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供电局配网自动化终端项目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9574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供电局配网自动化终端项目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深圳供电局配网自动化终端项目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深圳供电局配网自动化终端项目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深圳供电局配网自动化终端项目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深圳供电局配网自动化终端项目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供电局配网自动化终端项目Word下载.docx

《深圳供电局配网自动化终端项目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供电局配网自动化终端项目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供电局配网自动化终端项目Word下载.docx

Q/GD0011137.01-2008广东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

2.技术要求

2.1定义

配电终端设备是指用于配电网馈线回路的各种馈线远方终端、配电变压器远方终端以及中压监控单元(配电子站)等设备的统称。

FTU是指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柱上开关等处,并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故障电流检测(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检测故障)等功能的远方终端。

DTU是指安装在配电网馈线回路的环网柜、开闭所和配电所站点,具有遥信、遥测、遥控和故障电流检测(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检测故障)等功能的远方终端。

2.2总的要求

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数据分级,“四统一”和环境条件等方面有原则性要求。

2.2.1可靠性

2.2.2可扩展性

配电终端设备必须有灵活的可扩展性。

对于“一遥”(遥信)或者“二遥”(遥信和遥测)的监控点,以后如果要上“三遥”(遥信、遥测和遥控),不需要整体更换配电终端设备,只需增加相应的插件或功能模块即可。

对于以后需要增加监控容量的监控点(如从4回路增加到8回路),也不需要整体更换配电终端设备,只需增加相应的插件或功能模块即可。

要求配电终端结构设计为日后扩充留有足够的空间和安装位置,为方便施工维护,所有站点配备的配电终端内二次电缆转接端子种类、数量均按最终的三遥容量要求进行配置。

具体配置如下:

(一)、三遥DTU终端

三遥四单元DTU柜内的端子排、接线和指示灯、压板等附件按三遥四单元配置。

遥测、遥控各按四单元配置,遥信按48路单点遥信配置;

三遥六单元DTU柜内的端子排、接线和指示灯、压板等附件按三遥六单元配置。

遥测、遥控各按六单元配置,遥信按48路单点遥信配置;

(二)、二遥DTU终端

二遥二单元DTU柜内的端子排、接线和指示灯、压板等附件按三遥四单元配置。

遥测按二单元配置,遥信按32路单点遥信配置;

二遥四单元DTU柜内的端子排、接线和指示灯、压板等附件按三遥四单元配置。

遥测按四单元配置,遥信按48路单点遥信配置;

(三)、一遥DTU终端

DTU柜内的端子排、接线按二遥二单元配置,遥信按24路单点遥信配置。

如果实际使用超出上述基本配置则需特殊说明。

2.2.3可维护性

参与投标的配电终端设备必须有多种维护手段。

可以通过串口通信当地维护,也可以通过网络通道,在配网自动化主站进行远程维护。

2.2.4数据分级

配网监控点,点多面广,数据量庞大。

需要把数据分级传送:

对于重要数据实时传送;

对于非重要数据,在配电终端设备当地存储,需要时,由主站召测。

这样即保证了告警信息(遥测越限,通道异常,一致性错误等等)、遥信变位信息和故障信息的实时显示,也避免了电压,电流遥测值等大量非重要信息占据大量的系统资源(通信通道,硬盘,CPU负荷等等)。

2.2.5“四统一”

配电终端原则上要统一结构,统一尺寸,统一配置,统一接线。

2.2.6环境条件

配电子站运行环境温度范围:

-25℃~+70℃

配电终端环境温度范围:

-30℃~+75℃

相对湿度:

5%~95%无凝露

大气压力:

70kPa~106kPa

海拔高度:

1000m

环境温度最大变化率:

0.5℃/min

最大绝对湿度:

29g/m3

2.3功能要求

2.3.1基本功能要求

带有与主站通信功能馈线终端至少满足如下功能要求:

a)开关状态、电流、电压量采集,馈线运行状态监视;

b)检测、判别瞬时故障和永久故障,判别相间短路、断线、单相接地等故障,故障信息主动上报主站;

c)事件顺序记录功能;

d)接收并执行遥控及复归指令,保存最近至少10次动作指令,区分主站、当地控制命令;

e)远程和就地参数设置及对时功能;

f)自诊断、自恢复功能;

g)具有远方和本地控制切换功能,支持开关的就地操作功能;

h)支持数据的重新组合、合并转发功能,支持广东电网DL/T634.5101-2002实施细则、广东电网DL/T634.5104-2002实施细则、DNP3.0等多种通信协议;

i)提供RS232、RS485等接口,可根据需要提供光纤、GPRS/CDMA、载波等通信模块;

j)记录并上传馈线停电时刻馈线负荷数据;

k)失电或通信中断后数据长期保存,支持历史数据补充上传;

l)具备智能电源管理功能,蓄电池可自动、手动充放电(含远方遥控充放电);

m)输入、输出回路具有安全防护措施。

2.3.2遥信要求

a)采集开关和接地刀闸的合、分状态量信息并向远方发送双位遥信。

b)采集装置电源状态信息并向远方发送。

c)采集设备故障、异常信息并向远方发送。

d)遥测越限、过流、接地等故障信息上报。

e)采集各种故障指示器接入状态量并向远方发送。

f)采集柜门开闭状态信息并向远方发送。

2.3.3遥测要求

a)采集三相交流电压、电流,实现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

b)采集馈线故障电流。

c)采集零序电流。

d)采集蓄电池电压等直流量。

2.3.4遥控要求

a)接收并执行遥控命令或当地控制命令,以及返送校核,与各种类型重合器、断路器和负荷开关配合执行操作。

b)区分和保存主站和当地遥控记录。

c)具备软硬件防误动措施,保证控制操作的可靠性。

d)具备对每个遥控接点单独设置动作保持时间的功能。

2.3.5数据处理

a)根据参数设置,选择越死区值的遥测变化数据,采用主动或召唤方式上报。

b)遥信变位按事件顺序记录(SOE)处理,并将SOE信息主动上报。

c)实现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等数据的存储,存储容量大于30天(按照每5分钟记录一次)。

d)事故遥信变位SOE等信息需当地存储,存储容量大于128条。

e)遥测越限、过流、接地等故障信息上报。

f)记录电压、电流、功率等数据的极值。

g)统计供电电压日合格率。

h)支持主站召唤全数据(当前遥测值、遥信状态)。

i)支持主站召唤历史数据(遥测定点记录、极值记录)。

2.3.6通信要求

a)支持10/100BASE-T自适应以太网络通信。

b)支持RS-485/RS-232通信。

c)支持通信口多种规约灵活配置功能,与多个主站和子站进行通信。

d)支持无线通信(GPRS/CDMA)。

2.3.7对时功能

接收并执行本地或主站的对时命令。

2.3.8维护和调试

a)支持本地和远方参数设置、更改及调试。

b)具备通道监视功能。

c)终端应有明显的装置运行、通信等运行状态指示。

d)终端应具备明显的遥信状态指示,方便调试。

e)配电终端具有就地运行工况显示功能,可就地查询采集数据。

f)要求维护工具使用方便,维护软件统一、全中文界面。

能查看实时数据,能查询及导出历史数据,具有遥控功能,遥测、遥信可人工置数。

历史数据(故障信息、SOE、定点数等)至少保存一个月。

g)维护软件具有通信报文监视功能,收发报文能同屏分开显示。

2.3.9二次回路的安全防护

a)电压输入回路采用快速保护的空气开关。

b)电流输入回路采用专用测试端子。

c)控制输出回路有明显断开点,遥控回路的正电端子与合分闸端子有隔离片端子。

d)遥信输入回路采用光电隔离,并具有软硬件滤波措施,防止输入接点抖动或强电磁场干扰误动。

e)电流回路导线截面不小于2.5平方毫米,控制和电压回路导线截面不小于2.5平方毫米,遥信回路导线截面不小于1.5平方毫米,保证连接牢固可靠。

2.3.10电源要求

a)支持交直流供电,AC220V/DC220。

b)支持电压互感器二次100V交流电源。

c)支持双交流电源进线配置。

d)具备蓄电池后备,一旦交流电源中断,装置应自动切换到蓄电池供电方式。

供电时间不小于12小时。

e)电源应具备蓄电池智能充放电功能,具有电源智能管理功能。

f)具有独立充电单元模块。

g)为开关操作提供24V直流电源。

h)为通信设备提供直流电源,并为通信设备设置独立的开关。

2.3.11其它功能要求

a)具有设备自诊断,程序自恢复和远方诊断功能。

b)采集和监视装置本身主要部件状态,故障时能传送报警信息。

c)失电时终端数据长期保存。

d)可检测故障电流并主动上报故障信息至上级控制主站或子站。

e)具有故障远程复位功能(RESET)。

2.4技术指标

2.4.1遥信技术指标

a)有功能独立的遥信插件,容量可按需求配置。

b)分辨率小于2毫秒。

c)软件防抖动时间6-60000毫秒可设。

2.4.2交流采样技术指标

a)有功能独立的交流采样插件,容量可按需求配置。

b)电压输入标称值:

100V50Hz。

c)电流输入标称值:

1A/5A50Hz。

d)电压电流采样精度:

0.5级。

e)有功、无功采样精度:

1.0级。

f)角差采样精度:

1度。

g)在标称输入值时,每一回路的功率消耗小于0.25VA。

h)短期过量交流输入电流施加标称值的2000%(标称值为5A),持续时

间小于1S,系统工作正常。

i)10倍额定电流测量误差<

3%。

2.4.3遥控及技术指标

a)有功能独立的遥控插件,容量可按需求配置。

b)输出方式:

继电器常开接点。

c)接点容量:

DC48V10A;

AC220V10A。

d)具有防跳功能。

2.4.4通信技术指标

a)基本配置1个以太网口,可根据需要扩充到2个。

b)基本配置1个维护口,2个串口通信口,可根据需要扩充到4个串行通信口。

c)支持IEC608-70-5-101(2002版)、IEC60870-5-104、DNP3.0等多种通信规约与主站和子站进行通信。

要求IEC608-70-5-101(2002版)、DNP3.0支持平衡式、非平衡式通信模式。

支持广东电网DL/T634.5101-2002实施细则,广东电网DL/T634.5104-2002实施细则。

2.4.5馈线故障检测技术指标

a)故障电流输入范围不小于20倍额定电流。

b)10倍额定故障电流总误差不大于3%。

c)检测馈线故障,判别相间、单相接地等故障,故障信息主动上报主站。

2.4.6硬件平台

a)要求采用不低于32位微处理器系列芯片,处理器性能不低于100MIPS。

b)采用专用的DSP芯片。

c)采用工业级元器件。

d)终端存储历史数据(故障信息、SOE、定点数等)至少保存一个月,可以根据需要扩展。

2.4.7软件平台

a)终端应用程序应基于(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软件平台进行开发,用以保证终端进行故障识别、终端通信、数据计算处理等复杂功能要求。

b)终端应具备程序死锁自恢复(WATCHDOG看门狗)功能。

2.4.8电源技术指标

a)配电终端主电源:

交流220V/100V,支持PT取电;

b)备用电源:

蓄电池

c)整机功耗<30VA。

2.4.8.1交流电源

a)终端电源应支持双交流电源供电方式,以蓄电池作为后备电源。

b)交流电源电压标称值为单相220V,最大允许偏差20%,频率为50Hz,最大允许偏差5.0%。

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20%。

2.4.8.2直流电源

a)后备电源采用直流免维护阀控铅酸蓄电池组供电。

b)单体应采用标称12V的蓄电池。

c)蓄电池组采用串联供电方式,标称电压应为24V。

d)蓄电池组容量应不小于20Ah。

c)电源模块应用于三遥的额定输出功率大于250W。

20秒内输出大于500W,瞬时输出大于1500W。

应用于一遥、二遥的额定输出功率大于120W。

一遥、二遥的电源模块应继承三遥电源模块安装接线方式,能够方便的升级为三遥使用的电源。

e)电池采用华达,海志,汤浅,阳光等名牌产品。

f)交流电源失电以后,可以支持开关分合各5次以上。

g)通信设备最大功耗不超过15W。

2.4.9安全特性

2.4.9.1绝缘电阻

终端各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如表1所示:

表1绝缘电阻

额定绝缘电压

V

绝缘电阻要求(MΩ)

测试电压

正常条件

湿热条件

U≤60

≥10

≥1

250

60<U

500

注:

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采用U>60V的要求。

2.4.9.2绝缘强度

电源回路、交流电量输入回路、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电气隔离的各回路之间以及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之间,应耐受如表2中规定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

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

表2试验电压单位为伏

试验电压有效值

125<U≤250

2500

60<U≤125

1000

2.4.10电磁兼容性特性

2.4.10.1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

在电源电压ΔU为100%,电压中断为0.5s的条件下,终端不应发生死机、错误动作或损坏,电源电压恢复后存储数据无变化,工作正常。

2.4.10.2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终端应能承受工作频带以外10V/m强度的射频辐射电磁场的骚扰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

2.4.10.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终端应能承受电源回路4KV,工频量及信号回路2KV传导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骚扰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

2.4.10.4高频干扰适应能力

在终端信号输入回路和交流电源回路,施加共模电压2.5KV、差模电压1.25KV的高频干扰,终端应能正常工作。

高频干扰波特性

波形:

衰减振荡波,包络线在3~6周期衰减到峰值的50%;

频率:

(1±

0.1)MHz;

重复率:

400次/s;

2.4.10.5浪涌抗扰度

终端电源回路施加共摸对地4KV、差模2KV浪涌干扰电压和1.2/50μs波形情况下,终端应能正常工作。

2.4.10.6静电放电抗扰度

终端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能承受加在其外壳和人员操作部分上的8kV直接静电放电以及邻近设备的间接静电放电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

2.4.10.7抗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干扰的能力

终端在100A/m工频磁场和100A/m阻尼振荡磁场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而且各项性能指标应正常。

2.4.11冲击耐压

终端电源回路、交流电量输入回路各自对地和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应耐受5000V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5次。

试验时无破坏性放电(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

2.4.12机械振动性能

终端应能承受频率f为(2~9)Hz,振幅为0.3mm及f为9Hz~500Hz,加速度为1m/s2的振动。

对常规运输条件下的振动,终端不应发生损坏和零部件受振动脱落现象。

2.4.13结构

a)装置结构安装维护方便。

b)结构应支持机柜前单开门方式,便于狭小空间的安装调试。

c)终端装置应有独立的保护接地端子,并与外壳和大地牢固连接。

2.4.14防雷

终端装置应有防雷击和防过电压的保护措施,并能与主地网可靠连接。

2.4.13可靠性指标

a)在雷击过电压、一次回路操作、一次设备故障、二次回路操作及其它强干扰作用下,装置不应误动作或损坏;

b)装置的快速瞬变干扰试验、高频干扰试验、浪涌试验、静电放电干扰试验、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等应满足DL/T721-2000《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规定中的4级要求;

c)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小于50000小时。

2.4.14工作条件

a)环境温度范围:

-20℃~+75℃

b)环境温度最大变化率:

1℃/min

c)湿度:

5%~100%

d)最大绝对湿度:

35g/m3

e)大气压力:

70~106KPa

f)配电子站工作环境应满足《远动设备及系统GB/T15153-2000》规定的B2类标准,室内配电终端工作环境应满足《远动设备及系统GB/T15153-2000》规定的C2类标准。

2.5机柜结构及配置要求

具体要求见附件一《深圳供电局配网自动化终端结构设计规范》。

2.6配网无线通信设备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

2.6.1无线路由器功能要求

无线路由器是一种具备无线网络(GPRS/CDMA)的接入、链路管理、本地局域网组网和设备数据安全传输等功能的通信设备。

无线路由器一般包括天线、射频模块与基带模块、数据处理单元、电源系统等。

一般地,除天线外,其它模块应集成到单个设备(主机)内。

2.6.1.1无线信号指示要求

a)无线模块和天线安装在终端机壳内,且有外引天线的位置。

b)表示正比于无线信号场强的指示,保证在其规定的范围内,能够进行正常通讯。

c)应有防止无线通信模块死机的断电自复位功能。

2.6.1.2通信要求

无线路由器应提供1个或多个RJ45形式的10/100M自适应以太网接口,用于连接本地局域网设备;

应提供1个或多个工业端子形式的RS232接口,用于连接本地串口设备。

GPRS通讯模块使用无线路由器方式,并优先采用在深圳供电局配网自动化工程中有运行经验的通讯模块,SIM卡使用电力专用工业级的产品。

2.6.1.3数据传输要求

a)数据接口波特率可设

b)支持UDP,TCP

c)支持GPRS/EDGE自适应

d)TCP断链数据不丢失

e)支持发送数据帧控制

f)发送缓冲区大小可设

g)心跳间隔及心跳超时可设

h)技术节省带宽

i)智能尝试间隔

j)支持用户嵌入程序

2.6.1.4多种工作模式

a)支持永远在线:

设备加电自动上线、掉电自动重拨、线路保持

b)支持休眠中数据触发上线、数据端口触发上线

c)支持定时上线

d)支持短信及振铃唤醒

2.6.1.5网管要求

a)支持短信配置

b)支持远程TELNET配置

c)支持权限管理

d)支持通过网管平台支持大量设备的集中管理、批量配置和升级功能。

2.6.1.6接口要求

a)电源接口采用标准工业端子。

b)以太网接口采用标准RJ45接口,支持10/100M自适应,符合IEEE802.3/ANSIX3.263标准的要求。

c)天线接口采用标准的50Ω/SMA母头。

d)设备维护口(串口控制台)采用RJ45接口,工作串口采用标准工业端子,符合IEC1000-4-2标准的要求。

e)应具备必要的指示灯和按键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和运行工作状态的指示。

f)应提供信号级别的指示灯,便于快速判断现场信号条件。

2.6.1.7硬件要求

a)芯片要求:

通信模块采用国际主流厂商工业级的无线通信芯片,芯片使用温度范围在-30℃~+75℃(投标方必须提供投标所采用的通信芯片型号,生产厂商)。

b)工业级设计,满足恶劣环境的需要;

c)外引天线采用加长型有磁吸功能的天线。

采用增益天线进行信号增强。

天线的增益至少为3dB。

2.6.1.8软件要求

a)支持中心端远程配置与更新;

b)应承诺在供货时提供最新版本的软件,但该软件必须是经过测试正式推出的,其可靠性、稳定性经过严格验证的;

c)今后推出新软件版本时,厂商应承诺免费更新软件版本,并提供相应的新版本软件功能说明书及修改说明书。

d)提供中英文操作界面。

e)支持通过浏览器进行配置,能完成所有功能项的配置,并能查看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包含信号状态、网络状态、系统日志等。

f)支持串口控制台、SSH配置,至少提供基本的系统配置和状态查看功能。

g)支持身份认证,对设备的管理操作需要进行身份验证。

h)支持系统配置导出和恢复。

i)支持系统升级功能,可支持本地和远程的设备升级,在升级过程中应保证可靠性,在升级过程中出现网络异常中断、系统掉电、升级失败、新固件无效等情况时能自动检测异常,并自动恢复到上一个有效版本。

j)支持系统故障诊断功能,可自动生成诊断数据,以便于设备供应商快速定位和解决故障。

2.6.2无线路由器技术指标

2.6.2.1工作环境

设备应能在以下条件下正常运行:

a)环境温度:

-25℃~70℃。

b)环境湿度:

10%~95%。

c)信号质量:

信号值≥12。

d)并满足以下指标:

e)在高温65±

2℃及低温-20±

3℃的环境下,可持续工作500小时。

f)在温度40±

2℃,RH93%的环境下,可持续工作3000小时。

g)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

2.6.2.2电源技术指标

a)工作电压:

9~48VDC,提供防反接和防过流保护。

b)工作电流:

待机时≤150mA(+12VDC),通信时≤300mA(+12VDC)。

2.6.2.3可靠性

设备应具备故障自动检测、自动恢复能力,满足以下可靠性要求:

a)应能满足无故障运行24X180小时的要求。

b)应具备掉电自动保护、来电自动恢复、死机自动重启(看门狗)等保护功能。

c)外部供电掉电时,供电恢复正常后重新接入无线网络时间小于1分钟。

d)无线网络故障如基站掉电,当地运营商内部设备故障等时,网络恢复后重新接入无线网络时间小于3分钟。

e)中心接入专线线路故障时,线路正常后重新接入无线网络时间小于1分钟。

2.6.2.4安全性

a)绝缘电阻:

DC500V施加于通信回路对地以及电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