
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
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
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
清香可口。
嘉兴粽子:
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
如鲜肉粽,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北京粽子: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
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其他较为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苏北的咸蛋粽。
上海地区粽子种类多
以杏花楼、新雅为代表的广式粽子吃口松软而味道浓烈,外形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
广式粽子品种很多,有栗子、鲜肉、蛋黄、香菇;
裹枕粽有烤鸭、香菇、栗子、鲜肉、蛋黄、米仁,其他还有碱水粽、豆沙粽、鲜肉粽、鲜肉蛋黄粽、赤豆粽等。
以老半斋、扬州饭店为代表的淮扬特色粽子为”八味八式”,正宗”小脚”白米粽、四角形红枣赤豆粽、秤砣形蛋黄栗子粽、元宝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咸肉粽、枕式鲜肉粽、长枕风鸡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鲜明。
功德林供应的香菇粽、豆板粽、豆沙粽、赤豆红枣粽、松仁白米粽和罗汉粽,均以素食为特色。
清真洪长兴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风范,粽壳略青,棱角分明,外观清秀,品味纯正,特别是”牛肉粽”,是其他帮别所没有的。
以沈大成、上海嘉兴粽子店、五芳斋等传统特色店所供应的粽子则是”五花八门”,豆沙、鲜肉、白米、红枣赤豆、鲜肉蛋黄等。
沈大成首创咖喱鸡粽,缤纷多彩。
各类粽子从品种到外形,从口味到色泽都各不相同,大的广式裹枕粽450克一只,而迷你粽每只仅25克。
外国的粽子
日本:
称粽子为茅卷,在阴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叶或菰叶包米粉,成长圆柱形。
越南:
阴历端午节吃粽子。
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再加半只咸蛋包成;
碱粽,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
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
泰国:
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为主。
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后再吃。
墨西哥:
有“粽子节”以欢庆玉米丰收,在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此外,哥斯达利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
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
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
是日采艾为
篇二:
《地域文化》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网上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雷州人对石狗的崇拜是d)。
?
A、自然崇拜
B、祖先崇拜C
、图腾崇拜D、神灵崇拜、“淋罐”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c)。
A、第五步B、第八步C、第七步D、第六步
、“自梳女”是(a)地区的一种奇特婚俗。
A、珠三角B、东江地区C、海陆丰D、韶关
、广东(c)妈祖庙为省内最大的妈祖庙。
A、汕尾B、珠海C、南沙D、澄海
、客家人居住的房屋,多冠以“XX堂”,此即所谓“堂号”。
这个堂号其实就是(a)。
A、姓氏标志
B、家族标志C、行业标志D、籍贯标志
、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尤以(a)表现突出的地方戏曲。
A、丑生B、武生C、花旦D、小生
、根据专家的观点,“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b)。
?
A、两汉时期
B、明清时期C、两宋时期D、唐宋时期、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b)代。
A、秦
B、宋C、唐D、汉
、妈祖圣诞,也称“天后诞”,是在农历(a)举行。
A、三月二十三日
B、三月二十六日C、三月二十五日
D、三月二十四日、2007年,首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华侨文化项目是(c)。
A、客家围龙屋B、广州西关大屋
C、开平碉楼与古村落D、潮汕百凤朝阳、“候茶”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b)。
A、第一步B、第四步C、第三步D、第二步
、两晋,特别是东晋末年(约公元317年前后),是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原汉民南下大迁移,也是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波聚量,这被称为(d)。
A、青徐流人
B、乌衣南渡C、司豫流人D、衣冠南渡
、在(d)的婚礼仪式中,保留传统“六礼”的内容较多,保持传统习俗的程式比较多。
A、广府民系
B、岭南少数民族C、客家民系
D、潮汕民系、文白异读是(a)的特色。
A、潮汕话B、壮侗语系C、广府话D、客家话
、岭南画派“岭南三杰”指的是(c)。
A、高剑父、高奇峰和关山月
奇峰和陈树人B、高剑父、高奇峰和林风眠
C、高剑父、高D、高剑父、高奇峰和黎雄才
、珠江三角洲沿海居民所说的“黑胶绸”,实际是指()。
A、夏布B、竹布C、薯莨布
D、蕉布
、在广州茶楼饮茶,注重的是(d)。
A、茶的品质
B、蔬菜C、茶具
D、点心
、梅州成为了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是在()。
A、秦统一中国后B、宋朝以后C、元人入主中原后
D、唐朝以后、在广州人的饮茶文化里,人们所说的“一盅两件”是指()。
A、一壶茶两样点心
D、一杯茶两样点心B、一份茶叶两份食品
C、一份咸点心两份甜点心
、佛山祖庙供奉的是()。
A、南帝B、赵佗C、南海龙王
D、北帝
判断题:
、根据历史资料,潮州大锣鼓与古代鼓吹乐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A、错误B、正确
、梅州客家山歌的内容主要是情歌。
、潮州大锣鼓是潮州音乐中锣鼓类的一种,常用于潮州歌册的演唱伴奏。
、体育项目的赛龙舟是从端午节的划龙舟发展出来的。
、广府民系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通行广州话。
A、错误B、正确
、汉代之前,岭南地区为“南越”之地,唐代时曾建立南越国。
(a?
、广东的河源有“客家古邑”之称,广东的梅州有“世界客都”之说。
、骑楼楼顶的装饰叫山花和女儿墙。
、骑楼是岭南地区19世纪开始出现的一种建筑形式。
、广东音乐是一种纯器乐演演奏的地方音乐。
多项选择:
、宋元初时期,潮汕民系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b)。
A、闽人的大量迁入
D、闽地望族的影响B、闽人风俗的影响
C、朝廷官员的影响、清明节时,广府人传统的祭品一般是(ace)。
A
、发糕面点B
、蒸鱼C
、烧金猪D
、甘蔗E、纸钱元宝、“北帝诞”的主要活动有()。
A、围餐大宴
B
、抢头炮C
、拜祭祈福D、花车巡游
、在岭南民间的娱乐活动里,有多种多样的“出色”,包括()等。
A、火色
B、马色
C、春色
D、秋色
E、灯色、工夫茶文化的特点()。
A、选择时令,有较高的茶艺水平
C、每次分茶体现一种平等精神
相谦让的茶德B、体现传统“和”的精神D、每次分茶后体现一种小辈敬晚辈,朋友间互
、客家人过年的习俗有:
(d)。
A、做米果
B、杀猪
C、舂糍
D、年糕
E、做豆腐、营老爷的过程包括:
()。
A、文游
B、武游
C、请老爷
D、送到祠堂祭、广州七夕节的活动丰富多样,主要有()。
A、乞巧
、吃棕子C、摆巧
D
、拜月亮E、看七娘、潮汕民系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民系,(da)等为世人所瞩目。
、浓重的族群意识和高度的凝聚力C
、其语音和结构自成一体的方言B、种田如绣花的精细
D、善于经营而扬名于世的潮商、广府人传统的过年食品有()。
、蛋散B
、萝卜糕C
、炸煎堆D、油角
E、炒米粉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