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笔记 九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9072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笔记 九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历史笔记 九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历史笔记 九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历史笔记 九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历史笔记 九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笔记 九下Word格式.docx

《历史笔记 九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笔记 九下Word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笔记 九下Word格式.docx

无产阶级革命

布尔什维克党

中心城市暴动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新民主革命

1919-1949

中国共产党

农村包围城市

[重点考点】

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十月革命领导者是(列宁),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

3.十月革命的特点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

5.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存政权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6.在三年国内战争中,苏联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作用是(帮助苏联度过了难关,保证了军事作战的胜利。

7.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采取的革命措施最赢得民心的是(退出一战)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①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21年

内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苏联成立:

1922年,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成员: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15个加盟

共和国

2.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8年——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2)农业集体化-1930年初开始,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3)苏联建成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1936年初,苏联通过新宪法:

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4)“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难点解析]

1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首先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保证了苏联国防工业的强大。

其次它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生产没有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2.苏联国名的演变

沙俄-(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之前)

苏俄-(1917.11-1922年苏联成立)

苏联-(1922年底-1991年苏联解体)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道路是曲折的,有两次重大转折:

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由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

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放

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1.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的增强了。

2.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的工作重点是(重工业)。

5.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是(1936)年。

6.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7.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知识要点]

1.凡尔赛体系

(1)巴黎和会

时间:

1919.1——1919.6

操纵国:

英、法、美三巨头

内容:

签订《凡尔赛和约》及其它条约形成凡尔赛体系

作用:

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凡尔赛和约》内容

领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不具备分赃性质)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数(待议)。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脏性质)。

(3)国际联盟:

1920年1月成立、由英法控制、(美国没参加)

实质:

表面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实际上是英法资本主义大国维护维护霸权地位的工具。

2.华盛顿体系

(1)华盛顿会议

1921——1922年

参加国:

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九国

签订《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2)《九国公约》签订

①时间: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②内容:

这个条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③影响:

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使中国回复到

同支配的局面。

3、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但这一体系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怎样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世界和平秩序,但是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

由于分赃不均,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华盛顿体系没能抑制住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日本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准备有朝一日与美决战。

意大利得的利益少,这些都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另外,它也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对德国制裁过于严厉,在德国人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终于导致二战的爆发。

2、结合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有关史实,谈谈“弱国无外交”

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政策,半殖民地的中国外交上没有独立权。

中国是战胜国之一,巴黎和会却无视中国的合法权益,把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中国也是华盛顿会议的当事国,却被迫向帝国主义国家“门户开放”,中国再次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支配之下。

[重点考点]

1.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2.国际联盟成立于(1920)年,被(英法)操纵。

是维护什么的工具?

3.巴黎和会主要是解决(德国)问题,《九国公约》主要是解决(中国)问题。

4.巴黎和会的三巨头主要是(威尔逊,劳合乔治,克里孟梭)。

5.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矛盾尤为激烈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

6.和中国五四运动有直接关系的事是(巴黎和会)。

7.两次会议中有损中国主权的条约各是什么?

损害了中国什么利益?

各有什么影响?

条约:

巴黎和会:

《凡尔赛和约》

华盛顿会议:

《九国公约》

损害:

巴黎和会列强无视中国的合法权益,把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中国也是华盛顿会议的当事国,却被迫向帝国主义国家“门户开放”,

影响: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再次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支配之下。

8.为什么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和平秩序是不稳固的?

引发了什么后果?

另外,它也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对德国制裁过于严厉,在德国人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终于导致二战的爆发。

第4课经济大危机

1.资本主义世界繁荣时期:

(1924——1929年。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出现

原因:

由于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超过了劳动人民的购买力,引起生产过剩造成的危机。

时间:

1929年—1933年开始于美国。

特点:

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

①广大劳动人民深受其害,失业人数增多,工人工资下降,

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②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3.罗斯福新政

背景:

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各国纷纷寻找出路。

(1)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1933年

(2)实行新政目的: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3)新政特点:

国家于预和指导经济

(4)措施:

①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②对工业的调整。

1933年政府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中心措施)

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④大力兴建公共工程,以吸纳失业者就业。

(5)新政的作用:

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国的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6)对新政的评价:

新政的实施,使美国的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了,资本主义统

治得到稳定。

但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7)新政的地位:

为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干预经济开创了先例。

1.分析一下资本主义世界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危机?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加快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这些矛盾一直没有解决,终于导致生产过剩。

2.“繁荣”却带来了危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不要盲目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应该有长远眼光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并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

[补充]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爆发的根源是什么?

(实质是生产过剩,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你认为类似这样的经济危机应该怎样解决?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加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增加就业岗位;

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增强农业生产岗位的吸引力;

健全社会主义保障体系。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和残暴统治。

1.历史背景:

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

对外,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

《凡尔赛和约》的束缚,使德国重新获得领土和殖民地;

对内,需要镇压国内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

2.纳粹势力的活动

①希特勒创建纳粹党

②用欺骗性的宣传骗取中下层人民信任,获得统治阶级和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③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种族狂热。

3.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933年初,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建立的特点是:

用欺骗性的宣传获得人民的信任,再通过合法的选举上台执政。

4.希特勒独裁恐怖统治表现:

①希特勒上台后逐渐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政、军权于一身,称国家元首。

②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③解散一切工会和其它政党

④焚毁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⑤德国法西斯专政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二、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暴行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①一战后,意大利出现政治危机,政府瘫痪。

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②1922年向首都罗马进军,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③对内实行独裁,对外醉心扩张。

2.日本法西斯上台。

  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政权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特点是:

军部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

3.三国轴心形成

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1.找出几条有力证据,批驳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诬蔑。

(1)当代世界有决定影响的三位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爱因斯坦、马克思、毕加索,都是犹太人。

(2)犹太人追求知识,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谋生。

据对美国犹太人统计,有将近90%的犹太男子受过大学教育,65%女子受过大学教育。

取得硕士学位的男子占30%。

(3)犹太经济学家人才辈出,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有1/3是犹太人。

所以犹太人是劣等种族言论是站不住脚的,其实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的。

2.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反动理论:

种族主义、即种族歧视,宣称日耳曼人民是优等种族、命中注定要统治“劣等”种族,鼓吹日耳曼人必须以战争夺取“生存空间”,最后统治全世界。

民族复仇主义、德国利用人痛恨《凡尔赛和约》,渴望民族复兴的心理煽动复仇主义情绪,鼓动德国报一战失败之仇。

1.对于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美德日各是怎么寻找出路的?

美国通过新政摆脱危机,德日则先后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通过侵略扩张转嫁危机。

2.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政权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美国)。

4.(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无关。

5.德国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慕尼黑阴谋

背景:

德国扩军备战,吞并奥地利,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9月

参与国:

德意英法

地点:

德国慕尼黑

内容: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将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2.绥靖政策,也叫中立自保政策——英法推行

对于法西斯侵略行为不加以严厉制裁,而是以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目的:

祸水东引,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牺牲小国利益来维护自身安全。

表现:

德国吞并奥地利英法坐视不理;

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宣而不战;

慕尼黑阴谋(顶峰)等

结果:

英法纵容侵略,搬起石头砸了自已的脚,自食其果,首先遭到了法西斯德国的进攻,法国投降。

纵容侵略,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3.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1)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战争扩大:

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同一战一样,仍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

②直接原因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它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的制造者。

 ③英法为自身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2.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谈谈你的看法?

  不对,因为早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日军已对中国的东北、华北、华南等地区进行了侵略,1940年日本还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狂妄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早已拉开。

日军偷袭珍珠港,只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并非是亚洲战场的序幕。

3.德军在欧洲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

请谈谈你的看法?

 ①德军在欧洲占领了许多国家,是英法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的结果。

而面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苏联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卫国战争,苏联红军奋力抵抗,军民同心,誓死捍卫祖国。

 ②德军妄图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对于冬季作战没有准备,在苏军的反攻下,连吃败仗,莫斯科保卫战苏联的胜利,粉碎了德“天下无敌”的神话。

4.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从1939年至1941年,希特勒用军事侵略或胁迫结盟的方式,先后占领了欧洲12个国家。

①欧洲许多国家迅速战败的主要原因是绥靖政策的影响。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虽然对德宣战,却“宣而不战”致使波兰灭亡;

“静坐战”先后持续了七个月,使德军完成了更大规模战争的准备;

1940年德军向北欧、西欧进攻时,法国依然幻想德军会首先东去进攻苏联,没有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结果很快溃败。

②战术思想陈旧,波兰依靠骑兵对付现代化装备部队,法国凭借马奇诺防线进行死板防御。

  ③欧洲国家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被德各个击破。

[补充]

1.幕尼黑阴谋的策划者。

(法国总理达拉第、英国首相张伯伦、德国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

2.(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国天下无敌的神话,这也是德军从发动侵略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背景:

法西斯国家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公敌,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

(2)时间:

1942年1月1日

(3)地点:

华盛顿

(4)参加国:

美中苏英等26国

(5)标志: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6)作用:

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使二战演变成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2.雅尔塔会议。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德国失败已成为定局。

参加人:

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

①决定打败德国之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②决定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

影响:

积极因素:

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消极因素:

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3、最后的胜利

(1)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2)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a、时间:

1944年6月6日

b、标志:

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意义:

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其灭亡。

(3)柏林战役,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

争结束。

(4)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初期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

交战双方是帝国主义国家,英法集团与德意集团为各自的利益而战。

后期性质:

反法西斯战争,

交战双方是法西斯国家和反法西斯国家,反法西斯国家结成联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战。

5.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6.二战启迪:

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要珍惜和平。

②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③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④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1.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惟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受害者,你怎么看?

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日本是世界上惟一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但日本的法西斯分子是二战的发动者,而不是受害者,日本的人民才是战争的受害者。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①从战争性质来看,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②从力量对比来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取得优势。

 ③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和协作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3.想一想:

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即绥靖政策。

具体表现在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法等,由于他们的纵容,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致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4.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①第三世界各国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②各国人民之间要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人类已爆发两次世界大战,那么今天战争危险还存在吗?

为什么?

今天战争危险依然存在,帝国主义的本性就是对外侵略扩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种族矛盾都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战争的根源,所以今天战争的根源仍没有完全消除。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有什么影响?

性质:

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列举二战中三次突袭事件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3.列举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事例。

(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

苏联对日作战等。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一、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2、经济繁荣的原因:

①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3、根本原因:

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二、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

1、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主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同时也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3、影响:

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地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各阶段都有什么特点

(50-60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

70年代80年代,危机和调整;

90年代,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2.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主要原因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