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N学习笔记大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702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VLAN学习笔记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VLAN学习笔记大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VLAN学习笔记大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VLAN学习笔记大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VLAN学习笔记大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VLAN学习笔记大全Word格式.docx

《VLAN学习笔记大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LAN学习笔记大全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VLAN学习笔记大全Word格式.docx

  本来,二层交换机只能构建单一的广播域,不过使用VLAN功能后,它能够将网络分割成多个广播域。

  未分割广播域时……

  那么,为什么需要分割广播域呢?

那是因为,如果仅有一个广播域,有可能会影响到网络整体的传输性能。

具体原因,请参看附图加深理解。

图中,是一个由5台二层交换机(交换机1~5)连接了大量客户机构成的网络。

假设这时,计算机A需要与计算机B通信。

在基于以太网的通信中,必须在数据帧中指定目标MAC地址才能正常通信,因此计算机A必须先广播“ARP请求(ARPRequest)信息”,来尝试获取计算机B的MAC地址。

  交换机1收到广播帧(ARP请求)后,会将它转发给除接收端口外的其他所有端口,也就是Flooding了。

接着,交换机2收到广播帧后也会Flooding。

交换机3、4、5也还会Flooding。

最终ARP请求会被转发到同一网络中的所有客户机上。

  请大家注意一下,这个ARP请求原本是为了获得计算机B的MAC地址而发出的。

也就是说:

只要计算机B能收到就万事大吉了。

可是事实上,数据帧却传遍整个网络,导致所有的计算机都收到了它。

如此一来,一方面广播信息消耗了网络整体的带宽,另一方面,收到广播信息的计算机还要消耗一部分CPU时间来对它进行处理。

造成了网络带宽和CPU运算能力的大量无谓消耗。

  广播信息是那么经常发出的吗?

  读到这里,也许会问:

广播信息真是那么频繁出现的吗?

  答案是:

是的!

实际上广播帧会非常频繁地出现。

利用TCP/IP协议栈通信时,除了前面出现的ARP外,还有可能需要发出DHCP、RIP等很多其他类型的广播信息。

  ARP广播,是在需要与其他主机通信时发出的。

当客户机请求DHCP服务器分配IP地址时,就必须发出DHCP的广播。

而使用RIP作为路由协议时,每隔30秒路由器都会对邻近的其他路由器广播一次路由信息。

RIP以外的其他路由协议使用多播传输路由信息,这也会被交换机转发(Flooding)。

除了TCP/IP以外,NetBEUI、IPX和AppleTalk等协议也经常需要用到广播。

例如在Windows下双击打开“网络计算机”时就会发出广播(多播)信息。

(WindowsXP除外……)

  总之,广播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广播通信:

  lARP请求:

建立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lRIP:

一种路由协议。

  lDHCP:

用于自动设定IP地址的协议。

  lNetBEUI:

Windows下使用的网络协议。

  lIPX:

NovellNetware使用的网络协议。

  lAppleTalk:

苹果公司的Macintosh计算机使用的网络协议。

  如果整个网络只有一个广播域,那么一旦发出广播信息,就会传遍整个网络,并且对网络中的主机带来额外的负担。

因此,在设计LAN时,需要注意如何才能有效地分割广播域。

  广播域的分割与VLAN的必要性

  分割广播域时,一般都必须使用到路由器。

使用路由器后,可以以路由器上的网络接口(LANInterface)为单位分割广播域。

  但是,通常情况下路由器上不会有太多的网络接口,其数目多在1~4个左右。

随着宽带连接的普及,宽带路由器(或者叫IP共享器)变得较为常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们上面虽然带着多个(一般为4个左右)连接LAN一侧的网络接口,但那实际上是路由器内置的交换机,并不能分割广播域。

  况且使用路由器分割广播域的话,所能分割的个数完全取决于路由器的网络接口个数,使得用户无法自由地根据实际需要分割广播域。

  与路由器相比,二层交换机一般带有多个网络接口。

因此如果能使用它分割广播域,那么无疑运用上的灵活性会大大提高。

  用于在二层交换机上分割广播域的技术,就是VLAN。

通过利用VLAN,我们可以自由设计广播域的构成,提高网络设计的自由度。

VLAN学习笔记大全

(2):

VLAN的访问链接

交换机的端口

  交换机的端口,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l访问链接(AccessLink)

  l汇聚链接(TrunkLink)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依次学习这两种不同端口的特征。

这一讲,首先学习“访问链接”。

  访问链接

  访问链接,指的是“只属于一个VLAN,且仅向该VLAN转发数据帧”的端口。

在大多数情况下,访问链接所连的是客户机。

  通常设置VLAN的顺序是:

  l生成VLAN

  l设定访问链接(决定各端口属于哪一个VLAN)

  设定访问链接的手法,可以是事先固定的、也可以是根据所连的计算机而动态改变设定。

前者被称为“静态VLAN”、后者自然就是“动态VLAN”了。

  静态VLAN

  静态VLAN又被称为基于端口的VLAN(PortBasedVLAN)。

顾名思义,就是明确指定各端口属于哪个VLAN的设定方法。

  由于需要一个个端口地指定,因此当网络中的计算机数目超过一定数字(比如数百台)后,设定操作就会变得烦杂无比。

并且,客户机每次变更所连端口,都必须同时更改该端口所属VLAN的设定——这显然不适合那些需要频繁改变拓补结构的网络。

  动态VLAN

  另一方面,动态VLAN则是根据每个端口所连的计算机,随时改变端口所属的VLAN。

这就可以避免上述的更改设定之类的操作。

动态VLAN可以大致分为3类:

  l基于MAC地址的VLAN(MACBasedVLAN)

  l基于子网的VLAN(SubnetBasedVLAN)

  l基于用户的VLAN(UserBasedVLAN)

  其间的差异,主要在于根据OSI参照模型哪一层的信息决定端口所属的VLAN。

  基于MAC地址的VLAN,就是通过查询并记录端口所连计算机上网卡的MAC地址来决定端口的所属。

假定有一个MAC地址“A”被交换机设定为属于VLAN“10”,那么不论MAC地址为“A”的这台计算机连在交换机哪个端口,该端口都会被划分到VLAN10中去。

计算机连在端口1时,端口1属于VLAN10;

而计算机连在端口2时,则是端口2属于VLAN10。

  由于是基于MAC地址决定所属VLAN的,因此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在OSI的第二层设定访问链接的办法。

  但是,基于MAC地址的VLAN,在设定时必须调查所连接的所有计算机的MAC地址并加以登录。

而且如果计算机交换了网卡,还是需要更改设定。

  基于子网的VLAN,则是通过所连计算机的IP地址,来决定端口所属VLAN的。

不像基于MAC地址的VLAN,即使计算机因为交换了网卡或是其他原因导致MAC地址改变,只要它的IP地址不变,就仍可以加入原先设定的VLAN。

  因此,与基于MAC地址的VLAN相比,能够更为简便地改变网络结构。

IP地址是OSI参照模型中第三层的信息,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基于子网的VLAN是一种在OSI的第三层设定访问链接的方法。

  基于用户的VLAN,则是根据交换机各端口所连的计算机上当前登录的用户,来决定该端口属于哪个VLAN。

这里的用户识别信息,一般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登录的用户,比如可以是Windows域中使用的用户名。

这些用户名信息,属于OSI第四层以上的信息。

  总的来说,决定端口所属VLAN时利用的信息在OSI中的层面越高,就越适于构建灵活多变的网络。

  访问链接的总结

  综上所述,设定访问链接的手法有静态VLAN和动态VLAN两种,其中动态VLAN又可以继续细分成几个小类。

  其中基于子网的VLAN和基于用户的VLAN有可能是网络设备厂商使用独有的协议实现的,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互联有可能出现兼容性问题;

因此在选择交换机时,一定要注意事先确认。

VLAN学习笔记大全(3):

实现VLAN的机制

在理解了“为什么需要VLAN”之后,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交换机是如何使用VLAN分割广播域的。

  首先,在一台未设置任何VLAN的二层交换机上,任何广播帧都会被转发给除接收端口外的所有其他端口(Flooding)。

例如,计算机A发送广播信息后,会被转发给端口2、3、4。

  交换机

  广播帧

  交换机收到广播帧后,转发到除接收端口外的其他所有端口。

  这时,如果在交换机上生成红、蓝两个VLAN;

同时设置端口1、2属于红色VLAN、端口3、4属于蓝色VLAN。

再从A发出广播帧的话,交换机就只会把它转发给同属于一个VLAN的其他端口——也就是同属于红色VLAN的端口2,不会再转发给属于蓝色VLAN的端口。

  同样,C发送广播信息时,只会被转发给其他属于蓝色VLAN的端口,不会被转发给属于红色VLAN的端口。

  就这样,VLAN通过限制广播帧转发的范围分割了广播域。

上图中为了便于说明,以红、蓝两色识别不同的VLAN,在实际使用中则是用“VLANID”来区分的。

  直观地描述VLAN

  如果要更为直观地描述VLAN的话,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将一台交换机在逻辑上分割成了数台交换机。

在一台交换机上生成红、蓝两个VLAN,也可以看作是将一台交换机换做一红一蓝两台虚拟的交换机。

  在红、蓝两个VLAN之外生成新的VLAN时,可以想象成又添加了新的交换机。

  但是,VLAN生成的逻辑上的交换机是互不相通的。

因此,在交换机上设置VLAN后,如果未做其他处理,VLAN间是无法通信的。

  明明接在同一台交换机上,但却偏偏无法通信——这个事实也许让人难以接受。

但它既是VLAN方便易用的特征,又是使VLAN令人难以理解的原因。

  需要VLAN间通信时怎么办

  那么,当我们需要在不同的VLAN间通信时又该如何是好呢?

  请大家再次回忆一下:

VLAN是广播域。

而通常两个广播域之间由路由器连接,广播域之间来往的数据包都是由路由器中继的。

因此,VLAN间的通信也需要路由器提供中继服务,这被称作“VLAN间路由”。

  VLAN间路由,可以使用普通的路由器,也可以使用三层交换机。

其中的具体内容,等有机会再细说吧。

在这里希望大家先记住不同VLAN间互相通信时需要用到路由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