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酸刻薄的话尖酸刻薄的话大全Word格式.docx
《尖酸刻薄的话尖酸刻薄的话大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尖酸刻薄的话尖酸刻薄的话大全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是因为不喜欢对方,而是想确定是不是在做梦。
因为这点小私心,居然对方就真的消失了。
12.曾经以为自己活得很明白,后来才发现,一个真正活明白的人不会忍心让自己活得太明白。
13.后来明白,我们永远无法成为别人满意的那个自己,可如果坚持做喜欢的自己,终会遇见喜欢你的人。
其实到最后,我们都是在寻找同类,就像溪流汇入江海,光束拥抱彩虹。
如果你知道,那些你所去较真的事,根本就没有人认真过,也许你就能活得坦然点。
14.我们总以为自己的婚姻经不起推敲,别人的婚姻更幸福,却忘了爱情不是相忘于江湖就是平淡到老。
谁的婚姻里又没有缺憾?
要么缺金要么缺帅要么缺陪你的时间。
在婚姻中慢慢修炼,渐渐明白,女人最重要的或许不是嫁谁,而是无论嫁了谁,都要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篇二:
林黛玉尖酸刻薄之我见
林黛玉尖酸刻薄之我见
汉语言文学专业08级6班1043408016李丹
摘要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其人物刻画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纵观全篇小说四百多个人物,每一个人仿佛都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绝无雷同之处。
其中,林黛玉作为小说女主角给读者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人说,林黛玉是个才女,但未免尖酸刻薄,但是笔者觉得并不完全如此,林黛玉的所谓“尖酸刻薄”并不是其性格的主要方面,相反,林黛玉在某些无关贾宝玉的事情上体现得出人意料地大度。
这正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红楼梦;
林黛玉;
尖酸刻薄;
性格
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在人物刻画上更是有很多让我们借鉴的地方。
如薛蟠虽然呆气且霸道,为抢香菱不在乎打死人命,却也是个性情中人,听到柳湘莲与尤三姐的悲剧也会垂泪。
王熙凤虽然精明强干,在几百口人的大家庭里八面玲珑,四处周旋,但占有欲很强且心狠手辣,弄权铁槛寺,害死尤二姐。
同样的,作为小说前八十回女主角的林黛玉,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也写出了其性格的两面性。
有人说,林黛玉是个才女,但是未免尖酸刻薄。
但是笔者认为,读者们看到的林黛玉使小性种种,其实并不能完全称其为尖酸刻薄。
一尖酸刻薄在心理学上的的表现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尖酸刻薄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尖酸刻薄,字典上的解释是:
“说话带刺,待人冷酷。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碰到这种情况,比如两半老徐娘肆无忌惮评论一个携外籍男友买单离去的女孩,说她的腿很短:
“看来她不能穿高帮皮鞋的了,不然鞋帮要碰到屁股?
?
”一颗没有包容、欣赏的心,其实是不开心。
刻薄如苹果发臭,是因为里面烂了。
浮躁、脆弱、狭隘、偏激,然后就刻薄。
所谓“宅心仁厚”,可贵,更是高贵,有大家风范。
”
二关于林黛玉的尖酸刻薄
当我们了解了尖酸刻薄的定义,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林黛玉的性格因素里,尖酸刻薄究竟占了多少。
在林黛玉刚刚进贾府的时候,薛姨妈给了周瑞家的十二支新鲜样子的堆纱的宫花,让周瑞家的给姐妹们送去。
周瑞家的最后才给林黛玉送过去。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
‘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
’周瑞家的道:
‘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黛玉冷笑道:
‘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通行本第七回)这段可以说是读者们对于林黛玉“刻薄性格”的第一印象。
但是我们可以仔细体会一下周瑞家的说话的语气,已经有一些不耐烦了,而且十分不客气。
于是林黛玉反唇相讥,虽然说得周瑞家的“一声儿不言语”,却给读者落下个尖酸刻薄的印象。
再例如薛宝钗十五岁生日,王熙凤当着贾府众多人的面,羞辱林黛玉,比林黛玉为戏子,“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
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
‘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第22回)林黛玉有自己的尊严,她虽深知其中恶意,但没有发作,她可以反唇相讥,也可以拂袖而去,如果那样,众人尴尬,宝钗的生日也会变得不欢,但因黛玉是贾母非常喜爱的外孙女,谁也拿她没法。
然而黛玉没有那样作,而是选择了沉默,既给了众人以面子,也没
有使宝钗生日气氛受到影响。
后来,宝玉去找她,他也只是和宝玉发作了一通,并没有和说破了这件事的湘云发作,更没有和那她比戏子的凤姐发作,相反,第二天当宝玉感到应付几个姐妹力不从心而产生出家想法时,黛玉竟然不计前嫌,主动邀史湘云、薛宝钗一起去说服贾宝玉打消呆想。
黛玉的宽容和涵养于此可见。
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类似的情况,通常被认为有涵养的宝钗是怎么做的呢?
宝玉主动和宝钗套近乎,开玩笑说难怪人家称宝姐姐为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宝玉的讨好竟然惹恼了宝钗,她当时就憋得满脸紫涨。
“宝钗听说,登时红了脸,待要发作,又不好怎么样;
回思了一回,脸上越下不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
‘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做得杨国忠的。
’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靓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
‘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
好姑娘,赏我罢!
’宝钗指着他厉声说道:
‘你要仔细!
你见我和谁玩过?
有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他们去!
’说的靓儿跑了。
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比才在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
”(第30回)黛玉对宝玉和宝钗的关系虽然也很在意,但还没有在众人面前给宝玉下不了台。
再则宝玉比宝钗为杨妃无丝毫污辱宝钗人格尊严之意,完全是讨好的口气,宝钗经过拼死奋斗也未必能达到杨妃的地位,就这宝钗还如此动怒。
或许是宝玉的比喻戳到了宝钗的伤心之处,但是黛玉的大度可见一斑。
前80回中史湘云几次来贾府,第一次和黛玉住在一起,后来就不和黛玉住了,和薛宝钗住在一起,宝钗从讨好贾母出发对她也显得很热情,出钱为她设计螃蟹宴,帮她为诗社拟题限韵,史湘云也对宝钗大有好感,在袭人面前褒钗抑黛,夸宝钗有涵养,心地宽大,说黛玉爱耍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等等。
史湘云最后来贾府又和林黛玉在一起了,因为薛宝钗不理她了,她又在黛玉面前发泄对宝钗食言的不满:
“可恨宝姐姐说冷道热,明明说八月十五和姐妹们一起赏月,到时却不辞而别,一家人团圆去了。
”黛玉不仅不计较湘云的反复,还劝说湘云,“事若求全何所乐”,“人皆有不如意之事,不独你我客居之人,连老太太老爷太太探丫头也都有不如意之事”。
两人一起在凹晶馆联句,虽然冷凄,却也一唱一和,配合默契。
可见林黛玉待人宽厚。
黛玉与紫鹃情同姐妹,对待其他人也没有恶言恶语。
可见黛玉的行事亦多有恕道。
第40回,钗黛及宝玉一起上栊翠庵品茶。
妙玉欲与宝玉独谈,只碍着钗黛二人。
“黛玉知她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宝钗走出来。
”另一次是黛玉厚待给她送燕窝婆子,又是赏她茶吃,又虑着她“冒雨送来”、“耽误了夜局发财”,赐给酒钱(第45回)。
还有第62回,黛玉体谅袭人的文字。
宝玉生日宴会散后,钗黛于一处品茶,袭人前来伏侍。
黛玉见她忙得不可开交,便笑道:
“你知道我的病,大夫不许多吃茶。
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
”袭人听了,自是欣喜。
甚至对探春削减各房月钱的改革,黛玉也能十分理解。
她对宝玉说:
“要这样才好,咱们也太费了。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她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至后手不接。
”(第62回)可见,其实林黛玉通情达理并不输别人。
第62回宝玉过生日,湘云行酒令,拿丫头取笑“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黛玉笑道:
‘他倒有心给你们一瓶子油,又怕挂误着打盗窃的官司.’众人不理论,宝玉却明白,忙低了头.彩云有心病,不觉的红了脸.”这段貌似是黛玉讽刺彩云偷窃,实际上却是林黛玉打趣宝玉的“宝钗忙暗暗的瞅了黛玉一眼.黛玉自悔失言,原是趣宝玉的,就忘了趣着彩云,自悔不及,忙一顿行令划拳岔开了.”
但是林黛玉却落得一个尖酸刻薄爱使小性的名声,无论是大观园众姐妹丫鬟的评价,还是读者心中自己的评价。
这种说法又是从哪来的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几个林黛玉“尖酸刻薄”的“铁证”。
在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贾宝玉和薛宝钗“比通灵”,贾宝玉还要闻薛宝钗的香,这些都叫林黛玉看见了。
“一见了宝玉,便笑道:
‘嗳哟,
我来的不巧了!
’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
‘这话怎么说?
’黛玉笑道:
‘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再者,在第28回中,宝玉要看宝钗的红麝串,在宝钗退下红麝串的时候,宝玉看到了宝钗的“一段酥臂”,“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
不觉就呆了。
”这些又恰好被林黛玉撞见,“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
林黛玉笑道:
‘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
‘呆雁在那里呢?
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
‘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可见,林黛玉的尖酸也好,刻薄也罢,基本上都是针对宝玉的,她是为了她的心,因为贾府众人有“金玉姻缘”之说,因此便很在意宝钗和宝玉,甚至波及带金麒麟的湘云。
在这里黛玉“尖酸刻薄”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对“金玉姻缘”的口舌伤的反抗。
但是当到了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后,黛钗间的矛盾便消失了,两人十分亲密,竟再也没发生过什么矛盾,连宝玉都觉得纳闷。
红学家们说是“钗黛合一”,但是从人性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林黛玉就是一个敏感的女子,心无城府,喜欢逞口舌之利,而她心中不平之事太多,于是给人造成了尖酸刻薄的印象。
三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其实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
那么,林黛玉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的性格呢?
我们都知道,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往往城府不够深,是心直口快之人,而且大多处于弱势,只能用这种方法保护自己。
那么,林黛玉在贾府中的处境怎么样呢?
1.家世不同而带来的寄人篱下之感
在第3中,黛玉进贾府“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可见,林家虽然也是诗礼大家,其势力却不如贾府,这是黛玉对贾府的初步的印象。
林黛玉是一个人寄住在贾府,难免有寄人篱下之感。
她不似宝钗有个妈疼着,有个哥哥护着,还有那么殷实的家底。
她也不似史湘云,虽然父母双亡,但是好歹没有背井离乡,孤苦伶仃。
她只有老祖宗疼她,知己宝玉还三天两头让他生气在这种情况下,她便就这样,她带着自悲与自卫的包袱越滑越远。
2.贾府上上下下其实并不把林黛玉看的很重要
第46回中,贾赦看上了贾母的婢女鸳鸯,派邢夫人为他说媒,王熙凤料着此事不成,怕伤了邢夫人的面子,打发平儿出去躲躲。
在邢夫人面前编出来的谎话就是“丰儿忙上来回道:
‘林姑娘打发了人下请字请了三四次,他才去了。
姐姐一进门我就叫他去的。
林姑娘说“告诉你奶奶,我烦他有事呢’听了方罢,故意地还说‘天天烦他,有些什么事!
’丫头就敢这样随便编派林黛玉,可见林黛玉在一些奴才眼中是没什么份量的。
这谎话到了王熙凤这里还发挥了一下,成了天天烦她,给了邢夫人一个林黛玉总是随便支使别人的奴才的感觉。
为什么她们敢如此呢,恐怕就是因为林黛玉无依无靠,寄人篱下,纵得罪了也无妨,反正她也不能给她们带来什么利益。
第27回中,宝钗追蝴蝶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了红玉和坠儿的对话,红玉的贾芸互换了手帕子为信物,这在当时的社会可是失德之事,非同小可。
这么重要的事情如果传出去,红玉一生的名声可就毁了。
当宝钗在窗外被红玉发现后,她说:
“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
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
”就这么几句话,一口黑锅就结结实实地背到林黛玉身上了,将来此事无人知道便罢,若薛宝钗一不留神说溜了嘴传了出去,红玉自然会认为是林黛玉说的,因为她也认为林黛玉
心又细嘴里又爱刻薄人,薛宝钗为什么要把事情推到林黛玉身上呢,她随便说哪个姑娘不行吗?
大观园中除了林黛玉都是贾府的小姐,贾家和薛家可是互相依靠的,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得罪了可不好,只有林黛玉家破人亡,无权无势,毫无用处,所以心机深厚的薛宝钗在权衡利弊之后还是选择了由林黛玉背这口黑锅,即使日后此事暴露也无非得罪一个无用的林黛玉而已。
第15回,黛玉自己对宝钗说“你方才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
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
这会子我又兴出个新文来,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风姐三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们,未免不嫌我多事了。
”话中,林黛玉说的老太太、太太、凤姐三人无什么话说只是假设的气,是说在外面给外人听的话。
她不能也不敢说出不是假设的真心的话来,否则如果主子不嫌,底下的婆子、丫环等奴才怎敢嫌呢?
而且事实上,王夫人不但嫌,而且压根就不愿拿出钱来为她治病。
宝玉要给黛玉配制三百六十两银子的药遭到王夫人的拒绝便是证明。
可见其实贾府上上下下并不把林黛玉当回事,她原是寄住的亲戚,又多病,家世也败落了,而且有那么一些清高和对世俗的厌弃(下文中将提到)让她在贾府的人缘不那么好。
她只有一个老祖宗当保护伞,正如紫鹃所说:
“哪天老太太不在了,姑娘也只有被别人欺负的份了”。
她无法自己保护自己,只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却让更多的人远离她,从而恶性循环。
3.黛玉的清高与对世俗的嫌弃
贾府中人,尤其是王夫人,凤姐,以及许多陪房和老妈妈,皆是生了一双富贵眼,对黛玉大有嫌弃之心。
对于这些人,黛玉对他们也毫不客气,每每给予反戈一击,制其死命。
她让周瑞家的、李妈妈下不了台,对刘姥姥的平庸世故、乐于供贾府上下取笑的奴才嘴脸,她也不放过,讥之“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而今才一牛耳”以及“母蝗虫”等等(通行本第42回)也因此落得了个“刀子嘴”“小心眼”之名。
这些,其实不能完全归罪于她,而应归罪于现实。
“是客观的现实及现实中的人之真面目使得她早熟,太过清醒地看透了社会。
她在反击一系列人物时,无不击中要害,使被击者丝毫再无回击的余地,这便足以见其对症着世人之真面目下反击之药之难了。
宝玉所喜欢所欣赏的正是黛玉的这种超凡脱俗之才气,及因之所达之意境,压根厌恶宝钗等流己身以入俗世以保全,自己的人生态度。
”(王海平,唐都学刊1991年第4期)
由此可见,林黛玉“尖酸刻薄”其实有深刻的原因,无论是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受到贾府上下的轻视外,还是天性的清高,导致她谁世俗的嫌弃与厌恶,都导致她在贾府中的人缘并不是那么好,尤其还有个事事得体的宝钗相称。
但是这也让林黛玉的形象丰满起来,让人们提及林黛玉,脑海中就能浮现出一个美丽与才情并存,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形象,让林妹妹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这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作者文字的精彩以及不落俗套的构思,以及对这部小说后半部流失而扼腕。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岳麓书社2004年06月第1版
2.王海平,唐都学刊1991年第4期
3.瑞丽博客atiao//
5.王志武,光明日报2007-04-28
6.XX百科:
林黛玉?
fr=ala0_1_1
篇三:
英美文学史上最尖酸刻薄的13条书评
英美文学史上最尖酸刻薄的13条书评“评论家与作家的关系,就如同狗跟电线杆子的关系一样。
——美国作家杰弗瑞·
罗宾森(JeffreyRobinson)
吃文学饭,难免遇到差评,即使是最成功的作家,也难以幸免。
看看瑞典作家史迪格·
拉森(SteigLarsson)吧,他恐怕是近几年来最火的小说家了,就连他的作品,都不得不经历一番冷血毒舌、狂风暴雨的洗礼。
他写的被挑了好多刺,还被称“太假”。
但最狠的一条差评,来自独立制片人苏珊·
科恩(SusanCohen):
“这本书,绝对是我读过最烂的一本书。
而且你别忘了,我可是读过……”(点击这个链接,看看苏珊到底拿拉森跟哪些作家相提并论。
)3
译注:
此处原文如此,并非译者卖关子。
没时间移步的读者,我现在就可以揭晓谜底;
不喜欢剧透的读者,请跳过此段。
苏珊说“我可是读过约翰·
格里森姆(JohnGrisham)的!
”(她是有多瞧不起格里森姆……)她还拿系列同(SweetValleyHigh)系列青春小说比较,这个系列,看书名大概也能猜出是什么内容吧。
但是,广大作家、读者朋友们千万不要以为当今这些评论就可以算是刻薄,这些毛毛雨同以前的评论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以前我们的脸皮可能更厚,所以毒舌也更加尖酸;
那时的口水仗,简直就跟硫酸一样酸。
我们现在称为“经典”的作品,也曾是“大师”初出茅庐的处女作,自然难逃评论家们一顿生剥活剐。
也难怪萨缪尔·
贝克特(SamuelBeckett)的里,两位主人公大开骂戒,互相羞辱,最后爱斯特拉冈大获全胜凭的竟是一句:
“评你妹!
”译注:
原著中,弗拉基米尔与爱斯特拉冈两人对骂四个回合,弗拉基米尔最后骂了一句cré
tin,意思是“白痴”,然后爱斯特拉冈以“决定性的口吻”(withfinality)回了一个crritic,结束骂战。
这是贝克特玩文字游戏,故意将critique/critic(批评家)错拼为crritic,臆造一个荒诞词汇,既与cré
tin谐音,又暗指了“批评家”这类人,将批评家调侃成最可恶的一种人。
在国内广为流传的施咸荣译本中,这里就是直接译为了“评论家”,丢失了一点点原
文的韵味。
直译应该可以译作“评沦家”、“评论砖家”、“屁评家”、“痞评家”之类。
本人在这里为了迎合此篇文章的通顺流畅,采取了很不合宜的意译“评你妹”,不足为信,特此说明。
一、
”TheCardinal’sMistress”byBenitoMussolini
作者贝尼托·
墨索里尼
评论者:
桃乐丝·
帕克尔(DorothyParker)
读罢墨索里尼的小说,帕克尔说:
“这本小说可不能随手扔到一边;
应该狠狠甩飞!
InresponsetoreadingBenitoMussolini’s“TheCardinal’sMistress”,DorothyParkersaid,“thisisnotanoveltobetossedasidelightly.Itshouldbethrownwithgreatforce.”
二、亨利·
詹姆斯
HeyJames
代表作:
(TheTragicMuse)等
马克·
吐温(MarkTwain)
针对詹姆斯,马克·
吐温曾说:
“读他的书不能停,你一旦放下,就再也拿不起来了。
OfHeyJames,MarkTwainsaid,“Onceyou’veputoneofhisbooksdown,yousimplycan’tpickitupagain.”
三、乔治·
梅瑞狄斯(GeorgeMeredith)
(TheEgoist)等
奥斯卡·
王尔德(OscarWilde)
针对梅瑞狄斯,王尔德曾说:
“作为一个作家,他掌握了一切,除了语言;
作为一个小说家,
他几乎万能,可就是不会讲故事;
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简直就是上帝,唯独搞不懂说话的艺术。
OfGeorgeMeredith,OscarWildesaid,“asawriterhehasmasteredeverythingexceptlanguage;
asanovelisthecandoeverythingexcepttellastory;
asanartistheiseverythingexceptarticulate-.”
四、赫尔曼·
梅尔维尔(HermanMelville)
、等
刚放表的时候就是个哑炮,大多数批评都十分严厉。
有一位评论者甚至称梅尔维尔的这部代表作是“纯粹神经错乱撒癔症”。
而则这样评价梅尔维尔的:
“这本大部头里面大部分内容都是纯粹的垃圾,概念是垃圾,行为是垃圾,对话是垃圾,情感也是垃圾。
谁要是因为梅尔维尔的名气去买这本书,那就是在浪费钱,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绝对不会有人能坚持读完整本书……(对剧情的)评价更是没必要了。
但这一连串剧情如此荒谬,竟然与本书极度夸张的激情相得益彰,只因为那一系列情感也是荒谬至极。
这本书到底要讲什么?
我们搞不懂。
这本书如果不想沦为彻底一无是处的垃圾,那就最好是定位成一篇散文诗,而且还要说是一个住在疯人院里的病人写的散文诗,不要说是住在伯克希尔幽静度假村的谁谁谁写的小说。
我们沉痛地宣布:
梅尔维尔先生这样浪费他的才华真是太不应该、太可惜了。
他的这些?
才华?
,如果能找张纸巾,小心翼翼裹起来,一辈子不拿出来显摆,都比现在这样好一百倍。
”Buttheamountofuttertrashinthevolumeisalmostinfinite--trashofconception-,execution,dialogueandsentiment.WhoeverbuysthebookonthestrengthofMelville’sreputation-,willbecheatinghimselfofhismoney,andwebelieveweshallneverseethemanwhohasenduredthereadingofthewholeofit....Commentuponthe[plot]isneedless.Buteventhisstringofnonsense
isequalledbythenonsensethatisstrungup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