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Word下载.docx
《管理经济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经济学Word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绝对优势:
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
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原理六: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整合资源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计划整合,一是市场整合。
原理七: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原因:
一是只有在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魔力。
•二是看不见的手是强有力的,但是,不是全能的,有可能失灵。
原理八: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生产率是一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
原理九: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原理十: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一国的经济政策往往是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形成一个组合。
四、管理经济学的内涵
一)管理经济学的含义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科学。
三)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1、市场理论
2、生产函数理论
3、成本理论
4、市场结构理论
五、管理经济学的作用
一)提供理性分析框架
1、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
面向问题 面向全局 面向未来
管理定位:
善战者胜于易胜之地
SWOT分析(如右下图)
资本利润率=利润额/投入资本额
=(利润额/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投入资本额)
=销售利润率*资本周转率
2、函数分析的思维框架
复杂简化
y=f(a,b,c,….)(边际值,弹性系数)
二)对经济信息的敏感性
1、获取信息的能力
2、处理信息的能力
3、利用信息的能力
1)信息差竞争优势获取价值的核心能力
2)预警能力
3)学习能力
(第二讲管理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三、企业的目标
一)利润最大化
1、利润最大化的局限:
时间和空间局限。
2、股东权益最大化(狭义价值最大化)
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但只解决了时间局限,没解决空间局限问题。
3、价值最大化
即立足于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的角度去进行经营决策,只有整个产业水平的提升,才能造就某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壮大,获取更多利润,使企业价值最大。
二)利润理论
1、利润的必要性;
2、利润的风险承担理论;
3、动态均衡理论;
4、利润的垄断理论;
5、利润的革新理论;
6、利润的边际效率理论
三)企业的目标导向
1、组织、部门、职位、资源和管理决策存在的依据是其对目标有没有贡献;
2、组织、部门、职位、资源和管理决策重要性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对目标贡献的大小;
(管理差别就是一切!
)
3、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把资源导向能更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方向上去。
四、委托-代理关系
一)委托-代理的问题及原因
1、问题:
内部人化;
2、原因:
目标及利益的歧异性
二)解决办法
股权 股权期权 认股权等。
五、边际分析
一)总值,平均值和边际值的关系
1、概念
若y=f(x)(x可能是l,k,Q;
y可能是Q,TR,TC)
则
1)边际值
x每变化一单位所带来的y的变化量。
MF=y/x(MR=TR/Q)
2)平均值
平均值=总值/投入因素量
即AF=y/x(AR=TR/Q)
2、总值、边际值、平均值的关系
(TR、MR、AR)
1)TR、MR
MR>
0,TR上升;
MR<
0,TR下降;
MR=0,TR最大。
2)AR、MR
AR,AR上升;
AR,AR下降;
MR=AR,AR最大
二.决策优化标准
单变量最优投入及多变量最优分配
三.应用思路
1、开发信息资源,挖掘数据潜力:
人脑+电脑
2、建立指标体系,适时调整重点
(第三讲需求理论)
•基本概念
供求曲线 价值标准 消费效用
需求弹性(价格弹性 收入弹性 交叉弹性)
•基本原理
供求法则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递减法则
一、供求分析
1、影响需求的因素
1)价格
2)消费者的偏好
3)消费者的收入
4)其它商品的价格
5)对价格变化的预期
2、需求函数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Qd=f(PX,T,I,PS,E)
PX:
商品价格;
T:
偏好;
I:
收入;
PS:
其它商品价格;
E:
对价格的预期
假定其它非价格因素不变,则
Qd=f(p)=-p
3、需求曲线
当其他因素不变时反映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
1)需求曲线的特点
•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
•需求曲线所反映的只是一定时期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
•行业需求曲线等于个人需求曲线之和
企业供给曲线与市场(行业)供给曲线
横向相加
2)供给曲线的变化
•供给量的变化
在非价格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和供给的关系是依照现有供给关系来变化的
•供给关系的变化
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化,供给曲线会发生平移或偏移
应用:
依据价格信号进行供给决策
通过产品品种与数量、质量之间的组合回避市场价格的盲目性带来的风险。
通过非价格因素变化如技术进步等改变供给关系。
三)供求法则
1、供求均衡、均衡价格及均衡数量
供求均衡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市场通过供求的相互作用达到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也就是说相对于需求与供给的力量能够维持下去的价格。
供求均衡下的供求数量叫均衡数量。
供求均衡的价值标准
1)价值标准的确定
V厂=收入/成本
V用=功能/费用
费用=收入
V厂=(功能/成本)*(1/V用)
可得
V厂*V用=功能/成本
V=F/C
2)功能
3)成本
4)价值标准得应用
F不变,C下降,V上升;
F上升,C不变,V上升;
F稍微下降,C大幅下降,V上升;
F大幅上升,C稍微上升,V上升;
F上升,C反而下降,V大幅上升。
2、供求定理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3、应用
1)充分认识和利用供求法则制定供给决策;
2)根据市场总容量和所占市场份额进行供给决策;
3)学会通过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为利用供求法则提供数据支持。
二、消费者效用分析
一)消费者效用
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1)含义
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消费的所有商品所感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多增加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消费者需求的优化组合
1)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MPSxy=y/x
2)边际替代递减法则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3、预算曲线
I=Px*X+Py*Y
假定I不变,则
Y=(1/Py)-(Px/Py)*X
4、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需求最优组合是等效用曲线与预算线切点所对应的数量。
三、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
Ex=Q变化%/X变化%
即X每变化百分之一,需求量将变化百分之几。
价格弹性
收入弹性
交叉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1、价格弹性的含义
需求的价格变动百分之一,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Ep=(Q/Q)/(P/P)
2、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
1)替代品
一种产品的替代品数量越多,需求的价格弹性就会越大。
因为如果该产品的价格上升,顾客能很容易地转向替代品。
2)该产品价格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价格相对较高的商品的需求具有更高的需求弹性。
因为用于一种商品上的预算比例越大,价格变化的收入的效应越大;
收入效应越大,正常商品的价格弹性就越充足。
3)商品的耐用性
与非耐用品相比,耐用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一般会更充足。
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得到相对便宜的耐用品的替代品。
4)分析的时间长短
长期的需求弹性比短期的大。
原因是,时间长,消费者就可有很多机会来调整自己以适应价格的变化;
再是,如果售卖价格仅持续几分钟,那么消费者的寻找和调整成本就会较高。
所以,调整时间越长,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就越明显。
5)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它的需求弹性就可能越大。
因为,如果一种商品具有多种用途,当它的价格较高时,消费者只购买较少的数量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上,当它的价格逐步下降时,消费者的购买量就会逐渐增加,将商品越来越多地用于其它的各种用途上。
3)应用
•Ep〈-1,需求弹性,P上升,TR下降;
P下降,TR上升。
•Ep=-1,单元弹性,P无论上升还是下降,TR不变。
•-1〈Ep<
0,缺乏弹性,P上升,TR上升;
P下降,TR下降。
•Ep=0,完全无弹性,P上升,TR同比例于价格的上升而上升;
p上升。
TR同比例于价格的下降而下降。
•Ep=∞,完全弹性,P上升,收益会减少为零;
在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限增加,因此,厂家不会降价。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用来衡量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即收入变化百分之一,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EI=(Q/Q)/(I/I)
2、分类
1)EI<
0,低档品;
2)0<
EI<
1必需品;
3)EI>
1奢侈品
3、应用
1)经济繁荣时;
2)经济萧条期;
3)社会总体上升的转型期
三)需求的交叉弹
1、概念
商品X的价格变化1%导致商品Y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
Ec=(Qy/Qy)/(Px/Px)
1)Ec〉0,替代品;
2)Ec〈0,互补品;
3)Ec=0,不相关。
1)当相关的两种产品在一个企业内时:
应该制定适当的产品组合及定价决策。
2)当相关产品在不同的企业内时:
应该制定适当的竞合决策。
四)其他需求弹性的衡量指标
1、广告弹性
广告弹性衡量的是销售量对广告支出变化的反应程度,它是由销售量变化的百分比和广告支出变化的百分比的比率来计算的。
广告或销售经理可根据广告弹性指标确定与价格促销、产品展示及包装支出有关的适当水平广告支出。
2、价格预期弹性
由目前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所造成的预期未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如弹性大于1表示购买者预期未来价格上涨(或下降)的百分比大于目前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为正,为负等)
3、需求弹性的综合效应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影响需求的因素同时变化时,它们对需求的综合影响。
往往通过分别计算两因素变化导致的需求量的变化两,在相加(假定其它因素在所计算的期限内不变)。
四、市场需求估计
一)市场调查
样本点的确定,相关表格的设计等
二)统计分析(思路)
1、收集数据
2、求a,b
3、模型检验
4、确定置信区间
5、预测
三)市场策划书的思路
(第四讲生产函数理论)
•概念
生产函数、生产弹性、等产量曲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曲线。
成本函数、优化控制、集成管理、盈亏分析
•原理
边际收益递减法则、边际技术替代法则、
边际产品转换法则、规模效益递增(减)法则
一、生产和生产函数的含义
1、生产的含义
生产就是创造对消费者或其它生产者具有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商品和劳务的过程(包括有形的加工或制造,也包括无形的服务如运输、咨询等)。
2)生产的经济理论的意义
经理人员要对厂商内各种资源的使用进行决策,生产决策包括确定用于生产某一预期产出量的资源或投入要素(如土地、劳动、原料和加工材料、工厂、机器、设备和管理才能等)的种类和数量。
目标就是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把这些投入要素结合在一起生产产品,以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做出贡献。
生产的经济理论帮助经理人员在既定的现有技术条件下,决定如何最有效率地把生产预期产量(商品或劳务)的各种投入要素组合起来。
2、生产函数
1)含义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用数学模型、图表或图形来表示。
用X、Y表示用于生产一个产出量为Q的两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此生产函数可用一个数学模型的形式表示为
Q=f(X,Y)
此f包含着用X和Y生产Q的现有技术状态。
一旦技术因素发生变化,则函数关系即f将发生变化。
同样数量的投入要素将生产出不同的产量。
2)固定和变动投入因素
•固定投入要素
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投入要素,它在一个既定时期内不管生产量是多少,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这种投入要素的数量都是不变的。
不管生产过程的运营水平是高还是低,固定投入要素的成本必定要发生。
•变动投入要素
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投入要素,其数量是随着预期生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3、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
1)短期生产函数
短期与存在一种(或多种)固定投入要素的时期相对应,这意味着厂商要增加产量必需使用更多的变动投入要素与既定数量的固定投入要素相匹配。
如,对于一个汽车装配厂中固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来说,厂商只能通过雇佣更多的劳动,或向加班工人支付报酬或增加工作班次,才能增加产量。
2)长期生产函数
随着有关时间(规划时间)的延长,更多的固定投入要素就成了变动投入要素,最后,会达到一点,即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是变动的。
在长期生产函数所对应的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都是变动。
这时,厂商能得到所有可能的投入要素组合,经理人员必须在全部可能的组合中,哪种投入要素的组合是最有效率的。
4、生产理论的内容
研究对象、目标、概念和原理
二、短期生产函数:
一种变动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
1、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和总量TP
有生产函数Q=f(X,Y),若X为劳动投入L,Y为资本投入K,则有
TP=Q=f(L,K)
假定K不变,则
TPL=f(L)
1)边际产量
生产过程中,多使用一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产生的总产量的增量变化。
即
MPL=TPL/L
MPL=f(L+1)-f(L)
2)平均产量
总产量与生产此产量所使用的变动投入要素数量之比。
APL=TPL/L
如果投入要素是无限可分的,那么,可以通过取TP对某个投入要素的偏导数。
2、生产弹性
若生产函数为:
Q=f(X,Y),其中X为变动投入要素,那么生产弹性可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若Y投入要素保持不变,所使用的变动投入要素X的数量的单位百分比的变化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化的百分比。
即
EX=(Q/Q)/(X/X)=(Q/X)/(Q/X)
即EX=MPX/APX
此式表明:
生产弹性等于变动投入要素X的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比。
若TP=Q=f(L,K),假定K不变,则
TPL=f(L)
那么
EL=(Q/Q)/(L/L)=(Q/L)/(Q/L)
EL=MPL/APL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地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它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
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简单说:
所有其它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生产过程中不断等量增加一种变动要素的使用量,最终会超过某一点,造成总产量的边际增加量递减。
注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有几个前提条件:
•至少有一种固定投入要素
•技术条件不变
•不是一个数学定理,而是一条经验论断
4、三量之间的关系
1)关系
•MP与TP:
MP>
0,TP上升;
MP<
0,TP下降;
MP=0,TP最大。
•MP与AP:
AP,AP上升;
AP,AP下降;
MP=AP,AP最大。
2)生产三阶段
第一阶段:
“管量”阶段
第二阶段:
“管理”阶段
第三阶段:
“管条件”阶段
5、变动投入要素的最优投入量的确定
1)边际产量收益MRPX
增加一个单位变动投入要素使总收益增加的数量。
即MRPX=TR/XMRPX=MPX*MRQ
边际产量收益等于X的边际产量乘以因产量增加而产生的边际收益。
2)边际要素成本
增加一个单位变动投入要素使总成本增加的数量。
即MEX=TC/X
3)最优投入量的确定
当MRPX=MEX时;
X的投入量最佳。
注意:
管理者应当使用更多的生产要素,直到该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的价值等于它的价格时为止。
二、多变动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
1、等产量曲线
1)概念
生产的等产量曲线表示生产一个既定产量可使用的两种投入要素的所有不同的组合的点的轨迹。
Q=f(X,Y)
2)等产量曲线的特点
•离原点较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较大的产量;
•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
3)等产量曲线的分类
•完全替代
•完全不能替代
•不完全替代
2、边际技术替代率
1)概念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用MRTS表示。
MRTS=Y/X=(Y/Q)(Q/X)
MRTS=MPX/MPY
边际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是两个投入要素边际产量之比。
3、等成本曲线
C=PXX+PYY
假定成本不变,则
Y=(C/PY)-(PX/PY)*X
由此,可得等成本曲线。
1)等成本曲线的含义
成本水平不变的两种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的轨迹。
2)等成本曲线的特点
•离原点较远的等成本曲线代表较高的成本;
•任意两条等成本曲线不相交;
•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两要素价格之比。
4、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确定
1)原理
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一旦确定,就可以解出投入要素的最优解。
生产决策问题可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建立公式,这主要取决于说明生产目标的方式,投入要素的解可以是下列两种情况之一:
•在对产量的一定约束下,使总成本最低。
等产量曲线上的某一点的投入要素组合成本,如果比其它任何投入要素组合成本都低,这一点就是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在对总成本的一定约束下,使总产量最大化。
2)两种投入要素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的相切时的要素组合最好。
MRTS=MPX/MPY=PX/PY
MPX/PX=MPY/PY
3)多种投入要素(X1,X2,….)
在多种投入要素相结合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当各种要素每增加单位价值所增加的产量相等时,要素组合比例最优。
MPX1/PX1=MPX2/PX2=…=MPXn/PXn
四、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
1、最优组合原理
1)产品转换曲线
企业在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的产量的可能组合的点的轨迹。
A产品产量的增加会导致B产品产量的下降
2)等收入曲线
TR=PAQA+PBQB
若TR不变,则
QB=TR/PB-(PA/PB)QA
2、方法
线性规划(结构、模型、特征)
五、规模经济性分析
1、规模收益的含义
相对于规模的变化,产量变化的大小。
即同比例改变要素投入导致总产量的变化的比例。
2、规模收益的三种情况(如图下)
•规模收益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倍数超过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数。
•规模收益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数。
•规模收益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倍数等于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数。
Q=f(K,L)
f(aK,aL)=bQ1)a>
b,递减2)a=b,不变3)a<
b,递增
3、影响规模收益的因素
1)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
劳动分工
专业化
技术。
2)促使规模收益递减的因素
管理效率等
4、范围经济性
1)含义
如果厂商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比分别生产它们的单位成本低,经济学家称之为范围经济性。
2)范围经济性的衡量
S=[TC(QA)+TC(QB)-TC(QA,QB)]/TC(QA,QB)(S<
0)
这里,TC(QA)是只生产产品A(产量为QA)的成本;
TC(QB)是只生产产品B(产量为QB)的成本;
TC(QA,QB)是为产品A和产品B一起生产的总成本。
如:
S=(50000+30000-70000)/70000=0.14
即由于生产两种产品而不是一种,总成本可以降低14%.
因此,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注意范围经济性。
(第五讲成本函数理论)
第一节成本的经济概念
一、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的区别
1、两者的立足点
会计师主要是出于财务报告的目的来研究衡量成本。
经济学家们主要从决策目的出发来研究成本的衡量。
目的就是确定与各种不同行动方案时相联系的资源的现期成本和未来成本。
2、界定
会计成本是通过在一种资源交易或转换时发生的资金的历史支付对成本进行界定与衡量。
经济成本要求考虑一种资源用于某一既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