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927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1文档格式.docx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1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1文档格式.docx

鹅笼①夫人传

周容

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

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得鹅笼文,即婿之。

母曰:

“家云何?

”曰:

“吾恃其文为家也。

”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

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

僮仆高帽束绦者将百人,筐篚亘里许。

媒簪花曳彩,默部署,次第充庭戺②,锦绣、縠珠钏,金碧光照屋梁。

门外雕鞍骏骑,起骄嘶声。

宗戚压肩视,或且曰:

“乃姊家何似矣?

”媪婢共围其妹,欢笑吃吃。

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一日,母出妹所聘币,裁为妹服,忽愠曰:

“尔姊勿复望此也!

身属布矣!

”夫人闻之,即屏去丝帛,内外惟布。

再数年,鹅笼益落魄。

夫人妹已结鸳鸯枕,大鼓吹,簇凤舆出阁去。

壬子秋,鹅笼岁二十四,举于乡。

夫人母谓已出意外,即鹅笼亦急告娶,夫人谓母曰:

“总迟矣。

”于是鹅笼愧而赴京。

中两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

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甚。

夫人仍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已而鹅笼奉特恩赐归,以命服娶。

抚、按使者已下及郡守,俱集驿庭候,鹅笼亲迎。

自毗陵抵鹅笼家,绛纱并两岸数十里,县令角带③出郊,伏道左。

女子显荣,闻见未之有也!

十年为相,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

壬申,夫人卒于京邸,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敕有司营葬。

绋引④日,公卿勋贯,尊幄鳞次,东郊如云。

水陆南经二十余里,几筵相接。

卒时语鹅笼曰:

“地高坠重,公可休矣!

妾不自如何故,以今日死为幸。

”阅岁,鹅笼予告回里。

久之,复夤缘再相,纵淫恣乱政,赐死。

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覆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

呜呼!

夫夫之得罪于国也,固先得罪于妇矣。

[注]①鹅笼:

据《续齐谐记》载,宜兴人许彦遇一书生脚痛,书生要求坐进许彦的鹅笼里,许彦让书生入笼,负之不觉重。

周廷儒,字玉绳,江苏宜兴人,崇桢时先后两次任首辅,后削职安置正阳门外古庙,赐自尽。

这里鹅笼喻宜兴书生,借指周廷儒。

②戺:

台阶两旁所砌的斜石。

③角带:

发饰为角,衣饰为带,此指盛装。

④绋引:

牵引灵车的绳索,此指柩灵启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恃其文为家也依靠、依赖B.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立刻

C.敕有司营葬告诫D.复夤缘再相攀附权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B.

C.D.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说明鹅笼夫人品德高尚的一组是()(3分)

①吾恃其文为家也②夫人谓母曰:

③夫人常以礼规放佚④降纱并两岸数十里

⑤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⑥妾不自如何故,以今日死为幸

A.①③⑤B.②⑤⑥C.③④⑥D.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鹅笼本是穷书生,后来在乡试中中了举人,又在会试、殿试中考取了第一名,名闻天下。

为官最初十年少有过失,但夫人死后没有了夫人的规劝,因纵欲专权而被皇帝赐死。

B.文章中,“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一句多处出现,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

既对全文的素材起了连接作用,又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C.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如鹅笼夫人不慕荣华富贵和其妹贪慕荣华富贵的对比,热闹非凡的场面和鹅笼夫人“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的对比等等。

D.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揭示了自我放纵、淫逸必败的道理,这对后人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3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中两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

(2分)

②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

(3分)

三、诗歌鉴赏(12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0、11题。

燕歌行(节选)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1.对前八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指明了战争的方向和性质,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

B.“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描绘了唐军出征前威风凛凛、声势浩大的阵容,预示战争的重大。

C.前四句描写战争在东北边境爆发后,天子派遣将领率军抗敌,并为出征将士壮行的场面。

D.后面四句描写出征军队赴边进军的情形及战前边境的危急形势。

12.对后八句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征肃杀的气氛,交代了战争地形的特点。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通过严酷的事实的对比,反映了唐军中将军与战士的矛盾,暗示了唐军必败的原因。

C.“孤城落日斗兵稀”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衰败景象,烘托出残军败卒心境的凄凉。

D.“身当恩遇常轻敌”是说唐军主将蒙受皇帝的恩宠而委以重任,在这危急时刻,理应沉着冷静,藐视敌人以缓解严峻形势。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3、14题。

九日(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13.颈联中提到“玄猿”和“白雁”,有什么作用?

14.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这首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四、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2)臣欲奉诏奔驰,,欲苟顺私情,。

(李密《陈情表》)

(3)漠漠水田飞白鹭,。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4)且放白鹿青崖间,。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6),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五、语言文字运用题:

(6分)

15.请将下面消息拟为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个字)(3分)

欧盟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进口大象、象牙和大象制品的新规定。

根据这一规定,只要不用于出售,旅游者就可以从津巴布韦带回象牙和象皮制成的纪念品,狩猎者也可以从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猎获大象带回。

这项必须经欧盟15国政府正式批准的规定,还允许从这三个国家进口活的大象,运往欧盟内的动物园和其他“适宜”的地方。

这一规定与6月份在津巴布韦哈拉雷通过的关于濒危物种的国际贸易协议是一致的。

最近几年保护工作很成功,这三个国家的大象数量已超过保护区可承受的能力,因此欧盟才同意放宽政策。

16.把下面画线句子改写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简明。

(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3分)

也许因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于北京就华盛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作惊人的让步。

六、作文:

(40分)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

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

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

”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

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

请“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试题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B(A筵(yá

n)窕(tiǎo)B全对C解差(jiè

)D忡(chōng)抢地(qiāng)栉(zhì

))

2.C(A.以邻为壑:

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B.身体力行:

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C.邯郸学步:

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含贬义。

D.雅俗共赏:

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

3.D(A.搭配不当,应把“我国汽车”改为“我国”;

B.重复累赘,“原因”和“因为”重复,去掉其中之一;

C.成分残缺,缺“解决”这一谓语动词的宾语中心语;

应在“看病贵”后加上“的问题”。

4.D(②句承接开头说明“阅读与写作”合为一体①句说替说“阅读与写作”关系,③⑤句说明“阅读与写作”脱离的后果④句小结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

5.C(敕:

命令)

6.B(第一个“之”是代词,“这件事”;

第二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A两个“其”都是代词,“他的”;

C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D两个“者”都是代词,“……的人”。

7.D(①写鹅笼夫人的父亲,④写鹅笼娶妻时的排场,⑥写鹅笼夫人对事物的预见。

⑤从侧面写出鹅笼夫人品德高尚。

8.C(“其妹贪慕荣华富贵”无中生有。

9.赞曰:

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覆命去。

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答对三处得1分,答对六处得2分,答对全部得3分)

10.[简析]

(1)①关键点:

“中”译为“高中”,“俱”译为“都是”,“哄”译为“闻名”。

②关键点:

“再”译为“第二次”,“固”译为“本来”。

(每个得分点各一分,大意对一分)

[答案]①会试、殿试两榜都考取了第一名,名闻天下。

②额笼第二次任宰相时到了如此地步,就可以明了夫人死的时候说的话,她本来已看出了鹅笼的细微变化。

参考译文:

鹅笼夫人,是毗陵某户人家的女儿。

小时侯,父亲知道女儿肯定会显贵,慎重地选择女婿,当得到鹅笼写的文章,马上定他为女婿。

她母亲问:

“家庭情况怎么样?

”(父亲)回答说:

“我把他的文章看作他的家业。

”果然,鹅笼家里十分贫穷,几年还不能施行一礼。

她妹妹许配给某户富豪人家,很快就行聘礼。

头戴高帽系丝带的僮仆将近百人,装聘礼的筐筐连绵一里路左右。

媒人插花挂彩,静静地布置,将聘礼等物按顺序排列,摆满了庭院里的台阶。

丝织品、珠子串成的手镯,金碧辉煌,照亮了整个屋子。

门外的骏马驮着雕饰的马鞍,骄傲地长声嘶鸣。

亲朋好友压肩围观,有人又问:

“你的姐姐家也像这样吗?

”家里的女佣们都围着她妹妹,发出吃吃的笑声。

夫人仍平静地坐在那里做她的针线活,一点也不为之动容。

一天,她母亲拿出妹妹的聘礼,为她的妹妹裁制衣服,忽然生气地说:

“你姐姐不要再指望这些了!

这辈子只能穿布衣了!

”夫人听后,马上脱去丝织衣服,里里外外只穿布衣。

又过了几年,鹅笼更加不得志。

夫人的妹妹已结鸳鸯之好,(出阁那天)锣鼓喧天,乘坐扎成凤形的车子而离开家。

壬子年秋季,鹅笼二十四岁,在乡试中了举人。

夫人的母亲说是太出乎意料了,就是鹅笼也急忙请求马上婚娶。

夫人对母亲说:

“反正已经迟了。

”于是鹅笼愧疚地赴京应考。

会试、殿试两榜都考取了第一名,名闻天下。

南京府尹听说状元家里贫穷,动用公款替他送了聘礼,大小官吏都来帮忙效力,亲朋好友及女佣们比围观她妹妹受聘礼时的劲头还足。

而夫人仍平静地坐在那里做她的针线活,一点也不为之动容。

不久,鹅笼奉皇帝特别恩赐回家娶妻。

地方巡抚、巡按御史以及郡守,都聚集到驿站的庭院等候,鹅笼亲自迎娶新娘。

从毗陵到鹅笼家,沿河两岸绛纱连绵数十里,县官穿着盛装来到城外,伏道迎接。

一个女人如此显贵荣华,从来没听说过。

鹅笼任宰相十年,夫人经常用礼仪规劝他放纵骄逸的行为,所以鹅笼当时仍因为少有过失而闻名。

壬申年,夫人在京城的住所去世,朝廷赏赐七天坐禅拜佛祭祖的礼仪,并派官吏护送灵柩回家,命令有司料理丧事。

灵柩启程之日,有很多公卿勋贵前来,举行祭奠的帐幄鳞次栉比,像云一样聚集在京城东郊。

水路陆路向南达二十余里,祭祀的筵席接连不断。

(夫人)死时对鹅笼说:

“站的地势越高,摔得越重,你现在可以退下来了!

我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认为今天死了是一种幸运。

”一年后,鹅笼请假回到故里。

过了几年,又攀附权贵当上了宰相,因纵欲专权,恣乱朝政,被皇帝赐死。

评论说:

我到京城,听说鹅笼头戴小帽身穿青衫死在古庙里,刑部锦衣卫主管刑狱的官吏锁上门汇报去了。

尸体悬挂了三天,圣旨下达后才入殓,牛车装着柳木薄棺拉出城,没有一个人观看。

鹅笼第二次任宰相时到了如此地步,就可以明了夫人死的时候说的话,她本来已看出了鹅笼的细微变化。

唉!

一个人有罪于他的国家,肯定先前就对不起他的夫人了。

11.B(描写的应是唐军出征前皇帝的重视和将士的志向。

12.D(“身当恩遇常轻敌”是该诏军之将蒙受皇帝的恩宠而委以重任,轻敌冒进,视士兵生命为儿戏。

13.“玄猿”——他乡日暮,一声声黑猿的啼鸣,凄清哀怨,诗人漂泊异地,思乡情浓,难免泪下沾襟。

“白雁”——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自然的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

乡愁撩人。

14.上句念想起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

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和伤时忧国之感。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

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

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

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

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

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

“菊花从此不须开”!

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像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

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

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

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

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

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

诗中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

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

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

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

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

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

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

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

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见性情。

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象在写散文;

直接发议论而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

写景、叙事又能与诗人的忧思关合很紧。

笔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颇能显示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四.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则刘病日笃则告诉不许

(3)阴阴夏木啭黄鹂

(4)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5)三顾频繁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6)江畔何人初见月人生代代无穷已

15.答案:

欧盟放宽大象及其制品的进口限制。

(抓主要信息先看其首句和结尾句。

首句“欧盟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进口大象、象牙和大象制品的新规定”对以下内容起领起的作用,是语段的关键句。

其下面“根据这一规定”自然是对新规定内容的展开,是从属内容。

结尾句“因此”是一个总结,又点明了“放宽”这一主题。

16.参考答案:

华盛顿对北京施加压力。

北京对华盛顿的压力采取坚定的立场。

对于北京的坚定立场美国作出惊人的让步。

思路分析:

这是一道贴近考生生活,充满生活气息,能很好引导考生审视社会、审视生活、审视自我、审视他人、辩证思辨的话题作文题。

具体在写作上,“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实际上可以简化为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认可关系。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丧失了自我;

也有很多人因为不能正确对待他人的期望而导致自我毁灭;

当然也有很多人因为能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成为胜者。

考生可从这些角度立意写作。

创新:

结构创新——可以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说明自我与他人之间相互认可的关系。

视角创新——可选取名人的事例,表达自我认识、自我实现与他人期望之间的矛盾。

文体创新——采用童话的形式,以老鼠为“自我认识”的主体,表达人们期望的错位,讽刺了人们是非颠倒的不良风气。

范文:

诗人·

明月·

黄花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

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

一蓑烟雨任平生,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

爱情曲折,仕途偃蹇,政治旋涡挣扎,满腹冤屈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

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他这个生性放达之人。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的超脱。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顶天立地的大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

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

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的。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构成了自己凄苦奇特的人生。

从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起,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

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

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南归之时,勤修《金石录》;

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

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凄楚蹒跚地走过艰难的岁月。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评语:

作者将古代两位风格迥异的著名诗人苏东坡和李清照招致麾下,以两位诗人的代表作概括出一个独具魅力的题目《诗人·

黄花》,并以两位诗人诗中的意象拟就两个小标题,统领全篇,串缀成文,使文章韵味十足。

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

入相出将,封妻荫子。

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吗?

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吗?

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吗?

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

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吗?

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吗?

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吗?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