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银行竞争力分析 大学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9465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上市银行竞争力分析 大学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上市银行竞争力分析 大学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上市银行竞争力分析 大学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上市银行竞争力分析 大学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上市银行竞争力分析 大学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上市银行竞争力分析 大学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上市银行竞争力分析 大学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上市银行竞争力分析 大学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上市银行竞争力分析 大学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毕业论文版权授权书I

摘要II

AbstractIII

插图索引VI

附表索引VII

一、绪论1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

(二)文献综述1

1.国际主要研究成果1

2.国内主要研究成果2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3

1.研究的基本思路3

2.研究方法3

二、商业银行竞争力基本理论3

(一)竞争力与商业银行竞争力3

1.竞争力定义4

2.商业银行竞争力4

(二)银行竞争力主要理论5

三、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6

(一)构建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目标及原则6

1.评价体系的目标6

2.评价体系的原则7

(二)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7

1.建立评价体系思路7

2.评价体系构成要素8

四、我国上市银行竞争力指标综合分析9

(一)现实竞争力分析9

1.安全性指标分析9

2.盈利性指标分析11

3.流动性指标分析12

(二)潜在竞争力分析13

1.金融创新13

2.人力资源15

(三)综合分析16

1.国内上市银行综合分析16

2.中外上市银行比较分析18

五、提升我国上市银行整体竞争力对策19

(一)提高资本充足率19

(二)强化风险管理19

(三)建立成本管理20

(四)积极推动金融创新20

1.加快产品创新20

2.不断进行技术创新20

(五)加强人力资本素质培养21

结论21

参考文献23

致谢24

插图索引

图1中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9

图2中国上市银行贷款集中度11

图3中国上市银行贷存比12

图4中国上市银行流动性比率13

图5中国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占比14

图6中国上市银行信用卡市场份额15

附表索引

表1中国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10

表2中国上市银行盈利性分析表11

表3中国上市银行金融创新能力15

表4中国上市银行员工文化层次表16

表5中国上市银行人力资源评价16

表6中国上市银行竞争力排名17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全球经济飞速增长,我国经济也迅速崛起并高速增长。

在国际金融市场日趋壮大和规范的同时,银行间的竞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金融产品的创新,即银行业从对外资源竞争转变为对内管理与创新的竞争。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5年保护期结束,中国金融业开始了全面对外开放,根据入世承诺,中国将完全放开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真正的残酷竞争即将到来。

截至2007年6月,共有两批共7家外资银行中国内地法人银行获准设立并开业。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的A/H股先后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正在逐步提升。

此外,随着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加快、政策性银行的进一步改革和中国邮储银行的成立,中国银行业格局将十分复杂,内外竞争态势严峻。

面对现在金融环境剧变的格局,监管环境也发生着重大变化,既要强调风险监管,又要注重合规监管;

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创新;

在全面落实对外开放政策的同时,也出台了法人导向外资银行政策。

尽管监管环境越来越利于促进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提高,但由于中国现代银行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够完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不仅不良资产长期居高不下,资本严重不足,金融案件频繁发生等等,更为严重的是,在传统管理体制下,商业银行无论是在业务产品创新、信息化等技术因素方面,还是在经营理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等管理因素方面,都明显缺乏竞争力。

然而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世界上大银行的排名和比较,或是对整个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对于快速发展的上市银行竞争力的研究却很少。

因此,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客观评价和分析当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之态势,分析具体竞争力之强弱,引导中国银行业抓住机遇,保证平稳过渡,并争取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对于我们制定竞争策略、维护金融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际主要研究成果

竞争力研究目前已经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世界性的学术热点研究问题之一。

关于竞争力最具影响力的一是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yForum2WEF)和瑞士格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nternationalInstituteforManagementDevelopment2IMD)的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二是美国哈佛大学的管理学大师波特教授的“竞争力理论”。

WEF和IMD的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竞争力的评价思路是自上而下的总体分析方法,即先在国家的层次上对竞争力进行定义,然后找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因素,最后加以综合评价。

研究中提出的竞争力方程,涉及8个领域,包括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管理、金融环境、基础设施、管理程度、科学技术、人口素质等近300个指标,其公布的年度国家竞争力报告越来越多的受到了经济学界和产业界的认可,也受到了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

波特教授的竞争力模型主要用于行业竞争结构分析,其先后出版的《竞争战略》[1]《竞争优势》《全球产业中的竞争》和《国家竞争力优势》中,提出了著名的“五力模型”,以国家竞争优势为分析目的,以产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对象,以企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切入点详细阐述了竞争力理论的有关内容。

其著名的“钻石体系说”认为:

一个国家的生产因素、需求条件、支援与相关产业、企业策略、结构与同业竞争、机会变数与政府等因素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由于波特把上述要素罗列为类似钻石的菱形图形,所以也有人称其为“菱形理论”[2]。

2.国内主要研究成果

近年来,国内很多专家学者以及银行业界人士对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问题,从各种角度进行了探讨。

范伟强(2001)[3]从人均资本等四个指标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各国知名银行进行了比较,从规模与效率以及经营体制与发展战略两大方面7项指标进行了定量比较以及定性分析,并分析了外资银行在华的竞争力优势。

焦瑾璞(2002)[4]以国际竞争力一般理论为依据,将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分解为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竞争环境以及竞争态势四个方面,并针对各个方面设计了指标体系。

谭中明(2002)[5]运用因子分析对我国四家商业银行及两家外资银行的效率状况进行了定量考察,探讨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银行业效率的途径。

张福海(2003)[6]比较了国内外银行间的资本充足率、利润、不良贷款率以及市场份额,提出了提升国内银行竞争力的方略。

张玉珂和王丽华(2003)[7]的研究,从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于良春、鲁志勇(2003)[8]通过深入分析商业银行竞争力定义及构成要素,建立了八大类共计40个指标的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标体系,其中包括资产类指标11个,过程类指标29个。

张守风、乐菲菲、李丽华(2003)[9]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看作一个多元目标决策的问题,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到银行竞争力评价的综合评价值,通过比较得出不同银行竞争力强弱的先后顺序。

孙继国和伍海华(2004)[10]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12家商业银行的绩效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找出了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绩效的差距,并认为银行上市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绩效。

李志彤、张成虎和张瑞君(2004)[11]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参考国外指标体系,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资本和收益状况以及流动性方面的指标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

王宇、谢禹(2005)[12]认为管理有效性是商业银行竞争行为的一个有效度量,通过建立银行的参考指数与当前指数,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进行相对有效性测算,所得到的测算结果即为银行有效竞争行为的度量。

王洪刚(2005)[13]从盈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规模效应、创新及成长、发展思路等方面,选取相关指标,通过与国际知名银行的对比,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比较。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的基本思路

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不足的现实情况,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从赢利性、流动性、安全性、金融创新、人力资源等方面研究,构建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2007年底数据,对其进行检验。

最后,通过分析国内商业银行和国外商业银行在竞争力等方面的差异,揭示中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进程,增强业务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防范风险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发展趋势。

2.研究方法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问题是关系我国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问题,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银行竞争力问题将使得问题的研究更加严谨,更加透彻,保障了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2)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一个具有较强理论性的课题,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得问题的研究更具科学性和理论性。

本文一方面从规范角度,分析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金融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通过实证分析经济资本、银行“三性”等指标。

两种方法相结合,浑然一体,实现整个研究的系统性。

二、商业银行竞争力基本理论

(一)竞争力与商业银行竞争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竞争力理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一国竞争力以及行业竞争力的分析和研究己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之一,而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关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更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1.竞争力定义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提出了“竞争”一词。

但是直到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14]问世,竞争才被真正赋予了深刻的经济学含义。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盈利能力、风险资产和市场竞争力对其尤为重要。

对于竞争力问题,目前经济学界尚无统一的定义。

从竞争力在经济学上的基本含义来看,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是竞争理论。

《贸易政策术语词典》将竞争力定义为:

“某一企业或者某一部门或者甚至一个国家在经济效率不被其他企业、部门或者国家所击败的能力。

”经合组织(EOCD)提出竞争力的一般定义是:

“面对国际竞争,支持企业、产业、地区、国家或超国家区域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相对较高的要素收入生产和较高要素利用水平的能力。

”《国际竞争力报告》将竞争力定义为:

“一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也提出了关于竞争力定义的建议是:

“在一国公民的生活水平可以在长期内得到可持续地提高的同时,该国生产可以经受国际市场考验的货物与服务的经济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竞争优势》等书中,以产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对象,以企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切入点,以国家竞争优势为分析目的,详细地阐述了竞争力理论的有关方面的内容。

波特模型己成为当今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用于行业竞争结构分析的方法。

竞争力的内涵在本质上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修正、完善的。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尽管已被广泛应用,但其定义仍是众说纷纭。

企业之间竞争力的差异,既源于企业所掌握的资源和能力的不同,也受到了来自外部市场的经济政治体制、社会文化氛围、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能够长久存活且不断壮大的企业一定比生存期短、能力弱的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所需的一些关键资源、能力、环境因素等方面有优势,这些优势最终体现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商业银行竞争力

银行竞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银行为了占有同一银行市场和追求银行发展目标而进行的搏击行为。

而对于银行竞争力这一概念尚无统一定论,在笔者搜集的资料中,关于银行竞争力的定义主要有:

在企业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依据银行业的特殊行业特点,将其定义为:

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14],合理充分地运用自身拥有的资源,提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银行业务发展规律的存贷款、支付结算、信息咨询等产品和服务,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的长久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以及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

本文采用第一种定义,因为其不仅结合了银行作为企业的特殊性,也综合反映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要素。

(二)银行竞争力主要理论

随着全球贸易的迅猛发展,银行业也越来越兴旺的发展起来,为了赢得客户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所有银行都在注重自身竞争力的增强,银行竞争力研究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格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为了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发展动向和各国国际竞争力现状及消长趋势,开始组织进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WEF和IMD方法主要依据一国金融业对整体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来衡量一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而银行业竞争力是构成一国金融业竞争力的内容之一。

WEF的竞争力指标主要包括当前竞争力指标和经济成长竞争力指标,同时IMD开发了一套全面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四个子要素27个指标,其中,银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第四个子要素中。

该方法可以对一国的金融竞争力及影响有全面直观地了解,但是对银行竞争力分析仅停留在资本成本竞争力、资本市场效率竞争力和银行部门效率竞争力等几个重要指标上,不足以反映一家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在其名著《竞争战略》中提出了著名的竞争力模型。

该模型采用五种环境要素来分析竞争市场,即著名的“五力分析”模型,该模型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的经典模型。

而实际上,关于该模型的实践运用一直存在许多争论,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该模型更多是一种理论思考工具,而非可以实际操作的战略工具。

该模型的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假定基础之上的:

1、制定战略者可以了解整个行业的信息,显然现实中是难于做到的;

2、同行业之间只有竞争关系,没有合作关系。

但现实中企业之间存在多种合作关系,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3、行业的规模是固定的,因此,只有通过夺取对手的份额来占有更大的资源和市场。

但现实中企业之间往往不是通过吃掉对手而是与对手共同做大行业的蛋糕来获取更大的资源和市场。

因此,要将波特的竞争力模型有效地运用于实践操作,就必须存在以上三项假设,否则就会使操作者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头绪万千。

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即:

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

CAMELS评级系统,即骆驼评价系统,也称为“统一金融机构评级系统”,目前已被国外主要监管机构和国际金融分析师广泛采用。

该系统主要是监测和评估金融机构经营的六个方面:

资本充足率(C)、资产质量(A)、管理能力(M)、收入及盈利性(E)、流动性(L)、对市场风险的敏感程度(S)。

中国人民银行也曾参照美国CAMELS风险评价体系,结合国内银行业实际,设计并提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系统的计论稿。

目前国内对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中引入新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对银行竞争力指标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有的已经成为了评价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常用方法;

二是借鉴美国的骆驼评级法,从盈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流动性等方面对银行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从监管者的角度考察各银行,考评的主要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而未能体现竞争力的实质;

三是借鉴WEF和IMD竞争力评价方法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具体情况,设计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有些作者还结合具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这些研究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设计指标体系的角度不同,在实证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说明指标体系均存在应该完善的地方。

三、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目标及原则

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尽可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其竞争力的强弱。

同时这个指标体系的设计,也应该服从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即在保证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水平。

1.评价体系的目标

由于银行业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所以构建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目标在于:

(1)全面反映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发展潜力,科学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商业银行竞争力。

(2)通过综合分析我国全国性上市银行竞争力,寻找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评价体系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银行竞争力评价[15]是涉及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潜在能力等多种要素的复杂结构系统,具有很强的系统整体性,因此在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充分的反映这种整体性。

(2)可操作性原则

各评价指标应当概念确切,含义清楚,数据资料容易取得,计算方法简明易懂。

离开了可操作性,再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枉然的。

(3)可比性原则

运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时,常要作横向或纵向的排序分析,为了使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选取的指标应在各银行间普遍适用,指标所包括的内容、范围、计算方法等应尽量一致。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在银行竞争力评价的组成要素里涉及金融创新、人力资源等变量,这些变量难以量化,但又是衡量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必不可少,因此就用定性指标加以描述,而一些财务指标则可以用定量方法分析。

(5)简单性与全面性原则

简单性原则是指所选指标不要过多,因为指标过多,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实际的应用效果也不会很好,当然,这里的简单性也不是一味地追求指标要尽量少,而是选取数量适中、具有代表性的能全面反映银行竞争力的指标。

(二)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

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银行竞争力进行评价,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必须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特点来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上市银行,对这个复杂的系统进行竞争力评价,除了定量分析以外,还有大量的定性判断。

因此,本文选用能够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相结合的方法。

1.建立评价体系思路

银行业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它与一般的工商企业有所联系但又有区别。

一般工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产品质量和价格,而银行业不仅要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且还要有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后者成为影响银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同时它还要受当地经济、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本文建立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思路为:

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主要通过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潜在竞争力等指标综合体现。

潜在竞争力主要是通过金融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状况来体现。

对于后两个指标,本文不仅对其进行了定性分析,亦从中间业务占比、信用卡市场份额、员工学历层次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其它指标综合分析。

最后根据各指标对竞争力的贡献程度,赋以一定权重,得出综合排名,从而更直观准确的考查上市银行竞争力。

2.评价体系构成要素

(1)现实竞争力

现实竞争力是反映银行即期经营状况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指标,包括安全能力、流动能力和盈利能力。

1安全能力

随着金融创新工具的发展,银行安全性受到了普遍重视,也成为衡量银行竞争力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