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崩溃鄂尔多斯的悲喜之路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937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的崩溃鄂尔多斯的悲喜之路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城市的崩溃鄂尔多斯的悲喜之路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城市的崩溃鄂尔多斯的悲喜之路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城市的崩溃鄂尔多斯的悲喜之路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城市的崩溃鄂尔多斯的悲喜之路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的崩溃鄂尔多斯的悲喜之路文档格式.docx

《城市的崩溃鄂尔多斯的悲喜之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的崩溃鄂尔多斯的悲喜之路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的崩溃鄂尔多斯的悲喜之路文档格式.docx

从2004年开始,鄂尔多斯掀起了土地征用的热潮。

据当地国土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财大气粗的鄂尔多斯选择了对当地农牧民实行高价补偿,补偿标准甚至高于国家最高标准。

在当时的情况下,每个失地的农牧民可以轻松获得上百万元的补偿款。

就这样,前一天还为花一元钱心疼,住在郊区平房小院里的农牧民们,因为脚下的土地升值,一夜之间都成了百万富翁。

“煤老板”们还通过挣钱、花钱,改变着城市。

当地人告诉记者,暴富后的鄂尔多斯“煤老板”同山西等地的“煤老板”们一样,有了钱之后最先想到的就是买车买房,换好车换大房。

很快人们发现,大街上的路虎越来越多,一排排楼房拔地而起。

在“煤老板”的热钱引领下,靠征地补偿发家的农牧民、上班族们也比拼着完成华丽转身:

从昔日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穷光蛋,摇身一变成为开好车住豪宅的有钱人。

全民放贷:

拾荒者和乞丐都是债主

“家家房地产,人人典当行” 

大家都有钱了,这些钱都去了哪里?

走在鄂尔多斯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广告牌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楼盘,一种是小额信贷。

所谓的小额信贷,在鄂尔多斯统称“高利贷”。

在记者入住的速8酒店,有一层就是一家小额信贷公司。

门头不大,但业务相当不错。

在电梯里,记者看到了一拨拨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当地人,他们对放高利贷没有丝毫避讳,高声讨论着这里的利息和收益率。

“这里是全民放贷。

”不止一个当地人这样告诉记者。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家家房地产,人人典当行。

”“典当行”并非是指典当,其业务是以放贷为主。

人民银行鄂尔多斯支行的人士表示,人行和统计部门曾对鄂尔多斯居民参与民间借贷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人参与了民间借贷。

鄂尔多斯因此被冠以“借贷之城”的名号。

“鄂尔多斯人对理财产品好像不太认可,大多数人也不懂炒股。

”当地工商银行的一位理财经理抱怨说,再好的理财产品在这里都卖不动。

拾荒的都放高利贷 

做保安的当地人孙先生说,鄂尔多斯人的想法很简单,就认可最简单的操作方式——我把钱贷给你,你给我高利息。

他们家一共有100多万元放了高利贷,投给了大约十几个借款人,每个月的高利贷收入就有两三万,“比干啥来钱都快。

” 

据记者了解,高利贷在当地普遍是按照月息来算,月息从2分到5分不等,其中,东胜是利息较高的地方,一般为两分五或三分,而煤矿集中的伊旗,利息甚至到了4分、5分。

“大多数借贷人之间都是认识的,有的还是亲戚、朋友,因此资金安全还是比较有保证的。

”孙先生说,他有30万元是直接投给了一位煤老板,煤老板每月月底会把利息通过银行转账汇给他,几年来一直不曾拖欠过。

不过,这个高收益的行业,并不是绝对的安全。

就连当地人也承认,一直以来涉高利贷大案呈频发态势,最近的一个事是今年5月,一个当地人揽收了本金约为3.5亿元的民间借贷,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被警方控制,举报他的有数百人之多,这些放贷者涉及各行各业,上到政府公务员、下到拾荒老人,甚至还包括乞讨者,金额从3000元至数十万元不等。

内蒙古鄂尔多斯:

“鬼城”能否变圣地

鄂尔多斯已成为中国西北部一座颇具神秘色彩的财富城市。

凭借丰厚的煤炭,仅有160万人口的鄂尔多斯,2010年人均GDP超过了北京和上海,被人誉为中国的“小香港”、“中国的迪拜”。

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怀揣着足以傲视全国的豪迈之情,但心中的隐忧也同时潜滋暗长。

在成功迈出共同富裕第一步之后,鄂尔多斯已走到了经济转型的十字路口前。

而这也正是当下其他资源类城市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

从一个经济学视角观察,鄂尔多斯的富裕是一个全民富裕的样板,这远不同于资源城市“局部暴发”的模式。

与多数中国北方城市类似,晚上大约八九点钟,鄂尔多斯的城市商业中心就陆续关门。

但是与绝大多数中国城市的不同之处在于,那些走出商场、拎着大大小小超市购物袋的普通市民,会打开一辆辆价值百万以上的豪华越野车,把采购的商品随意地放进后备箱里。

当地人士常常以鄂尔多斯是一个真正“橄榄形”社会而自豪。

如此结论,或许还需要进一步严谨的数据予以论证,但鄂尔多斯当地几项全民共富的政策却是不争的事实。

无须讳言,十年前的鄂尔多斯还是内蒙的穷困地区,十年后之所以能够富裕如斯,极大程度上是随着煤炭价格暴涨而来。

但是,当地却一直注意避免煤炭只是让矿主富裕,却让市民公众贫困,致力于努力让资源财富普惠全民。

其中的核心做法包括,大幅度提高拆迁补偿款标准、超前超常规建设保障性住房、教育费用大幅度减免等。

值得一提的是,鄂尔多斯无论是城市拆迁还是农牧民转移,其补偿标准都按照国家最高标准执行,而在实际操作中甚至对于虚报人数、面积也是“睁眼闭眼”。

由此,很多市民一夜之间就成为百万或者千万富翁。

同时,当地很多没有“暴发”的市民,特别是一些城市基础工作人员也没有被边缘化。

大规模的廉租房建设,使得很多人低收入者可以住进廉租住房中,最低的房租每平方米每月只有1元。

不仅如此,当地大规模建设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也全面向市民开放,无论是否拥有宝马、奥迪,也都可以申请。

这些普惠全民的财富分配政策,足以傲视财富更加丰富的国内一线城市,也应该成为各地学习的样板。

客观而言,全民共享资源厚利的思维在各座资源型城市中均有所体现。

在同样凭借煤、油、气等丰厚资源快速致富的陕西神木县,地方政府部门也积极实践了经济成果“最大面积地惠及全民”的思路,并于2009年3月首开全国之先河推行了全民医保制度。

在经历了医疗资源紧张的过渡期之后,如今这一制度已转入正常运行阶段,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但现在的问题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当如何把控。

当下提供财富源泉的资源多年后必然会面临衰竭之痛,这些城市若要长期维护繁华之景,就必须未雨绸缪地寻找下一座“金矿”。

从负面的角度理解,鄂尔多斯当下超级发达的民间信贷资源或许酝酿着金融风险。

例如,美国《时代》周刊曾将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称作“鬼城”,因为这里的豪华建筑虽然鳞次栉比,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剧院、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等在内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但却乏人问津,甚至出现了“康巴什车头比人头多、街上的清洁工比行人多”的怪现象。

面对这座炫富式的城市群落,观者难免担忧康巴什新区已面临着房产泡沫的侵袭。

但如果从正面的角度审视,或许重金打造“荒漠新城”正是这座城市寻找突围路径的积极尝试。

延展新的城市空间或将为未来十年、抑或数十年之后经济发展做好了硬件承接。

由此看来,“鬼城”的存在是否合理,还需要时间给予证明。

鄂尔多斯的富有无疑是让人艳羡的。

但自然资源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不可能永续,民众的智慧与创新精神才是创富的永动机。

鄂尔多斯的财富神话是否被续写,或许就要看“鬼城”能否能变“圣地”了。

东方迪拜,钱太多了怎么办

开着路虎去放羊

“有个鄂尔多斯当地人,几百万的征地款到手了,实在不知道怎么花,有一天看到上班的邻居买了一辆路虎,于是也买了一辆,每天开着路虎放羊。

“有一次汽车展销会上,一个穿着不太讲究的老大爷买车,卖别克的小伙子没搭理他,老大爷被激怒了,一口气要了11辆,他是个村长,提出的条件是经理必须找11个司机帮他把车开回村里去,因为村长和买车的村民都不会开车。

在从鄂尔多斯机场打车去老市区东胜的路上,健谈的出租车司机刘俊给记者讲起了上述两个段子。

这两个段子,据说在鄂尔多斯几乎人尽皆知。

段子被记者当成了笑话。

“你别笑,这可是真的。

”刘俊很认真地说道,别的车不提,路虎在鄂尔多斯绝对一家独大。

为了证实这一点,从机场到市区的路上,他甚至给记者一辆一辆地数过往的路虎,开往那日松北路的单向三车道上,不到50分钟的路途,一共数了17辆。

在市区的一个主干道路口,交通信号灯亮了,拐弯的七辆车中,竟有3辆是路虎。

鄂尔多斯人对路虎有着特殊情结。

整个鄂尔多斯的出租车不过2400辆,而路虎则超过了5000辆。

“我们这边的车管所,平均每天上牌大概200辆车,至少有一辆就是路虎。

”当地人林先生说。

他是一家经济型酒店的老板,有一个在车管所工作的弟弟专门管车辆上牌。

除了路虎外,在鄂尔多斯的大街上,丰田、本田、现代、雷克萨斯等越野车随处可见。

保时捷、奔驰、奥迪、宝马、法拉利、凯迪拉克、迈巴赫、林肯等豪华轿车也屡见不鲜。

林先生说,鄂尔多斯有保时捷3000多辆,奔驰、宝马2000多辆,丰田霸道10000多辆。

在鄂尔多斯市公共事务管理局工作的马先生说,内蒙古50万元以上进口车销量的40%都在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就是流动的车展,什么好车都有,奥迪、宝马,在这根本不算啥。

”在东胜区政府附近的一处洗车店,几位店员说,他们老板就是当地人,家里4个人6部车,除了一个不会开车的人外,人手两部,最差的车是奥迪A6。

一位浙江商人在鄂尔多斯做贸易,手下几员得力干将都是鄂尔多斯人,浙江商人给这几位干将的年薪都是以百万计,让这位商人一直过意不去的是为干将们配的车太差。

配的什么车?

奔驰。

对这个让人吃惊的回答,浙江商人的解释是:

按照这几个鄂尔多斯人在当地的收入和影响力,200万元以下的车不会考虑。

“外界有个说法,鄂尔多斯的保洁阿姨都开丰田越野上班,这事不是瞎编的。

”鄂尔多斯小伙子张焱说,现在鄂尔多斯本地人应该没有做保洁的了,前两年有的话,开个丰田越野上班并不是什么怪事。

记者在鄂托克西街上的一个酒店吃饭,服务员指着停在门口处的一辆奥迪Q5说,这是他们酒店厨师的私家车。

本地人主动失业,外地人驱动城市

有钱了,该怎么花呢?

一直以来,伴随着鄂尔多斯出名的,是煤老板、炫富、豪华车。

事实上,它们已成了这个城市夺人耳目的标签。

当名车豪宅这些原本可望不可及的理想轻松化为了现实,当租房子放高利贷一月即可入账好几万元,当一个月辛苦挣的薪水还不够一场饭局的开销,很多鄂尔多斯人变了:

他们凡事爱攀比,主动失业,甘当炒房人、放贷人,把大量普通工作岗位让给了外地人。

买车买房都要攀比 

“爱攀比,很奇怪。

”来自山西的出租车司机张宏生对鄂尔多斯人评价道。

在鄂尔多斯,他已经生活了5年多。

对鄂尔多斯,他总结了“三多”:

名车多、警察多、交通信号灯多。

因为私家车、豪车一辆赛一辆地多了起来,后两者数量才跟着上去了。

爱攀比,也是鄂尔多斯当地人对自己的评价。

“邻居开100万的车,你开个50万的车都不好意思出门了。

”做保安的当地人孙先生说,鄂尔多斯人很重视车,不管家里多少钱,都想着买好车。

他的一位邻居,花60多万买了一辆奥迪越野,每天开车就是为了接送女儿上下学,而学校距离他家坐公交车也不过两站路。

在房子上同样如此,“一大群人一起来买,你要150平米,另外一个肯定要180平米,一个要两套,另外一个可能要三套。

”他说,鄂尔多斯的房子卖得好,很多都是卖给了“面子”。

宾馆为本地人配麻将房 

当地人也很少去工作,可以说是“主动失业”。

他们的生活很简单:

闲玩、喝酒、打麻将。

开宾馆的林先生说,鄂尔多斯与别的城市有些不一样,住在宾馆里的人,相当多的是鄂尔多斯本地人。

他们白天在宾馆里打牌,晚上跟朋友喝酒,喝完酒不是急着回家,而是到酒店开个房睡觉。

这一点,开出租车的外地人普遍认同。

张宏生说,虽然鄂尔多斯的私家车几乎达到了人手一部的程度,但打车依然很难,尤其是到了晚上,“大家都去喝酒了,喝酒不能开车,当地人打车的很多。

因为本地人爱住宾馆,鄂尔多斯酒店的房价很高。

记者入住的速8经济型酒店,最便宜的房间要价398元。

即使这样,几乎还天天挂着“客满”的牌子。

而在大小酒店,还都有一种独特的房型——麻将房。

麻将房房价普遍较高,一晚上基本上都在五六百元。

“除了喝酒打牌不知道干什么,钱总得花出去吧。

”当地人张先生说,鄂尔多斯人是穷惯了,还没学会花钱,忽然有一天就富了,不适应。

外地“穷人”驱动城市 

不过相比本地人,外地人普遍还是比较穷的。

来鄂尔多斯工作已经4年多的李可,最怕和朋友、同事一起吃饭,因为随便吃上一顿饭,他半个月工资就没了。

李可在当地一家大型国企工作,月工资2000元出头。

鄂尔多斯的物价水平,甚至赶超北京、上海。

在鄂尔多斯工作的北京人李先生说,在鄂尔多斯洗车,最贵的“无接触洗车”一次198元,就这样,洗车店生意照样忙不过来。

蔬菜、鸡蛋、肉类等食品,鄂尔多斯普遍也比北京贵。

甚至连卫生纸等日常用品的价格,鄂尔多斯都会比外地高出一截来,他认识的一个北京朋友,每次回北京都会捎带着买上一堆卫生纸回来。

采访期间,记者曾在鄂尔多斯东胜区的多家小饭店就餐,一份西红柿炒鸡蛋能卖到22元,一份羊肉面要价32元,很普通的蔬菜饼最低也要6元钱。

而据当地人讲,去个像样的饭店吃饭,包间的最低消费都要3000元。

其实除了租房捞外快之外,鄂尔多斯人的薪水收入远不及北京和上海。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鄂尔多斯调查队了解到,2009年鄂尔多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83元,同比增长10.9%。

“像我这样收入还不算高,一个月的开销没有一两万过不去。

”鄂尔多斯人孙先生说,大多数鄂尔多斯人已经不工作,他们的收入来源也很固定,就是俗称的“三产”,而这实际上指的就是收房租和收高利贷。

 

“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 

飞机在鄂尔多斯机场降落后,在滑道上跑了一会儿,然后掉了个头,接着往回跑。

原因是跑道太短,飞机跑不开,只能掉头接着跑,这样的情况让乘客们有些吃惊。

这是鄂尔多斯给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的人们的见面礼。

鄂尔多斯机场不大,但航班满员,从北京到鄂尔多斯的这条航线,因为不缺少乘客,据说很少有折扣机票。

鄂尔多斯城市也不大,典型特征是车多,信号灯多,车速快,正如鄂尔多斯的车牌编号开头“蒙K”一样,车子猛开。

走在马路边,可以听到越野车一路疾驰而过,肆无忌惮。

在鄂尔多斯市区,到处是绿树,据说都是花了高价钱买的,不过成活率很低。

市区方圆30公里以内,已经见不到草原的样子。

密集的树林,成为应对沙尘暴最好的武器。

到处是空置的楼房,到处又都是正在和即将上市的楼盘。

鄂尔多斯人对房子有着某种偏爱,往往是开发商刚一拿地这边就会急着把钱送上。

本地的房子买得差不多了,出去买房,在北京、上海、杭州乃至青岛、威海等地,伴随着温州炒房团一起杀入的,就有鄂尔多斯炒房团,不过,与前者相比,后者既低调又缺少包装,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

鄂尔多斯富人,没有给外界留下太多美好的印象。

就连当地人也说,这里是企业家沙漠,没有品质,只有暴利。

即使炫富,手法和技巧也极为普通,LV 

卖不过金利来,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对名牌的了解实在是太少。

典型的鄂尔多斯人的生活是:

有了钱,弄套别墅自己住,弄辆好车自己开,然后把剩下的钱一部分投到房地产,买几套房子收租金,另外一部分放高利贷,吃利息。

租金加利息加起来一个月收入好几万元,正好够花销。

富人并不是全部,在鄂尔多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穷人,他们可能也有上百万元的资产,但在这个高消费的地方,这点钱远远不足以支撑有尊严地生活。

他们的生活甚至不如每个月挣两三千元的外来打工者,因为后者不用担心邻居、朋友投来鄙夷目光。

而那目光,让穷人宁可住在车库里都要开路虎。

鄂尔多斯已经分化成两个世界,一个是当地有钱人的,他们无所事事,生活的内容是喝酒、打麻将,另一个是外地打工者和本地穷人的,他们付出劳动,维持着这个城市的运转。

在鄂尔多斯,财富的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

泡面破裂后的“鬼城”鄂尔多斯

叶檀:

鄂尔多斯繁花落尽?

鄂尔多斯房地产崩溃的消息不绝于耳,有媒体称,鄂尔多斯面临实质性冬天。

鄂尔多斯房地产是否会崩溃,取决于三点。

首先,鄂尔多斯的煤炭产生的现金流是否足以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鄂尔多斯是靠资源起家的城市,羊煤土气是支持鄂尔多斯经济的基础。

此地的成长主因是在宽松的货币刺激下,资源价格的普遍高估,和煤炭的相对市场定价体制给予煤炭价格足够的成长空间。

今年全球大宗商品跌宕起伏,而中国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在很长时间处于高位。

但最近显露颓势:

海运煤炭网11月30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环渤海地区港口平仓的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847元/吨,连续第三周回落,三周共下跌6元/吨,周跌幅扩大到3元/吨,所有监测交易品种价格全部停止上涨。

一方面是国家发改委限价。

11月30日,发改委宣布对煤炭价格进行限制,规定2012年合同煤价在5%的幅度内可适当上涨,同时限制市场煤价,秦皇岛北方港口5500大卡煤炭每吨不能超过800元,该水平明显低于当前市场动力煤交易价格。

实体经济下行导致的煤炭需求低迷,与限价一起重击了煤炭价格。

对于鄂尔多斯等靠煤炭为生的资源性城市而言,煤炭就是现金流,就是硬通货,一旦煤炭等资源价格下行,等于被卡住了现金流的脖子。

原来建立在高价煤预期上的大规模房地产建设资金,顿时遭遇釜底抽薪。

其次,社会是否高估了鄂尔多斯的财富,以及财富是否分配到了大多数人手中。

目前鄂尔多斯房地产深度低迷,使开发商怀疑,鄂尔多斯人的财富被高估。

此前有数据称,当地每217个人中就有1个亿万富翁;

每15个人就有一个千万富翁。

即使这一数据属实,如果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或者鄂尔多斯的财富没有吸引到更多的外地人才、外部资金,没有形成新的财富生成链条,就不足以支撑过度膨胀的房地产市场。

第三,鄂尔多斯是否能够在短期内建成新的财富生成链条。

资源性城市即使资源没有枯竭,但资源的价格受制于政策,财富进行了无度的消耗,同样无法支撑建立在海市蜃楼基础上的基建。

鄂尔多斯的大规模基建既依赖于资源价格高价变现能力,更依赖于迅速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吸引外部劳动力与资金流入,形成财富生成的良性循环。

此前鄂尔多斯的煤炭、房地产与民间借贷,说明资源与虚拟经济成为两大主要生财之道,一旦煤炭价格或者房地产、民间借贷出现问题,那么建立在沙盘上的所有预测都得推倒重来。

吊诡的是,正是高利贷与高价房,阻止了实体经济进入鄂尔多斯的步伐,没有多少企业能够承担如此之高的房租与借贷、人力成本。

GDP超过香港的鄂尔多斯是个奇迹。

其房地产早就是个泡沫,却摇摇不倒。

下列数据可以印证泡沫之在,据高和投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鄂尔多斯商品房销售面积高达1009.4万平方米,而2010年北京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639.5万平方米,前者为后者的近62%。

从人口规模看,鄂尔多斯目前常住人口有194.07万人,北京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前者仅为后者的约10%。

如果货币全面放松,允许煤炭价格上涨,鄂尔多斯房地产泡沫不一定会崩溃,起码目前不会;

如果货币政策与房地产政策没有全面放松,而煤炭价格受到限制,鄂尔多斯的命运将出现逆转。

这是一个急剧求大求快的城市,从游牧到商业城市的步伐过快、时间过短,他们一睁开眼,发现自己成了千万富翁,再一睁眼,发现新城赛若天仙。

但没有商气吸引不了人流、物流、资金流。

北有鄂尔多斯,南有温州,这两个城市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导火索却引燃在同样的点上,就是民间借贷与房地产。

毫无疑问,政府将介入、救助,以暂时冻结当地信用市场的方式,以及定向宽松的方式。

注:

房产困境,地方政府不承认。

正如沿海不承认中小企业倒闭。

不承认没用,地球照样在转。

伽利略是对的

鄂尔多斯何以全民讨债?

2012年8月的鄂尔多斯,到处是停工的烂尾楼和焦急的讨债者。

康巴什新区早已成为一座大量房屋无人居住的“鬼城”,老城东胜区也变身一个充满着钢筋水泥烂尾楼的“怪胎”。

一位当地人说,从去年10月份开始,这些工程就再也没有动过。

鄂尔多斯90%以上的家庭都拿出了钱投资房地产,如今,这些钱都变成了尚未完工的钢筋水泥。

2012年的夏天,这座中国最富的城市弥漫着“缺钱”的声音:

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四处躲债,在建项目纷纷停工;

而通过民间借贷将财产投入房地产的老百姓,则担心自己是否会血本无归。

“讨债”成了工作

鄂尔多斯尚未完工的住宅项目有多少?

鄂尔多斯市政府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鄂尔多斯市新开工1005.9万平方米住宅,加上前两年的续建项目,共有2225.3万平方米。

一位开发商指着周围的楼房说,80%以上的建设项目都已经停了,而这些房子的投资60%以上来自于普通市民,更可怕的是背后的民间高利贷已经让债务翻番了,在这个节点上,所有人都想拿回自己的本息,局面失控了。

位于吉劳庆北街的赛特·

铂宫楼盘的售楼处,已经看不到售楼小姐的身影了。

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几天前,销售公司已经撤销了,自己是从其他项目抽调过来负责后续办理按揭手续的。

位于天骄南路和南环路交叉口的维力西大厦,销售部只有一个人在留守。

销售经理说,这里是黄金地段,去年这里的商铺都是每平方米一万多元,现在自己也不知道价格,因为没有人买房。

一位房地产项目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大家都很清楚,即使降价也没有人买,而且还会导致已购房者的不满,所以鄂尔多斯的房价如同停工的建筑一样停滞了。

据一位楼盘销售人员介绍,鄂尔多斯的购房大多为投资性购房,大部分是本地人购买。

楼盘停售了,开发商也不见了踪影。

在天骄南路的几个售楼处,总能看到一些人在闲聊或打牌。

一位销售经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都是来找开发商要债的。

山西人乔世刚早年在鄂尔多斯做生意,攒下了一笔钱。

两年前,乔世刚向内蒙古腾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腾图集团”)投入了六七百万元,其中一部分是借亲戚的,一部分是自己的。

在过去一年多的追债生涯中,乔世刚只要回了3000元。

8月10日,腾图集团门口聚集了三四十位讨债者。

他们都是普通的市民,也是腾图集团的投资者。

投入的资金少则十几万元,多则上千万元。

据一位当地开发商介绍,在鄂尔多斯,类似腾图集团这样涉及房地产业务的注册公司大约有四五百家,经营的不仅有房地产,还涉及到煤炭、餐饮、酒店等其他领域。

乔世刚说,从去年六七月份到如今,追债已经成了他们的“工作”。

除了要账,未来一年,没有任何规划。

大家都来“吃高利贷”

据当地人介绍,从2001年开始,鄂尔多斯市有很多煤矿兴起,民间借贷开始发芽,一部分老百姓将自己的积蓄投给了煤老板,并享受高利率。

2003年以后,随着城市的扩建,大量农民的宅基地和耕地被征用,鄂尔多斯给予农民的征地补偿款较高,每平方米几千元到一万元不等,许多被征地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